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增骨Ⅲ号影响Ⅰ、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增骨Ⅲ号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120只昆明小鼠造成桡骨1.5mm缺损骨折,随机分为2组:服药组及未服药组,各60只,在术后2周和4周,分别进行骨痂总RNA的分离提取,通过与Ⅰ、Ⅱ型胶原质粒探针(pMCol1a-1及pMCol2a-1)斑点杂交,比较Ⅰ、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Ⅰ型胶原mRNA表达在术后2周明显小于4周,Ⅱ型胶原mRNA表达在术后2周明显大于4周,提示Ⅰ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采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对24只新西兰兔两侧胫骨干截骨,分别采用应务松弛接骨板和坚硬接骨固定,术后2、4及8周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胶原mRNA的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骨折后2周,应力松弛接骨板组骨痂内见较多的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别表达Ⅰ型和Ⅱ型胶原mRNA;4周时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功能更加活跃,Ⅰ型胶原  相似文献   

4.
Ⅰ型糖尿病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Ⅰ型糖尿病指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可造成人体多系统慢性损害,糖尿病患者骨质脆弱,比正常人群更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后愈合缓慢,甚至出现骨不愈合,了解糖尿病对骨折愈合的具体影响方式对临床有日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大鼠制作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等手段对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骨折愈合过程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俐  杨宗宇 《中国骨伤》2007,20(8):527-528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汤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骨钙素(bone gamma carboxyglutamate protein,BGP)和Ⅰ型胶原(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在骨折愈合中对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闭合折骨标准的骨折模型,术后采用髓内针固定。随机分成中药组(麻醉苏醒后灌服活血化瘀汤,n=30)和对照组(麻醉苏醒后灌服等量生理盐水,n=30),分别于灌胃后3、5、7、14、21d腹主动脉取血,然后取骨折端上下各0.5cm长的一段骨质。应用Elisa技术,动态观察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持续增高,且表达具有一致性;活血化瘀汤组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能调控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表达,可能通过影响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Ⅰ型受体 (AT1)拮抗剂losartan对肝硬化大鼠Ⅰ型胶原 (TypeⅠcollagencolⅠ )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抗纤维化作用。 方法  4 1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10 )、模型组 (11)、及治疗组 (2 0 )———早期和中期各 10只 ,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 5 0 ?l4灌胃 ,3ml/(kg·5d)一次 ,共 9周。治疗组 :早期组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losartan灌胃 ,中期组于造模中期 (5周 )开始给药 ,用量 10mg/(kg·d)至处死前。实验结束后 ,处死取肝脏液氮冻存及福尔马林固定标本 ,分别行HE及Masson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 ,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胶原面积。免疫组化及RT 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组织学检查纤维化分级、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胶原面积losartan治疗组低于模型组 (P <0 0 5 )。与模型组相比 ,Losartan治疗组使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Losartan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炎软骨中Ⅰ型和Ⅱ型胶原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骨关节炎软骨中Ⅰ型和Ⅱ型胶原的分布。方法:从正常关节软骨和骨关节炎软骨上取样本做切片,所有样本行HE、蕃红0染色及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骨关节炎软骨中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不均匀。Ⅰ型胶原染色,在表层和中层的部分区域有不规则着色,纤维样组织中,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呈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不着色,结论:骨关节软骨基质中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破坏增强与软骨细胞对其合成增强同时存在,软骨修复的过程中,部分软骨细胞发生去分化,而表达Ⅰ型胶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吉非替尼对肝内病变胆管上皮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抑制胆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住院需要手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61例,年龄25~65岁(平均46.9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术中在病变胆管内留置细导管,术后灌注吉非替尼溶液;对照组31例只作T管引流。分别于术中、术后6周和12周行胆道镜碎石及取石的同时,活检灌注处的病变胆管壁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观察组织学变化和EGFR的表达。结果术中,2组胆管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及EGFR蛋白和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术后6周和12周,治疗组的胆管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腺体增殖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EGF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EGFR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GFR在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中呈过表达状态,术后局部持续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能够特异性地阻断EGFR的激活和表达,能有效地抑制术后胆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后,糖尿病对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良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26例,股骨骨折9例,足骨骨折1例,桡骨骨折3例,胫骨骨折13例.