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对FVB和BALB/c小鼠肝纤维化及DX5+NKT细胞的影响。方法解剖麦穗鱼,分离获取华支睾吸虫囊蚴,分别灌胃感染FVB和BALB/c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肝脏、脾脏并采集外周血,HE和Masson染色法检测两种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X5+NKT细胞的比例。结果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4周后,FVB小鼠肝脏和脾脏均明显增大,肝纤维化程度较BALB/c小鼠严重。感染组BALB/c小鼠肝脏中DX5+NKT细胞比例为(5.40±0.40)%,外周血为(3.44±0.60)%,脾脏(2.27±0.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感染1、4、7周后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FVB小鼠的DX5+NKT细胞在肝脏、脾脏和外周血中的水平相似,为1.5%左右。其中肝脏和外周血DX5+NK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LB/c小鼠(P0.05或P0.01),脾脏DX5+NKT细胞在两种小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周后,FVB小鼠肝脏DX5+NKT细胞比例为(3.54±0.15)%,对照组为(1.5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LB/c和FVB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DX5+NKT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和分布,提示其可能在FVB小鼠肝纤维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和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及其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5只,感染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2)条/鼠。感染后2、 4、 6、 8和10周,分别随机取两组小鼠各3只,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肝脏和脾脏的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细胞(CD3~+CD19~-)、 CD19~+B细胞(CD3~-CD19~+)、 CD4~+T细胞(CD3~+CD19~-CD4~+CD8~-)和CD8~+T细胞(CD3~+CD19~-CD4~-CD8~+)淋巴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细胞群上的PD-L1表达变化。组间差异比较采用ANOVA检验。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后4~8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CD3~+T细胞、 CD19~+B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均低于未感染组(P 0.05或0.01,P 0.05)。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的小鼠肝脏中CD8~+T细胞比例增加[(38.03±7.41)%],与未感染组[(23.37±3.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脾脏中无明显变化。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小鼠肝脏中CD19~+B细胞上PD-L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7.25±3.47)%],与未感染组[(22.77±8.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脾脏相对肝脏较晚,感染后8周CD19~+B细胞上PD-L1的表达被抑制[(22.37±4.01)%],与未感染组[(51.97±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此后在肝脏和脾脏中保持低水平表达。感染后2~10周,肝脏中的CD3~+T和CD4~+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低于未感染组(P 0.05或0.01, P 0.05),脾脏中的CD3~+T和CD4~+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分别于感染后4~8周和6~10周低于未感染组(P 0.05)。肝脏和脾脏中CD8~+T细胞上PD-L1的表达在感染早期无变化,感染后10周比例增加,为(34.80±3.68)%、(31.90±2.53)%,与未感染组[(25.5±0.80)%、(29.91±3.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后,肝脏和脾脏中CD19~+B、 CD3~+T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降低,但对CD8~+T细胞比例影响不明显。感染对PD-L1在上述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也有相同的变化,在CD19~+B、CD3~+T和CD4~+T细胞上表达受抑制,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影响较小,且肝脏局部淋巴细胞的变化早于脾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活动性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与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活动性PT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LR4表达情况和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 PTB轻度、中度、重度组CD4~+T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度和重度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TLR4mRNA表达情况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显著升高,且与血清IFN-γ、IL-4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推测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可能参与PT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TLR2 mRNA的动态表达。方法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在感染不同时间点(1、2、4、7、14、28、568、4 d)取肝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脏TLR2 mRNA的表达,同时行HE染色观察感染小鼠各时间点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自感染后第7 d起TLR2 mRNA表达升高(P<0.05),至第28 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至第56 d仍高于未感染对照组(P<0.05),第84 d下降至未感染对照组相近水平。