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3 0例哮喘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 -1和IL -8。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清sICAM -1和IL -8明显高于缓解期哮喘患者及对照组〔sICAM分别为 (3 47 81± 81 2 3 ) μg/L ,(2 2 4 85± 17 1) μg/L ,(2 0 4 5 5± 2 7 43 ) μg/L ,P =0 0 0 0 ;IL -8分别为 (2 6 78± 16 19)ng/L ,(5 3 8± 4 7)ng/L ,(3 63± 0 5 3 )ng/L ,P =0 .0 0 0〕 ,而缓解期哮喘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和白细胞介素 -8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气道反应性特点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 COPD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 3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COB)、2 5例慢喘支、30例单纯哮喘和 36例哮喘伴 COPD进行最大呼气流量 -容积曲线 (MEFV)、气道阻力 (Raw)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对 6 2例 COPD患者进行必可酮吸入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1缓解期 COPD患者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明显下降 ,与单纯哮喘的差异显著 (t=7.0 5 3,P<0 .0 0 1)。当哮喘伴 COPD时则同时显示 MMEF降低及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BHR)特征。 2慢喘支组 MEFV曲线及 Raw改变与哮喘伴 COPD相似 (P>0 . 10 ) ,但慢喘支组仅 2 4 %存在BHR,而哮喘伴 COPD组 10 0 %存在 BHR,且前者中有 BHR者的 PC35s Gaw为后者的 6 .7倍。 3COPD合并 BHR者必可酮治疗效果显著 ,肺功能较用药前显著改善 (P<0 .0 5 ) ,不合并 BHR者用药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  COPD患者应早期进行激发试验 ,对 COPD中 BHR者尽早给予抗炎药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分化群 (CD) 2 5与IFN γ的水平变化及其两者在急性发作期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发作期、缓解期和正常小儿外周血的CD2 5 细胞数 ,应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术 (ABC ELISA)测定IFN γ水平。【结果】哮喘缓解期CD2 5 细胞数 (4 13± 2 2 0 ) %和正常对照组 (4 11± 1 82 )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哮喘发作期CD2 5 细胞数 (8 6 1± 3 30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 ,P <0 0 1。哮喘缓解期IFN γ(3 2 0± 1 11)显著低于对照组 (7 4 6± 1 92 ) ,P <0 0 1,哮喘发作期IFN γ(3 0 0± 1 3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哮喘缓解期IFN γ与发作期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哮喘发作期CD2 5 细胞数与IFN γ有正相关性 ,r =0 81,P <0 0 1。【结论】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2 5 细胞数升高 ,而IFN γ降低 ,但CD2 5 细胞数与低水平的IFN γ有正相关性 ,在缓解期CD2 5 细胞数基本恢复至正常 ,但IFN γ仍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QTc离散度 (QTc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PTCA)和支架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15 0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术者 ,根据其结果分为 3组 ,即正常组 (n =44 ) ,有易患因素而冠脉造影正常组 (n =60 )和冠心病组 (n =46)。测量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其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并测量其中 2 0例接受了PTCA及支架术的患者术前 ,术后 2h和 7d的QTcd。按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方法计算QTcd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冠心病组QTcd显著大于正常组〔( 70 5± 8 2 )ms对 ( 4 4 3± 7 6)ms ,P <0 .0 1〕和有易患因素而冠脉造影正常组〔( 70 5± 8 2 )ms对 ( 4 4 8± 8 0 )ms ,P <0 .0 1〕 ,PTCA及支架术后 2h、7d的QTcd均小于术前〔( 76 2± 8 1)ms对 ( 4 0 2± 4 6)ms,P <0 .0 1;( 76 2± 8 1)ms对 ( 3 8 9± 4 3 )ms,P <0 .0 1〕。QTcd≥ 5 0ms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87 0 %、特异性 5 1 9%、准确性62 7%。结论 QTcd离散度增加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患者喘鸣音的频谱特点。方法:利用传感器和微机等设备录取6例慢喘支患者治疗前后和8例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10例正常人的呼吸音,并对其进行FFT(fast-Fouriertransform)频谱分析。结果:发作期慢喘支吸气的频率比缓解期慢喘支、正常对照和单纯型慢支低,但呼气时的频率却较之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呼吸音强度也增大。呼气时的频率比吸气时高,强度无差异;缓解期与正常对照和单纯型慢支的呼吸音频率和强度无明显差异。研究中尚未发现慢喘支的呼吸音频率和强度与肺功能存在相关性。结论:慢喘支患者的频谱特点反映了疾病的演变过程,并有助于对慢喘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进一步认识本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哮喘气道炎症与Ⅰ型及Ⅱ型T辅助细胞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Shi JH  Li TS  Lin YG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40-1444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哮喘气道炎症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初治未经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急性加重期哮喘患者 2 0例 ,缓解期患者 15例 ,正常对照组 10名。SD大鼠 16只 ,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 ,实验组给予卵清蛋白致敏激发。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哮喘患者及大鼠外周血分泌干扰素γ(IFN γ)的CD4 、CD8 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的CD4 细胞的百分数。结果  (1)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分泌IFN γ的CD4 细胞(30 %± 10 % )和CD8 细胞 (4 2 %± 15 % )均高于缓解期患者 (分别为 2 0 %± 8% ,P <0 0 1;30 %±10 % ,P <0 0 1)和正常人 (分别为 18%± 8% ,P <0 0 1;2 4 %± 9% ,P <0 0 1) ;分泌IL 4的CD4 细胞 (4 2 %± 1 6 % )也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 (2 0 %± 0 8% ,P <0 0 1)及正常人 (1 9%± 0 9% ,P <0 0 0 1)。缓解期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上述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2 )哮喘模型大鼠外周血分泌IFN γ的CD4 细胞在激发 2h后开始升高 (5 7%± 1 6 % ) ,并在 10h时达到高峰 (9 9%± 4 4 % ) ,以后逐渐下降 ;分泌IFN γ的CD8 细胞在激发后 2h开始增高 (11 5 %± 5 1% ) ,并于 10h达到高峰 (38 7%± 6 3% ) ,以后逐渐下降 ;分泌IL 4的CD4  相似文献   

7.
