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初次发病时的年龄)、年龄(接受证候调查时的年龄)、复发次数、总病程及本次病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用EPIINFO 6.0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2 675例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病程等因素与中医证候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中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最为常见,其中血热证1 489例(55.7%),血燥证593例(22.2%)和血瘀证323例(12.1%),以上3型之间发病年龄及患者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燥证发病年龄最小,其次为血热证,血瘀证患发病年龄最大,血热证患者平均年龄最小,其次为血燥证,血瘀证患者平均年龄最大;血热证的复发次数少于血燥证和血瘀证(P<0.01);3型之中血热证的总病程和本次病程均最短,血燥证次之,血瘀证的总病程和本次病程最长(P<0.01)。结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是"从血论治"银屑病的基本证候,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3个证候间不仅存在着时相性,而且治疗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银屑病中医基本证候在人群中的分布,探讨银屑病中医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纳入2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及各项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基本证候分布依次为:血瘀证(70.3%)>血燥证(17.3%)>风热证(12.4%);疾病分期依次为:稳定期(57.5%)>进行期(26.9%)>消退期(15.7%)。(2)中医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的关系:风热证在进行期中所占比例较大,血瘀证和血燥证在静止期中所占比例较大。风热证与进行期相关,血瘀证与稳定期相关,消退期与血燥证相关。(3)中医基本证候与各项病情评判指标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间银屑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PASI评分风热证>血瘀证>血燥证;瘙痒评分风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回归分析发现:躯干部的PASI评分和瘙痒评分对3种证型的影响程度不同,与血燥证和风热证正相关,与血瘀证负相关;年龄分段与血燥证负相关。【结论】血瘀证与稳定期的病人在本次研究中所占比例最高。不同中医证型间银屑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证型与银屑病分期可能有对应关系:风热证与进行期相关,血瘀证与稳定期相关,消退期与血燥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不同证候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组26例、血瘀证组21例、血燥证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将3组T淋巴细胞(CD3+T)、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辅助性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CD4/CD8)与相应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CD3+T3组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血瘀证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证组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燥证组较正常值升高(P<0.05),3组间两两比较,血燥证组较血瘀证组、血热证组升高(P<0.05),血热证组较血瘀证组降低(P<0.05)。CD8+T血热证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血热证组降低(P<0.05),血瘀证组与血燥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血热证组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正常值升高(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血热证组升高(P<0.05),血瘀证组与血燥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CD4+T和CD8+T的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银屑病患者的免疫状态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与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热、血燥和血瘀)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硝酸根还原酶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者和90例(各分型均为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VEGF、NO进行检测,并分别对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银屑病中医辨证的三个证型的VEGF和NO均大于正常人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中医辨证三个证型组间的血清VEGF和NO,均为血热证组>血燥症组>血瘀证组,且血热证组与血燥证组、血瘀证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燥证组和血瘀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NO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各证型中血清均呈高表达状态;VEGF、NO与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法,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方法] 在前期文献研究、临床银屑病患者症状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专家问卷,应用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对在北京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46位皮肤科专家进行信函式专家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通过分析专家对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证候要素常见程度的变异系数、均数、累积百分比,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46份,回收问卷46份,回收率(积极系数)为100%。根据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证候要素常见程度的数据分析,按照累积百分比≥70%且变异系数≤0.35的原则,确定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和湿热证;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血、肌肤、肝、脾、肺;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为:血热、热(火)、血瘀、血燥、风、湿。[结论] 专家问卷调查法能较好的达成专家共识。通过本研究确定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为进一步建立寻常型银屑病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各证型皮损的皮肤镜表现特征,为更客观准确的判断银屑病中医证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确诊的且经中医辨证分别属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例。