病理学观察发现,感染小鼠肝脏于第4 d始,汇管区轻度炎症反应;第7 d,炎症反应加重,或见嗜酸性脓肿;第14 d,嗜酸性脓肿增多,纤维组织增生,周围小胆管增生;第28 d,胆管壁增厚,周围炎性渗出明显;第56 d,胆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的上皮呈腺样结构;第84 d,胆管周围炎性细胞减少,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结论 TLR2 mRNA在华支睾吸虫感染过程中表达升高,推测TLR2可能参与调控华支睾吸虫感染引发的Th1/Th2免疫应答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H37Ra)感染对BALB/c小鼠T细胞及Th1/Th2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H37Ra菌株BALB/c小鼠感染模型,设生理盐水(NS)处理小鼠作为对照组。在感染早期(4周)和晚期(8周)分别取小鼠脾脏细胞及淋巴结细胞,或培养后的细胞,经荧光抗体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感染时期小鼠的T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实验组小鼠感染H37Ra 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脾脏总T细胞(CD3~+)、CD4~+T细胞百分率(CD3~+CD4~+CD8~-)降低((43.03±5.57)%,t=5.804,P=0.000;(47.76±6.22)%,t=2.327,P=0.042),CD8~+T细胞百分率(CD3~+CD4~-CD8~+)增高((47.72±4.39)%,t=-3.698,P=0.004);与感染4周时比较,感染8周时脾脏总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增高((68.23±4.38)%,t=-8.712,P=0.000;(57.89±4.93)%,t=-3.125,P=0.011),CD8~+T细胞百分率降低((39.23±3.80)%,t=3.585,P=0.005),且晚期时恢复至正常。H37Ra感染4周和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H37Ra感染对小鼠淋巴结总T细胞(CD90.2~+)及T细胞亚群(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布无显著影响(P0.05)。H37Ra感染晚期,与对照组比较,IFN-γ表达升高(加培养液而无TB-PPD组:(7.50±1.60)%,t=-4.173,P=0.002;加入PPD组:(6.80±1.36)%,t=-5.014,P=0.001)。结论 H37Ra感染可影响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分布,并出现Th1反应而未见明显Th2反应,促进了机体的抗结核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TIGIT信号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Th1/Th2反应平衡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并以未感染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感染0、3、5、8、13周时取小鼠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IGIT阳性细胞比例,以及TIGIT阴性和TIGIT阳性细胞上Ki67、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组小鼠脾脏中TIGI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30%±0.70% vs. 3.09%±0.50%;t = 29.09,P < 0.01),但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脾脏中TIGIT+细胞占CD8+ T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0.26% vs. 3.58%±0.16%;t = 0.108,P > 0.05),且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脾脏中TIGIT+细胞占非T细胞的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86%±0.19% vs. 1.37%±0.17%;t = 1.931,P >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Ki67在TIGIT+细胞上的表达比例(17.03%±0.64%)较其在TIGIT?细胞上表达的比例(6.59%±0.37%)显著升高(t = 14.09,P < 0.01),而CD4+ TIGIT+细胞中Th2/Th1比值显著高于CD4+ TIGIT?细胞(39.28%±3.75% vs. 11.79%±1.64%;t = 6.721,P < 0.01)。结论 感染日本血吸虫后,CD4+ T细胞上TIGIT表达增加,且可能通过诱导Th2细胞增殖进而促进Th2细胞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H37Ra)感染对BALB/c小鼠T细胞及Th1/Th2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H37Ra菌株BALB/c小鼠感染模型,设生理盐水(NS)处理小鼠作为对照组。在感染早期(4周)和晚期(8周)分别取小鼠脾脏细胞及淋巴结细胞,或培养后的细胞,经荧光抗体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感染时期小鼠的T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实验组小鼠感染H37Ra 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脾脏总T细胞(CD3^+)、CD4^+T细胞百分率(CD3^+CD4^+CD8^-)降低((43.03±5.57)%,t=5.804,P=0.000;(47.76±6.22)%,t=2.327,P=0.042),CD8^+T细胞百分率(CD3^+CD4^-CD8^+)增高((47.72±4.39)%,t=-3.698,P=0.004);与感染4周时比较,感染8周时脾脏总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增高((68.23±4.38)%,t=-8.712,P=0.000;(57.89±4.93)%,t=-3.125,P=0.011),CD8^+T细胞百分率降低((39.23±3.80)%,t=3.585,P=0.005),且晚期时恢复至正常。H37Ra感染4周和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H37Ra感染对小鼠淋巴结总T细胞(CD90.2^+)及T细胞亚群(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布无显著影响(P>0.05)。H37Ra感染晚期,与对照组比较,IFN-γ表达升高(加培养液而无TB-PPD组:(7.50±1.60)%,t=-4.173,P=0.002;加入PPD组:(6.80±1.36)%,t=-5.014,P=0.001)。