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例110例经X线片检查疑似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行后处理技术以得SSD与MPR图像。结果 110例疑似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骨折者为79例,确诊率为71.82%。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利于提高创伤性骨折患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及时治疗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对胫骨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下段1/3螺旋骨折患者共61例,入院后先行X线检查,共发现12例患者伴有后踝骨折,对未发现后踝骨折剩余患者,在创伤后7天内行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观察并评估多层螺旋CT、磁共振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对X线检查未显示后踝骨折者的4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检查出后踝骨折者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均小于磁共振检查(P0.05);通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所示,49例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有38例骨折累及骨皮质,占77.55%,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38例,磁共振检出25例,骨折累及骨皮质方面,检查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P0.05)。结论对于骨皮质骨折,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创伤后病人如果临床症状明显,但行X线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者,应及时选用磁共振或者CT检查,对于本研究的复合性骨折,应将多层螺旋CT加重建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X线片漏诊,而经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R及3D图像确诊患者的资料.结果 46例隐匿性骨关节骨折经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后经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细微骨折的骨折线方向、骨碎块大小、移位程度及关节受累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四肢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断并治疗的84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X射线检查在四肢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84例患者中,手术结果为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肱骨粉碎性骨折13例,腕骨粉碎性骨折4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10例,胫骨骨干粉碎性骨折19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8例。X线诊断正确的为70例,漏诊或误诊14例,符合率83.3%,多层螺旋CT检查共检出82例,漏诊或误诊2例,符合率为97.6%。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四肢骨粉碎性骨折,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前诊断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肋骨骨折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平均(39.67±5.28)岁。对所有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型裂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2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复查后均确诊为肋骨骨折,且共计骨折189处。经检查诊断骨折类型,其中线性46处,不完全性28处,错位性83处,粉碎性32处。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片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27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74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92.06%)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6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整体检出率极高,三维立体图像可有效降低诊断漏诊及误诊,适合临床检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及肋软骨方面的临床效果、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肋骨、肋软骨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和X线检查,记录并评估CT重建技术与X线检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165根,肋软骨骨折共39根。单发骨折患者为26例,占32.5%,多发骨折患者为54例,占67.5%。CT三维重建检查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整体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t=8.9203,P0.05)。肋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肋软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的漏诊率显著低于X线检查(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分析CT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结果:本组56例,CT分型:Ⅰ型10例(17.8%);Ⅱ型,后外髁劈裂骨折5例(8.9%);Ⅲ型,后外髁塌陷骨折16例(28.6%);Ⅳ型,后外髁劈裂塌陷骨折2例(3.6%);Ⅴ型,后内髁劈裂及后外髁塌陷骨折23例(41.1%).经X线片做出诊断47例,漏诊2例(3.6%),可疑4例(7.1%),3例X线提示裂纹骨折,CT扫描和三维重建显示粉碎骨折(5.4%).结论:螺旋CT检查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诊断、骨折分型、显示骨折移位程度和骨折碎骨片方面,均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CT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使用数字X线摄影(DR)检查未发现骨折征象的病例,经过多层螺旋CT平扫和图像重建处理多方位重建检测,分析其准确性。结果共检查出肋骨骨折86处,其中是完全线性骨折的有23处,不是完全性骨折的有63处(其中包含内缘性骨折28处和外缘性骨折35处)。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测经四种图像重建处理后,以CPR总的检出率达到最高(100%),MPR检出率为97.7%、VR检出率为74.4%,MIP检出率最低,仅为43.0%,分析四种图像重建技术总检出率,有显著差异(χ~2=14.05,P0.01)。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图像重建处理,可快速准确定位创伤区域,及时确诊,有效降低误诊及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MRI、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5例,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X线检查疑诊骨折但无法确诊者、未见异常但症状明显且无法排除可能伴有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者,均于创伤后7天内行MRI和CT检查。对CT、MRI检查后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RI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CT检查诊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累及骨皮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低于CT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创伤后根据临床症状无法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进行彻底排除时,首先应采用X线、MRI联合检查。虽然CT对累及骨皮质骨折的检查准确度更高,但对于骨小梁的骨折诊断,MRI优势显著。MRI、CT联合应用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最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CT检查技术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X线平片诊断可疑或阴性而临床体格检查怀疑胫骨平台骨折的30例患者均行膝关节CT扫描检查.对全部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平片相对照. 结果 可疑骨折的30例患者行CT扫描,25例可见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对临床体检可疑而X线平片未能确诊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83.3%. 结论 CT检查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平片无法确诊者应进行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MR与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2例,82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后2~5天以内进行膝关节镜检查。