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行CT检查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为94.79%。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6例发生椎间融合器塌陷入终板,但无不适,考虑与骨质疏松或过早负重活动有关。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关节突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8例,其中初次腰椎间盘突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后复发5例,MED术后复发2例,均采用单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关节突融合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min,术中出血平均180mL。术前JOA评分平均12分,术后1年时平均24分。优25例(89.29%),良2例(7.14%),可1例(3.57%),优良率为96.43%。经1~2.5年随访,所有患者腰椎稳定性良好,未发现断钉及症状复发。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短节段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减压髓核摘除、双侧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所有病例均同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双侧固定21 例,单侧固定32 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53 例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23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达到骨性融合.出血量、手术时间及ODI评分两组相比较,单侧内固定组优于双侧内固定组.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短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后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26例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1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7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评分等功能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末次随访时VAS、ODI及JOA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6~28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随访表明,单侧内固定能提供与双侧内固定相同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经椎板及关节突切除、单侧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54.6岁;病程3~36个月,平均8.8个月。25例患者均有单侧下肢前侧或(和)后侧、臀部或疼痛或(和)麻木或(和)酸胀感,肌力、感觉及腱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腰椎CT或MRI检查均表现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29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按JOA评分计算的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4.3%,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比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所有患者最终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融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经椎板及关节突切除途径、单侧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融合节段的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取得了高综合改善率和高融合率的双重效果。该术式安全、有效、可靠,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采用VA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 a,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腿痛及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79例患者中,优40例、良31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9.87%。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融合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腰椎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的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或CT片,观察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腰腿痛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7个月.临床融合率96.2%(25/26).JOA评分:术前为12.43分±2.16分,末次随访时为24.53分±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81.6%.疗效评定:优19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融合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实用骨科杂志》2015,(5)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侧椎弓根钉、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治疗34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5.6岁。采用小切口经受累肢体侧椎间孔行髓核摘除、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腿疼痛症状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恢复情况,应用影像学检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24~36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ODI分别为(80.3±3.4),(10.6±3.1),(9.5±1.1)。腰痛VAS评分分别为(8.9±0.7)分,(1.1±0.5)分,(1.1±0.3)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8.8±0.5)分,(1.0±0.2)分,(0.9±0.3)分。患者ODI、VAS评分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uk等评判椎间融合方法评价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率为50%,术后6个月80%,术后12个月100%。3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术后3~6个月恢复劳动能力。结论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切口单侧TLIF、单侧椎弓根镙钉、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实用骨科杂志》2014,(1)
目的探讨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3年2月,采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岁。病程0.5~10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均有单侧下肢疼痛或麻木,肌力、感觉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腰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按JOA评分计算的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5.3%,ODI评分比术前有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单侧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融合节段的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了椎间高度。该术式安全、有效、可靠,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6)个月.6个月后X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钛网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术前(4±0.5)分,术后(13±0.8)分,平均改善率为85%.结论 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18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5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5例,L4,510例,L5S13例。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关节突及椎板外侧部分,单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及终板软骨,自体骨植骨,斜向植入单枚Cage。术后及随访期间对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5min(85~125min),术中出血量145ml(90~340ml),术后及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经平均23个月(12~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间融合良好,未发生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症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引发椎间盘功能异常,腰椎韧带松弛,关节突增生,同时进一步导致运动节段失稳的临床症侯群,包括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是以病损部位为中心,自病损区上位正常椎体至下位正常椎体做植骨术,使多个节段发生骨性连接,使之在力学上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病损,消除疼痛,防止畸形,重建稳定性和保护脊髓神经的目的,常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不稳、椎体滑脱等疾病.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后椎弓根螺钉器械和椎间融合器的不断改进,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逐渐取代了单纯的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固定系统,使得腰椎融合率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实用骨科杂志》2015,(6)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0~56岁,平均48.2岁。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后2周、3个月、1年通过X线片、VAS评分、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43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5.2个月。VAS评分:术前(8.4±1.3)分,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分别为(1.21±0.41)分、(1.11±0.32)分、(1.09±0.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16.19±2.70)分,术后2周、3个月、1年分别为(22.74±2.19)分、(24.30±1.49)分、(27.74±1.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创伤,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10-2014-0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48例,采用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传统手术组:48例,行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术后及随访时复查腰椎X线及CT,评估植入螺钉的位置及融合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术后肌酸激酶变化,以及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2月,平均(15±2)个月,两组植入螺钉的位置及融合率、手术时间、总切口长度、术后1年VAS、OD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肌酸激酶变化、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比较,微创组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融合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组织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腰椎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Cage)融合,或行横突间植骨。结果随访时间2~37个月,根据Macnab手术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20%。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使用安全,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1期间行PLIF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单侧和双侧PLIF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近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2-01-2015-01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单侧PLIF组(34例)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18例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在Quadrant通道(可扩张管道系统)下摘除脱出髓核、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28岁,平均22.5岁。对术前,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分别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按术后好转率、椎间融合率来评价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4个月,平均24.3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腰椎功能显著改善,术后好转率优10例,良6例,可2例。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