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2000年6月我院进行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1例,2支病变14例,3支病变5例;其中完全闭塞或近乎完全闭塞6例。结果:导丝能够通过的60处病变共置入支架48只,其中为预防再狭窄植入支架(DeNovo stenting)30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13只,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out stenting)5只。置入支架直径2.5-4.0mm,长度12-35mm。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7.5%),术后直径平均残余狭窄为(2.3%),并发症包括术后低血压2例,血管并发症4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PTCA及支架植入术手术对有选择的病人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行之有效的方法。医护人员技术熟练对降低并发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冠心病需行介入治疗的18例患者为对象,使用23cm桡动脉长鞘行PTCA支架植入。结果:18例中发现病变28处,对其中25处病变植入支架25枚,一次性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0%,术前和术后24小时Allen's试验无显著变化。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无需限制体位,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血管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1999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1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男 2 9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6 3± 12 )岁 ;其中慢性冠状动脉闭塞小于 3个月者 2 7例 ,大于 3个月者 14例。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 2 1例 ,2支病变 13例 ,3支病变 8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17支 ,回旋支 8支 ,右冠状动脉 16支。对完全病变在导引钢丝通过后先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  4 1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38例 ,成功率为 92 % ;其中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失败 1例 ,且均为闭塞大于 3个月的病例 ;失败原因为导引钢丝或球囊不能通过病变部位。扩张成功的 38例病变置入支架 35例 ,置入率 92 % ,置入支架的指征主要为PTCA后夹层瘤形成或有残余狭窄大于 5 0 %且闭塞病变较短者。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而冠脉内支架的置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但血管闭塞时间越长 ,PCI成功率越低。对于大于 3个月者术前应进行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对侧血管造影定位导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性介入治疗的慢性闭塞患者 9例 ,其中女性 2例 ,男性 7例 ,平均年龄 (72± 6 )岁 ,所有患者Allen试验均为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闭塞 5例 ,回旋支闭塞 3例 ,右冠闭塞 1例。血管闭塞的平均时间为 (4 .6± 2 .1)个月。首先进行常规右侧股动脉穿刺 ,送入导引导管及导丝 ,然后穿刺右侧桡动脉经 5F鞘管送入造影导管至对侧冠状动脉开口处。经股动脉将导丝送至闭塞血管病变处 ,通过桡动脉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使靶血管远端显影 ,判断导丝是否在靶血管腔中。经验证明确导丝位置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结果  9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瘤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住院期间症状明显改善。减轻了患者双侧股动脉加压包扎的痛苦。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降低 ,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时容易出现血管病发症 ,给介入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在介入治疗中必须小心谨慎及时判断导丝所在位置。我们的观察发现 ,经桡动脉进行对侧血管造影 ,通过侧枝循环使慢性闭塞病变远端显影判断导丝位置是另一有效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价值。方法 680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80例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生活质量提高,局部并发症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7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中A型病变7例,B型10例,病变形态:向心性8例,偏心性3例,完全闭塞6例。术后14例残存狭窄<20%,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明显改善,成功率82.3%,失败3例,均为导丝、球囊未能通过狭窄区。完全闭塞6例中5例经溶栓 PTCA术获得成功,其中2例再通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出现夹层。1例双支病变者采用双球囊技术后出现边支闭塞。认为在PTCA成功后不要立即撤出导丝,严密观察心电图及患者变化,一旦出现急性闭塞或内膜严重撕裂一夹层时,可重复进行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共扩张12支血管的16处病变,其中2例置入冠脉内支架3个。7例病人中5例为双支血管13处病变,1例单支血管2处病变,1例左前降支完全阻塞病变,16处病变成功地扩张13处,造影结果满意,成功率81.3%(13/16),3个支架植入获成功。术后近期和远期追踪12个月,临床有效率85.7%(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该方法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心病的诊疗技术。它以创伤小、诊断明确、疗效显著的特点 ,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一重要方面。