结论 H37Ra感染可影响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分布,并出现Th1反应而未见明显Th2反应,促进了机体的抗结核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的病变情况及经吡喹酮治疗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将15只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吡喹酮治疗感染组(治疗组)、未治疗感染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每组5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6周给予200 mg/(kg·d)吡喹酮灌胃治疗,连续3 d;未感染组和未治疗组不治疗。于治疗后4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小鼠肝脏和脾脏病变情况,计算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fh占CD4~+T细胞的比例,检测其表面分子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病变明显较轻,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84.1%和69.1%(P0.01)。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4.7%~18.0%和15.6%~25.0%、13.7%~16.7%和12.4%~18.2%、2.5%~6.8%和4.9%~8.0%,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ICOS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1%和1.8%~6.8%、1.3%~3.2%和4.1%~7.0%、0.2%~0.3%和0.5%~0.8%,未治疗组高于治疗组和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脾脏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而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PD-1水平分别为0.5%~1.5%和4.5%~8.9%、0.8%~1.9%和4.1%~10.7%、0.4%~0.8%和1.2%~1.8%,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治疗后4周,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的SEA特异性IgG水平(A450值)分别为2.015±0.061、1.969±0.038和0.139±0.128,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组织病变明显减轻,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ICOS的表达比未治疗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者中发生肝脏损伤和未发生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入组45例EBV感染者, 28例发生肝脏损伤,17例未发生肝脏损伤。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纯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 使用重组EBV核心抗原2(EBNA2)刺激培养96 h。细胞技术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水平,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亚群转录因子mRNA水平和CD8+T细胞中毒性分子mRNA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重组EBNA2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重组EBNA2刺激后CD4+T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和转录因子mRNA水平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Crude antigen,CA)、排泄/分泌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s)对T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骨髓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iDC);磁珠分选仪分选小鼠脾脏细胞的初始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CD4+T细胞的纯度;抗原刺激DC细胞,实验分为PBS阴性对照组,LPS阳性对照组,CA和ESPs刺激组;负载抗原后的DC细胞与分选的CD4+T细胞共培养72h;Real time-PCR检测T-bet、GATA3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与PBS组相比,ESPs刺激组Tbet、GATA3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CA刺激组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与PBS组相比,ESPs刺激组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均升高(P0.05),CA刺激组仅IFN-γ的分泌增高(P0.05),IL-4无明显变化。结论 CA可能诱导宿主产生Th1型免疫应答,ESPs可能诱导宿主产生Th1型、Th2型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数量多房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低数量感染组(50个原头节)、中数量感染组(500个原头节)和高数量感染组(2 000个原头节)。小鼠麻醉后经肝门静脉部位穿刺,注射不同数量原头节,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感染后2、 12和24周各组分别取5只小鼠,取脾组织研磨分离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CD4~+T细胞记忆表型、不同亚群比例、免疫抑制性分子淋巴细胞活化蛋白3 (LAG3)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作图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后2周,低数量和中数量感染组小鼠脾CD4~+IFN-γ~+T细胞比例分别为(7.54±1.44)%、(7.58±3.17)%,高于假手术组的(3.52±1.03)%(P 0.05);CD4~+TNF-α~+T细胞比例分别为(39.34±4.19)%、(39.53±10.74)%,高于假手术组(22.62±1.50)%(P 0.01)。感染后12周,低数量和中数量感染组小鼠脾CD4~+IFN-γ~+T细胞比例分别为(16.52±0.77)%、(22.98±4.32)%,高于假手术组(16.88±2.49)%(P 0.05); CD4~+TNF-α~+T细胞比例分别为(27.26±2.12)%、(28.36±5.24)%,高于假手术组(19.72±3.87)%(P 0.05); CD4~+IL17A~+T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1.81)%、(11.52±2.68)%,高于假手术组(5.40±1.32)%(P 0.01);同时,低数量和中数量感染组小鼠脾CD4~+IL-4~+T细胞比例分别为(2.87±0.84)%、(3.50±0.77)%,高于假手术组(1.75±0.83)%(P 0.01); CD4~+IL-10~+T细胞比例分别为(4.63±0.78)、(7.09±2.42)%,高于假手术组(3.03±0.79)%(P 0.01)。