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检测 3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2 1例健康人外周血CD+ 3 T ,CD+ 4 T ,CD+ 8T细胞的百分率及CD+ 4 /CD+ 8的比值 ,同时测定 2 4例哮喘发作期患者FVC ,FEV1,FEV1/FVC ,FEF 2 5 %~ 75 % .结果 :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 4 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D+ 8T细胞著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 4 T细胞与CD+ 8T细胞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 3 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VC与CD+ 3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85 ,P <0 0 5 ) ,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17,P <0 0 5 ) ;FEV1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5 12 ,P <0 0 5 )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30 ,P<0 0 1) ;FEF 2 5 %~ 75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0 1,P <0 0 5 ) ;FEV1/FVC与CD+ 3 T ,CD+ 4 T ,CD+ 8T及CD4/CD8比值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结论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变应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且哮喘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某些呼气流速的肺功能指标有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药物注射联合西药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药物注射,定喘穴注射甲泼尼龙,肺腧、足三里交替注射维生素C和维生素B_1,第1周隔日1次,第2、3周每3日1次,共8次。两组均观察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夜间憋醒次数和舒利迭使用次数,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 2%(30/34)比68. 4%(26/38)](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4. 0±1. 2)分比(5. 5±1. 6)分](P <0. 05);观察组平均夜间憋醒次数、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1. 22±0. 13)次比(2. 81±0. 61)次,(0. 52±0. 11)次比(3. 16±0. 95)次](P <0. 01);观察组FEV_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77±13) L比(63±12) L,(75±13) L比(66±15) L](P <0. 01)。结论穴位药物注射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哮喘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 (EOS)凋亡功能的异常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EOS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2 5例 )、支气管哮喘患者 (哮喘组 5 0例 ,其中 30例急性发作期 ,2 0例非急性发作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OS ,测定自发的或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的EOS凋亡率。结果 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非急性发作期患者EOS凋亡率分别为 (5 7± 18) %、(33± 15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对照组与哮喘组EOS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EOS凋亡率对照组为 (12 9± 35 ) % ,哮喘组 (平均值 )为 (45± 17)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 ,哮喘组凋亡率为 [(95± 2 7) %、(70± 2 3) %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哮喘患者的EOS存在自身凋亡功能的缺陷 ,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EOS凋亡增加。EOS凋亡是哮喘炎症消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白细胞介素 -5 (IL-5 )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 ELISA法和 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对 8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血清 IL-5和 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哮喘发作期血清 IL-5 (65 8.97± 3 60 .0 1 ) pg/ml和 ECP(2 5 .0 3± 2 2 .3 4)μg/L ;治疗后 IL-5 (3 2 7.92±2 46.3 6) pg/ml,ECP(9.84± 8.48μg/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中 IL-5和 ECP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急性期 r=0 .5 42 6,P <0 .0 1 ;缓解期 r=0 .3 80 5 ,P <0 .0 5。结论 IL-5和 ECP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肺音图能否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监测指标。方法:选取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6例,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用药前、后肺音图参数即肺音强度(LSI)、最大峰值处的频率(PF)、功率谱曲线下面积划成4等份处的频率(Q25、Q50、Q75);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并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激发后PF、Q50(分别为186.4±120.5,296.5±210.5,P<0.05和221.1±105.5,332.7±210.2.P<0.02)均有显著性增高。健康对照组组胺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PF%、△Q50%在吸气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音图参数能灵敏地反映气道炎症所致的气道形态改变对呼吸音的产生与传导的影响,是敏感、有效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分、10~19分、〉20分者分别为37.31%、62.69%和0,缓解期分别为0、9.52%、90.48%。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均异常,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重度异常全部缓解,但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与肺功能PEF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峰流量(peak xpiratory flow PEF,最大呼气流量)在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心病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不同程度吸烟者116例,缓解期COPD患者90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43例,肺气肿47例)及缓解期肺心病患者31例的F-V曲线,选用的指标为FVC,PEF,V75,V50,V25,结果:吸烟者和慢支患者PEF实/预(%)>84%,属于正常范围,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PEF实/预(%)分别为4%和32%,随病情加重而依次下降。