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生物学方法及放免法测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情绪 应激前后血浆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活性;血栓素B2(TNXB2)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Tam)。结果表明,(1)应激后PAF在冠心病组变化最显著,且冠心病组持续时间较高血压病及正常对照组持续时间长。TXB2在冠心病组亦胆 ,PAGTam以高血压组 病组升高显著,但持续时间均较甜美。(2)应激过程中PAF与血小板活性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状态。方法检测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及血栓素B2(TXB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AF、P选择素及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危险分层越高,升高越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显著升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于欣  杨震  于美玲 《检验医学》2011,26(3):204-20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状态。方法检测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及血栓素B2(TXB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AF、P选择素及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危险分层越高,升高越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显著升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HIE患儿于急性期进行PAF及血小板数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其分布宽度(PDW)测定,恢复期进行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结果 ①HIE患儿急性期血PA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血PAF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恢复期中重度HIE患儿PAF仍高于对照组.②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MPV和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BPC、MPV和PDW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和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结论 动态观察HIE惠儿PAF及血小板参数,可判断HIE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活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三项活化指标血栓烷B2(TXB2)、P选择素(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TXB2、CD62p、CD63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TXB2、CD62p、CD63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有血管病变组的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TXB2、CD62p、CD63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TXB2、CD62p、CD63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394,0.353,0.441,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活化,尤其在伴血管病变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6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观察组),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急性白血病(AL)37例,对照组为102例体检健康者.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及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 ITP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0.05);AA及AL组PLT、PCT、MPV均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P<0.05);ITP、AA及AL组间PL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MPV、PDW高于AL和AA组(P<0.05).与治疗后未缓解组比较,ITP、AA、AL缓解组PLT、PCT均增高(P<0.05),ITP组MPV、PDW下降(P<0.05),AA、AL组MPV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作为判断病情转归的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和血栓烷B2(thromboxane B2,TXB2)水平,研究其含量变化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HPLC)、放射免疫法(RIA)测定4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5例)刚入院、入院24 h、入院72 h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PAF、TXB2值。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PAF、TXB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并至少持续到72 h。PAF在入院后24 h最高,三个时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XB2三个时间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UAP组刚入院、入院24 h、入院72 h的PAF和TXB2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AMI组PAF、TXB2值显著高于U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AF、TXB2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浆PAF、TXB2水平的检测,对ACS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PIH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同时测定TXB2,并与正常未孕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未孕组及正常孕妇组比较,PIH患者血浆DH-TXB2、TXB2均显著增高(P<0.01及P<0.05),且DH-TXB2增高程度明显高于TXB:,中、重度PIH患者血浆DH.TXB2湿著高于正常妊娠及轻度PIH组.结论 血浆DH-TXB2水平测定是准确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指标,PIH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5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 2 4例 ,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患者 31例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M 1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PAF和sICAM 1相比均显著升高 (P <0 0 1)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PAF和sICAM 1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组 (P <0 0 5 ,P <0 0 1) ;糖尿病患者PAF与sICAM 1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7,P <0 0 1)。结论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其测定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7月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1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就诊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栓素B2(TXB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EPC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组血浆PAF及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循环EPC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PAF及TXB2水平与循环EPC均呈负相关(r=-0.410,r=-0.374,P均〈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循环EPC水平下降,提示此症患者血管修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培哚普利及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口服硝苯地平片,组口服培哚普利片。分别于服药前及4周末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结果:血小板及纤溶指标:治疗前组和组GMP-140、TXB2、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P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GMP-140、TXB2、PAI-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t-PA高于治疗前(P<0.05);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改善纤溶活性,而硝苯地平对血小板及纤溶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对正常健康组、糖尿病患病组的血小板参数及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MPV、PDW、PCT,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有血管病变者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P〈0.01)。结论:这一结果对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adropin、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163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症组(HAMD评分≥18分)98例(轻度抑郁47例、中度抑郁31例、中度抑郁20例)和非抑郁症组(HAMD评分<18分)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adropin、PAF、GFA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HD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adropin与PAF、GFA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HD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空腹血糖、PAF、GFAP水平高于非抑郁症组,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非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患者的血清adropin水平逐渐降低,PAF、GFA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D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与PAF、GFAP水平均呈负相关(r=-0.665、-0.64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ropin< 49.36 pg/mL、PAF≥124.47 pg/mL、GFAP≥12.79 ng/mL是CHD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CHD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降低,PAF、GFAP水平升高.血清adropin水平与PAF、GFAP水平均呈负相关,三者均是CHD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118例和正常对照者6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降低(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出血组较非出血组PLT、PCT降低而MPV 、PDW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肺癌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状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川芎嗪(TTMP)治疗肺癌患者,观察了38例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状态的变化。结果,用药后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栓烷B2(TXB2)、血浆因子Ⅶ促凝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均显著降低(P<0.01)。肺癌患者组与正常人群比较PAdT、TXB2、Ⅷ:C、vWF、Fg均明显升高(P<0.01)。TTMP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用于肺癌患者作为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患者、32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及31例健康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CD62p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1),无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41、CD61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CD62p对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活化及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及正常者26例,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绞痛患者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级(P<0.01),MPV、PDW、PAGM和FI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变化更甚.结论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消耗性下降、功能增强,致使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病理过程中的变化,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PAF与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关系.方法 (1)选取健康小型猪20只,使用球囊充气封堵前降支中远端1/3交界处,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封堵前(基线期)、封堵后1 h抽取静脉血,测量PAF水平,同时记录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情况.(2)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测定就诊即刻,24 h,48 h及72 h抽取血检测PAF水平;并记录72 h内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及心源性休克情况.结果 (1)封堵前(基线期)PAF水平(4.66±2.89)ng/mL,封堵后1 hPAF水平为(6.00±2.82)ng/mL,封堵1 h后PAF升高值为(1.34±1.40)ng/mL,(P<0.05);封堵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小型猪(n=13)PAF升高值为(1.92±1.34)ng/mL,封堵后未发生心律失常的小型猪(n=7),其PAF升高值为(0.28±0.74)ng/mL,二者PAF升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来院即刻,24 h,48 h及72 h的PAF水平分别为(0.47±0.05)ng/mL,(2.38±0.12)ng/mL,(3.65±0.15)ng/mL,(3.02±0.10)ng/mL;健康对照组PAF水平为(0.07±0.02)ng/mL(P<0.05).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患者40例(55%),其48 h的PAF水平为(4.72±0.16)ng/mL,无恶性心律失常、心衰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2例(45%),其来院后48 h的PAF水平为(2.31±0.03)ng/m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PAF水平明显升高,PAF水平越高,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血栓烷B2 (thromboxaneB2 ,TXB2 )水平 ,研究其含量变化在TI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HPLC)、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 5 0例TIA和 6 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PAF、TXB2 值。结果 TIA患者血浆PAF、TXB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1)。结论 PAF和TXB2 在TI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浆PAF、TXB2 水平的检测 ,对TIA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皮素-1(ET-1)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三七总皂苷组(2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三七总皂苷组加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500 mg加入25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治疗1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黏附试验(Pad T)和血小板凝聚试验(Pag 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七总皂苷组血浆ET-1、TXB2显著下降,6-keto-PGF1α明显升高,GMP-140、Pad T、Pag T明显降低(P均<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具有降低血浆ET-1含量、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