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纤维结构不良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组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类肿瘤疾患,是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此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及Me Cune-Albright综合征(简称MAS)3型,常见病损多位于股骨、胫骨、肋骨或颌面骨等,其中发生于椎体、颅骨极为少见,本科于2009年3月24 日收治T8-10椎体骨纤维结构不良,右颅骨、骶骨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并行微创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9例接受外科治疗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用于指导外科治疗的分区方法,并根据分区方法探讨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1998~2009年收治的39例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X线平片判断病变范围,并根据股骨近端受累范围提出分区方法。分析分区类型与外科治疗方案的关系。并通过对患者术后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术后功能(MSTS 93评分)评价外科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39例病变范围,并结合股骨近端解剖特点,将股骨近端分为四个区:Ⅰ区,股骨干(小粗隆以下);Ⅱ区,粗隆间(小转子至股骨颈基底部);Ⅲ区,股骨颈;Ⅳ区,股骨头。根据上述分区,病变分为7种类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3例,Ⅰ+Ⅱ型6例,Ⅱ+Ⅲ型5例,Ⅱ+Ⅲ+Ⅳ型2例,Ⅰ+Ⅱ+Ⅲ型2例,Ⅰ+Ⅱ+Ⅲ+Ⅳ型1例。手术主要采用病变刮除植骨+内固定。内固定方式有DHS,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其中DHS最常见于Ⅱ区受累(57.58%),其次为Ⅲ区受累(24.24%);髓内针固定见于I区受累(64.70%)及Ⅱ区受累(35.30%)。病变累及三区及三区以上的病例,采用关节置换。本组39例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3年(0.5~11年)。MSTS 93评分:(91.70±9.64)%。局部复发率12.82%(5/39),均未发现局部畸形加重。本组病例随访结果满意,选取的治疗方法较为合理。[结论]制订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外科治疗方案时,应先考虑病变部位特点,从而选用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达到较好的外科治疗效果;本文提出的分区方法可以作为术前制订外科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儿童股骨近端病理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22例14岁以下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5.4个月。结果:病变刮除、瘤壁残留肿瘤组织灭活,植骨术仍是目前治疗良性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应避免损伤股骨头骨骺。多病灶型骨纤维结构不良经外翻截骨及内固定后可维持正常的颈干角和髋关节功能。肿瘤复发,植骨吸收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儿童股骨近端肿瘤合并病理骨折的手术治疗应考虑到病变的性质、侵袭范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及儿童骨骺未闭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骨的良性病变,是由于正常骨和骨髓被替换为纤维骨组织。病因主要与鸟苷酸结合蛋白活性α活性刺激肽基因突变有关。其中以股骨近端病变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跛行、畸形和病理性骨折。为了便于交流及规范化治疗,各国学者分别制定了四种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分型方式及对应的治疗策略,文中就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各种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病变,患者常因疼痛、跛行、畸形和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就诊,大多需实施手术,对病变部位进行彻底清除、植骨及内固定等治疗.然而,术中是否使用植入物、使用何种植入物及如何应用植入物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该文就可用于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术中植入物及其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纤维组织疾病。此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及Mc Cune—Albright综合症(简称MAS)3型,常见病损多位于股骨、胫骨、肋骨或颌面骨,躯干病损可波及数根肋骨和椎体及其附件,其中椎体单发极为少见,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腰1椎体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特殊的在没有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发生的夹层。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S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针对影像学表现, 已经提出了多种分型方案, 其最佳分型方案尚未达成共识。SISMAD的最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 包括保守、腔内介入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本文将对SISMAD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分型及治疗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dysplalia,FD)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组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类肿瘤疾患,是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好发于颅骨、上颌骨、股骨近端和胫骨干,  相似文献   

9.
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复杂易致畸的疾病,好发于股骨近端,表现为疼痛、畸形、病理性骨折.目前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膦酸盐对缓解疼痛和改善骨代谢异常的作用,以及手术治疗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双膦酸盐对缓解疼痛及改善内分泌功能亢进引起的骨代谢异常有一定效果.在儿童骨骼发育稳定成熟前定期随访尤其重要.一般成年后再考虑手术治疗,但...  相似文献   