患者均知道自己患有Ⅱ型糖尿病,患糖尿病时间2~12年,大部分在持续治疗中.首次术前空腹血糖值6.8~16.6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11.6%.初次手术至再次就诊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3个月;二次入院时分别进行血糖测定:空腹血糖值9.8~23.6mmol/L;糖化血红蛋8.9~13.8%.入院后就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缜密相关治疗方案以控制血糖:分别用静点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1~3周时间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糖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 5%).并且在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后再持续治疗、监测、控制2周后,行二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经9-36个月(平均2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23例,部分愈合3例.结论: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生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骨折的发生率与其本身的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而且骨折后骨折愈合的快慢及愈合的程度亦因其患有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对椎间盘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TGF-β1 对椎间盘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中Ⅰ、Ⅲ型胶原mRNA 的调节作用,采用VIDAS软件计算杂交膜斑点及杂交涂片中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胶原mRNA相对定量。结果 (1)对于原代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Ⅰ型胶原mRNA,TGF-β1 浓度为1 ng/ml 及10 ng/ml 时,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18 倍及1.37倍;对于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6 倍及1.84 倍;对于传代培养的髓核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48 倍及2.03 倍。(2) 对于原代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Ⅲ型胶原mRNA,TGF-β1 浓度为1 ng/ml 及10 ng/ml 时,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08 倍及1.22 倍;对于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22 倍及1.40 倍;对于传代培养的髓核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20 倍及1.  相似文献   

11.
12.
低强度超声波对骨折愈合中胶原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波对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双侧胫骨近侧皮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每日接受低强度超声波刺激,而对照组给与假刺激,于术后10,20,30天处死动物取标本(骨痂)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的血肿机化,吸收,软骨性骨痂和软骨内化骨明显早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实验组在20天时Ⅱ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30天时I型胶原的表达也略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强度超声波通过增加骨痂内I、Ⅱ型胶原的合成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其中以Ⅱ型胶原的作用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探讨颈椎后纵韧带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脊髓型颈椎病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5例做实验组,同年龄段正常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0例做对照组,Weossner法测定2组总胶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比观察后纵韧带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胶原、Ⅰ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高;实验组Ⅰ型/Ⅱ型胶原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显示实验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肿胀,排列紊乱。结论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Ⅰ型和Ⅱ型胶原代谢发生紊乱,与颈椎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骨折合并脑外伤后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2,IGF-Ⅱ)的变化情况,并与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病人以及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脑外伤后IGF-Ⅱ浓度变化与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3例,包括正常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及单纯脑外伤组。每例于伤后1、3、7、14d抽取外周静脉血5ml,采血后室温凝固30min,离心1000×G15min,收集分离血清,于-20℃冷冻保存。试验时严格按照IGF-Ⅱ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计算出所有标本的IGF-Ⅱ的含量,并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单纯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伤后第3天血清IGF-Ⅱ含量升高,1周时为正常组的2倍,2周时为正常组的3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血清IGF-Ⅱ含量明显升高,为正常组的2倍,1周时可达5倍,2周时可达到7倍。