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尿中酚,粘糠酸,苯巯基尿酸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索接触低浓度苯的生物监测指标,在建立了灵敏、特异的尿中反,反-粘糠酸(t,t-M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苯巯基尿酸(S-PMA)的色谱/质谱/质谱(LC/MS/MS)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49位接触低浓度苯的工人及20位非职业接触者进行了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在苯接触浓度低于3.2mg/m3(1ppm)的情况下,作业工人的尿t,t-MA和S-PMA浓度与空气中苯的TWA浓度显著相关;尿酚与空气中苯的TW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差。吸烟能增加尿t,t-MA和S-PMA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苯的生物监测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苯的生物监测及进展情况。研究表明尿酚及呼出气中苯不适于作接触低浓度苯的生物监测指标。尿中的t,t-己二烯二酸与S-苯基巯基尿酸则可作为接触低浓度苯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苯代谢产物苯巯基尿酸与职业低苯接触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作为职业环境苯接触生物标志物具有特异、灵敏等特点。目前苯巯基尿酸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本文介绍了国外检测苯巯基尿酸的方法、苯巯基尿酸的生物监测以及影响苯巯基尿酸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Ye Y  Chen S  Song S  Mei Y  Ye F 《卫生研究》2010,39(5):536-539
目的建立人尿中苯巯基尿酸的检测方法,并实际测定职业接苯人群尿中苯巯基尿酸的浓度。方法尿样经酸化水解后,调适宜pH值,液液萃取苯巯基尿酸,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离子源质谱检测,选择分子离子峰m/z238,峰面积定量。结果该方法在5~3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0.0003,检出限1.2μg/L(S/N=3),回收率在86.8%~94.2%之间,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7%;用该法对55名职业接苯工人班末尿中苯巯基尿酸进行了检测,并对苯巯基尿酸浓度与空气苯浓度进行回归分析(r=0.8035,P0.05)。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职业接苯工人班末尿中的苯巯基尿酸的生物监测,亦可用于环境污染中苯吸收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丙烯腈尿中代谢物—腈乙基巯基尿酸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雯瑞  吴宜群 《卫生研究》1996,25(4):206-208
建立了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烯腈(ACN)在人尿中的代谢物—S-2-腈乙基巯基尿酸[N-乙酰-S-2-腈乙基半胱氨酸(CEMA)]。尿中CEMA的酸性水解产物S-2-羧乙基半胱氨酸(CEC)与邻苯二甲醛反应生成强荧光物质。该衍生物经C18柱分离后,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检测限为3μmol/L,尿中CEMA浓度为50、200μmol/L时批内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9%,尿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ACN现场工人的尿样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HPLC—MS)分离鉴定,确证尿中巯基尿酸结构为CEMA。正常人尿中未检出该化合物。该方法应用于34例ACN现场工人尿中CEMA的测定,浓度范围在3~3167μmol/L  相似文献   

6.
罗巧  朱长才  宋世震 《卫生研究》2008,37(1):106-108
尿中苯巯基尿酸(SPMA)与苯接触存在良好相关性,是低浓度苯接触特异和敏感的生物标志物。SPMA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质联谱(LC/MS)、气质联谱(GC/MS)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检测尿SPMA的方法,评价了尿SPMA作为职业苯接触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苯,甲苯,二甲苯暴露人群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苯系物职业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系统(HPLC-EC)分析87名苯接触工人及30名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同时检测工人个体接触空气苯浓度及尿粘康酸(TTMA)、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及白细胞(WBC)值。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8-OHdG、MN、尿TTMA在苯接触人群增高显著,8-OHdG与空气苯、尿TTMA存在良好相关,且8-OHdG与MN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果提示:苯可诱导职业接触人群DNA氧化损伤,苯的遗传毒性机理可能是通过多位点、多作用机理、多遗传后果所致。8-OHdG可作为苯系物职业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影响苯接触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8-OHdG形成的因素有性别和甲苯。  相似文献   