感染后24周,中数量、高数量感染组小鼠脾CD4~+IFN-γ~+T、 CD4~+TNF-α~+T、 CD4~+IL-4~+T、 CD4~+IL-10~+T和CD4~+IL17A~+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5),且高数量组小鼠脾Treg细胞的比例高于假手术组(P 0.01),各感染组小鼠脾效应记忆性CD4~+T细胞比例高于假手术组;各感染组小鼠脾CD4~+LAG3~+T细胞比例分别为(16.45±4.89)%、(14.54±4.96)%、(14.62±2.43)%,高于假手术组(8.43±3.46)%(P 0.05)。感染后24周,高数量组小鼠脾CD4~+T细胞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LAG3阳性群细胞比例分别为(1.67±0.66)%、(0.69±0.27)%,低于阴性群的(5.11±1.81)%、(31.7±12.1)%(P 0.01)。结论低、中数量多房棘球蚴感染后,小鼠可能利用T1型和T17型免疫应答优势对虫体起到杀伤和清除;而高数量感染诱导脾T1/T2型和T17/Treg型免疫应答失衡,以及CD4~+T细胞上调LAG3分子表达,导致功能耗竭,造成棘球蚴慢性寄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TLR2-/-小鼠和WT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在TLR2结核菌配体刺激下IL-17的表达水平,阐明TLR2对Th17细胞的作用及其在抗结核免疫的意义。方法选取TLR2-/-小鼠和WT小鼠各6只,分离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TLR2结核菌配体(19KD脂蛋白、Mtb、Pam3Cys-SK)共刺激培养3 d,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在TLR2结核菌配体刺激下,WT小鼠的CD4+T细胞分泌的IL-17高于TLR2-/-小鼠,在Mtb刺激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核菌通过TLR2直接影响IL-17表达,从而发挥抗结核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肝胆管纤维化模型。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50个、100个和150个囊蚴采用胃饲感染,同时设胃饲生理盐水组为对照。感染后20 d开始采用加藤卡茨法检测小鼠粪便;感染后8周,取小鼠肝脏右外叶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取小鼠肝脏左叶组织进行总蛋白提取,分析肝脏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感染后31 d小鼠粪便开始检测到华支睾吸虫卵,39 d所有感染组小组均检测到感染。HE及Masson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汇管区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且随着胃饲囊蚴数量的增加纤维化越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感染小鼠肝脏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胃饲囊蚴数量增加而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肝胆管纤维化模型,为后续研究华支睾吸虫致肝胆管纤维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CD4+T细胞表面白介素23受体(IL-23R)的表达及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急性哮喘小鼠模型,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源性CD4+T细胞,培养24 h后,检测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Th17细胞的阳性率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结果 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中Th17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分泌IL-17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小鼠脾脏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与Th17细胞的阳性率和IL-17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IL-23R在急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泡球蚴感染对小鼠脾脏CD8+ T细胞免疫功能耗竭的影响。方法 采集泡球蚴原头蚴虫体,经肝门静脉建立低(50个原头蚴)、中(500个原头蚴)和高剂量(2 000个原头蚴)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感染后早(2周)、中(12周)、晚期(24周)分别取小鼠脾脏,研磨分离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实验组小鼠脾脏中记忆性CD8+ T细胞表型、免疫抑制性分子2B4表达水平,及其分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IL?10的能力。结果 在感染早期,高剂量泡球蚴感染诱导小鼠脾脏CD8+ T细胞以中心记忆性表型为主,其比例为(35.50 ± 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5.90% ± 2.46%)(P < 0.01);在感染晚期,中、高剂量泡球蚴感染均诱导小鼠脾脏CD8+ T细胞以效应记忆性表型为主,其比例分别为(25.70 ± 4.12)%和(28.40 ± 4.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0% ± 6.45%)(P均 < 0.05)。高剂量泡球蚴感染中期和晚期,中心记忆性CD8+ 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感染早期(P均 < 0.01);高剂量泡球蚴感染晚期,效应记忆性CD8+ 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感染早期和中期(P均< 0.05)。低、中剂量泡球蚴感染早期,脾脏CD8+ T细胞分泌IFN?γ和IL?17A能力显著增强,而高剂量泡球蚴感染虽然促进小鼠脾脏CD8+ 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能力,但感染晚期其分泌IFN?γ和TNF?α能力显著低于早期和中期(P均< 0.05)。此外,中、高剂量泡球蚴感染晚期小鼠脾脏CD8+ T细胞表面免疫抑制性分子2B4呈高表达,其比例分别为(4.73 ± 1.56)%和(4.94 ± 1.90)%,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2.49% ± 0.58%)和对照组(2.92% ± 0.60%)(P 均< 0.05)。