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老挝丰沙里省岳乌县疟疾流行情况,为当地消除疟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老挝丰沙里省岳乌县Loum村,采用诱蚊灯采集蚊虫,采用巢氏PCR方法检测疟疾主要媒介按蚊感染疟原虫子孢子;采集岳乌县当地居民滤纸血,采用巢式PCR法检测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按蚊9种1 735只,其中,中华按蚊占捕获按蚊总数的87.67%(1521/1735),属于当地优势按蚊蚊种,密度为31.69只/(灯·夜)。中华按蚊间日疟子孢子阳性率0.52%(7/1340),微小按蚊间日疟子孢子阳性率75%(3/4)。当地健康人群疟原虫带虫率0.23%(1/433)。结论老挝岳乌县疟疾媒介种类丰富,疟疾带虫率较高,健康人群有疟原虫感染,存在疟疾暴发或流行风险,建议当地卫生部门加强对疟疾媒介及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景洪市疟疾重要传播媒介的按蚊种类、生态习性及其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方法于2015年在景洪市选取1个历史上疟疾流行高发村曼辉龙村为调查点,6-10月每月捕蚊3 d。在调查点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户人房和畜房,采用灯诱法通宵捕捉按蚊,调查按蚊种群密度;多重PCR检测按蚊胃血,观察其嗜血习性。选择村内和村外各1处采用帐诱法捕捉按蚊,观察按蚊夜间活动规律;采用巢式PCR检测按蚊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1 286只按蚊,属13种,其中中华按蚊936只(占72.8%),微小按蚊188只(占14.6%),为当地按蚊优势蚊种。按蚊的捕获来源地主要为畜房,占85.6%(1 101只)。125份中华按蚊胃血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人血指数为0,猪血指数为100。中华按蚊村内叮人率为0.6只/(人·h),村外的叮人率为0.2只/(人·h),夜间活动高峰期为20∶00-22∶00。101只微小按蚊、 517只中华按蚊和40只多斑按蚊巢式PCR检测,均未发现疟原虫子孢子感染。结论景洪市按蚊媒介种群以中华按蚊为主,其次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以嗜家畜血为主。捕获的按蚊中未检测到疟原虫子孢子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盈江县疟疾疫点处置情况并分析该县疟疾流行态势,为云南省边境地区消除疟疾提供防治对策与与措施依据。方法2015年6-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和铜壁关乡选择有疟疾本地感染病例或输入性病例的4个自然村(那邦镇景颇寨、傈僳寨和街马村,铜壁关南开山)进行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外周血,用疟疾快速诊断卡(RDT)进行检测,采用巢式PCR(nested-PCR)进行复核。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对那邦镇患者较集中的景颇寨、傈僳寨和街马村,以及缅甸拉咱市勐相样进行捕蚊;同时用通宵人诱法在有本地感染病例的那邦镇景颇寨和傈僳寨进行捕蚊,对所捕获的部分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用巢式PCR检测其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结果在盈江县那邦镇和铜壁关乡以11例疟疾病例为线索共采集194人血样,现场RDT检测均为疟原虫阴性,但巢式PCR检测2份为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阳性,均来自以本地感染病例为线索的景颇寨和傈僳寨调查点。共捕获蚊虫2 374只,分属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和阿蚊属的22个种。库蚊属为当地优势属;其次是按蚊属,占11.33%(269/2 374)。微小按蚊是按蚊属的优势种群,占该属的49.07%(132/269),其次是中华按蚊4.09%(11/269)、多斑按蚊2.23%(6/269)和吉甫按蚊0.74%(2/269)等。景颇寨和傈僳寨户内蚊虫平均叮人率分别为5.78只/(人·h)和3.20只/(人·h),傈僳寨户外蚊虫平均叮人率为2.30只/(人·h)。巢式PCR检测微小按蚊14只,均为疟原虫子孢子阴性。结论云南省盈江县边境地区存在疟原虫无症状带虫者;存在主要传播媒介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吉甫按蚊和多斑按蚊,且微小按蚊为按蚊属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4.
ELISA检测云南按蚊环子孢子蛋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疟疾媒介按蚊环子孢子蛋白(CSP),评价ELISA用于云南疟疾媒介按蚊传疟效能调查的可行性。 方法 现场捕获疟疾媒介按蚊经产蚊,每只蚊镜检3叶唾腺子孢子感染率,ELISA检测另3叶唾腺CSP;用含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患者血人工喂饲微小按蚊,11d后同法镜检唾腺子孢子感染率及ELISA检测唾腺CSP。在种植场捕获8种按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迷糊按蚊、可赫按蚊、带足按蚊、菲律宾按蚊和须喙按蚊 )各龄成蚊,ELISA检测唾腺CSP。 结果 ①现场捕获经产蚊1010只,镜检唾腺子孢子阳性7只,阳性率为0.69%;ELISA检测唾腺CSP阳性8只,阳性率为0.79%;其中6只蚊两项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0.59%。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人工感染36只微小按蚊,镜检唾腺子孢子阳性27只,阳性率为75.0%;ELISA检测唾腺CSP阳性29只,阳性率为80.6%;其中有26只蚊两项检测(Pv2 10CSP)均阳性,阳性率为72.2%。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种植场捕获8种按蚊各龄成蚊4675只,ELISA检测唾腺CSP阳性11只,阳性率为0.24%;其中Pv210阳性9只,Pf2A10阳性2只;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ELISA检测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体内发育的差异。