8.
苯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接触苯可引起急、慢性苯中毒,甚至白血病.研究苯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在了解苯致病机制、接触苯人群的健康筛查等方面有重要价值,下面就国内外关于苯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1 苯的接触标志物 接触标志物是指进入机体内的外源性物质、代谢产物和它们与靶分子交互作用的产物.苯进入人体后多储留在脂肪组织内,在肝脏氧化成苯环氧化物,环氧化物与谷胱甘肽结合,形成苯巯基尿酸(S-PMA),其半减期为12.8 h[1].PACI等[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对S-PMA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尿S-PMA与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直线相关,且不受性别、年龄、吸烟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苯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苯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具有遗传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其毒性的产生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代谢产物所致。苯的生物监测可采用测尿酚、呼出气苯及血、尿等生物材料中苯及其代谢产物和加合物的测定等,细胞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指标有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率的分析等。苯的危险性评价即剂量-效应关系至今未得出明确答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尿中苯系物的代谢物王旗李志朋刘燕平刘明尿中马尿酸(HA)、甲基马尿酸(MHA)的含量是接触甲苯、二甲苯的生物监测指标[1]。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可分别测定HA和MHA,具有准确、灵敏和快速等特点,为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  相似文献   

11.
苯作业工人癌症队列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阐明苯的多发致癌性及其剂量-反应关系,在原12城市调查基础上扩大队列,并将随访期从1981年延长至1987年,共调查苯作业工人74828人,对照工人35805人,合计达120万人年。共搜集空气苯浓度评价数据18435个。结果表明:苯组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淋巴瘤发病危险度均显著升高,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相对危险度(RR)为3.1,淋巴瘤为3.5;AML、AML与MDS和淋巴瘤随累积接苯量增加而升高,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苯接触男工肺癌死亡RR也显著升高并呈剂量-反应关系。引发肿瘤升高的苯浓度约为3.3mgm-3/a。  相似文献   

12.
苯巯基尿酸(S-pheny lmercapturic acid,S-PMA)是苯的代谢产物之一,经尿液排出量占吸收苯剂量的0.005%~0.3%,其半减期为(9.1±0.7)h〔1-2〕。在职业与环境低水平苯暴露时,尿中S-PMA与吸入苯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相关性,其特异性在于尚未有其他化学物或食物有类似代谢产物〔1〕。  相似文献   

13.
苯接触与尿中反-反式黏糠酸和苯巯基尿酸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苯接触与尿中反-反式黏糠酸(ttMA)和苯巯基尿酸(SPMA)的相关性,评定两接触标志物作为生物监测指标的适用性。方法对44名制鞋厂接苯工人进行个体苯暴露水平的作业环境监测,采集当日班前与班后尿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谱测定尿中ttMA和SPMA含量。结果个体苯接触浓度为2.57~146.11 mg/m3,几何平均浓度为(27.91±3.29)mg/m3。班后尿中ttMA和SPMA含量均较班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班后ttMA和SPMA与空气苯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P0.01)和0.537(P0.01),个体苯接触代谢转化为ttMA和SPMA的相对内暴露指数(RIE)随苯接触浓度的增高而下降。结论在中、高浓度的苯接触时,班后尿ttMA与空气苯浓度的相关性优于SPMA。  相似文献   

14.
生物标志物巯基尿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巯基尿酸是外源性亲电子化合物与谷胱甘肽 (GSH )结合后的分解产物 (终产物 ) [1,2 ] ,作为生物标志物 ,它在遗传毒物的生物转运、生物监测及毒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巯基尿酸的合成、分析及其在生物监测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1 巯基尿酸的合成在巯基尿酸的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巯基尿酸的标准品 ,而市场上尚无巯基尿酸的标准品出售 ,故只能通过合成的方法获得。巯基尿酸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合成 :①利用N 乙酰 L半胱氨酸的硫醇盐阴离子组的亲核性与合适的亲电子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反应 ;②利用氧硫基卤化物或硫代亚磺酸酯…  相似文献   

