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测算四川省道孚县犬驱虫工作的成本,分析犬驱虫成本的影响因素,为棘球蚴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1月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按照农区和牧区等比例分层随机抽取30个村,收集犬驱虫工作各环节的成本数据。通过分摊测算单位成本,描述各环节、各要素和各级机构的成本构成,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犬驱虫成本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0个行政村的犬驱虫工作总成本平均为3.76元/犬次,其中药物成本为0.38元/犬次,饵料成本为0.37元/犬次,药物分发成本为0.09元/犬次,驱虫动员成本为0.19元/犬次,逐户驱虫成本为2.05元/犬次,犬粪处理成本为0.35元/犬次,驱虫培训成本为0.29元/犬次,驱虫督导成本为0.04元/犬次。在驱虫各环节中,逐户驱虫的成本占比最高,占总成本的54.54%;在各项成本要素中,人力成本占比最高,为2.55元/犬次,占总成本的67.82%;在各级机构中,乡村级机构付出的成本最多,为2.82元/犬次,占总成本的74.96%。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产类型和户均距离是各村犬驱虫成本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价格是犬驱虫成本的敏感性因素。结论犬驱虫工作人力成本较高,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犬驱虫为主的防治模式在青南高原棘球蚴病高流行区防治试点的效果,为建立高流行区棘球蚴病的防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8月选择青海省称多县歇武镇的4个行政村为试点村,对居民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犬感染情况(粪抗原检测)的基线调查。随后对试点村实行干预,以牧业组为单元,每月15日为固定的犬驱虫日(吡喹酮1~2片/犬),并对村民进行健康宣教、选定并培训防治骨干和动员群众参与防治。2009年10月对试点村进行干预后调查,内容同基线调查,评价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后,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76.1%(172/226)提高至98.8%(237/240)(χ~2=55.6,P<0.01),犬粪抗原检测阳性率由32.6%(43/132)下降至4.2%(5/120)(χ~2=32.9,P<0.01)。结论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犬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在新疆两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新疆呼图壁县和温宿县区域试验,验证以家犬(包括牧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控制效果。 方法 1987-1990年在新疆呼图壁县和1990-1994年在新疆温宿县分别建立棘球蚴病控制试验区,采用消灭病原以阻断循环链的控制策略,即“犬犬驱虫、 月月投药”的措施,对试验区所有家犬用吡喹酮药饵剂型进行预防性驱虫。实施控制措施后,每年在试验区检测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和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以评价驱虫效果。 结果 经过连续3~4年实施“犬犬驱虫、月月投药”措施,呼图壁县和温宿县的家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从实施前的18.5%和14.7%降为0;两县新生绵羊的棘球蚴平均感染率比控制模式实施前降低了85%以上。 结论 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策略,即“犬犬驱虫,月月投药”的措施对控制家犬的棘球绦虫病和绵羊的棘球蚴病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对四川省藏区学生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棘球蚴病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道孚县八美镇、龙灯乡中心小学所有在校学生作为干预组,七美乡、鲜水镇中心小学所有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2016—2020年,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的棘球蚴病健康教育,干预组学生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特色干预工作。每年度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每所学校3~6年级每年级学生各1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前(2016年),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0%、74.3%,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5%、 7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采取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较干预前有提高,从2017年的82.8%、 71.9%分别增加至2020年的93.1%和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干预组的效果更优;两组学生知晓率差异在干预后第1年(2017年,干预组82.8%和对照组77.4%)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行为形成率差异在第2年(2018年,干预组78.5%和对照组75.1%)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为形成有滞后效应。对照组学生各年度间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在2016—2019各年度之间、行为形成率在2017—2019各年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在2019—2020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干预措施已取得较稳定的干预效果。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续4年的健康教育,2020年男生和女生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间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6年级各年级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间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汉族和藏族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间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其他民族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女生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四~六年级各年级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藏族和汉族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生、三年级和其他民族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棘球蚴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形成健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海省部分棘球蚴病流行区家犬棘球绦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速该类地区棘球蚴病防治进程提供参考。