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特点。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共对16例老年患者(60~69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10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AMVR)4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16例患者均置换机械瓣。结果本组早期生存15例(93.8%),死亡1例(6.2%);出院后随访2~76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2例,Ⅱ级3例。结论随着心肌保护水平的提高,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的成熟完善,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方法 、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5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 、结果 和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256/256),早期死亡率5.8%(15/256),共移植血管452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2)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2.0±6.8)h,重症监护病房临护(2.8+1.2)d,住院时间(14.2±3.1)d.生存率为90%(217/241),随访3个月~13年,2例死亡,13例冠状动脉需再干预治疗.术后心功能Ⅰ级158例,Ⅱ级65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的近、远期疗效良好,此术式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32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男27例,女5例,年龄70~80岁,平均73.23±2.81岁,均为多支病变。合并恶性肿瘤、外周血管病变、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陈旧性脑梗塞的病例比例较高。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完成。动脉桥26例、静脉桥71支。室壁瘤切除或折叠6例,同时行瓣膜置换2例。结果术后早期(30天内)无死亡。围术期心梗1例(占3.1%)。随访1~15个月,全组无死亡。结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50例瓣膜置换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并作近、远期效果观察随访,探讨三尖瓣成形在瓣膜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  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32~67岁。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心胸比率(C/T)>0.55者48例(96%),有右心功能不全者46例(92%);超声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力(PAP)>4kPa者42例,PAP>8kPa者8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VFI)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定义为中~重度返流。行二尖瓣置换(MVR)42例,双瓣膜置换(MVR AVR)8例,其中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24~28℃)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采用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8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51例,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包括MVR 50例,MVP 11例,MVR+TVP+MAZE 2例,MVR+PFO缝闭3例,MVR+赘生物清除2例,MVR+ASD修补+TVP 3例,MVR+TVP 8例;AVR 8例;MVR+AVR 2例.右胸切口长度4~5 cm.术后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6例,伤口延迟愈合5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肺部并发症,无肝肾功能不全.8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经右胸微小切口行微创心脏瓣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43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 手术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23例,三尖瓣置换(TVR)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36例、Ⅱ级7例.结论 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3例患者同时行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年龄63.3(41~81)岁。瓣膜病变8例为风湿性,10例为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4例。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静脉桥与升主动脉的近端吻合在升主动脉一次阻断下或心脏复苏后完成。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5例行二尖瓣成形,18例行瓣膜置换(使用生物瓣与机械瓣者分别为7例及11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4例、双瓣置换2例)。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28.2(11 ̄247)h,平均ICU停留3.1(1 ̄34)d。4例患者因发生低心排综合征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其中死亡1例。1例发生脑梗塞,1例置入永久起搏器。术后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3 ̄55个月,术后均无心绞痛发作,未发生与抗凝相关的出血或血栓、栓塞事件。1例术后第4年死于恶性肿瘤。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彻底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 replacement,MVR)与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实施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合并二尖瓣置换/成形术38例。主动脉根部2例行Wheat术,其余均行Bentall术;二尖瓣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孙氏手术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6%(1/38);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2例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2例患者因术后引流多行二次开胸探查术。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11)mm(36-83mm),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主动脉根部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主动脉瓣环较大的患者,经主动脉瓣口行二尖瓣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二尖瓣置换(MVR)6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5例,双瓣置换50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0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左房折叠术4例.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3.9%.随访14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2例,其余138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 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巨大左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左室(LVEDD≥70mm)病人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施行瓣膜置换术的19例巨大左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76.6±1.36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57.3±2.07mm;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5例;行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术(TVP)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MVR+AVR+TVP术6例,BENTALL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早期死亡;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室性心律失常7例;出血1例;肝功能不全10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的正确把握和合适的手术时机,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及时准确地围手术期的术后处理是巨大左室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2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全组共297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6例(其中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8例)、双瓣膜置换术(DVR)9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rR)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术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4例、行射频消融Maze手术治疗房颤1例。