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原方中,是否有葱白,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大多宗成无已无葱白之说。笔者认为原方应有葱白。其理由如下:一、疑原方有脱《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由于当时战争频繁,致原书散佚不全,后经  相似文献   

2.
当归四逆汤为张仲景所创.该文通过分析当归四逆汤方证的形成过程和条文症状可知当归四逆汤证以风邪、寒邪为病因,以气血亏虚、寒凝于里为核心痛机.病性以虚为本、为因,以实为标、为果;虚者血虚阳弱也,实者瘀血水饮阻滞也.此方证适应症中手足厥寒与脉细欲绝由血虚寒凝兼血瘀津停所致;脉浮革与肠鸣由血虚阳弱、阳浮于外所致,脉微弱与身痛如...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之基本方。在以寒邪伤阳为基本特征的伤寒病过程中,四逆汤及以四逆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来的四逆汤类方,在温阳散寒、防止少阴阳亡而绝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四逆汤,附子甘草加干姜,治疗寒邪入少阴,四肢厥逆急回阳。  相似文献   

5.
对《伤寒论》第 69条进行分析 ,认为茯苓四逆汤所主病机为心阳虚衰 ,阳气欲脱 ,肾水上泛。以方测证 ,除烦躁外 ,应有心悸、脉微等。用茯苓在于化气利水、平降水逆以宁心。其方证病机及治法与干姜附子汤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6.
四逆汤为《伤寒论》[1]中经典方,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仲景对四逆汤“四逆”的文字论述颇多,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亦众多,大多以“四肢厥逆”来解.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本经主旨,发现“四逆”不仅仅是“四肢厥逆”之意.本文试对四逆汤中“四”、“逆”解释阐述如下. 1“四”字释义 《说文解字》[3]懈释“四”字:口,四方也.八,别也.口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4]解释说:阴数次三也.《正韵》[5]:“倍二为四.”可以看出“四”字有方位、数量等含义.对于仲景书中关于“四”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四逆汤在《伤寒论》中应用的探讨徐润芝刘洪义(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莒南县276600)关键词四逆汤;伤寒论;探讨四逆汤是以阴盛阳衰,致四肢厥逆而命名;呕吐、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表热里寒、下寒上热、真寒假热、脉沉微、沉迟、微细、脉微欲绝等,是本方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当归四逆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厥阴篇》 ,云“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通草而成。当归苦辛甘温 ,补血和血 ,与芍药合以补血虚 ;桂枝辛甘而温 ,温经散寒 ,与细辛合而除寒邪 ;甘草、大枣益气健脾 ,补血通阳 ,更加通草通经脉 ,使阴血充 ,客寒除 ,阳气振 ,经脉通 ,手足温而脉亦复 ,共奏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之功 ,主治阳气不足 ,阴血亦弱 ,外受寒邪 ,伤于经络 ,血脉不利所致诸症。近年来 ,当归四逆汤及其加减方在临床上遵循“血虚寒凝 ,经脉气血痹阻”之病机 ,广泛用于内、外、妇、…  相似文献   

9.
10.
刘赟 《中医学报》2016,(10):1503-1507
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当以肝阳虚为根本,兼有寒凝、血虚、血瘀的病理状态。寒凝、血虚、血瘀三者之间相互加重,反过来又影响了肝阳虚。当归四逆汤通过升肝阳、补阴血、温血脉、通瘀血的方法,对肝阳虚、寒凝、血虚、血瘀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打破了这种几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的病理状态,使得肝阳充足、升发疏泄功能正常,血液充盈,血脉温通流畅,则阳气通达于外,阴阳相互顺接、平衡,厥逆自然消除。  相似文献   

11.
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细辛、通草所组成,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原主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证。笔者临证治疗,凡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有荣则不用”,“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诸症,如心悸、痛经、痹证、头痛、胃脘痛等诸证,符合血虚塞阻之证者,皆用当归四逆汤为主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四逆汤治愈癫证一例李会仲河南内黄县后河乡卫生院(456300)主题词四逆汤/治疗应用,癫痫/中医药疗法张某,男,36岁,某供销社保管员。始因所管辖仓库失火,猝受惊骇而致精神失常。在某县人民医院治疗三个月,疗效欠佳。于1984年2月转某精神病医院,按单...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条文中“柴胡证”及“但见一证便是”应当如何理解,后世医家各持异议。其中以成无己为代表,认为当是“或然诸证”;陈修园认为“一证”即是少阳提纲证;以恽铁樵为主一派认为当以“往来寒热”为是;以刘栋为代表一派认为“一证”即96条原文的四大证之一。  相似文献   

14.
四逆汤组方经过历代演变,众医家对其君药归属意见不一,从中医药理论、《伤寒论》“四逆辈”用药共性、方剂中药物的用量、方剂中药物的不可缺少性以及该方药理研究等多角度进行辨析,提出该方君药尚无定论,当取决于疾病的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15.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相似文献   

16.
1 消渴,治之以兰 《素问·奇病论》: "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相似文献   

17.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手足厥寒是由于寒凝血滞,阳气不达于四肢;又兼营血不足,不能充盛于脉道,故呈脉细欲绝。基本病理是阳虚,寒凝血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方中以当归、芍药益营血,通血...  相似文献   

18.
四逆汤是中医临床用于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广泛.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剂.本文就该方各药的性能与作用、药理学研究以及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外感急性热病(含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经证、温病)、急性腹痛(含太阴病、厥阴病、肠痛、阳明腑实证)、胸痹、血证(含吐血、衄血、理血、尿血、下厥上竭之出血)、厥逆证等共五部分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之内科急症的证治.  相似文献   

20.
当归四逆汤适用于阳气不足,经脉受寒,血液运行不畅,出现手足厥寒或肢体痹痛或寒凝腹痛或发为阴疽等症。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盖伤寒厥阴,肝经凝滞,血流不畅以致手足厥寒,脉微欲绝,故用当归、细辛温经散寒,当归、白芍温血养营,桂枝、白芍、大枣、甘草调营通滞,木通通利血脉,消滞除滞,诸药配合,可达到散寒通滞,温经通脉的作用。今人据其方药之性能,通过辨证,用以治疗冻疮、皲裂,血海虚寒之痛经,经事不调,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