方法在青海省牧区选取棘球蚴病重度流行县玛沁县,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乡镇为调查点,于2018年11月-2019年9月,沿着两乡镇通往各牧委会及部分远牧点的主要交通路线,对所有养犬的户主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犬相关信息,同时每只家犬采集一份粪便。以PCR方法检测犬粪中棘球绦虫DNA并鉴别虫种,DNA检测阳性者判为棘球绦虫感染,计算棘球绦虫感染率,卡方检验分析与家犬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86家养犬户,"犬犬投药,月月驱虫"落实率为39.53%(34/86)。家畜私人屠宰户占90.70%(78/86),其中53.85%(42/78)将未煮熟的家畜内脏直接喂犬。86家养犬户共饲养160只家犬,家犬拴养率为80.00%(128/160)。犬"月月驱虫"落实率为47.50%(76/160)。共采集144只家犬的144份粪便,家犬受检率为90.00%(144/160)。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5.00%(36/144)。感染犬中兼有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占2.78%(1/36),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为97.22%(35/36),未发现家犬单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近半年内规范和未规范驱虫家犬的感染率分别为21.67%(13/60)和27.38%(23/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前一个月内驱虫家犬和未驱虫家犬的感染率分别为18.67%(14/75)和31.88%(22/6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拴养家犬的感染率为22.66%(29/128),与散养和半拴养家犬的感染率43.75%(7/16)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1~5岁和5岁家犬感染率依次为39.29%(11/28)、 21.82%(12/55)和21.31%(13/6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不同牧场类型中家犬的感染率之间,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玛沁县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仍较为严重。为了落实家犬"月月驱虫"以及家畜内脏规范处理等传染源控制工作,应以牧民为重点对象,进一步加强棘球蚴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西藏日喀则市棘球蚴病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防治效果。方法调查西藏日喀则市各流行县2017-2019年传染源犬的数量变化、登记管理和驱虫情况以及感染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17-2019年日喀则市设立流浪犬收容中心6所,累计抓捕、收容流浪犬或处理染疫犬189 992只次,年收容率分别为32.75%、66.13%和99.99%;家养犬分别为50 067、42 703和38 074只,登记管理率分别为36.55%、74.18%和96.16%;犬年均驱虫次数分别为1、10、10次,目前基本实现"犬犬投药、月月驱虫"。2019年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27%(41/1 803),较2016年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的犬感染率4.83%(94/1 945)显著下降(P0.05)。2019年标化犬感染率为0.70%,较2016年下降85.5%。结论 2017-2019年日喀则市流浪犬数量显著减少,家养犬棘球绦虫感染率大幅下降,传染源犬控制效果良好,棘球蚴病传播风险显著降低,实现了日喀则市棘球蚴病3年综合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探讨犬吞食家畜带有棘球蚴的脏器后,细粒棘球绦虫在犬小肠里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及氢溴酸槟榔碱和吡喹酮对犬细粒棘球绦虫的驱虫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给幼犬吞食一定量的原头蚴和含生发层的包囊,经51~109天可在犬粪便中查出孕节或在小肠里检出成虫,感染成功率为77.3%。对犬细粒棘球绦虫的驱虫,以吡喹酮为最好,并明显优于氢溴酸槟榔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棘球蚴病防治项目实施对四川省棘球蚴病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为制定棘球蚴病救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0年四川省4所三甲医院棘球蚴病外科治疗病例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灶分型、住院天数、手术费用、医保补助、国家项目补助等资料信息。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504例病例资料中,男女性别比为1∶1.2,细粒棘球蚴病(114例)和多房棘球蚴病(175例)分型比为1∶1.5,平均年龄(38.6±14.5)岁。手术部位以肝脏为主90%(414/460)。手术方式以肝部分切除为主24.7%(90/365),合并其他手术的病例82例,肝移植病例33例。住院时间天数中位数为15 d。2016年与2020年相比中位数住院总费用由41 234元上升为66 356元,呈逐年上升趋势(P 0.01)。不同医院、年度、手术年龄、住院时间、棘球蚴病分型及手术方式对住院总费用有影响(P 0.05)。补助数据完整的237例患者中,住院费用总额为16 833 040元,住院费用中位数为51 172元,国家棘球蚴病项目补助金总额为4 645 709元,中位数22 000元,补助 20 000元者占51.9%;医疗保险和棘球蚴病项目救助后,需自付医疗费用的病例192例,合计金额2 710 793元,中位数5 888元,自付0~5 000者最多(58.2%),其中47人零支付。结论国家棘球蚴病救治项目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腾冲市棘球蚴病的感染现状,为制订棘球蚴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2017年报告病例为线索,选取报告病例所在自然村及毗邻的2~4个村,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开展人群棘球蚴患病情况调查。对报告病例所在小学的全体学生进行腹部B超检查,同时采集静脉血,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 G抗体水平。采用内脏剖检法调查牲畜和啮齿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采集报告病例所在自然村的所有家犬犬粪,检测犬粪棘球蚴抗原。结果进行B超检查3 153人,未发现棘球蚴病患者;检测血清376份,血清抗棘球蚴Ig G抗体阳性率为0.27%(1/376);中间宿主检查牛11头、羊113只、猪2 217头,鼠48只,未发现棘球蚴感染;检测终宿主犬粪251份,犬粪棘球蚴抗原阳性率为0.4%(1/251)。结论腾冲市部分乡镇存在棘球蚴病流行,应加强传染源犬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三五"棘球蚴病防治规划确定的基本控制目标是到2020年70%的县人群患病率降低到1%以下及犬感染率降低到5%以下。2019年四川省有83%的县达到目标,超过国家目标任务要求。四川省棘球蚴病防治经过重点调查研究阶段、以卫生部门为主的防控试点阶段、部门协同防控初步阶段和政府主导攻坚达到基本控制阶段等4个阶段。四川省棘球蚴病从流行到基本控制,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表明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控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十分有效。