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高钙血症型)(OSCCH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报告1例卵巢OSCCHT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是卵巢的一种起源不明确的少见的高度恶性小细胞肿瘤,其病理组织学分型包括高钙血症型和肺型,0SCCHT2/3患者伴血钙升高,肿瘤摘除后血钙恢复正常,组织学特点主要由大小较一致的小细胞组成,可见散在分布的滤泡样结构,40%肿瘤内出现大细胞。【结论】本病预后差,联合治疗(特别是放疗)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疣状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敏  田耀洲  夏军权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76-1778
【目的】研究疣状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123名患者,将内镜诊断的疣状胃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77;内镜诊断和病理胃炎程度也有相关趋势(P〈0.01),相关系数为o,368;但和病理肠上皮化生无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162。【结论】疣状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PC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着重研究和总结一些PCL的特殊类型。【方法】筛选198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北京铁路总医院诊断为PCL者40例。收集40例的主要临床资料和库存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选出25例做TCRβ/γ和IgHFr2A/Fr3A基因重排检测。对全部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40例平均年龄(41.53±20.14)岁。老年男性略占优势。肿瘤病变以躯干和上肢首发为主。临床表现以皮下结节为主。光镜下,一般类型PCL瘤细胞分布具有结外同类型T、B淋巴瘤细胞的特点,特殊类型如原发皮肤CD30阳性/阴性大T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特点。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对分型有帮助。【结论】①PCL并不罕见,本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共28例(70%);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共9例(22.5%),以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占优势。②PCL有其不同于结内或结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独特亚型,建议采用综合EORTC分类与WHO 2001淋巴造血组织分类的修订分类。③CD30的表达与否为原发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最主要的预后指标,CD30阳性者预后好,CD30阴性者预后差。④免疫组化最好两种以上抗体协同使用。⑤基因重排检测对于PCL的早期和交界性病变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红 《临床医学》2005,25(7):20-21
目的 探讨胃镜对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经胃镜检查,16例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而经病理证实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胃镜下的表现。结果因PGL的病理变化不在胃黏膜表面而致镜下误诊。结论重视胃镜检查对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合PGL临床表现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许亮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22-1123
【目的】探讨成人肿瘤所致肠套叠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24例因急诊手术治疗而确诊为原发性小肠肿瘤所致肠套叠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其中良性肿瘤10例,主要分布在空肠;恶性肿瘤14例,主要分布在回肠,多系恶性淋巴瘤、腺癌和平滑肌肉瘤,治愈22例。随访18例,14例恶性肿瘤术后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42.9%。【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所致肠套叠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有明显的特点,用以确定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与肠套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恶性22例,良性36例,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CT灌注参数差异。【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TDC多为A型(66.7%),淋巴结良性病变TDC多为C型(54.6%),B型曲线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中均可见到;淋巴结恶性病变的灌注血流量(BF)值及血容量(BV)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腺癌淋巴结转移灶BF值及BV值高于鳞癌淋巴结转移灶及淋巴瘤,鳞癌淋巴结转移灶的BF值高于淋巴瘤,淋巴瘤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值长于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灶(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有助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提高本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分析15例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针对性地配合、实施好相关症状及腰穿、脑活检、使用激素后等治疗手段的护理。【结果】本组15例有头痛.8例有脑神经麻痹,1例有癫痫发作;15例影像学上有硬膜增厚的表现。治疗2个月后10例临床治愈,5例好转。【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大多有头痛和脑神经麻痹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病因者需病因治疗。护理上加强对症状的对症处理,对激素使用和有创检查后的患者,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31例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及病理结果内镜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全部患者均出现上腹部疼痛。检查血红蛋白为(102.90±26.95)g/L,血清白蛋白为(33.95±4.23)g/L,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除2例出现CA125升高外,其余肿瘤筛查指标均阴性。患者中只有17例经胃镜确诊,HP检测均阳性。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肿瘤消耗症状不明显,肿瘤筛查指标敏感度低,HP感染率高,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刘凌  李年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51-2253
