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艾灸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传统型艾灸盒治疗。治疗10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痛量表(NPQ)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常规电针疗法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分别接受颈夹脊输刺疗法、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与颈夹脊输刺疗法均能明显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痛症状,但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较普通针刺治疗镇痛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新中医》2017,(10)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即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新设穴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风池穴治疗,均留针30 min,出针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后即时颈痛程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针刺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即时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有显著的即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颈部康复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加颈部康复训练治疗。两组疗程为21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功能评定表(ASCS)进行疼痛和颈椎功能综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ASC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ASCS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颈部康复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针刺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深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评分、适应能力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时间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组别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即两组NPQ评分差异有随时间变化降低的趋势。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有关,深刺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刺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给予短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VAS、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N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刺针法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药起尔玛欧克贴敷(维药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维药贴敷治疗,持续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1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通过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2.00%,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比,采用针刺联合维药贴敷治疗,治愈率和有效率更高,且对症状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闵晓莉  周达君  庄义杰 《新中医》2017,49(10):133-135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沿腋神经走行取穴针刺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沿腋神经走行取穴肩井、肩贞、肩髎、肩髃、曲垣、天宗、肩胛部激痛点等,激痛点采用合谷刺法,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Hz;对照组根据《针灸治疗学》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常规针刺,颈夹脊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1Hz。两组均留针30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以及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优于对照组的71.8%(28/39,P0.05)。结论:沿腋神经走行取穴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的针刺颈夹脊等穴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疼痛评分(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ASCS)、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ESCV)。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F-36、VAS、CASCS、ESCV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其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滞动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RI评分、VAS评分以及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项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滞动针联合针刺推拿能够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NPQ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73.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VAS、NPQ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8):1059-106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5.3%、97.4%,对照组分别为34.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亦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椎间孔挤压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作用相近。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