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分泌物抗原(Em-sAg)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骨髓腔中所分离的骨髓前体细胞,经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后形成BMDC,于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DC纯度后,分为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LPS 1μg/mL)、LPS+3 mg/mL Em-sAg组、LPS+1.5 mg/mL Em-sAg组、LPS+0.75 mg/mL Em-sAg组、LPS+0.375 mg/mL Em-sAg组共6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M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IL-12p70的表达水平。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表示。结果 在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培养8~10 d的细胞可见毛刺样突起,细胞呈完全悬浮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11c的阳性率均在70%以上,据此鉴定所培养的细胞大部分为BMDC。流式细胞术的进一步结果表明,与Control...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离子对肿瘤放疗比常规放疗更具优势,因为重离子放疗具有极佳的生物效应和剂量一致性。多房棘球蚴病具有肿瘤特性,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用重离子放疗作为多房棘球蚴病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LD50来评价原头蚴的死亡情况,应用光镜和投射电镜研究多房棘球蚴经X射线和碳离子电离辐射照射后形态结构变化。结果电离辐射使多房棘球蚴细胞质减少,生发层细胞深入到角质层内的绒毛消失。细胞器混乱并聚集,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大量消失,生发层细胞内出现大液泡。与X线相比,碳离子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结论多房棘球蚴经电离辐射后细胞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提示电离辐射可抑制多房棘球蚴生长。碳离子电离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比X线辐射照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临床特征,为该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75例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175例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6;年龄11~69岁,平均(38.6 ± 12.9)岁;患者以藏族为主(164 例,占93.7%),主要来自果洛州(139例,占79.4%),职业以牧民为主(129例,占73.7%),文化程度以文盲为主(102例,占58.3%)。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病灶主要位于左右肝(占69.1%),2个及以上病灶者占63.4%,下腔静脉肝内段受累占53.7%。邻近器官受累以膈肌为主(21.7%),远处转移以肺部为主(占40.6%)。结论 青海省果洛州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人群展开筛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肝差异基因在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编号为GSE24376的小鼠感染多房棘球蚴基因芯片数据集,分析感染小鼠和未感染小鼠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取6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和距离病灶组织2 cm的周围肝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个高表达差异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取45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样品(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29份,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病变的肝组织16份),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个高表达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个基因表达上调,12个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位于细胞内囊泡及细胞外基质等细胞成分中,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及活化等生物过程,并且具有CC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及趋化因子活性。高表达差异基因CHI3L3 (在人体中为CHI3L1)和CCL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6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中CHI3L1和CCL8 mRNA相对转录水平均高于病灶周围肝组织(P <0.01),最高倍数分别达7倍和9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29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样品中,有20份(占69%)呈CHI3L1蛋白高表达,其主要着色部位位于细胞浆;有22份(占76%)呈CCL8蛋白高表达。16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轻微炎症样品中,2份(占13%)呈CHI3L1蛋白阳性;4份(占33%)呈CCL8蛋白阳性。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组织中,CHI3L1和CCL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96%和97%,均高于轻微炎症肝组织的3%和8%(P <0.01)。结论 CHI3L1和CCL8蛋白在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二者在机体对虫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早期、准确的诊断是保证及时治疗和控制该病发展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就多房棘球蚴病的影像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种棘球蚴作了比较,并对多房棘球蚴病的防治前景进行了讨论。细粒棘球蚴病的外科手术治愈率可达50~90%,治后的复发率为2~11%。多房棘球蚴在肝脏等器官内隐袭转移,当诊断明确时已难以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有人报道,病人大多在10年内死亡。防治细粒棘球蚴病的策略是积极防止犬接触感染性内脏,所以必须强调宣传教育和建立不污染环境的安  相似文献   

8.
多房棘球绦虫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是多房棘球蚴病免疫和诊断的基础。由于天然抗原来源有限,应用受到限制,重组抗原的研制则可解决质量控制和抗原来源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多房棘球蚴病诊断抗原尤其是重组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LR4 m RNA在肝多房棘球蚴病(HA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浆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HAE组)28例,以体检健康的志愿者(HC组,n=28例)作为对照,用ELISA检测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IL-23、IL-10水平,用q RT-PCR法检测PBMCs以及HAE患者肝组织中TLR2和TLR4 m RNA的表达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pearman秩相关分析PBMCs中TLR2和TLR4 m RNA水平与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外周血Eo%的相关性。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HAE组血浆中IFN-γ、IL-5、IL-23、IL-10水平分别为(301.100±47.290)、(43.420±11.380)、(86.580±31.990)、(8.766±7.568)pg/ml,均高于HC组的(301.100±67.790)、(40.970±6.310)、(46.770±15.490)、(6.272±10.360)pg/ml,其中两组的IL-2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HAE组PBMCs中TLR2 m RNA相对表达量为0.100±0.084,高于HC组的0.055±0.040(P0.05);HAE组和HC组的TLR4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4±0.003和0.003±0.00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E患者肝病灶组织中TLR2和TLR4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680±25.650和21.340±16.640,均高于病灶旁的2.308±4.140和5.541±9.233以及正常组织的1.112±1.431和1.100±1.734(P0.01)。HAE组和HC组外周血Eo%分别为0.448±0.240和0.110±0.1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BMCs中TLR2 m RNA水平与血浆中IL-23水平和外周血Eo%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8,r=0.382)。结论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PBMCs、肝病灶中的TLR2和TLR4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BMCs中TLR2 m RNA水平与血浆中IL-23水平和外周血Eo%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不同剂量的异丙肌苷短程和长程治疗人工感染多房棘球蚴和细粒棘球蚴的长爪沙鼠和NMRI小鼠的结果。 以50mg多房棘球蚴组织腹腔接种长爪沙鼠,接种后第3个月给予治疗。用4000个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腹腔感染NMRI小鼠,感染后第10个月开始治疗。各组动物数均为5只。所用的粉剂异丙肌苷,每650mg相当于原药500mg。不同剂量的药物以含1%阿拉伯胶  相似文献   

