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息肉的病理类型。方法通过分析自2009年1月至今在我科住院的293例结肠息肉患者,了解经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及其息肉的病理类型。结果经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良好,其中7例轻度出血,无穿孔、感染。息肉病理类型以增生性、炎性和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直径〉1cm和多发性息肉多为腺瘤性息肉:有蒂者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缩论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息肉的病理类型与其形态及分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
周杰  周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94-795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大肠息肉患者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并发出血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术后将切除息肉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依据息肉数量均给予1次或者多次治疗均成功,并发少量出血2例,经再次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肠穿孔。切除93颗息肉中,腺瘤性息肉35颗(癌变6颗),炎性息肉21颗,绒毛状息肉13颗(癌变4颗),管状息肉31颗(癌变2颗),增生性息肉21颗,混合性息肉7颗(癌变1颗)。[结论]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小儿大肠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小儿大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结肠镜下对66例84颗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给予高频电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小儿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切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岳 《工企医刊》2007,20(6):33-34
目的:探讨内镜下利用高频电流治疗小儿肠息肉。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184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电子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灼除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患儿结肠息肉183例经电子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肠镜下高频电灼除术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56(44.44%),大肠息肉伴异型增生的19例(15.08%)。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内镜下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息肉。结果:所有息肉全部切除,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效果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程涛  孙冬 《现代保健》2009,(29):72-73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92例患者275枚大肠息肉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切治疗进行总结,其中腺瘤性息肉120枚,占62.5%,炎症性息肉62枚,占32.3%,化生性息肉8枚,占4.2%,错构瘤性息肉2枚,占1.0%。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息肉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张秀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31-1432
目的 探讨肠镜下高频电切大息肉(2-5cm)的配合方法、护理要点、治疗效果.方法 对65例72枚大肠息肉行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果 72枚息肉顺利切除,其中术后第二天1例穿孔后行手术治疗,术后3天迟发出血2例,嘱卧床休息,禁食,予静脉止血抗炎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9.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应立即切除。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有临床症状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847例,检出大肠息肉108例,其中除2例全结肠息肉外,均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中银  罗和生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711-2712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组织中脂及脂质过氧化与大肠腺瘤恶变的关系。方法病例来源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大肠腺瘤的12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除大肠腺瘤,取腺瘤组织匀浆后,检查组织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远侧腺瘤组和绒毛状腺瘤组组织中胆固醇和丙二醛高于近侧腺瘤组和管状+混合状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男女之间组织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组织中胆固醇含量和脂质过氧化增高是大肠腺瘤恶变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在城市社区提高大肠癌筛查依从性,特别是精筛依从性的方法。[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导,通过成立筛查小组、明确合作单位、细化筛查环节、及时追踪督促、集中宣传教育、简化肠镜检查手续等方法,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吴泾社区共有7 507人接受了大肠癌筛查,经大便隐血试验确定初筛阳性对象427人,初筛阳性率为5.69%。427名大肠癌初筛阳性对象中,精筛依从率为90.40%,完成肠镜检查率为88.99%,检出大肠癌5例,检出率为1.32%,检出大肠癌前期病例84例,检出率为22.11%,大肠癌病例进一步治疗率为100.00%,癌前期病例进一步治疗率为75.00%。初筛阳性对象从初筛到接到阳性通知间隔的时间中位数为4 d,精筛为10 d,大肠癌患者从精筛到完成治疗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 d,大肠癌前期患者为25 d。[结论]吴泾社区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大肠癌筛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2/35),多发3例,大小多数在2cm左右。息肉主要在直肠占73.7%(28/38),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占92.1%(35/38)。息肉均在肠镜下成功微创电切治疗,术中、术后无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电切成功率为100%。息肉病理检查,多数为幼年性息肉占73.7%(28/38),少数为增生性息肉占15.8%(6/38)和炎性息肉占10.5%(4/38)。术后未再便血。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息肉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为单发,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电切息肉后未再便血。