结论 在低、中剂量泡球蚴感染中期和晚期,机体利用自身免疫应答能力对虫体起到杀伤和清除;而高剂量泡球蚴感染晚期可诱导小鼠脾脏CD8+ T细胞上调2B4分子表达,导致免疫耗竭,造成慢性寄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南通市港闸区宫颈癌筛查中老年宫颈癌患者9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正常老年女性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算CD4~+/CD8~+比值。分析Treg细胞、CD4~+、CD8~+细胞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T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Treg细胞、CD4~+细胞、CD4~+/CD8~+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CD8~+细胞明显低于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与宫颈癌年龄、宫颈癌类型、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无关(P0.05)。结论老年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失调,外周血Treg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胃癌患者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选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取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经研磨法获取肿瘤浸润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染色的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情况。激活Tim3信号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穿孔素的能力。结果与胃癌患者外周血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与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激活Tim3信号后,CD4~+T细胞分泌TNF-α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同时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能力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组织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657-1661
目的分析泡球蚴感染宿主后外周血和脾脏中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水平与包虫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开腹直视下在右肝接种约2000个原头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月后麻醉处死SD大鼠,取外周血和脾脏细胞,以CD4~+CXCR5~+PD1~+为Tfh细胞的标记,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的水平。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Tfh细胞的差异。结果大鼠感染泡球蚴3个月后,肝脏可见明显病灶,HE染色显示病灶中可见原头节。泡球蚴感染模型组外周血中CD4~+CXCR5~+PD1~+Tfh细胞在CD4~+细胞中的平均占比为25.63%±3.47%,正常对照组为11.12%±2.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0,P 0.001),模型组CD4~+CXCR5~+PD1~+Tfh细胞在所有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下降显著(0.08%±0.02%vs 0.18%±0.05%,t=5.520,P 0.001);在所有细胞中,模型组脾脏中CD4~+CXCR5~+PD1~+Tfh细胞所占的比例(3.00%±0.4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0%±1.40%)(t=4.769,P 0.001)。结论外周血中Tfh细胞与包虫病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反应泡球蚴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赵爽  许文  陈威巍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18,(2):149-153,167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的频率、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HIV感染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其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及IFN-γ和IL-10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浆HIV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感染组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上调(P0.05),且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正相关(r=0.349,P=0.027),与血浆HIV载量呈弱负相关(r=-0.377,P=0.040);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IFN-γ表达与血浆HIV载量呈负相关(r=-0.514,P=0.002);而CXCR5~+CD8~+T细胞IL-10的表达在HIV感染者中明显上调(P0.05),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负相关(r=-0.317,P=0.046),与血浆HIV载量呈正相关(r=0.670,P=0.002)。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功能变化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利用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制备哮喘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各组IL-4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0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脾脏单个核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及IL-10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降低(P<0.05),哮喘组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增高(P<0.05).结论 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亚群失衡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