11.
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肝脏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向肝周围或肝外组织浸润和转移,使病情恶化。通过对多房棘球蚴病浸润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寻找阻断其浸润和转移的方法,对多房棘球蚴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在多房棘球蚴病浸润和转移机制研究方面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粒和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患者诊断及手术治疗,为该类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肝细粒和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确诊3例肝细粒和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患者。其中1例经术前CT检查确诊为细粒和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并在术中得到证实;另2例经术前彩超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细粒棘球蚴病,但根据术中病灶形态和术后病理学确诊为细粒和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2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例探查后仅行肝细粒棘球蚴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结论肝细粒和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患者术前易漏诊、误诊,影像学检查联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才能最终确诊。肝细粒和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患者手术相对复杂、困难,针对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多房棘球蚴病免疫逃逸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改变自身抗原、细胞毒作用、负向调节免疫、改变免疫反应类型、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免疫抑制作用及宿主的先天免疫及遗传背景等方面综述多房棘球蚴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攻击机制,为抗击棘球蚴病提供新的临床免疫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多房棘球蚴四跨膜蛋白(EmTspan)的结构与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EmTspa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运用ProtParam、ProtScale、SOSUI、DNASTAR、SignalP、Cell-PLoc、SOMPA、NetPhos、Motif Scan、Phyre 2、TMHMM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区域、磷酸化和翻译后修饰位点及二、三级结构,利用ABCpred、IEDB、SYFPEITHI软件分析并预测B细胞、T细胞的抗原表位,通过MEGA-X软件构建Tspan的分子进化树。结果 EmTspan蛋白是由236个氨基酸序列组成,分子式为C_(1163)H_(1853)N_(291)O_(315)S_(21),不稳定指数为32.77,为稳定蛋白;有4个跨膜区,定位于细胞膜;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6.19%,β折叠占20.34%,β转角占8.05%,无规则卷曲占25.42%;EmTspan蛋白含有的B细胞、TCL细胞及Th细胞的抗原表位分别为7、15、8个;分子进化分析多房棘球蚴的Tspan和小口膜壳绦虫的Tspan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EmTspan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B细胞及T细胞表位,抗原性好,可为多房棘球蚴疫苗的研制、免疫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1例转移性脑多房棘球蚴病病例。该患者经过10年抗棘球蚴病治疗,前后经过肝脏、右肾及脑部等3次手术治疗。患者虽经过多次手术及口服阿苯达唑治疗,仍出现肝棘球蚴病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病例提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规律治疗和必要时行手术根治是治疗棘球蚴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两种包虫细虫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比较,对7种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其中3种引物OPB16、OPB11和OPB10的扩增产物可明显地将棘球蚴和泡球蚴在基因水平上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影像学与血清学技术在多房棘球蚴病诊断、治疗与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不足促使研究者对潜在诊断标志物进行探索。基于血清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单独或联合应用有望提高多房棘球蚴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在后续病程监测与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多房棘球蚴病新型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例被误诊的脑多房棘球蚴病病例。  相似文献   

19.
灰仓鼠和子午砂土鼠实验感染多房棘球蚴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一种对多房棘球蚴易感和实验周期短的动物模型。方法:3种动物在实验感染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期剖检,观察多房棘球蚴在其体内的发育状况。结果:在感染后第91d剖检的3种动物平均湿囊重和囊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灰仓鼠15.0±2.1g和32.3%;子午砂土鼠3.3±1.1g和6.9%;NIH小鼠0.6±0.6g和2.4%。第188d时各为11.8±2.7g和21.7%;8.1±5.1g和15.4%;8.4±8.3g和26.7%。灰仓鼠和子午砂土鼠在第91d时,原头节已发育成熟。而NIH小鼠在188d原头节才发育成熟。结论:灰仓鼠感染多房棘球蚴的易感性高于其他两种动物,其感染率高,囊泡发育佳,生长速度快。该鼠是感染多房棘球蚴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0.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多房棘球蚴病的首选方法,难以根治性切除的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可行包括姑息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肝脏移植、单纯药物治疗、射频微波消融术等治疗手段。本文就肝多房棘球蚴病综合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