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RF-data)评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糖尿病(DM)、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ISH+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RF-data技术比较ISH、DM、ISH+DM组患者各23例与正常对照组23名颈总动脉的舒张期内径(Dd)、收缩期内径(Ds)、内中膜厚度(IMT)和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僵硬度(β)的改变. 结果①Ds和Dd:ISH组与ISH+DM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H与ISH+DM两组均明显高于DM组,ISH组、ISH+DM组和DM组三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②IMT:ISH+DM组显著高于ISH组和DM组,DM组显著高于ISH组,ISH组、ISH+DM组和DM组三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③CD: ISH+DM组显著低于ISH组、DM组, ISH组与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H组、ISH+ DM组和DM组三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④PWVβ、β:ISH+DM组显著高于ISH组、DM组,ISH组与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H组、ISH+DM组和DM组三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RF-data能够准确评估ISH、DM、ISH+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DM、ISH患者颈总动脉IMT增厚,血管弹性减低;ISH+DM时,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RF-data)早期评价高甘油三脂血症(HTG)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弹性改变及相关分析.方法 比较30例HTG患者与30例正常人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僵硬度(β)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超声结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脑梗塞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用脑梗塞患者16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高频线阵探头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获取颈总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血管内径(Ds)及舒张期血管内径(Dd)等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性别、年龄及心率的关系.结果 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弹性相比较,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AI及PWV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性别差异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无影响.脑梗塞患者的β、Ep、AC、AI、PWVβ、Ds、Dd与年龄呈正相关;脑梗塞患者心率与AC、AI、Ds、Dd呈正相关;心率与β、Ep、PWVβ呈负相关.结论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准确定量评价脑梗塞患者颈总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超声结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每组各20例;以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获取双侧颈总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三项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血压的关系。结果在高血压病患者,Ep、β、颈总动脉最大内径(Ds)、颈总动脉最小内径(Dd)、IMT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显著正相关,而AC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负相关。颈总动脉IMT与Ep、β、Ds、Dd正相关,与AC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血压的逐渐升高,颈总动脉IMT逐渐增厚而弹性逐渐减退;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准确地定量评价颈总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ultrasound radio-frequency data,RF-data)技术定量检测健康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管弹性,确定相关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对160例健康人根据年龄分为4组(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每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RF-data技术获取健康者双侧颈总动脉IMT、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僵硬度(β),并分析各参数之间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①IMT、PWVβ和β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CD与年龄负相关;IMT、CD、PWVβ和β与性别相关性不显著;②IMT与PWVβ、β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D相关性不显著;PWVβ与β显著正相关,而与CD显著负相关;③随着年龄的增加,IMT亦随之增高(P<0.05).在30~39岁、40~49岁组中,随年龄增加PWVβ增高,而CD减低明显(P<0.05);50~59岁组PWVβ和β增高显著(P<0.05);在60~69岁组,随年龄增加CD、PWVβ、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CD、PWVβ和β的正常值在60~69岁组分别为(329.39±102.06)μm、(7.22±1.91)m/s和10.04±4.91,而在<60岁者随年龄不同而异.结论 RF-data技术能够准确检测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根据年龄确立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定量评估血管性能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定量分析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肱动脉的扩张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早期高血压组19例(平均年龄57.05±7.73岁),正常对照组22例(平均年龄54.29±9.67岁),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肱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内径比值(IMT/Ds)、阻力指数(RI),应用回声跟踪技术获取血管内径随心动周期的变化曲线,测量出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分析这些指标在早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性.结果两组间血管Ds、Dd、IMT、IMT/Ds、RI统计学无差异性.高血压组Eρ及β增高,AC减小,三支血管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扩张性减低,应用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准确获取颈总动脉及肱动脉性能参数,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评价动脉血管扩张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中膜(IMT)自动跟踪技术(IMT技术)和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评价青年吸烟者颈动脉IMT应变和血管弹性功能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30名主动吸烟者(吸烟组,年龄19~27岁)及27名非吸烟者(对照组,年龄21~24岁)应用ET技术检测两侧颈总动脉,测量血管收缩期最大内径(Ds)、舒张期最小内径(Dd)、僵硬度(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指标。同时用IMT自动跟踪技术观察两组双侧颈总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IMT,得出收缩期内-中膜厚度(IMT)、舒张期内-中膜厚度(IMT),一个心动周期时间(t),并计算IMT应变率、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Dd-Ds、β、Eρ、AC、AI、PWVβ均无显著差异(P>0.05);吸烟组IMT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低于对照组(P<0.05),IMT应变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IMT应变率、脉压差应变与AC成正相关。结论 采用IMT应变分析技术,通过观察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能早期发现血管弹性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及血管硬度定量分析(QAS)技术评价中青年高血脂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弹性改变及血脂与血管弹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获取70例高血脂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和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参数:脉搏波传播速度(PWV)、僵硬度(β)、顺应性系数(CC),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脂组颈总动脉IMT、PWW、β高于对照组,C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WV及β数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2、0.8401及0.9492(P<0.001);CC与总胆同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91(P<0.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能够自动、实时、准确检测高血脂患者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的变化,可为临床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提供较为准确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评估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SPE患者64例(SPE组)和正常妊娠妇女31例(对照组),两组均于产前、产后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行双侧颈总动脉超声检查;使用M型超声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使用血管内中膜定量分析(QIMT)技术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计算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2.29±4.1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79±5.03)周;对照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3.45±5.3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97±3.80)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组间比较:产前,SPE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Ds、Dd、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产后,SPE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②组内比较:SPE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PWVβ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对照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PWVβ呈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比较,SPE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及SPE组PWVβ与年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Ds及Dd均呈正相关(Rall=0.23、0.29、0.30、0.43、0.28、0.24、0.38;RSPE=0.20、0.26、0.27、0.33、0.17、0.20、0.34,均P0.05);其中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为影响颈动脉PWVβ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应用PWVβ可准确评估SPE患者颈动脉弹性;SPE患者产前PWVβ增加,颈动脉硬度增加,弹性功能已经受损;产后平均21.79周颈动脉弹性虽有明显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妊娠妇女产后同期状态,这与SPE患者产后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恢复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探讨管径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ewv[3)与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90例,均分为三组:A组肱动脉脉压差〈60mmHg,B组脉压差为60~80mmHg,C组脉压差≥80mmHg。测量患者颈动脉ET参数:硬化指数(B)、压力一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AI、PWV[3及肱动脉脉压差,比较不同脉压差组问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A、B、C三组间收缩压依次增高,B、C组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舒张期颈动脉内径(Dd)较A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Ep、AC、AI较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与年龄、IMT、脉压差呈正相关,与Ds—Dd呈负相关;PwVB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差、Dd呈正相关,与Ds—Dd呈负相关。结论AI、PWVβ随脉压差增大而增大,参数异常早于脉压差增大,二者结合能较敏感地早期反应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