结果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3.4%,其中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2.6%、6.5%和3.1%。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积极处理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置换时,尽可能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以利术后左室重构,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重症瓣膜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瓣膜手术,年龄40-76(62.9±10.4)岁。其中缺血性瓣膜病变22例,风湿性瓣膜病变8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诊断26例,术中发现冠脉严重病变4例。全组共移植血管133支(平均4.43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双瓣膜手术7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1例(3.3%),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术后心功能Ⅰ级22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冠心病与心脏瓣膜病同时存在明显加重了心肌损害,完善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严格的术中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瓣膜性心脏病伴缺血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以期提高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 ,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4例 ,二尖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1例 ,主动脉带瓣管道置换 2例 ,二尖瓣成形术 1例和三尖瓣成形术 1例 ;搭 1支桥 4例 ,搭 2支桥 1例 ,3支桥 3例 ,4支桥 3例 ,平均 (2 .5±1.3)支。结果 :11例无手术早期死亡 ,痊愈出院 ;随访 2~ 16 (平均 6 .3)个月 ,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年龄 >5 0岁瓣膜病患者或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 ,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彻底纠正心脏病变 ,加强心肌保护 ;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 ,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87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先行强心利尿治疗控制心衰后,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7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111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2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ASD)+二尖瓣置换术4例;术后调整心脏前后负荷,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抗凝。结果本组死亡17例,其中术中心脏复跳困难2例,低心排7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突发心律失常5例,机械瓣失功能1例。139例术后随访1~60个月,心功能Ⅰ级112例,Ⅱ级17例,Ⅲ级8例,Ⅳ级2例;仍存在心绞痛1例,心脏瓣周漏2例。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手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256/256),早期死亡率5.8%(15/256),共移植血管452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2)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2.0±6.8)h,重症监护病房临护(2.8±1.2)d,住院时间(14.2±3.1)d。生存率为90%(217/241),随访3个月~13年,2例死亡,13例冠状动脉需再干预治疗。术后心功能Ⅰ级158例,Ⅱ级65例。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的近、远期疗效良好,此术式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同期外科治疗,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二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置换1例.合并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7例用左乳内动脉做血管桥,二支病变中1例用左乳内动脉加大隐静脉做血管桥,1例用左乳内动脉加左桡动脉做血管桥.结果 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9 h,平均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2.6天,出院前行超声检查心功能,射血分数上升0%~20%.发生呼吸功能不全3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出血再次开胸1例,经治疗均好转.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无围手术期死亡,远期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积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 改善心功能,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心肌保护良好,是提高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3月,5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60·5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19例,Ⅲ级31例,Ⅳ级7例;二尖瓣病变29例,主动脉病变13例,联合瓣膜病变15例,瓣膜病病因中,风湿性31例,退行性13例,缺血性9例,二瓣化畸形4例。共搭桥103支,平均1·8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做血管桥。行二尖瓣成形17例,二尖瓣置换12例;主动脉瓣成形10例,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13例。术中放置经食管超声监测检测瓣膜成形效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为出血、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和小面积脑梗塞。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瓣膜成形效果满意;术后随访平均13·5个月,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综合使用多种成形技术行主动脉瓣成形,取得较好的近中期效果。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测并结合注水试验对于了解成形术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地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床旁血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1978年3月至1986年3月间,Los Angeles市Cedars-SiImi医学中心为63±4(2~89)岁的527例病人植入低架双叶的St.Jude瓣590只。其中主动脉瓣替换(AVR)232例,二尖瓣替换(MVR)232例,AVR+MVR63例。除3例急诊手术外,所有病人均作心导管检查。40岁以上者加作冠状动脉造影。269例病人同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病人同时施行其它手术:左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根部替换,二尖瓣、三尖瓣修复术等。A组493例(94%)术后72小时开始华法令抗凝,维持凝血酶原时间为对照值的1.5~2.5倍。B组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