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侵犯血管的肝门部胆管癌(HCCA)根治术同时联合肝叶及入肝血管切除和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同时侵犯肝门部肝动脉和门静脉的HCCA患者,根据对患者手术创伤耐受程度的评估、营养状况及家属的意愿,其中33例行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切除重建术即R0切除(简称联合切除组),29例仅行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和(或)内引流减黄手术即R1~2切除(简称姑息手术组)。结果联合切除组和姑息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3个月和9.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85%比26.32%、66.67%比15.79%和42.42%比0,联合切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生存率长于或高于姑息手术组(t=4.470、P=0.000。χ2值分别为28.338、20.348和15.891,均P=0.000)。联合切除组3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27.27%),姑息手术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7.24%),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346)。联合切除组术后第12天有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3%,姑息手术组围手术期无死亡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3,P=0.345)。结论联合肝叶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可明显提高HCCA根治性(R0)切除率,并能提高HCCA患者的1、2、3年生存率。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和联合肝叶切除的并发症是可控的,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治疗肝动脉受侵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肝动脉受侵HCCA患者9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术)51例和姑息组(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术/内引流减黄手术)47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姑息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姑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与姑息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1月,联合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6.7%、43.1%,,明显高于姑息组的17.0%、10.6%、4.3%(P<0.05)。结论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用于治疗肝动脉受侵HCCA,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vs.0.0%vs.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析。方法本组包括46例手术治疗,胆道置管外引流术,内镜胆管引流术(ER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结果根治手术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4.4%、22.2%、0%。姑息手术组术后1、2、3年生存率稍高,但均无5年生存者。结论老年肝门部胆管癌应予手术治疗,正确的诊断及手术方式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 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 vs. 0.0% vs. 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 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33例(44.6%),其中26例联合部分肝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行姑息性切除19例(25.7%);行内引流或外引流术22例(29.7%).结果 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的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引流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49%;姑息性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19%;引流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5%、0.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的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及引流手术组明显提高,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残胃癌患者是否应接受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6例活动状态评分0~3分且年龄>70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残胃癌患者。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又分为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对各组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1、3年存活率分别为45.5%、22.7%,而非手术治疗组1、3年存活率分别为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1、3年存活率分别为58.3%、33.3%和3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的高龄残胃癌患者依然可以从根治性手术中获益,姑息性手术对提高高龄残胃癌患者生存期无明显意义,根治性手术是高龄残胃癌患者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单纯行PTCD胆道内或外引流30例(PTCD组),PTCD引流后行胆管癌切除手术20例(手术切除组),行姑息性手术17例(姑息手术组)。术后获访59例(88.1%),随访时间为3-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PTCD组、手术切除组及姑息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0.2、21.4及8.9个月。手术切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好于PTCD组(Z2=13.6,P=-0.0004)和姑息手术组(X2=15.2,P=0.0038),且PTCD组的生存情况好于姑息手术组(X2=5.3,P=-0.0401)。结论PTCD有助于术前诊断和评估,在减少不必要手术探查的同时还可保障根治性手术的安全,并为姑息性手术提供后续治疗通道,有利于局部内照射等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36例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手术组(15例)、准根治性手术组(17例)及姑息性手术组(4例),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根治性手术组与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40、P=0.221、P=0.602)。根治性手术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例出现肝门部残余病灶增大,其余患者肝内、肝外病灶稳定。姑息性手术组患者2例出现后腹膜病灶增大,1例出现穿刺引流脓肿周围病灶增大。结论针对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可以使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最大化从手术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生存率等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22例)和姑息性切除术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5年生存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占86.0%,其次是尿黄(81.4%)和皮肤瘙痒(72.1%);经过常规超声、CT及MRI联合检查,根治性切除术组和姑息性切除术组对肝门部胆管癌检出率分别为90.9%和95.2%;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阳性率(χ^2=7.379,P〈0.01)。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χ^2=14.321,P〈0.01),1、3、5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r=6.018、χ^2=2.842、r=17.483,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采取超声联合CT或MRI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腹部恶性肿瘤继发脐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肿瘤继发脐转移 (sisterMaryJosephnodule ,SMJN)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 1980年 1月至 2 0 0 3年 7月间 17例SMJ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0例行姑息性手术 ,7例未行手术治疗 ,比较姑息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两者生存率。结果 17例脐转移灶均经病理确诊 ,其中 3例行脐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来源于卵巢上皮癌 6例 ,胃低分化腺癌6例 ,结肠腺癌 2例 ,子宫内膜癌 1例 ,胆囊癌 1例 ,1例诊断为低分化腺癌但未发现原发灶。姑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 13 5个月 ,0 5、1、2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2 0 %、10 % ;非手术组中位生存期 8 2 5个月 ,0 5年生存率为 14 3% ,无 1年生存者。姑息手术组预后好于非手术组 (P <0 0 1)。结论SMJN临床发生率低 ,是腹部恶性肿瘤终末期和预后差的标志。姑息性手术切除有望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基础上胆道内置入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失败后改行PTCD或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的94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PTCD 45例(PTCD组),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49例(PTCD+支架组),比较两组减黄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5 d,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7、14 d,PTCD+支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PTCD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支架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优于PTCD组(χ2=6.280,P=0.012)。