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分别采集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病例的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感染后7~9 d和14 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液腺,并检测蚊体内的卵囊和子孢子数。结果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中华按蚊的卵囊阳性率和阳性蚊比率、子孢子阳性蚊比率和感染度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嗜人按蚊的子孢子阳性率、阳性蚊比率和卵囊阳性蚊比率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而子孢子感染度则高于间歇期疟原虫感染。结论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卵囊和子孢子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疟疾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疟疾流行情况。 方法 2006年7月选择墨脱县的墨脱、德兴和背崩等3个重点乡(镇)各2自然村进行居民2年内疟史调查,采耳垂血制厚薄血片和滤纸血滴进行血检、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检测;用疟疾快速诊断卡对发热病人进行检测。夜间人和畜房诱蚊灯诱捕、白天在按蚊栖息场所诱捕和半通宵室内外人饵诱捕进行媒介按蚊调查,捕获的蚊虫经分类鉴定后,计算蚊虫种类构成比和叮人率;并用ELISA检测部分按蚊唾液腺子孢子感染情况。 结果 调查点居民2年内有疟史率平均为8.98%(118/1 314);居民血检阳性率为3.13%(38/1 216),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7.14%(3/42),均为间日疟原虫感染;IFAT抗体阳性率为40.24%(472/1 173);G6PD缺乏检出率为1.74%(21/1 208)。共捕获4种按蚊513只,分别为多斑按蚊(474只)、带足按蚊(35只)、可赫按蚊(3只)和中华按蚊(1只),其中多斑按蚊为优势蚊种,占92.40%(474/513)。多斑按蚊的人房和畜房平均密度分别为4.75和69.5只/夜,室外半通宵叮人率为22.75只/人,多斑按蚊唾液腺子孢子阳性率为0。 结论 墨脱县存在间日疟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而快速的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方法。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嗜人按蚊、感染恶性疟和混合感染间日疟与恶性疟的大劣按蚊以及流行季节现场捕获的中华按蚊体内的疟原虫进行检测。结果28批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嗜人按蚊、2批人工感染恶性疟的大劣按蚊和1批混合感染间日疟与恶性疟的大劣按蚊的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符合率为100%;589只现场捕获的中华按蚊中,发现间日疟原虫阳性2只,阳性率为0.34%。结论本方法能快速而敏感地检出蚊体内不同种疟原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隆回县疟疾传播媒介,为当地疫情调查处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8月中旬,选点至少连续3天开展传疟媒介调查。幼虫调查采用勺捕法,成蚊种类和密度调查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和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同时清晨入户搜捕按蚊并调查居民蚊帐使用情况。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18S rRNA基因为基础的巢式PCR技术检测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阳性情况。结果调查点按蚊幼虫密度平均为0.08只/勺;仅捕获中华按蚊成蚊735只,其中人饵帐诱密度平均为0.28只/人·h,畜舍灯诱平均密度为58只/(灯·夜),人房外灯诱平均密度为1.82只/(灯·夜),居民室内未搜捕到按蚊;未检测到疟原虫子孢子。当地居民户均蚊帐使用率为19.05%。结论隆回县传疟媒介单一,为中华按蚊,除畜舍外总体密度较低。但因传疟媒介和输入病例持续存在,流行季节应继续加强该地区的媒介监测、防制和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西段)传疟媒介的分布与构成。方法 2008年8~9月,在中缅边境的中国云南省盈江县及其相邻的缅甸昔懂县6个自然村,用诱蚊灯在人房和牛棚共进行20次通宵诱捕。将捕获的蚊虫以传统方法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用复合PCR法鉴别微小按蚊、乌头按蚊和杰普按蚊。同时,抽提部分蚊虫标本总基因组DNA,以巢式PCR方法检测蚊体内的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各类蚊虫4 571只,隶属9属50种,其中按蚊属是优势蚊种,占总量的54.32%(2 483/4 571)。人房和牛棚的按蚊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人房以腹簇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而牛棚以腹簇按蚊(223只)、环纹按蚊(184只)、迷走按蚊(131只)和杰普按蚊(129只)为主。对比有牛村和无牛村中人房的蚊种构成发现,有牛村的人房以微小按蚊(260只)和腹簇按蚊(49只)为主,而无牛村人房则以腹簇按蚊(481只)和中华按蚊(124只)为主。巢式PCR检测1 075只按蚊,其中9只检出疟原虫阳性,分别为微小按蚊(7/408)、乌头按蚊(1/125)和伪威氏按蚊(1/101)。经测序鉴定均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目的条带长204 bp。结论中缅边境(西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蚊媒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叮咬行为和疟疾子孢子率以研究出它们在云南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传疟作用的关系. 方法村内采取诱蚊灯和人工诱捕方法捕蚊;现场采取显微镜解剖蚊虫的方法观察唾腺子孢子,实验室采用ELISA技术检测蚊虫体内环子孢子蛋白(CSP). 结果村内共捕获16种按蚊.