15.
苯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 (benzene)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物 ,主要用做溶剂、稀释剂、原料和燃料等。苯的长期、大量使用可影响接触者的健康 ,引起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 ,甚至白血病。环境中的苯主要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进入体内的苯 ,既可以原形的形式存在 ,也可在代谢酶的催化下形成各种代谢物或中间产物 ,如反 ,反 -粘糠酸 (t,t MA)、巯基尿酸、苯酚和氢醌等。理论上讲 ,在血液和尿液中以原形形式存在的苯 ,除 1,2 ,4 -三羟基苯以外的各种苯代谢物以及它们与体内大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加合物 ,反映苯对机体代谢酶或者遗传物质的影响及其毒性的指标等…  相似文献   

16.
混苯对大鼠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混苯亚急性染毒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混苯无论主要含苯还是二甲苯均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主要含苯的混苯还可增加肝实质细胞的通透性,使血清AST、ALT及LDH等酶活性升高;混苯可升高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表现为血清MDA含量增加,同时降低血清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相关分析表明,TPr与MDA呈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alb与SOD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苯巯基尿酸(S-phenylmercapturic acid,S-PMA)作为苯职业性暴露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动物模型研究:48只成年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4mg/m3)、中浓度组(6 mg/m3)和高浓度组(10 mg/m3),雌雄各半;纯苯动态染毒28 d(4个时段,每个时段染毒5 d后停止2 d).监测苯浓度,每个时段染毒后立即取5 h尿,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大鼠尿中S-PMA含量.人群研究:接触组为广州市某船厂80名接触混苯的工人,对照组为该厂40名行政管理人员,对照组除不接触混苯外,其他与接触组均衡可比;检测环境中混苯浓度,收集研究对象班后尿.尿样处理和尿S-PMA检测同鼠尿.结果 (1)动物模型研究:在不同染毒时间内,鼠尿中S-PMA浓度随着环境中苯浓度的增高而升高,低、中、高3组间尿中S-PMA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尿中S-PMA含量未随染毒时间延长而变化,同浓度组染毒不同时间,鼠尿中S-PMA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人群研究:接触低浓度混苯的工人尿中S-PMA含量为(13.6±3.4)μg/L,高浓度组为(27.2±7.9)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和人群对照组尿中S-PMA本底值均低于5 μg/L.结论 尿中S-PMA含量与环境中苯浓度有关,暴露时间长短对其没有明显影响,在低浓度暴露情况下,尿中仍能检测到S-PMA,可以认为其是反映苯职业接触水平比较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苯接触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资料,初步建立基于生物监测指标的低浓度苯暴露致癌风险评价方法。方法根据苯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于多阶模型推导出低浓度苯职业暴露下的致癌风险模型。利用贝叶斯线性回归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采用R语言、JARG软件包和水晶球软件建立苯空气浓度与苯代谢物浓度函数关系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利用尿中苯巯基尿酸(S-phenylmercapturic acid,S-PMA)和反-反式黏糠酸(trans,trans-muconic acid,tt-MA)的浓度预测苯的致癌风险。结果考虑适用低浓度苯暴露的情况,建立了二项式的多阶模型用于表征致癌风险。基于建立的致癌风险模型,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空气中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 mg/m^(3),工作班后尿S-PMA浓度100μg/g(以Cr校正),班后尿tt-MA浓度3.0 mg/g(以Cr校正)]下的致癌风险分别为5.64×10^(-4)、2.31×10^(-4)、1.52×10^(-4),均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出的职业人群致癌风险可接受水平(10^(-4))。结论利用苯的代谢产物预测致癌风险,显示在空气中苯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下,苯的致癌影响仍然存在。需要采取工程控制及个体防护等措施,尽可能降低苯的致癌风险。目前我国苯职业接触限值存在尽可能降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以鲁米诺依赖的化学发光法检测2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12例、心绞痛11例,服用硝苯吡啶前后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PMN)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发现:AMI及心绞痛患者服用硝苯吡啶前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在服用硝苯吡啶后,其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无差异。提示硝苯吡啶有抑制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以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082-1084,1094
苯可致人类白血病,生物学分析也表明可引起各种场所动物的肿瘤…。文献报道大量的研究是关于苯和它的代谢物的DNA反应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但苯导致肿瘤的苯遗传毒性的机制还未建立。大多数有关苯和它的代谢物的遗传毒性综述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的,最近综述大多是苯代谢物、氢醌(HQ)、酚(PH)和邻苯二酚(C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