结论:PTCD基础上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失败后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且效果优于单独的PT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国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Bismuth-Corlette分型、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并发症及预后,以期指导临床.方法 以肝门胆管癌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将所得22篇文献,共2280例H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及数据提取分别由两人完成.结果 与姑息性切除组比较,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年生存率(84.0%与46.8%,OR=5.71,95%CI 3.99~8.17,P<0.01)和术后3年生存率(31.5%与13.5%,OR=4.43,95%CI 2.07~9.47,P<0.01)均较高.与姑息性切除组相比,内外引流组术后1年生存率(27.2%与38.7%,OR=0.47,95%CI0.31~0.72,P<0.01)较高.经卡方检验,我们同时发现2002年后HCC手术切除率比2002年前有上升(X2 =35.9588,P<0.01),但根治性切除率却没有明显变化(X2=2.1052,P=0.1468).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组.内外引流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组.根治性切除术仍是治疗HCC最理想的方法.如果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引流术是较好的选择.姑息性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因而不被提倡.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并分析其随访结果。方法:75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行根治性手术45例,姑息性手术23例,保守治疗7例。根治性切除的45r例中,根据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分为Ⅰ型5例(11%),Ⅱ型25例(55%),Ⅲa型3例(7%),Ⅲb型9例(20%),Ⅳ型,3例(7%)。结果:根治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姑息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月,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存活率达68.7%,3年存活率21.8%;姑息性手术组1年存活率为56.5%,3年存活率为0;保守治疗组1年存活率为15.0%,3年存活率为0,根治性手术组明显优于姑息胜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争取根治性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病例应给予姑息性切除,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手术治疗9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胆囊癌手术切除范围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间由单一手术组完成的90例胆囊癌手术病例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全组男3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7±10岁。按TNM分期,Ⅰa期1例,Ⅰb期4例,Ⅱa期6例,Ⅱb期23例,Ⅲ期36例,Ⅳ期20例。根据所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行根治性切除19例,扩大根治性切除31例,姑息性手术40例。全组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为26.1%。根治性手术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59.3%、0%,扩大根治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45.9%、45.9%。姑息手术组仅有1年累积生存率,为6.3%。三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6.6%),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术后疗效明显相关。胆囊癌扩大根治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48.4%,15/3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切除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切除范围应考虑到病人的全身情况、肿瘤局部情况、淋巴结受累情况、医疗条件以及根治性切除是否可以做到局部无癌残留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叶切除术在肝门胆管癌手术中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部分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有34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局部切除15例,右半肝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切除联合尾叶切除4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尾叶切除1例,方叶切除3例,总体手术切除率为81%.其中25例根治性切除,包括8例局部切除,及17例联合肝叶部分切除,根治性切除率为60%.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28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14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73%,4年生存率28%,姑息性手术1年生存率为57%,2年生存率27%.结论根治性切除的生存率比姑息性手术显著提高,联合肝叶部分切除能明显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外科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外科治疗的14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7例)、姑息性手术组(88例)、手术切除组(28例)。结果 本组外科治疗胰头癌143例,随访率97.4%(140/143),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1、3及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49.1%、10.3%、4.3%。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为24.1%(28/116),手术切除组1、3及5年术后生存率(85.7%、42.9%、17.9%,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较非手术治疗组(0、0、0,中位生存时间6.6个月)或姑息性手术组(37.5%、0、0,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减黄组与术前未减黄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1、3、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半肝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提高了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临床治愈的机会以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Nevin Ⅳ、Ⅴ期胆囊癌62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NevinⅣ、Ⅴ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经验 ,探讨提高晚期胆囊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经手术治疗并有病理诊断的 6 2例NevinⅣ、Ⅴ期胆囊癌的临床资料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 2例中NevinⅣ期 17例 ,Ⅴ期4 5例。 30例行剖腹探查术 ,32例切除胆囊 ,切除率 5 2 % (32 /6 2 ) ,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 7例 ,扩大根治术 10例 ,姑息性切除术 15例 ,根治率 2 7% (17/6 2 )。根治性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 35 % (6 /17)。 1、3、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分别为 6 1%、31%和 11% ,姑息性切除分别为 2 7%、13%、0 (P <0 0 1) ;剖腹探查术后 1年生存率仅为 3% ,3年以上生存率为 0。结论 对NevinⅣ、Ⅴ期胆囊癌应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姑息性切除术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准外科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精准外科技术行手术治疗的4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中行R0切除19例(43.2%),R1切除7例,R2切除5例,姑息性手术5例,活检加内/外引流8例;联合肝切除18例,联合肝固有动脉切除重建2例.手术平均用时为(5.8±1.6)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0±509)mL,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8例次,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1/44).39例患者获得随访4~62个月,总体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30.8%,10.6%.R0根治性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43.2%,13.9%.非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5%,26.8%,0,获R0根治性切除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根治性手术患者(x 2=4.61,p<0.05);联合肝叶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52.7%,11.8%,未行联合肝叶切除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25.4%,0,前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x2=15.26,P<0.05).结论:精准外科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9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根治性切除组(n=23),姑息性切除组(n=44),外引流手术组(n=22).对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根治组术后并发症高于引流组(P<0.05),其与姑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3年生存率比较根治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生存质量比较根治组显著性高于姑息组及引流组(P<0.01),姑息组生存质量又显著性高于引流组(P<0.01).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同时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对不能根治切除的病人,应争取行姑息性切除,亦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