四川省的成功得益于"党政齐抓,全员共抓"、部门协作、科学防控及专业队伍的支撑,得益于不断探索新的策略措施,如季节性加强犬的驱虫和控制、定居点灭鼠等,以及创新患者筛查管理、健康教育、宿主监测等。未来要坚持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并根据流行及防控的新情况及时优化策略措施,做到精准防控以进一步控制棘球蚴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全省棘球蚴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6-2020年在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和维西县采取整群随机样方法,每个县(市)抽取3个乡(镇),每年每个乡(镇)抽取4个村,对3 <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作出诊断。同时对6<岁被调查者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每村随机抽取20个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采用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当地繁育并宰杀的牛、羊和猪,取内脏,检查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 3个县(市)共报告病例54例,男性和女性棘球蚴病分别占40.77%(22/54)和59.26%(32/54)。患者中30~39岁和60~69岁组病例数占24.07%(13/54),70~79岁组占18.52%(10/54)。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20,P<0.05)。按民族统计,以藏族病例居多,占81.48%(44/54);按职业统计,以农牧民病例居多,占96.30%(52/54)。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青海省成年人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在青海省8个市(州) 34个县(区)各抽取1 000名18~80岁成年人开展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调查,内容包括棘球蚴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主要症状和国家优惠政策等5方面9小题,答对1题计1分,答对6题以上判定为合格。同时收集被调查者的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地区类型、参加棘球蚴病知识健康宣教。计算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合格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影响因素。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 359份,回收率为89.2%。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4.2%,合格率为57.2%(19 076/33 359)。知晓率位居前3的地区分别为西宁市(70.5%)、海西州(68.9%)和果洛州(68.0%);合格率位居前3的地区为西宁市(68.8%, 2 617/3 803)、果洛州(67.4%, 1 844/2 734)和海西州(65.4%,2 811/4 2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 2016—2022年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全省棘球蚴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22年,按照《云南省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对大理州第一人民医院、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漾濞县和云龙县第一人民医院及疾病预防控防控制中心,以及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能追溯到的既往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2016—2022年采取整群随机样方法,选择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漾濞县和云龙县等6个县,每个县每年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不少于3个村,对调查村不少于500名3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每个调查村抽取50名6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当地饲养、宰杀的牛、羊和猪,采用内脏剖解法检查家畜棘球蚴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22年大理州共12个县(市)发现病例161例。其中,回顾性调查发现病例95例(占50.01%),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棘球蚴病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8-10月抽取日喀则市17个县(区)(亚东县于2012年已调查)的调查村,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B超检查,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检测,计算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推算患病率和患病人数。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家畜(猪、羊)10头或牛5头,采用内脏剖检法调查家畜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发现细粒棘球蚴病病例的县,在患者居住地周围和犬经常活动的区域捕捉各种成年鼠数不少于300只,检查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20个养犬户,采集犬粪,ELISA检测棘球绦虫抗原。随机抽取每个调查村20名村民,每个县抽1所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结果B超共检查日喀则市18个县(区)96个调查村21 497人(包含2012年调查的亚东县的数据),检出棘球蚴病患者289例,检出率为1.34%。推算人群患病率为1.10%,推算患病人数为7 792例。检出病例中以细粒棘球蚴病为主,占90.31%(261/289)。全市18个县(区)均有细粒棘球蚴病流行,13个县(区)同时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不同县(区)中,仲巴县检出率最高,为4.03%(33/819),仁布县最低,为0.24%(2/833);不同地区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3,P0.05)。女性棘球蚴病检出率为1.50%(191/12 737),高于男性的1.12%(98/8760)(χ~2=5.676,P0.05)。不同年龄组中,≥70年龄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2.75%(22/799),1~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低,为0.34%(12/3 479);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61.390,P0.05)。不同文化程度中,文盲人群检出率最高,为1.56%(190/12 214),小学、大专及以上人群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04%(74/7 086)和1.08%(4/372);不同年龄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02,P0.05),且有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呈降低的趋势(χ~2趋势=5.704,P0.05)。