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骨科功能重建手术中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迅速增加趋势~([1])。然而,TKA术后大量的出血和较高的输血率是医生和患者面临的棘手问题。单侧TKA的输血率在4%~46%,双侧TKA术后输血概率可达31%~72%,膝关节翻修手术几乎都需要输1~2 U悬浮红细胞~([2])。为减少围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是骨关节方面常见疾病,而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由于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高和出血量大,故安全、有效的血液管理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目前髋膝关节置换血液管理贯穿于围手术期各个环节,大致为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控制出血和术后改善贫血,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方式,减少围手术期出血、贫血及输血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本文通过分析、总结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面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发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处理经验。结果 1 610例患者行髋、膝关节置换术,9例发生尿路感染。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46~93岁,平均75.4岁,平均住院时间14.7d;7例(77.8%)术后安置尿管,6例(66.7%)术后尿潴留,7例(77.8%)尿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5例(55.6%)为大肠埃希菌。所有患者初步诊断尿路感染后,经验性抗感染用药效果良好。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为0.56%,约80%为革兰氏阴性菌。尿路感染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尿常规结果结合临床体征可早期诊断尿路感染,但不能替代尿细菌培养。三、四代头孢、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可作为经验性抗尿路感染的备选药物。留置尿管是引起围术期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尽量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4.
5.
一、概述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血液供应十分丰富。相对于一般的四肢关节手术,膝关节置换术中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松质骨截骨和软组织松解,术中出血量较大,同时伴随着隐性失血。由于失血对凝血指标造成的压力,双膝置换时的失血量并非等于单侧膝关节置换失血量乘以二,可达3000ml以上,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常常导致失血性贫血,接受双侧同期置换的患者多需要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协同镇痛方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6例.分别应用河南省中医院关节外科镇痛方案和长征医院关节外科镇痛方案,对术前、术后静息痛和运动痛、关节活动度及肿胀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二组患者静息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12、24、48、72 h静息痛VAS评分H组小于C组,术后72hH组、C组两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二组患者运动痛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6、12、24、48、72 h运动痛VAS评分比较H组小于C组,但组间比较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d,1、2周膝关节活动度数据H组大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随访二组活动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和C组术肢肿胀程度及例数在术后3d二者相近,随术后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协同镇痛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疼痛管理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和肿胀,并减少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方法 执行正确的术前指导与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相结合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内活动范围均达90°,术后2~3周去拐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后进行早期全面康复锻炼,是保持手术效果,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血液来源的难题以及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使得限制性输血策略得到推广和认可,但是最新的临床试验性研究显示心血管患者限制性输血阈值可能导致死亡率增加,因此优化围术期血液管理应制定更为"个性化"的输血策略而非单纯追求不输血。目前的临床证据并不支持优先输注储存期短的红细胞。新近批准使用的病原体灭活技术及药物研究将为输血安全提供基础,提高输血安全和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50例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综合措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患者术后平均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水平,同时,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未发生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苏晴晴  李海燕  王磊  王田田  孙璐  房晓  崔少伟 《骨科》2019,10(5):462-465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围术期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3~12月行TKA手术的280例病人为对照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2018年3~9月行TKA手术的240例病人为观察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后)。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状调查、文献检索法和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运用护理过程质量指标和结果质量指标对膝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定期评价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并分析数据进行质量改进。比较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病人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病人住院满意度。结果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后,病人住院满意度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可使护士护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利于膝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规范康复锻炼,利于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经验;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2月,对于116例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后1、3、5天复查血红蛋白,低于90g/L者给予输血治疗。以同期在我院其他科室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纳入132例为对照组。观察此规范化管理办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需求量的影响。结果:术后实验组总失血量为(818±352)ml,对照组失血量为(1578±659)m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性失血量:实验组显性失血量(171±152)ml,对照组引流量为(388±274)m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的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经验对于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关节置换术可快速、有效缓解终末期关节疾病所导致的疼痛与功能障碍,重建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其社会需求将越来越大,与2005年相比,美国2030年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将增加174%达57万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将增加673%达348万例[1]。