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经术前腹腔穿刺确诊胆道自发性穿孔,其中5例经B超或CT诊断胆总管囊肿。3例行一期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6例行胆道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术,2例行胆囊置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术,3~6个月后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11例患儿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婴幼儿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容易误诊,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意识以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术前诊断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儿年龄均小于4岁,平均年龄23个月。临床表现为胆胀,腹痛,呕吐及发热,同时有全腹压痛,10例术前经腹腔穿刺明确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其中5例经B超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采用囊肿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治疗。16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3个月左右再地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与胆道梗阻有关,对小婴儿有腹膜炎表现,全腹压痛并以右上腹为著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检查,急诊治疗宜选择囊肿外引流术,而后再行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指肝内、外胆管单独或联合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多发生于女性,常在婴幼儿期发现。随着医学影像检查在临床应用,少数于成年期发现确诊。先天胆管扩张症多发生于胆总管,并呈梭形扩张,最多见者为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胆管内胆汁淤滞潴留,可并发胆管炎、结石、穿孔,少数囊壁发生恶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于成年期一经确诊,无论症状轻重,如无手术禁忌证均应手术治疗。目前主张,除非有特殊的适应证,不宜采取内引流或外引流术。彻底切除囊肿,重建肝外胆道是根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4.
我所1983年4月~1990年1月对收治的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采用囊肿横断重建胆总管与空肠Roux-Y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女性,年龄7~34岁。术前全部经ERCP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中发现全部患者肝内胆管及胆囊管显著扩张;胆总管扩张呈囊状,吸出胆汁分别为300~1300ml。手术方式:取右上腹腹直肌或正中旁切口进腹。穿刺囊肿证实为胆汁并送检。先常规切除胆囊。然后,剪开囊壁外层,在囊肿下部前壁用尖刀切开一小口,吸净胆汁。于囊壁外层与内层之间钝性分离囊肿前壁,以及囊肿下部远端侧壁,边分离边离断至完全横断后壁,接着将囊壁内层向上、下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造影和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3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行腹腔镜下胆道造影,胆囊和囊状胆管完全切除,经脐孔提出空肠行Roux-en-Y吻合和体内肝管空肠吻合手术。结果:胆道造影显示胆管囊状扩张24例,梭形扩张10例。33例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2h(3.5~6.5h);1例胰腺内胆总管远段囊肿中转开腹手术。4例合并肝管狭窄同时行胆管成形术。术后5~7d患者痊愈出院。31例获得随访,5~40个月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造影简便实用,对指导镜下根治切除囊肿,避免损伤胆胰管连接部和处理肝内胆管狭窄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囊肿是一涉及肝内外胆管的先天性异常 ,多见于亚洲人 ,女性和婴女。共分成 5型 :Ⅰ型 ,肝外胆管弥漫性扩张 ;Ⅱ型 ,胆总管囊状憩室 ;Ⅲ型 ,十二指肠壁胆总管囊肿 ;Ⅳ型A ,同Ⅰ型 ,但累及肝内胆管 ;Ⅳ型B ,多发性肝外胆管扩张 ,但肝内胆管正常 ;Ⅴ型 ,又称Caroli病 ,仅肝内胆管扩张。已知应完全切除胆总管囊肿 ,行囊肿内引流者有胆管炎、胰腺炎、胆道癌肿之危机 ,不宜采用。作者介绍处理 1 6例胆总管囊肿的经验。在 1 6例中 ,Ⅰ型 9例 ,Ⅱ型 1例 ,Ⅲ型 1例 ,ⅣA型 3例 ,ⅣB型 1例和Ⅴ型 1例 ,其中胰胆管汇合处异常 9例、正常 2例、不…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道扩张,多伴有胰胆管汇合处异常。本症首选的治疗是行肝外扩张的胆管全切除及行肝管空肠吻合术,但术后晚期并发症尚未研究。近来有报道肝内残留扩张的胆管有癌变的可能,晚期并发症还包括胆管炎、胆内胆管结石等病人与方法:28例肝外胆管囊肿切除病人,女性26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32±14岁,平均随访期为8±5年。27例术前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提示有胰胆管汇合处异常。行胆囊和扩张的总胆管切除和肝管空肠吻合术。吻合口直径最小者为10mm,最大者为40mm。Roux-en-Y空肠襻长40cm,用可吸收缝线行端例肝管空肠一层缝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胆管穿孔引流术后采取二次腹腔镜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2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例胆总管囊肿并胆管穿孔行外引流术、并再次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及术中注意事项,总结相关经验。