其与单纯骨折组或单纯脑外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合并脑外伤病人IGF-Ⅱ含量明显升高,提示IGF-Ⅱ可能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实验性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Cl4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 2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在不同的时间点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在两种模型中hALR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I型胶原 (CCl4模型 2、4、6、8周分别为 1 .71± 0 .2 6、3 .42± 0 .67、3 .76± 0 .43、3 .3 3± 0 .69;人血白蛋白模型尾静脉攻击中、攻击后分别为 3 .86± 0 .66、2 .98± 0 .40 ) ,Ⅲ型胶原(CCl4模型 2、4、6、8周分别为 0 .97± 0 .1 6、2 .0 3± 0 .3 2、1 .86± 0 .3 3、1 .66± 0 .2 3 ;人血白蛋白模型尾静脉攻击中、攻击后分别为 2 .63± 0 .3 4、2 .0 2± 0 .3 2 )的基因表达水平在模型形成的不同阶段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高剂量hALR组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结论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能有抑制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对椎间盘细胞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陈岩  胡有谷  吕振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703-706,I03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椎间盘细胞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对人胚椎间盘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mRNA的调节作用,其中TGF-β1浓度分别为0ng/ml、1ng/ml和10ng/ml;采用VIDAS软件计算杂交涂片中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胶原mRNA相对定量。结果 (1)原代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TGF-β1浓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Ⅰ型、Ⅱ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方法,总结分析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4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28~56)岁。按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骨折8例,Ⅱa型骨折12例,Ub型骨折4例,无Ⅲ型骨折患者。除Ⅰ型Hangman骨折患者外,均先行颅骨牵引复位后再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Ⅰ型患者采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Ⅱ型患者采用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C2-C3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钛板固定术,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及CT上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症状及颈椎活动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2d后颈托外固定下床活动,辅以颈托或支具外固定3月以上,均获随访,平均16(3—24)个月。根据张世民等的Hangman骨折治疗临床效果评分标准,Ⅰ型患者疗效全部优良,Ⅱ型患者除1例骨折愈合欠佳,15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75%。结论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Ⅱ型的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骨折的愈合率,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椎体终板损伤对兔椎间盘髓核Ⅰ、Ⅱ型胶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个月龄清洁级日本大白兔12只,完整取出40个包含终板的完整椎间盘(L2-L5),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个.实验组参考Daniel Haschtmann的方法建立终板损伤模型.椎间盘整体培养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椎间盘髓核中Ⅰ、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并用H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椎间盘髓核Ⅰ型胶原的表达比对照组高;而Ⅱ型胶原的表达则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致椎体终板损伤后会导致椎间盘髓核Ⅰ、Ⅱ型胶原的变化,继而加速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刺激下骨折处I、X型胶原的基因表达规律,从分子水平探索低强度超声波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兔双侧桡骨骨折模型,采用左右自身对照.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分为6组.右侧骨折处每日行超声刺激20rain,左侧不行刺激.分别于术后3、7、10、14、21、28d取骨折处骨痂及纤维组织,进行骨痂厚度的测量和组织学观察.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I、X型胶原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 自术后10d开始至28d,实验侧的骨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侧.术后10、14、21、28d HE染色显示成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提早出现而且量多,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I型胶原mRNA表达于术后14、21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软骨内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增加新骨基质的含量.X型胶原mRNA表达于术后14d明显高于对照侧,术后21d达高峰,然后下降.结论 低强度超声波作用可以增加骨折处骨痂含量,其加快骨折愈合通过刺激骨痂增生,使矿化过程提前发生所致.低强度超声波刺激可以增加I、X型胶原的mRNA含量,促使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增多和细胞外基质的钙化.  相似文献   

20.
骨折愈合中胶原生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原蛋白是骨中的重要成分,决定了骨的强度。目前共发现19种不同基因编码的胶原蛋白,在骨修复中起直接作用的有Ⅰ~Ⅲ、Ⅴ、Ⅸ、Ⅺ、Ⅻ、ⅪⅤ型胶原等,它们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生成都具有时间、空间上的规律性,并且各型胶原蛋白之间相互影响,受骨折类型、机械因素、细胞因子及糖尿病等病理状态的调节。探讨骨折愈合中胶原生成及其调控规律,对于阐明骨折愈合分子机制,寻找促进骨折愈合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