使用皮肤镜观察记录各中医证型皮损的背景颜色、鳞屑特征、血管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热证患者皮肤镜下图像背景颜色亮红甚至鲜红、点状血管密集颜色亮红甚至紫红、鳞屑较少呈细碎状,与血燥证、血瘀证患者镜下皮损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燥证患者皮肤镜下图像背景颜色淡红,点状血管较为稀疏颜色淡红、鳞屑较多密集且单片鳞屑面积较大,与血热证、血瘀证镜下皮损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皮肤镜下图像背景暗红可见色素沉着,点状血管较少见颜色略深于肤色,鳞屑少见,与血热证、血燥证镜下皮损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各证型皮损具有典型的皮肤镜影像表现,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见证型脂肪细胞因子趋化素(Chemerin)、脂联素(ADP)、瘦素(LEP)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昆明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见证型进行分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6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Chemerin、ADP、LEP的浓度,用SPSS软件对昆明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证型与患者Chemerin、ADP、LEP的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寻常银屑病三种中医证型PASI评分和Chemerin由高到低依次是湿热证、血热证、血燥证,三种证型的Chemerin、ADP和LEP与PASI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Chemerin和LEP两个因素影响三个证型的PASI评分;寻常银屑病三种中医证型的LEP,湿热证最高,还不能确认血热证和血燥证的LEP的高低;寻常银屑病三种中医证型A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热证与血燥证、血热证与湿热证比较,二者的ADP没有差异;血燥证与湿热证比较,二者的ADP有差异(P <0.05)。结论昆明地区寻常性银屑病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型,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与Chemerin、ADP和LEP有密切相关性,... 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隐结构法提取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要素及其对应症状。方法用统一制定的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症状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预处理,用隐结构法分析数据,并结合中医专业知识对获得的隐结构模型进行诠释。结果寻常型银屑病隐结构模型中共计有43个隐变量和111个隐类,经结合专业知识诠释,初步获取寻常型银屑病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血分、肝、肾、脾,病性类证候要素为:血热、血瘀、血虚、血燥、阳虚、气虚、阴虚、湿、火(热)。结论通过隐结构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的前瞻性无监督数据发现,隐结构法的模型构建与中医理论有相似之处,且比有监督的数据分析有更好的客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症候诊断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免疫系统难治病,全球发病率为1%~3%,且病程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多从血分(血热、血瘀、血燥)论治为主,而脏腑辨证亦是其重要的辨证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又各具其特色。通过查阅中医古籍以及近20年临床相关文献,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脏腑(肺、心、脾胃、肝、肾)辨证进行阐述,为银屑病的诊治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方药等方面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进展,认为该病病位在血,病性为毒与热,治宜从血论治,并将病程分为血热、血燥、血瘀三期,临床上依次遣方用药。参考文献22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患者与正常人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探求三证之间差异性表达蛋白,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三证之间的差异.方法 取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血热证患者的血清,应用蛋白提取、定量、双向电泳技术、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寻找出三证之间的差异蛋白和共有蛋白,并将这些蛋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发现了15种显著性差异蛋白(P<0.05),其中补体C3、凝聚素、血清转铁蛋白、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H4重链(片段)、载脂蛋白E、 补体C4-B、 甘露糖结合蛋白C及富亮氨酸-α-2-糖蛋白在血虚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高于血热型和血瘀型(P<0.05).纤维蛋白原β链、血液接合素、纤维蛋白原γ链、HPX蛋白、α-抗胰蛋白酶、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及载脂蛋白Ⅳ在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血瘀型患者(P<0.05).共同蛋白有5种(P<0.05),分别为血液结合素、纤维蛋白原γ链、HPX蛋白、α-抗胰蛋白酶、载脂蛋白A-Ⅳ.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血清中存在表达差异性蛋白质,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银屑病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介绍武维屏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武维屏提出因病审机论治,审病机虚痰瘀为关键,论治法补虚化痰行瘀理肺四法多用。论辨证,分急缓两期七证候,急重期六种证候较常见,稳定期气虚血瘀痰阻贯穿始终;析证候,从三级十症别轻重,注重咳、痰、喘、昏、脱之变化。从咳论治,当分寒、热、燥、湿、暑、风、气、血、阴、阳;从痰论治,需分寒、热、燥、湿、郁、瘀;从喘论治,分急缓,急辨五候,缓别悸喘、痰喘、肿喘、绀喘;从昏论治,痰热阻窍、痰浊蒙窍、热扰心营三种证候最常见;从脱论治,分阴阳之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将180例DN患者分为Ⅲ,Ⅳ,Ⅴ3期,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DN中医证候问卷,对患者进行了分层、横断面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 Ⅲ期以气虚证、阴虚证表现多见,兼有内热证、血瘀证、痰湿证表现;Ⅳ期在Ⅲ期基础上出现了血虚证、阳虚证表现,还可兼见水湿证、痰湿证、内热证、热结证、血瘀证的表现.Ⅴ期本虚更甚,还可兼有气滞证、郁热证、湿浊证、血瘀证、热结证等多种表现.结论 DN中医证候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随着病情进展,标实证候趋于多样,血瘀、湿邪贯穿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闫小宁教授运用克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证经验,提高中医药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整理、分析闫小宁教授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医案,从病因病机、临证拟方及配伍加减等方面探究闫小宁教授运用克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证经验,同时以两则验案佐证。[结果]闫小宁教授认为血瘀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为风热毒邪聚结肌肤,或营血亏耗,生风生燥,导致气血凝滞而发病。针对此病因病机,采用凉血活血、解毒化瘀、养血消斑的治疗总则,并自拟克银汤治疗此病。所列两则医案均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其中案一患者辨证为血瘀夹湿热证,治以凉血活血、清热利湿之法,投以自拟方克银汤加减治疗,疗效甚好。案二患者为典型血瘀证型银屑病,首诊以凉血活血、通络化瘀为主,经运用克银汤治疗后皮疹基本消退,故续用前方佐以滋阴之品巩固治疗。[结论]闫小宁教授运用克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个人见解值得学习推广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症状多样,病程迁延,属疑难重症。瘀血阻络为本病病机关键,“瘀”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按照本病不同时期热毒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的病机拟定治则和方药,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余土根老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验等方面论述余土根老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结果]余土根老师将银屑病辨证分为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寒湿型、脓疱型,并以凉血清热、养血祛风、祛风润燥、温经散寒、清热解毒为主治疗,所举医案获得良好治验.[结论]余土根老师分型辨治银屑病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