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飞机维修业处于强噪声环境中 ,常引起工人暂时性听力损伤或永久性听力损伤。我们以某飞机维修基地的 72 1名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 ,测量工人的纯音听阈及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 ,评价噪声环境对工人听力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 :选取某基地航线部 2 80人、航修部 2 4 8人为噪声组 ,行政后勤人员 193人为对照组 ,各组人员年龄、性别构成相近 ,工龄 1~ 30年 ,平均 12 8年。排除曾在不同噪声环境作业的工人 ,排除非噪声性致聋因素。脱离噪声环境16h以上 ,在隔声室内用danplex 72型纯音测听计测双耳5 0 0 6 0 0 0Hz 6个频段纯音气导听阈。…  相似文献   

2.
噪声性耳聋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工业发展,噪声危害日趋严重。资料报道,从事噪声作业工人耳聋患病率为15.47%。作者对某铁矿凿岩作业工人调查结果,在10~15 a工龄组中耳聋患病率竟高达31.40%。目前噪声性耳聋仍然是职业病临床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难题,因而深入研究噪声性耳聋临床治疗方法,对于加强噪声性耳聋防治,保护工人听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50岁以下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内科、耳鼻喉科临床检查,排除年龄和其它致聋因素。在脱离噪声作业16 h后于本底噪声小于30 dB(A)的隔声室内,用丹麦AS—72型电子听力计(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准),以国际气导听力零级标准,固定专人,进行听力测试,每个观察对象治疗前做两次听力测试,  相似文献   

3.
噪声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可能影响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 ,但最主要的是影响人的听觉系统 ,造成听力损伤或噪声聋。为了研究其对人听力的早期影响,预防噪声聋 ,我们于2000年10月对我市一家电厂的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和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该电厂噪声作业人员93名 ,工龄为2.5~3年。年龄24~31岁 ,平均28.9岁。1.2方法噪声检测仪器用国产ND -2型声级计 ,记录A声级 ,并计算其平均强度[1];听力检查仪器用丹麦产AS -72型纯音听力检查仪 ,检查工人…  相似文献   

4.
王荣莲  赵玉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1):F0002-F0002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职业性噪声暴露人员的听力状况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8h等效连续噪声暴露人员,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排除非噪声致听力损失者91人,有效调查2127人,职业性噪声聋15人,占0.71%(15/2127),男13人,女2人。其中,轻度聋11人,占73.33%(11/15);中度聋4人,占26.67%(4/15);重度聋未检出。85%以上噪声性聋检出均为工龄长于5a的作业人员。结论密云地区职业性噪声暴露人员噪声性聋检出率较高,提示对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进行听力调查,有利于针对性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减少听力损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桑颖 《职业与健康》2003,19(2):20-21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东区三资企业噪声作业职业危害状况。方法:重点调查了8家企业405名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和作业环境。结果:现场监测噪声作业点73个,点合格率9.59%,检出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132人次,噪声作业工人随着接噪工龄的延长,接噪级的增加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的阳性率逐渐提高。结论:增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实施行之有效的声学控制措施,从中青年抓起,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噪声对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害的特征与规律,对于提高噪声聋及其它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作者共调查了4031名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和78名年龄不大于26岁的青年学生的听力,后者作听力本底。其中179名噪声作业人员被确定为噪声性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情况。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2175名噪声作用人员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性质为高频连续稳态噪声[〉85dB(A)]。随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各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特别是工龄在5年以上更为明显。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建议企业尽快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估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改善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12月在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3 22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健康档案资料,计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2%(137/3 22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5%(27/1 818)。男性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检出率大于女性。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检出率呈现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趋势。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不同企业规模的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结论 福州地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查,加强噪声行业的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噪声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特点,如何运用声导抗有关参数,估计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程度,为噪声聋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我科最近采用声导抗仪配合听力计,选择测试不同程度噪声性听力损失125例(250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在对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体检时,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1].选择其中125例不同程度听力损失250耳,同时作声导抗测试。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28-55岁,平均40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仪征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害情况,为噪声作业人员职业防护和职能部门职业健康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GBZ 188—2014和GBZ 49—2014对不同特征企业及不同噪声作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共检查43家企业2 360名噪声作业人员,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217人,检出率为9.19%,检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90例,检出率为3.81%。噪声作业人员分布企业以小型、私营经济及制造业为主。不同规模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1,P<0.001;χ2=17.613,P<0.001)。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3,P<0.001;χ2=14.314,P=0.003)。不同性别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接噪工龄的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00,P=0.021;χ2=16.204,P<...  相似文献   