不同职业中,牧民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2.68%(76/2 831);不同职业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10,P0.05)。不同生产类型中,牧区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1.83%(85/4 654),农区最低,为0.91%(75/8 285);不同生产类型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0,P0.05)。终宿主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4.73%(92/1 946),家犬(5.42%,66/1 218)和野犬(3.57%,26/728)的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5,P0.05)。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02%(3/293),家畜(牛、羊)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1.61%(67/577)。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为33.08%(1 500/4 534),且小学生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39.57%,1 064/2 689)高于居民的(23.63%,436/1 845)(χ~2=125.541,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群和动物棘球蚴病/棘球绦虫病流行情况重,女性、高年龄组、低文化水平、牧民人群应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棘球蚴病流行现状。方法于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南市浪卡子、隆子、错那、扎囊、贡嘎、乃东、琼结、加查、桑日、曲松、洛扎等11个县(区)的调查村,每村抽取200名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B超检查,计算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采用内脏剖检法调查家畜棘球蚴感染情况。采集家犬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情况。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20名居民,每个县抽1所县小学的4~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不少于50名),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调查。结果B超共调查10 287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1.00%(103/10 287),以细粒棘球蚴病为主(100例,占97.09%)。11个县(区)均有棘球蚴病流行,检出率较高的为浪卡子县、隆子县和错那县,分别为2.03%(17/836)、1.81%(15/830)、1.43%(12/839),最低的为洛扎县,为0.11%(1/931);不同县(区)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8,P0.05)。男性棘球蚴病检出率为0.84%(31/3 683),女性检出率为1.09%(72/6 6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不同年龄组中,以≥60和45~59岁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76%(30/1 708)和1.32%(44/3 333);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趋势=25.64,P0.01)。不同职业人群中,以牧民、农民和半农半牧民的棘球蚴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81%(17/937)、1.04%(64/6 155)和1.03%(18/1 740);不同职业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3,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文盲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1.26%(63/5 009);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随文化程度增高呈降低的趋势(χ~2趋势=7.63,P0.05)。不同生产类型地区人群中,以牧区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1.19%(20/1 682);不同生产类型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本次共检查家畜307头,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1.40%(35/307),其中曲松县的感染检出率最高,为85.00%(34/40);不同地区家畜的棘球蚴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09,P0.01)。共采集犬粪932份,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6.87%(64/932)。其中,浪卡子县的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最高,为27.50%(22/80),错那县和隆子县次之,分别为13.75%(11/80)和7.50%(6/80);不同县(区)犬粪抗原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1,P0.01)。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合格率为51.63%(1 343/2 601),不同县(区)人群棘球蚴病认知合格率以桑日县和曲松县较高,分别为97.83%(225/230)和91.34%(211/231);错那县和浪卡子县合格率较低,分别为10.24%(17/166)和18.55%(41/221);不同县(区)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52,P0.05)。结论山南市浪卡子县、隆子县、错那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和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较高、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较低,应作为棘球蚴病重点防治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8-2019年全国棘球蚴病监测结果,为全国棘球蚴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终期评估数据库收集各流行省区(兵团)2018-2019年监测数据,对人群监测、终末宿主监测、中间宿主监测等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年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07%(214/294101),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2.31%(416/18024),家畜棘球蚴感染率为1.65%(855/51752),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为1.03%(259/25048);2019年人群患病率为0.07%(571/797107),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12%(712/63363),家畜棘球蚴感染率为1.30%(1664/127599),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为0.77%(478/62147)。