检查结束后评估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结果,观察患者的患侧、健侧膝关节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斜状位、矢状位的前、后交叉韧带CT值,胫骨平台与前交叉韧带间夹角,后交叉韧带角度。结果所有患者的健侧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CT值、后交叉韧带CT值、胫骨平台与前交叉韧带夹角及后交叉韧带角度均明显大于患侧膝关节(P0.05);膝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82例患者膝关节共有89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为95.51%(85/89),核磁共振的诊断率为97.75%(8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24,P0.05)。结论核磁共振和多层螺旋CT在诊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度,但多层螺旋CT的检查费用相对较低,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选本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分别接受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检查。结果 CT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型诊断、整体分型检出率、骨折检出率、髁间隆突骨折检出率、腓骨小头骨折的检出率显著优于DR检查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由此可以知道,应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率高,而且诊断分型的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数字X线摄影(DR平片)与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准确率明显高于DR平片,P0.05;而在诊断Ⅴ型、Ⅵ型上无明显差异,P0.05。DR平片检出胫骨平台骨折例数为75例,占90.36%与多层螺旋CT检出96.38%(80/83)相比较,χ~2=2.434,P=0.118;而分型符合例63例,占75.90%,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诊断96.38%(80/83),χ~2=14.586,P=0.000。两种方法在诊断伴髁间隆突骨折、伴腓骨小头骨折正确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可利用平扫与重建技术来更好的显示患者骨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且可正确分型,更好的检出腓骨小头和髁间隆突等合并症,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01—2015-01间收治的高度怀疑为胸廓骨折的51例患者作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容积扫描,构建三维重建图像。同时作X线平片检查,评估多层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出胸骨体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21例,肋骨骨折6例(共144处骨折,其中42处骨折复查提示骨痂变),肩胛骨骨折15例。X线平片未检出6例肋骨骨折。结论在胸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方案,可获取精确的三维图像,确诊不同类型骨折,且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更进一步对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急性颅脑创伤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3年(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接受检查诊断的208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将其均分至常规X线片检查的常规组与行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观察组。对两种不同影像学诊断方式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的差异,尤其是对行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原始轴位图像、多平面重组图像以及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的诊断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结果无论在诊断符合率方面,还是在诊断病灶数量方面,行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观察组组内分析发现,较之原轴位图像,经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以及多平面重组图像二者所显示病灶更多,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实施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临床效果显著,较之未实施后处理技术前相比,所检出病灶更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56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片检查和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两种影像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整体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74例,对其分别行X线片、CT三维重建检查,X线及CT检查图像均由1名本院副高级别影像科医师及1名副高级骨科医师共同阅片并评估。结果 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一致,诊断率为100.0%。X线检查结果中,17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确诊病例为141例,诊断率为81.03%,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优势较为突出,重建处理后可通过多角度显示胫骨平台损伤状态,有利于治疗医师掌握骨折移位的方向、严重度及塌陷情况,骨折分型判断标准,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诊治指导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对92例患者分别采用X线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进行诊断,将手术结果与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诊断正确率及分型符合率,关节面塌陷和交叉韧带、半月板、侧副韧带等软性结构损伤的诊断情况。结果 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检出率、诊断正确率均高于X线检测,X线检查漏诊率、可疑率均高于CT三维重建检查,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分型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CT三维重建诊断关节面塌陷率、软性结构损伤率显著高于X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立体直观的显示出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形态,准确提供了骨折分型,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诊治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环骨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有完整的X线DR(digital radiography)片、螺旋CT片影像资料的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根据Tile分类,本组病例A型38例,B型12例,C型7例。对A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B、C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或经皮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d~27个月内进行随访,利用螺旋CT检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其术前术后的DR片、螺旋CT的3D、MPR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中,5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9例骨盆后环骨折X线DR片漏诊,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漏诊,后经螺旋CT检查予以修正。术后影像学评价优15例,良3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3例。结论:螺旋CT的MPR、3D的重建图像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重组(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腕舟状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经腕关节常规X线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腕关节的多层面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X线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X线平片漏诊1例结节部骨折和2例不完全性腰部骨折,2例完全性腰部骨折误诊为不完全性腰部骨折,此5例平片漏误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确诊。讨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以诊断的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3D和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观察腕舟状骨骨折的形态变化及移位情况,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有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