我们通过围手术期给予连续性的护理干预 ,并不断改进护理技术 ,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1 临床资料我科于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7月进行择期PTCA共 46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5 2~ 78岁 ,平均 64 .2 3岁。单支病变 16例 ,双支病变 2 3例 ,三支病变 7例。实施球囊扩张43次 ,3 4例病人放支架 41个。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的影响。方法 记录冠心病危险因子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对比分析药物洗脱支架和普通支架植入对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的影响 ,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变化。结果  6 4 8例患者 783处病变共植入支架 917枚 ,累及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 12 5 6支 ,其中药物支架组 5 84例 ,普通支架组 6 72例。与普通支架组比较 ,药物支架组植入支架较长 ,但两组支架植入后分支闭塞发生率相似。进一步分析支架植入血管狭窄≥ 90 %、分支血管开口处≥ 5 0 %狭窄 82 6支分支血管 ,发现药物支架组 (n =36 9)较普通支架组 (n =4 5 7)支架植入后分支闭塞发生率较高 (4 8例和 4 5例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植入易导致直径小于 2 .5mm分支血管闭塞 ,但未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探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本组34例主-髂-股动脉闭塞的患者中,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动脉完全闭塞8例,同时肾动脉受累3例;单侧髂动脉闭塞23例,其中病变累及股总动脉4例;单纯单侧股浅动脉长段闭塞3例。分别行闭塞段开通、经导管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置人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结果除3例髂动脉闭塞未能开通外,8条腹主动脉,36条髂动脉,4条股总动脉和3条股浅动脉均得以开通,开通率为94%。共置入裸支架46枚,覆膜支架3枚。其中包括腹主动脉支架6枚,髂动脉支架34枚,股总动脉支架2枚、股浅动脉支架4枚和肾动脉支架3枚。在治疗成功的31例中,9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21例明显改善,1例因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于术后第2天死亡;其中4例合并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2~53个月),除2例分别在术后2个月和14个月发生支架内再闭塞行二次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综合应用多种介入方法治疗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The transradial approach for selective carotid and vertebral angiograph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urpose:
The transradial approach is not so popular in cerebral angiograph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of success rate and safety of this method. Material and Methods:
From December 1998 to June 2001, 526 carotid and vertebral angiographies with DSA were performed via the radial artery. A 1.4-mm catheter was used through a 1.4-mm introducer sheath. We evaluated the procedure as successful if sufficient images for diagnosis were obtained of the bilateral carotid arteries and un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Each patient was reassessed for any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until the next morning. The length of time needed for an examination was measured in the last 10 cases. Results:
In all but 5 cases, the procedures were evaluated as successful (99.0%). Unsuccessful cases manifested severe pain at the radial puncture, angiospasm at the radial artery, loop formation at the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at the subclavian artery, and an 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neurological ones were encountered. Minor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in 17 cases (3.2%): 4 cases of thrombus at the ulnar artery, 1 angiospasm at the radial artery, and 12 cases of small hematoma at the puncture site. The radial approach took 14 min less in the common carotid study and 3 min 30 s less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study than by the femoral approach. Conclusion:
The transradial approach enabled selective studies for carotid and vertebral angiography with a high success rate and safety with few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架在冠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冠心病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冠脉造影示A型病变1例,B型13例及C型5例。支架樾入用于预防PTCA后再狭窄14例,治疗PTCA急性并发症(内膜撕裂和急性闭塞)5例。樾主支架20个,其中前降支10个,回旋支2个,右冠8个。结果 术后冠脉扩张效果满意,无残余狭窄。无一例发生急性和亚急性心脏事件,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支架植入对复杂冠脉病变和急性冠脉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内低能量红激光照射的安全性及近远期临床结果。 方法 29例病人35支血管,AHA/ACC病变分型A型4处、B型15处、C型16处。16处接受Denovo支架植入,14处因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后夹层或治疗结果不理想接受支架植入,3处为支架再狭窄重复PTCA,另2处单纯接受PTCA。冠状动脉内低能量红激光照射在介入治疗成功后进行,激光波长650nm,每个部位照射功率10mW,照射时间1min,连续照射3次,每次间隔1min。随访2年。 结果 参照血管直径为3.15mm±0.56mm,平均病变长度21.52mm±18.25mm,支架或球囊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7mm±0.29mm和26.81mm±11.34mm,激光球囊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1mm±0.24mm和25.43mm±5.60mm。技术成功率100%,激光照射后血管直径狭窄由术前的(86.49±11.01)%降至(13.11±7.89)%(P<0.0001),最小管腔开放直径(MLD)由术前的0.42mm±0.39mm增加到2.56mm±0.47mm(P<0.0001)。1例病人因植入支架后侧枝闭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成功率96.6%。随访期内7例病人有心绞痛复发(24.1%)。11例13支行血管造影检查,4支(30.8%)发生了再狭窄(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2例接受了靶病变重复PTCA。2例因其他病变进展,1例接受PTCA,1例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死亡。 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加低能量红激光照射是安全的,它的远期临床效果是可以接受的,但因病例数太少,尚不能证实低能量红激光照射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术中微导管联合双侧造影技术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06~2010-06对28例CTO病变患者,应用微导管联合双侧造影技术使侧支循环及闭塞远端显影,增加导丝支撑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8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20例,手术成功率为71.4%。结论:微导管联合双侧冠脉造影技术提高CTO病变介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技术要点、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优点。资料与方法 对90例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插管行下肢动脉造影,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90例患者,87例经桡动脉行下肢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6、7%,余3例改行经肱动脉途径。局部发生轻微血肿2例,术后8例(9、2%)桡动脉搏动微弱,无搏动消失及手部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舒适、不影响治疗计划等优点,应作为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造影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和意义.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资料与随访结果. 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肝动脉并发症11例,门静脉并发症11例,腔静脉并发症6例,合并肝动脉与门静脉并发症1例,合并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复杂并发症1例,脾动脉窃血综合征1例.均成功进行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共置入肝动脉支架13枚,静脉支架21枚,进行肝动脉栓塞1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腔静脉球囊扩张1例,1例患者肝动脉局部灌注溶栓后置入肝动脉支架,1例患者先后置入腔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支架各1枚,1例患者同时置入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支架.所有血管腔内介入操作成功有效,技术成功率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9%,并且并发症经处理无后继影响.随访中除1例肝动脉于支架置入后19天发生再狭窄外,其余血管至随访结束未出现明确再狭窄. 结论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32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植入451个支架,植入成功率97.8/,其中79.1%(254例)为B2型以上复杂性病变,因DeNovo及Suboptimal病变植入的支架占56.7%(182/321),Bail-out病变16.5%(53/321),再狭窄病变26.8%(86/321)。结果:28例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水患者的28文静脉移植血管(SVG)内植入49个支架,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原发支架植入。多支架植入99例,其中植入3个以上支架者26例。支架类型:Palmaz-schatz支架占69.7%(314个),NIR支架占20.6%(93个),其它支架占9.8%(44个)。多数病例使用高压球囊扩张,住院期间发生急性支架血栓形成6例(1.9%),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2例,其中1例因心肌梗塞死亡,无严重出血并发症。21例(6.5%)术后2-11个月胸痛复发者支架部位再狭窄,再次PTCA。结论:冠脉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扩大了PTCA的适应症,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并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报告了3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术中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严重内膜剥脱致血管夹层,形成威胁性闭塞时,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结果。3例病人均为术中决定置入冠脉内架,经快速抗凝等准备,一次放置成功。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为0 ̄10%,获得了满意的管径增大效果。3例病人均无急性或慢性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心绞痛发作,临床经过顺利。作者认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处理PTCA术中急性血管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