10.
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修复股骨头颈部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近端的良性病变常削弱股骨轻的支撑结构。我院1989年6月 ̄1995年6月用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 修复股骨头颈部肿瘤性骨肌损26例。其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2例, 骨韧带样纤维瘤5例,骨巨细胞瘤2例,成软骨细胞瘤1例。根据肿瘤的病理诊断,病灶分别采取单纯刮除12例;刮除结合冷冻8例;在治疗6例多发或病灶范围广泛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过程中,病灶未作处理。26例中,14例同时行内固定手术。 所有病例术后即  相似文献   

11.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s, FDB)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或骨纤维瘤,是一种先天性、非遗传性,以骨局限性突出、正常骨松质被增殖的异常骨纤维所替代为特征的良性骨病.本病最早在1922年被Wiel报道发现,其后在1937年及1938年Albright连续报道了7例相似病例.1942...  相似文献   

12.
跟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多因从高处跌下所致。其合适的骨折分型、治疗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术后处理仍存在争议。跟骨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sanders的分型方法对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跟骨骨折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保守治疗适合于移位小的骨折,对于移位大或粉碎的骨折可应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有张力性水疱,筋膜间隙综合征,伤口裂开,伤口感染,疼痛,距跟关节炎等。本文对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分型、评分、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升高,目前广泛采用Vancouver分型指导临床,且对除Vancouver B2型以外的各型骨折的治疗原则已达成一定共识,但是对于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诊治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Vancouver B2型骨折的诊断要点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该型骨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纤维结构不良临床上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骨骼畸形、疼痛和病理性骨折。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清除病灶、植骨内固定为主。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髓外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7例;年龄26-48岁,平均(32.1±1.2)岁;股骨9例,胫骨6例。均采用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动力髋螺钉或锁定接骨板固定。围手术期予抗炎、补液对症处理,术后石膏固定,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观察肿瘤复发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伤口均甲级愈合,按期拆线。所有患者均完成18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植骨均融合,术后部分负重下地时间(4.3±0.6)个月,X线片未见骨溶解,术后(4.0±0.8)个月可见新生骨长入,2例患者残留手术区疼痛,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7.2分,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分为95.8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髓外固定在下肢长管状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中固定可靠,预后佳,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骨纤维结构不良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是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病变分三型 ,依次为单骨型(monostoticfibrousdysplasiaMFD)、多骨型 (polyos toticfibrousdysplasiaPFD)及多骨伴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障碍的McCune -Albright综合征 (MAS)。病理表现为正常骨组织及骨髓被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所替代 ,在纤维组织内有结构不良的骨小梁 ,纤维组织可直接化生为骨。临床上男女发病率 1∶2~ 3,多在10岁左右发病 ,合并内分泌障碍者常在 3~ 4岁发病。我国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6.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回顾性研究了198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5例患者。病变部位:单发局限型肱骨3例.股骨8例;单发广泛型肱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采用7种带不同血管蒂的骨(膜)瓣移位、移植术修复,随访时间半年至17年,仅1例复发,无恶变病例,平均骨愈合时间8~10周.原有骨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矫正,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显微骨移植对单发型骨纤维结构不良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颈椎减压术后出现新的上肢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其中以C5神经根麻痹多见,但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对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分型包括形态学、病理、临床以及分子分型。目前,手术切除仍是ICC首选的治疗方式。ICC外科治疗热点涉及肝切除方式和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腹腔镜手术、肝移植、复发后的再手术,以及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本文就ICC分型和外科治疗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81-1487
[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多患有骨质疏松症,故骨折粉碎严重,且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因此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要选择。1974年,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有报道。近年来,有关报道逐年增多,但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议。本文就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疗效、并发症、生物力学和费用问题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起病症状的隐匿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是当前临床诊治的难点。仅约20%的患者能得到根治性切除,R0切除率为50%~92%。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10%~42%。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有效治疗方式。随着外科各项技术进步,HCCA的外科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笔者就HCCA的外科治疗最新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争议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