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地方病通报》2017,(4)
目的了解宁夏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及时掌握宁夏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菌群血清群变迁动向,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参考。方法依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监测方案》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 295-2008,开展病例的个案调查、消毒隔离、实验室检测和病例判定。结果2015年1月报告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采集该病例脑脊液标本经检测为Y/W135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阳性;病人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免疫史;12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经培养未分离到N.m;病人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学校和所在村主动搜索未发现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漏报病例,采取隔离治疗措施直至疫情结束;病例诊断为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论该病例为宁夏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其所在地应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监测,落实常规免疫,并开展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调查。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以儿童为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出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因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为人们所关注。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部分地区还有暴发疫情出现,流行菌群也可能正在发生变迁。因此了解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及流行菌群的变迁,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随着流脑菌苗预防接种的普及,流脑发病已经越来越少,但2002-12/2003-07连续收治38例患者,属一次小范围流行,分析本次流行特点,总结临床经验非常必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38例资料,总结流行特点,治疗方法,比较普通型与暴发型患者细菌学检查阳性率。结果①38例死亡5例,死亡率13·16%;②细菌学检查阳性率普通型56·04%(51/91),暴发型86·15%(56/65);③发病年龄<14岁16例,>14岁22例。结论①暴发型流脑细菌学检查阳性率高于普通型。②流脑发病的年龄也可出现成人多于儿童。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学生,因发热、恶心、呕吐17h,手足发绀3h,于2006年12月9日10﹕30入院。患者开始发病时,感觉全身酸痛不适,发热,体温39.0℃左右,双眼眶胀痛,恶心、呕吐2次,偶有右下肢抽搐。在校医务室治疗,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症状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名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此病于1918年在香港曾流行成疫;1929年1—6月份在上海即有502名此病患者。解放后,也有很多有关此病的报告,如樊培禄氏等于1955年在成都报告了216例;张学德氏等于1955年在北京报告了400例,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办法。1957年1—5月份,历城县根据四个区的不完全统计,发现了96名脑脊髓膜炎患者,我院于该期内收容了38例,加以分析报告如下,以供参考。一、流行情况: 1.季节:本病平时为散发性,但在春、冬气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将我院12年收治的529例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作一分析,重点对预后因素及治疗等问题加以总结讨论。资料来源及诊断标准1966年1月至1978年12月(1969年除外)共收治流脑8,392例,其中符合下述诊断标准的暴发型流脑共529例。一、败血症:共215例。 相似文献
12.
1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奈瑟脑膜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围里可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的脑膜炎球菌病 (Meningococcosis) ,这种疾病的感染谱 (InfectionSpectrum)表现可从结膜炎到致命的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1,2 ] ,而最常见的脑脊髓膜炎在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2 ] ,可占地方性细菌性脑膜炎的 10 %~ 4 0 % [3]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研究奈瑟脑膜炎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成对排列、相邻面略平或凹陷 ,表面具有蛋白“刺突” ,可借此使细菌易附着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上。球菌被一层多糖荚膜包裹 ,这种多糖具有抗原… 相似文献
14.
一、流行概况:化脓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约为1~3/10万,发展中国家为10~25/10万,流行期间可超过50/10万。30年代至今我国发生5次全国大流行,每次历时3~4年,流行周期为8~10年。国内不同地区报导发病率各异,最高达294.52/10万。世界范围中最高发病地带为非洲,发病率平均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及粘膜出血点和脑膜炎刺激征。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儿童,呈世界分布。1 病原及流行状况1.1 菌群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现状 1985年以前,流脑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急性传染病。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曾发生3次周期性大流行,流行高峰分别为1959年、1967年和1977年,7~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流行,推测80年代中期将出现新的流行周期。事实证明,1984年全国发病率比1983年上升50%。自1985年全面对易感儿童注射国产A群脑膜炎双球…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本文报道我院1983~1987年收治的110例(小儿50例,成人60例)流脑,在抗菌治疗基础上,采用脱水治疗,提示重视早期脱水治疗对降低该病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本病自应用化学药和抗生素治疗后,并发症及后遗症明显减少,近年来流脑发病率显著下降,而并发症却有增加,且出现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现结合文献和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也称脑膜炎球菌病,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该疾病的发病率高,传染快,病死率亦高,其防浪一直受到世界各地重视。流脑的病原学脑膜炎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常成双排列,直径为0.6~0.8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其细胞壁复合物由荚膜多糖、蛋白质、酯多糖、类脂质等4种成份组成。根据荚膜多糖免疫特异性的不同,可以用凝集吸收试验等方法进行血清分群。以往分为A、B、C、D、X、Y、Z、W135、29E等9个群,近年来又发现H、I、K、L等4个群,共计有13个血清群。同一群内又可以根据蛋白质、酷多糖、细菌素、杀菌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