现场显微镜解剖7种按蚊,1 010只经产蚊中,发现了7只唾液腺感染子孢子;ELISA方法检测现场捕回的8种按蚊,5 154只各龄期蚊中,发现11只环子孢子蛋白阳性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子孢子阳性率(包括ELISA环子孢子蛋白阳性和镜检唾腺子孢子感染蚊)分别是0.37%、0.22%、0.32%, 昆虫接种率分别估算为9.82、3.97、2.69.这些蚊媒叮咬活动起始于黄昏,并整夜有活动,但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于子夜,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的高峰则在2100之前.它们的人血指数都在80%以上. 结论以上结果显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是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的重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云南省沧源县开展疟疾再传播影响因素,为沧源县疟疾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及消除疟疾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沧源县重点地区居民的末梢血滤纸血膜标本,应用巢式PCR(nested-PCR)法进行传染源的筛查检测;参考《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开展媒介调查,分析当地疟疾主要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共筛查检测滤纸血膜标本2 077人份,结果均为阴性;共捕获蚊虫3 152只,分属按蚊属、库蚊属和阿蚊属,总蚊虫密度为32.83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密度为7.80只/(灯·夜)。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占捕蚊总数的23.8%(749/3 152)。5-10月各月均捕获到中华按蚊,其中7月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期,占35.0%(262/749)。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未捕获到按蚊。结论沧源县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传疟媒介持续存在,仍有输入疟疾病例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省沧源县开展疟疾再传播影响因素,为沧源县疟疾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及消除疟疾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沧源县重点地区居民的末梢血滤纸血膜标本,应用巢式PCR(nested-PCR)法进行传染源的筛查检测;参考《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开展媒介调查,分析当地疟疾主要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共筛查检测滤纸血膜标本2 077人份,结果均为阴性;共捕获蚊虫3 152只,分属按蚊属、库蚊属和阿蚊属,总蚊虫密度为32.83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密度为7.80只/(灯·夜)。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占捕蚊总数的23.8%(749/3 152)。5-10月各月均捕获到中华按蚊,其中7月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期,占35.0%(262/749)。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未捕获到按蚊。结论沧源县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传疟媒介持续存在,仍有输入疟疾病例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我国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 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采集间日疟病例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广东、辽宁、江苏3个不同地理株的嗜人按蚊,在感染后的7~9 d和14 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液腺,并检测蚊体内的卵囊和子孢子数.结果 共配对感染江苏、广东和辽宁地理株嗜人按蚊35批,感染7~9 d 3种按蚊卵囊阳性率分别为68.57%、60.00%和68.57%,感染后14 d子孢子阳性率分别为22.86%、14.29%和22.86%,3种按蚊感染卵囊和子孢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后7~9 d分别解剖江苏、辽宁、广东株嗜人按蚊228、235只和228只,卵囊阳性蚊比例分别为28.07%、25.11%和26.75%.在感染后14 d分别解剖江苏、辽宁、广东株嗜人按蚊150、142只和135只,子孢子阳性蚊比例分别为10.67%、8.45%和11.85%,三者间卵囊和子孢子阳性蚊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江苏、广东、辽宁株嗜人按蚊子孢子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辽宁、江苏3个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均对间日疟原虫易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挝波乔省会晒县和敦蓬县居民区成蚊种类组成,为制定当地媒介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和电动捕蚊器法采集成蚊,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蚊虫种类。结果共捕获蚊虫3亚科7属38种13 537只,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和棕头库蚊属于当地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75.57%(10 230/13 537)和13.61%(1 843/13 537);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和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0.57%(77/13 537)和0.94%(127/13 537)。