二次手术采用四孔法,其中脐部及右侧腹切口选择原切口,没有额外增加切口;囊肿分离采取囊肿横断切除法,避免损伤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果 10例患儿,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9个月至8岁,平均(3.1±0.6)岁。9例患儿在腔镜下完成二次手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因纤维增生囊壁厚,腹腔镜下操作渗血多,不易止血影响操作视野,放弃腹腔镜操作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儿术中未发生腹腔镜手术副损伤,术后未发生胆漏、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7~10 d。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既往有胆管穿孔外引流手术史的患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体会。方法: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2例胆道穿孔患儿,均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胆道穿孔,根据病情分别行胆总管囊肿T管引流+腹腔引流、胆囊造瘘术+腹腔引流、单纯腹腔引流。结果:12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胆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胆汁引流及腹腔引流24~72 h后,临床症状缓解,腹痛显著减轻,体温降至正常,黄疸逐步消退。8例胆总管囊肿穿孔患者术后6个月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中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二期手术,3例因胆总管周围粘连重、分离困难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用于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的诊断与治疗避免了盲目开腹探查的缺点,创伤小,手术视野广,对腹腔及肠管干扰小,手术时间短,胆总管囊肿穿孔不影响二次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高发于亚洲人群,普遍认为其与胆总管壁薄弱和远端胆总管梗阻有关。胆总管壁远端梗阻的成因尚不清楚,比较流行的为胰胆管合流异常学说。产前诊断的年龄越小,扩张越明显,肝损害越重,生后要越早进行手术矫治。目前CBD被简化分为两型:胆总管远端狭窄型和非狭窄型。无论患儿的年龄大小或者症状的轻重,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根治CBD的标准术式。术前及术中详细的了解患儿整个胰胆道系统的改变情况,同时处理肝内胆管和胰管及共同管的异常病变,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是一种以先天性胆道系统扩张为特征的病理表现,高发于亚洲人群,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与胆总管壁薄弱和远端胆总管梗阻有关。目前关于CC胆总管壁薄弱和远端胆总管梗阻的病因,尚不清楚,比较流行的为胰胆合流异常学说,即胆总管和胰管汇合于十二指肠壁外,形成较长的共同管,使胰液和胆汁在共同管内混合,Oddi括约肌在共同管的远端形成的高压带会导致胰液和胆汁的混合液体向胆总管和胰管内双向反流,导致胆管管壁损伤,使其薄弱而发生扩张。关于胰胆合流异常的病因,目前倾向于胚胎早期肝憩室远端异位导致胰胆共同管变长和胆总管拉长薄弱。在治疗方面,无论患儿的年龄大小或者症状的轻重,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根治CC的标准术式。术前及术中详细的了解患儿整个胰胆道系统的改变情况,同时处理肝内胆管和胰管及共同管的异常病变,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腹腔镜微创根治术是成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胆道手术中Bake扩张器损伤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作者等医院Bake扩张器穿破5例胆总管下端及1例十二指肠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在术中均可见扩张器穿出胆肠道或经T管注水后发现.胆总管下端穿孔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至T管注水不再渗漏为止.除1例穿孔于胆总管下端内侧壁,修补后胆总管下端完全性梗阻,21d后自行缓解,其余5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为减少Bake扩张器损伤胆总管与十二指肠,使用Bake扩张器时术者应顺着胆管走向轻柔操作,最好在胆道镜指引下扩张器对准Oddi括约肌口探入.术中发现胆总管下端穿孔,即使未能显露出胆管壁及穿孔,使用纤细的可吸收线,对准溢水处连续缝合亦能解决问题,也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1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148例胆总管内径≤0.8 cm的细径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48例中,腹腔镜手术成功116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32例,无中转开腹.术中胆管镜下取净结石116例,十二指肠镜下取出结石29例,乳头切开术后排出结石3例.无残余结石.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轻症胰腺炎3例.术后经输尿管导管胆管造影有2例呈现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狭窄影像,未予处理.术后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对于有较高腹腔镜和内镜技术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148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148例胆总管内径≤0.8 cm的细径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48例中,腹腔镜手术成功116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32例,无中转开腹.术中胆管镜下取净结石116例,十二指肠镜下取出结石29例,乳头切开术后排出结石3例.无残余结石.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轻症胰腺炎3例.术后经输尿管导管胆管造影有2例呈现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狭窄影像,未予处理.