12.
陆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808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000 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亦增加,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影响显著,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13.
231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231名冲压车间工人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将听力损失及其与工龄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力损失共计191人,占受检人数的82.7%;听力损伤50人(占受检人数的21.6%),其中轻度听损44人,中度听损4人,重度听损及噪声聋各1人。4K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听力损失随工龄增加而升高,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Х^2=23.04,P〈0.01)。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也明显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疑似噪声聋病例的诊断过程, 分析未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 为噪声的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听力检查、职业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 对2015年3月《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实施以来收治的83例疑似噪声聋患者进行诊断。
结果 83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者中, 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47例(占56.6%), 其中重度噪声聋2例, 中度4例, 轻度41例。36例(占43.3%)诊断为无职业性噪声聋。未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 主要有纯音听力测试结果不符合诊断标准、伪聋或夸大性聋、接触噪声时间不足3年、药物中毒性耳聋等。
结论 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中, 诊断医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懂得识别伪聋或夸大性聋, 注重结合客观听力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同时也要重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5.
某冶金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太钢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特点,为控制和消除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15个生产厂256个噪声作业点进行现场监测。并对1 628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其噪声特性和双耳纯音听力损伤的特点。结果1 628名噪声作业人员按其接触噪声性质不同分为6个工种,听力损伤以轧钢系统岗位最严重,其次为流动性岗位,辅助性岗位最低。同时非稳态噪声听力损伤比稳态噪声严重。结论非稳态噪声、高频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比稳态/中、低频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6.
1867名工人噪声性耳聋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1867名在噪声环境工作的工人,经病史、临床特征及听力检查,确诊为噪声性耳聋的有227名,占12.15%。同时提示,噪声的强度,噪声环境的工作年限及个体对噪声的敏感性不同等因素,对噪声性耳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煤矿工人噪声性聋5年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工人噪声性聋5年动态观察邢娟娟,孙学京,刘卫东,刘喜训为探讨噪声听力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对94名井下接触噪声的矿工和对照者作了5年前、后的电测听检查和对比分析,为制订防治噪声职业危害的措施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以1985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甘蔗化工厂近年噪声环境情况和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曲线的分布.方法对该厂多处噪声点监测.选择进行纯音气导听力检查的江门市某甘蔗化工厂230名噪声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其他单位的144名非噪声作业人员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听力曲线的分布.结果某甘蔗化工厂各分厂的等效连续A声级都超过国家职业暴露阈限值90dB(A),接触组的双耳楔状、双耳乙状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较高的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对听力有一定损伤作用,影响听力曲线的分布,建议该厂增加隔音设备,让接触噪声人员定期接受听力检查和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梅州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情况调查为进一步治理噪声危害,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在1993年度和1994年度,对全市16间省、市直属国营工厂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听力损害情况调查。听力测定前作病史询问和常规体检,去除存在非噪声致聋因素的例数,停止噪声接触12...  相似文献   

20.
某锅炉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拟通过对某锅炉厂作业环境生产性噪声暴露的测量以及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探讨锅炉生产行业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某锅炉厂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观察组105名工人和对照组109名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调查检出高频听力损失者61人,检出率为58.10%;观察组在语频及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工人的双耳听力损伤基本一致,听阈的平均值在3000~4000 Hz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χ2趋势检验,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P=0.0001);随着日噪声接触量(8 h等效A声级)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升高趋势(P=0.0017);随着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也有增加的趋势(P=0.0004)。结论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