结论2018-2019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情况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至2019年全国监测点人群患病率、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家畜棘球蚴感染率和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2016—2019年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2016—2019年,在四川省甘孜州18个县开展棘球蚴病患者筛查、犬只驱虫和感染监测、牛血清抗体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人群棘球蚴病患者筛查采用B超检查,覆盖90%以上常住人口(居住满6个月,年龄2周岁以上)。2016—2019年每年每县随机抽取4~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采集不少于50份家犬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2016、 2017、 2019年每年每县随机抽取4~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采集50份牦牛血样,ELISA检测牛血清抗棘球蚴抗体;2018年每县随机抽取不少于30副屠宰的牦牛肝、肺等脏器,采集有棘球蚴囊状物、包块或结节的病灶组织样品,PCR扩增棘球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 (cox1)基因,PCR扩增阳性者判为棘球蚴病病牛。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为每年每乡(镇)随机抽取50名6~12岁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2016—2019年甘孜州人群患者检出率、家犬感染率、牛血清抗体阳性率或患病率、 6~12岁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6—2019年,人群棘球蚴病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58‰(693/439 091)、0.44‰(204/460 165)、 0.56‰(244/436 473)和0.18‰(51/285 747),呈下降趋势(χ~2=617.21, P 0.05); 6~12岁儿童检出率分别为0.35‰(24/68 166)、 0.10‰(7/68 104)、 0.14‰(10/70 096)和0.06‰(4/69 151),呈下降趋势(χ~2=19.38, P 0.05)。家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6.50%(1 241/7 519)、 7.75%(501/6 464)、 3.58%(63/1 758)和3.32%(193/5 813),呈下降趋势(χ~2=797.96, P 0.05)。2016、 2017、 2019年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27%(572/5 569)、 10.05%(511/5 087)和5.22%(141/2 700),呈下降趋势(χ~2=79.58, P 0.05);2018年共检测牛内脏492副,检出病变内脏20副,患病率为4.07%。6~12岁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合格率分别为89.20%(15 925/17 854)、 93.90%(17 740/18 892)、 94.92%(18 685/19 686)和96.05%(23 564/24 532),呈上升趋势(χ~2=902.34, P 0.05)。结论2016—2019年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综合防治工作效果显著,人群患者检出率、家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牛血清抗体阳性率/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6~12岁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投入消除丝虫病的费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方法 防治费用按各县(市、区)直接投入经费统计和核定丝防各项投入的消耗单价估算费用;认定如不开展防治,丝虫病人相对稳定在防治前水平;将微丝蚴血症者治愈,淋巴管结炎和淋巴液肿患者流火发作减少,所避免损失的劳动收益货币量及节省的诊疗费用及减少开支的货币量作为产出,计算出丝防工作的经济效益;对费用和效益采取贴现,用费用与效益之比进行分析。结果 贴现后防治直接投入总费用为ll069366元,按丝防各项投入消耗估算总费用经贴现后为13071136元,总效益为63296594元。结论 投入费用—效益比值:直接和估算投入比值分别为1:5.72、1:4.84,即每投入1元,可分别获5.72元、4.84元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棘球蚴病的流行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开展棘球蚴病防治工作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15年11月-2017年6月在四川省石渠县开展的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的数据中提取对棘球蚴病流行可能有影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人群患病率作为因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均犬数、犬感染率、户均羊数、户均牛数、牛患病率、年户均自宰牛羊数、小型哺乳类动物密度、防治棘球蚴病知识知晓率均是人群患病的影响因素(P 0.05),回归系数分别为5.278、 0.818、 0.183、 0.274、 0.234、 3.035、 0.038、-0.539,其中户均犬数的影响最大,户均犬数每增加1条犬,人群患病率增加5.278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防治知识知晓率(X9)、户均犬数(X1)、犬感染率(X2)和小型哺乳类动物密度(X7)对人群患病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方程为Y=11.213-0.146X9+2.184X1+0.231X2+0.009X7。其中,户均犬数对人群患病率的影响最大。结论户均犬数、犬感染率、小型哺乳类动物密度、防治棘球蚴病知识知晓率等因素与人群患棘球蚴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0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20~40户,每户调查1~2名村民。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居民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8份,问卷回收率为98.42%。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56.42%(422/748),其中"人是怎样感染棘球蚴的?"知晓率仅为48.40%;调查对象棘球蚴病防治积极态度持有率在64.71%~94.79%,防治行为正确率在10.40%~82.45%。单因素分析表明,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是否曾经接受棘球蚴病筛查服务及健康教育(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主要职业为牧民、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未接受过棘球蚴病筛查服务及健康教育是导致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合格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四川省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行为正确率不高,需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并进行适当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