术后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对于有较高腹腔镜和内镜技术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术中造影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确立胆总管囊肿的病理特征与胆胰管合流异常的价值 ,并用于指导术式选择。方法对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术中胆胰管造影检查 ,记录胆管病变形态和胆胰管合流异常类型。结果 82例胆总管囊肿按Todani分型 :Ⅰa型 35例、Ⅰb型 9例、Ⅰc型 2 8例及Ⅳ型 10例。确定胆胰管合流异常 73例 ,按Komi分类 :Ⅰ型 37例、Ⅱ型 30例及Ⅲ型 6例。 4 4例胆管囊状扩张中胆胰管合流异常Ⅰ型 33例 ,2 9例胆管梭形扩张中Ⅱ型 2 1例 ,2 1例合并有胰腺炎发作者中胆胰管合流异常Ⅱ型 17例。 14例合并肝内胆管狭窄者同时行胆管成形术。结论术中造影简便易行 ,可以明确诊断 ;不同的胆胰管合流异常类型可导致不同形式的胆胰管病变 ;对术中指导根治切除囊肿、避免损伤胆胰管连接部和处理肝内胆管狭窄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儿童胆总管囊肿51例ER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胆总管囊肿的分型、胆管胰管汇合方式与胆总管囊肿形态关系,及胆总管囊肿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儿童胆总管囊肿ERCP检查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3年3月长海医院ERCP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1例图像及随访资料. 结果 成功行ERCP 45例,行逆行胆管造影(ERC)6例.胆总管囊肿分型,Ⅰ型41例,其中Ⅰ a 17例,Ⅰ b 10例,Ⅰ c 14例.Ⅳ型10例,其中Ⅳa 8例、Ⅳb 2例.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37例,占82.2%,合流方式为B-P型21例,P-B型16例.并选定Ⅰ c型为胆总管柱状扩张组;Ⅰ a+Ⅰ b+Ⅳ型均为囊状扩张组,对照分析,柱状扩张中P-B型占80%,囊状扩张中B-P型占70.4%.合并有胆道结石8例,胰管扩张2例.测量胰胆管合流异常共同管长度=0.5 cm 4例,>0.5cm且<1.5 cm 20例,≥1.5 cm 13例.14例随访病例中,未发现急性胰腺炎及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最多见,且大多数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胆管柱状扩张中P-B型较常见,胆管囊状扩张中B-P型较常见.ERCP检查对儿童胆总管囊肿诊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5岁,于2010年12月以胆总管结石收住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正常,肝功能无异常,无梗阻黄疸体征,彩超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并多发结石,右肝管扩张并结石.术中见:胆囊增大,与肝脏、网膜有轻微粘连,内有多枚结石,Calot三角尚清楚,胆囊管解剖清楚,胆囊管直径约0.4 cm、长约2 cm,自扩张胆总管发出,胆总管直径约2 cm,长5 cm,内有泥砂样结石数枚,纵行切开扩张胆管2 cm,取出结石,用胆道探子探清十二指肠及胆管上段关系,探查胆管上段,未见左、右肝管分叉及开口,常规行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术.术后无特殊异常,9 d痊愈出院.术后15 d,间断夹闭T管,患者有轻微腹胀、恶心,偶有疼痛,但无黄疸,T管引流胆汁量400 ml/d左右.经T管造影后报告:胆总管、左、右肝管均轻微扩张,T管自右肝管引出,距胆总管约2 cm,十二指肠通畅,无残留结石.术后4周拔T管后无异常.患者病情康复,随访至今无特殊异常.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囊肿是一涉及肝内外胆管的先天性异常,多见于亚洲人,女性和婴女。共分成5型:Ⅰ型,肝外胆管弥漫性扩张;Ⅱ型,胆总管囊状憩室;Ⅲ型,十二指肠壁胆总管囊肿;Ⅳ型A,同Ⅰ’型,但累及肝内胆管;Ⅳ型B,多发性肝外胆管扩张,但肝内胆管正常;Ⅴ型,又称Caroli病,仅肝内胆管扩张。已知应完全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胆管内压大小及持续时间对犬胆管壁的影响。方法设计并自制一内置入式胆管扩张器,体外测试扩张气囊内压力与注水容积及囊径的关系。将20只杂交犬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假手术组仅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B、C组分别向扩张气囊内注水0.1ml、0.2ml(球囊压力分别为0.24Kpa、0.58Kpa)扩张胆总管10min后抽空气囊并留置胆管扩张器作胆汁引流;D、E组分别向扩张气囊内注水0.1ml、0.2ml扩张胆总管后,不抽空气囊并留置作胆汁引流。各组分别术后7天再次剖腹。观察各组扩张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及胆管直径(BD)变化、胆管壁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C组扩张后BD增宽(P〈0.05)。D组扩张后BD显著增宽(P〈0.01),E组扩张后TB、ALT、AST均增高(P〈0.01)。A、B组胆管壁组织学无明显变化,C组胆管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粘膜脱落,D组胆管直径增粗及胆管壁增厚,E组胆管壁部分坏死,与网膜或十二指肠粘连。结论局部胆管内压大小及持续时间对犬胆管壁的影响存在双向互变关系,正常胆管壁在一定的时间内可承受一定的局部胆管内压而不致发生胆管壁的病理变化,适宜的局部胆管内压可引起局部胆管及其上游胆管壁扩张,反之,胆管壁可出现破坏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女性33岁,因患胆管囊肿多次行手术治疗后反复发作胆管炎入院。8岁时施行Roux—Y胆总管空肠旁路引流术,22年后施行囊肿部分切除,并行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后因菌血症行左、右肝管扩张术,但仍反复发作胆管炎和菌血症。入院时CT示左肝内胆管大范围囊状扩张,符合Caroli病。术前动态CT显示门静脉右支粗大,左支完全缺如,。HIDA扫描未见胆道梗阻。术中见左肝萎缩并有多个囊肿,左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并累及右肝管汇入胆管囊肿的残留部分与空肠Roux—Y吻合口,尾叶大小正常,并有门静脉的尾叶支供血。门静脉右支明显粗大,向右肝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