成人结肠镜对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微创电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东营区≥45岁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探讨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辖区内2个镇和3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志愿者招募点招募≥4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及问卷调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结直肠筛查结果及肠镜顺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01人进行分析,男662人,女539人,45~59岁372人,60~69岁495人,70~79岁334人。初筛阳性人数总计371例,其中危险因素初筛阳性154例,FOBT阳性298例,危险因素和FOBT阳性双阳性者81例,初筛阳性率为30.89%。男性(OR=3.177)、黏液血便史(OR=7.683)以及肠道息肉病史(OR=5.008)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371例初筛阳性者中121例完成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顺应率为32.61%。性别(OR=2.776)、年龄(OR=0.511、0.433)、婚姻状况(OR=4.267)、文化程度(OR=2.782、3.916)、医疗保险(OR=2.743)是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结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东营市东营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存在黏液血便史以及肠道息肉病史男性个体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居民结直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尤其是60岁及以上、非在婚、文化程度较低、无医保的女性个体,可特异性强化对该群体个体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结直肠镜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陈爱芹 《现代保健》2010,(21):27-28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对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微波烧灼、套扎器套扎、热活检钳钳取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情况。结果本组48例(62颗)消化道息肉患者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19颗(30.6%),微波烧灼息肉16颗(23.5%),热活检钳钳取息肉22颗(35.4%),套扎器套扎息肉5颗(8%)。其中44例一次性治疗成功,4例治疗2次治愈。结论消化道息肉较为常见,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简单、安全,可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25例大肠癌、60例大肠息肉、3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并用酶标仪检测各组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大肠癌患者的NK细胞数、NK细胞杀伤率[(1.1±0.7)×108、(26±7)%]均明显低于正常组[(2.8±1.3)×108、(66±9)%]、大肠息肉组[(2.6±1.2)×108、(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活性明显降低,提高大肠癌患者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可增强大肠癌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电子直乙结肠镜在健康体检中的检查结果.方法 对我院体检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30 250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8 842名,女性11 408名)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筛查出的直肠及乙状结肠疾病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中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2×C表线性回归的χ2检验.结果 在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疾病22 035名,检出率为72.84%,其中常见疾病如下:痔疮55.57%(16 810/30 250),直肠息肉10.57%(3 196/30 250),肛乳头肥大5.03%(1 523/30 250),直肠炎0.69%(210/30 250),肛裂0.54%(162/30 250),直肠黑变病0.29%(87/30 250),直肠癌0.09%(28/30 250),肛管息肉0.04%(13/30 250),肛瘘0.02%(6/30 250).男性直乙结肠息肉检出率13.09%,女性直肠息肉检出率6.04%;男性直乙结肠癌检出率0.12%,女性直肠癌检出率0.05%.结论 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对直肠息肉、直肠癌、直肠黑变病、直肠炎的检出率高于肛门指诊.  相似文献   

18.
徐刚  杜泽秀  何刚  刘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65-2766,2768
[目的]分析上颌窦来源的后鼻孔息肉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确诊为上颌窦来源的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息肉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特点。[结果]3年随访治愈率达100%。上颌窦源性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①单侧发病;②以单侧进行性鼻阻为主诉症状;③多为单个息肉;④息肉源于上颌窦口窦内侧,蒂部悬于后鼻孔,上颌窦内为一薄壁囊肿,破溃后常有淡黄色液体流出。病理学特征:息肉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较少见,杯状细胞较多,间质水肿,并有潴留囊肿形成,内有炎性潴留物。[结论]上颌窦源性后鼻孔息肉的特殊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说明其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特殊性,临床治疗也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内镜检出率及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与无痛结肠镜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2 167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所有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均行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并与病理、手术结果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男、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40 5,P>0.05).2010-2013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762% (25/525),8.180% (40/489),8.276%(48/580),8.028%(46/573),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85 7,P> 0.05).2010-2013年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2.571% (66/525),11.656% (57/489),13.448%(78/580),10.820%(62/573),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65 7,P> 0.05).2010-2013年结直肠癌占结肠镜检查阳性结果百分率分别为72.527% (66/91),58.763% (57/97),61.905%(78/126),57.407% (62/108),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79 8,P> 0.05).结论 2010-2013年结直肠癌检出率较为稳定;联合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在于筛选结肠镜检查人群,提高针对性,从而提高结直肠癌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