V75%/PEF%(%)在吸烟者和慢支患者为87.7%-89.7%,居正常范围,而在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分别为70.7%和41.9%,随病情加重而依次下降。结果:PEF%和V75%/PEF%(%)下降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莉  胡成平  李瑛  冯俊涛  荀秋芬 《海南医学》2016,(17):2783-278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病情控制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轻、中度持续期哮喘患者160例,参照随机量表将其分为干预组(心理+药物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每组8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入组及治疗结束时两次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试、肺功能检测和哮喘控制测试(ACT),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值、肺功能及哮喘病情控制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6.25%vs 22.5%)、抑郁发生率(7.5%vs 16.25%)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EV1%[(13.99±4.23)%vs (10.26±3.24)%]、△PEF%[(14.06±4.39)%vs (10.07±3.49)%]、△MMEF%[(13.76±5.90)%vs (9.97±3.78)%]比较,干预组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哮喘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较之于单纯药物治疗,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改善肺功能,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心病及正常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ACEGP)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sACE)水平的关系。方法 :ACEGP测定采用PCR ,sACE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正常人和肺心病组Ⅰ型基因占优势 (分别为 5 7.9%和 6 0 .7% ) ,而肺癌组和慢喘支组D型占优势 (分别为 6 1.8%和 5 9.5 % )。肺癌组I/D和I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而D/D和D等位基因频率却明显高于正常组。慢喘支组I等位基因频率 (4 0 .5 % )明显低于正常组 (5 7.9% ) ,但其所有指标均与肺癌组无明显差异。肺心病组I等位基因频率 (6 0 .7% )显著高于肺癌组 (38.2 % )。各组疾病sACE变化与基因型变化不尽相同。肺心病组各基因频率虽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但各型中sACE值却明显低于正常组。肺癌组、慢喘支组与正常组三组间基因型虽有所不同 ,但sACE值却无明显差异。正常组与三组疾病均以D/D型sACE值最高 ,I/I型最低 ,尤以正常组和肺心病组差异最显著。结论 :肺癌、慢喘支发病与ACEGP的D/D型明显有关 ,而正常人和肺心病以I型基因占优势。ACEGP与sACE值有关 ,D/D型 >I/I型 ,但sACE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SFC)对哮喘患者临床控制情况、肺功能和诱导痰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146例哮喘患者使用茶碱缓释片(200rag,每日2次),联用SFC(50/250txg,每日2次),治疗24周,记录治疗结束时的完全控制病例数、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诱导痰嗜酸细胞(Eos,瑞氏染色)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荧光免疫法)水平。将142例单独使用SFC(50/250μg,每日2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茶碱联用SFC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临床控制病例数分别为61例和59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茶碱联用SFC组患者治疗后25%--75%之间用力肺活量时的呼吸流速(FEF25%-75%)占预计值百分比[(66.7±18.2)%]明显高于对照组[(56.6±17.4)%](P〈0.01),而诱导痰Eos数量[(4.1±2.3)%]和ECP水平[(63.9±39.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6.2±2.7)%和(90.3±46.2)μg/L](均P〈0.01)。结论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更好地控制哮喘小气道功能和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喘支)和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呼吸内科门诊的慢喘支急性发作患者52例(慢喘支组)和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8例(哮喘组),采用一氧化氮检测仪检测所有患者的FeNO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慢喘支组FeNO水平和EOS%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慢喘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慢喘支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EOS%无关(P >0.05);哮喘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无关(P >0.05),但与EOS%呈正相关(r =0.626,P <0.01)。结论  FeNO、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可为慢喘支和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鉴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65377; 【方法】 外周血来自70例哮喘发作组患儿&;#65380;30例缓解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小儿&;#65377;将哮喘发作组再分为体质量正常组(40例)和超重组(30例)&;#65377;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变化,并计算患儿的BMI&;#65377; 【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Tr水平 [(6.17 ± 1.72)%]明显低于缓解期组患儿[(7.56 ± 1.48)%]和对照组儿童[(7.13 ± 1.48)%](P < 0.05),而缓解期患儿外周血Tr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无明显差异(P > 0.05)&;#65377;正常体质量哮喘患儿CD4+ CD25+ Tr水平[(6.34 ± 1.71)%]明显高于超重患儿[(4.74 ± 1.20)%](P < 0.05)&;#65377;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D4+ CD25+ Tr水平[(6.17 ± 1.72)%]与其BMI水平(16.00 ± 2.14)呈显著的负相关(rp = -0.814,P < 0.05)&;#65377; 【结论】 外周血Tr水平在哮喘患儿发作期显著降低,而在超重的患儿更低,且其水平与患儿的BMI呈显著的负相关&;#65377;  相似文献   

19.
曾涛 《吉林医学》2014,(3):505-506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