中国目前虽然无确切数据报告,根据部分企业数据推算,2018年我国关节置换术量约68万例,且以每年20%的速率递增。围术期较大的失血量、较高的输血率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友病关节炎全膝置换围手术期管理、凝血因子调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8例(10膝)血友病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1~47岁,平均(38.3±5.0)岁;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63.9±4.0) s,凝血因子活性为2.6%±0.9%;膝关节均有屈曲畸形,伸膝-12.0°±5.9°,屈膝-88.0°±11.4°。其中3例(3膝)合并外翻畸形,外翻角平均-3.0°±5.4°;2例(4膝)合并内翻畸形,内翻角平均-4.5°±6.0°。8例患者中,甲型6例,乙型2例,分别补充冻干人凝血八因子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后手术。骨缺损根据AORI分型方法,T1、T2型采用骨水泥充填,T3包容型采用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螺钉支撑内固定修复,T3节段型通过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并加用胫骨延长杆修复。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时伸膝0°,屈膝98.5°±6.7°;HSS评分由术前(42.3±10.9)分提高到术后(88.3±4.6)分;X线片示植骨存活,假体、螺钉均未见松动、断裂。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关节炎短期疗效满意,术前的预输试验有助于确定凝血因子的补充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两种镇痛方案的效果。[方法]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采用围手术期程序化多模式镇痛方案(PEPMA组)和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POMA组)。两组患者均在5个时间点采末梢静脉血,测定标本中SP和IL-6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疼痛程度,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12、24 h的血浆SP含量,PEPMA组为[(103.38±8.25),(121.74±8.75),(101.61±6.13)]pg/ml,POMA组为[(112.87±6.02),(134.44±7.05),(108.91±6.47)]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6含量,PEPMA组为[(48.43±10.12),(61.84±12.53),(43.31±11.13)]pg/ml,POMA组为[(67.31±12.03),(93.24±36.51),(61.21±10.39)]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PEPMA组显著低于POMA组(P<0.01);术后3 d HSS评分PEPMA组显著高于POMA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程序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血浆SP及血清IL-6的水平,减轻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需要广泛松解软组织、截除关节面以及暴露髓腔,故初次的单侧TKA术后出血量较多,大约在300~2200 ml[1],约有44%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以纠正术后贫血[2,3]。如果贫血状态得不到纠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如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术后康复、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及延长住院时间[4]。所以在TKA围手术期,做好血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其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围手术期三种不同血液管理方式的作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21年10月,65岁以上拟行单侧THA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20例,应用氨甲环酸;富氢组20例,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富氢水;联合组20例,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富氢水及铁剂。分析临床结果和检验学指标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各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组输血例数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联合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ROM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前三组CRP、IL-6、Hb及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三组间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IL-6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术后3~7 ...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及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目前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接受了人工膝关节置换。而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最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关节。方法:本文针对高龄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使病人尽早康复,回归社会。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将人士关节的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术后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目前研究较多的围手术期镇痛概念主要是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传统方法主要是口服或静注阿片药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单次或连续股神经阻滞等,新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及给药途径近年也不断涌现,包括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智能注射泵系统、一些非侵入途径如盐酸芬太尼透皮电刺激及患者自控经鼻给药途径等.该文就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术中术后镇痛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心理、生活、功能锻炼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改善明显,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骨水泥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联合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Ⅱ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结果]全麻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50%,而联合组为1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0%,而联合组为1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TC、TG、HDL、LDL水平均降低(P<0.05),FPG、FINS、Cor、PGE2水平均升高(P<0.05)。术前两组间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联合组相较于全麻组患者TC、TG、LDL、FPG、FINS、Cor、PGE2降低(P<0.05),而HDL水平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发生,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糖脂代谢,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