结论老挝波乔省会晒县和敦蓬县蚊虫种类丰富,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和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广泛存在,提示当地存在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重要虫媒传染病流行的风险,当地应加强对上述媒介蚊虫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云南湄公河流域上游河谷地区疟疾媒介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蚊媒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叮咬行为和疟疾子孢子率以研究出它们在云南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传疟作用的关系。方法村内采取诱蚊灯和人工诱捕方法捕蚊;现场采取显微镜解剖蚊虫的方法观察唾腺子孢子,实验室采用ELISA技术检测蚊虫体内环子孢子蛋白(CSP)。结果村内共捕获16种按蚊。现场显微镜解剖7种按蚊,1010只经产蚊中,发现了7只唾液腺感染子孢子;ELISA方法检测现场捕回的8种按蚊,5154只各龄期蚊中,发现11只环子孢子蛋白阳性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子孢子阳性率(包括ELISA环子孢子蛋白阳性和镜检唾腺子孢子感染蚊)分别是0.37%、0.22%、0.32%,昆虫接种率分别估算为9.82、3.97、2.69。这些蚊媒叮咬活动起始于黄昏,并整夜有活动,但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于于夜,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的高峰则在21:00之前。它们的人血指数都在80%以上。结论以上结果显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是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的重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了1973~1994年山东中华按蚊传播日间疟的系统研究结果,70年代暴发流行期间感染率为0.47%,病家蚊经饲养后解剖感染率为13.2%,实验观察人工感染蚊虫感染率为36.1%,其中腺子孢子阳性率为17%,胃部囊合阳性率为23.3%,鲁东半岛疟疾非暴发流行区与鲁西南易暴发流行区中华蚊按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染性无显著性差异,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4.9℃,有效积温为105.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东经103°46′~105°0′,北纬27°36′~28°27′,为间日疟流行区,嗜人按蚊是当地仅次于中华按蚊的优势蚊种,自1979年始先后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调查方法与结果 (一)传疟作用定性调查1979年9~10月,在盐津县冷水乡捕捉疟疾现症病人家室内已吸血的按蚊,经现场饲养12d至子孢子成熟,成蚊和卵按许冯氏法检索定种(下同)后,解剖嗜人按蚊91只,腺子孢子阳性率9.89%;解剖江苏按蚊7只,腺子孢子阳性2只。 1984年7~9月刘昌楷等在绥江县和平乡于清晨定点捕捉15~25户人房室内按蚊,将谢拉氏5~7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广西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敏感性的实验观察结果。以8例广西间日疟患者血离体感染8批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对照),各批均感染成功。中华按蚊平均胃感染率59.8%,腺感染率12.8%,二者之比为4.7:1;而微小按蚊则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疟原虫进入肝实质内是其生活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鉴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可于初次感染后数月复发,因此,研究抗疟药对肝期疟原虫的作用有重要意义。子孢子由吸血感染猴疟原虫或诺氏疟原虫的恒河猴的蚊内取得。猴疟原虫巴氏亚种和猴疟原虫柬埔寨株的子孢子源于斯氏和德氏按蚊。诺氏疟原虫H株的子孢子从德氏按蚊内分离。按蚊血餐12~22天后,无菌解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老挝琅勃拉邦省蚊虫种类组成及重要生态习性,为当地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1月,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省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人工帐诱捕法和人牛房全捕法采集成蚊,采用勺舀法捞捕居民周边小积水伊蚊四龄幼虫,采集的成蚊和伊蚊幼虫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登记。结果 共捕获成蚊2亚科6属29种2149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和乌头按蚊属当地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19.48%(419/2149)和16.54%(345/2149);共捕捞伊蚊幼虫1属2种14条,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占比分别为85.71%(12/14)和14.29(2/14)。微小按蚊和多斑按蚊通宵均有叮咬活动,叮咬高峰分别主要出现在子夜(00:00-01:00)和黄昏(20:00-21:00)。结论 老挝琅勃拉邦省蚊虫种类丰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同时存在具有夜间叮咬活动的微小按蚊,以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提示当地仍然存在疟疾、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风险,建议加强对上述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