【目的】探讨引起非胃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9收治的7例非胃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结合症状和体征,并采用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胃瘫,及时采取胃肠减压、促胃动力、心理治疗、静脉营养等非手术综合治疗均得到治愈,疗程37.5(18~57)d。【结论】非胃手术后胃瘫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采用促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须加强心理治疗,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低分化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肠道低分化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63例胃肠道低分化恶性肿瘤进行五种抗血清的免疫组化标记 ,部分病例行电镜检查。结果 原病理诊断为未分化癌者 2 5%应修正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原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 ,1 6.7%应修正诊断为未分化癌 ;原诊断恶性肿瘤来源难定的病例 52 %为未分化癌 ,36%证实为恶性淋巴瘤 ,4%考虑为低分化平滑肌肉瘤。结论 联合应用多个指标的免疫组化标记并辅以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可明显提高胃肠道低分化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有5例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B超阳性率87.5%,CT及MRI阳性率均为100%。病理结果为脂肪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恶性畸胎瘤,恶性神经鞘瘤,恶性间质瘤各1例。完整切除者6例次,部分切除12例次,活检1例次。完整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另q100%、60%、40%,部分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0%。【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术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患者复发率高,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膜膜后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颈部占位病变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上颈部占位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颌下腺来源42例,其中肿瘤性病变27例(24例良性肿瘤和3例恶性肿瘤),涎石症15例。囊性病变共25例,包括11例甲状舌骨囊肿,7例鳃裂囊肿,4例(表)皮样囊肿,1例囊性水瘤,1例舌下腺囊肿及1例颈淋巴脓肿。另有7例颈淋巴结转移癌,5例恶性淋巴瘤,脂肪瘤4例以及血管瘤、神经鞘瘤、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各1例。【结论】上颈部占位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多样,良恶性病变各占一定的比例,结合临床病史、体检、辅助检查(B超,CT,MRI等)及针吸活检一般可确诊,少数病例需切取或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王莉萍  夏晓辉  龙湘党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18-1219,1222
【目的】探讨超声、CT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7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癌13例,胰头癌8例)术前超声、CT特点及诊断情况。【结果】超声、CT均可较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部位及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正确率超声为1000.4(27/27),CT为100%(22/22),但超声定性诊断正确率为48%(13/27),CT为45.5%(10/22)。【结论】超声在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为一种价格低廉,无创伤检查,可作为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18例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病理上,免疫组化检查CD117及CD34抗体多呈阳性。本病多见于胃和小肠,食管罕见,结肠GIST恶性度高。结论:胃肠道间质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CD117和CD34联合使用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混合细胞型肝癌(cHCC‐CC)临床病理特征及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1995年6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切除或由肝穿刺活检并经病理确诊为cHCC‐CC的90例患者,其中86例随访资料完整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6例cHCC‐CC患者中有81例术前误诊为肝细胞癌,术后病理诊断为CHCC‐CC ;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男女比例约为:5∶1。患者有肝硬化82.6%(71/86),乙肝病毒感染史74.4%(64/86),术前甲胎蛋白(AFP)阳性17.4%(15/86)。随访存活者22例,死亡56例,失访8例,随访率为90.7%,生存时间为3.2~47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5%(46/86)、20.9%(18/86)、7.0%(6/86),中位生存期7个月。【结论】CHCC‐CC在临床上罕见,缺乏临床表现特异性,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就诊已属晚期,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诊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唯一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 M E )的影像学、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 M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3.4岁,均表现为进食不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胃镜检查示:3例距门齿25~35 cm食管前壁及左侧壁见不规则结节状肿物及息肉样肿物,2例距门齿35~40 cm食管右侧壁及右后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C T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管腔内偏心性肿瘤,增强扫描5例肿瘤均有强化,其中1例病灶强化均匀,其余4例呈不均匀强化。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瘤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居中或偏位,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HMB‐45、Melan A、S‐100;CK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30%~35%。【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组织学、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涎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涎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淋巴瘤分类采用wH()2000年分类方案,分析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及其他关系。【结果】17例中MALT12例,DLBCL5例,无其他类型淋巴瘤。临床分期包括ⅠE期11例,ⅡE期5例,ⅢE期1例,无Ⅳ期病例。肿瘤周围组织呈淋巴上皮病常见(12/17,70.6%);15例随访中2例死于本病,均为DLBCL。【结论】涎腺淋巴瘤的组织类型主要是MALT淋巴瘤,大多数为I、II期,临床过程相对惰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刘学娟  王刚  王莉  唐涛 《临床医学》2006,26(11):11-13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3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LCA、CD20和bcl-2染色均为阳性,AEI/AE3、CIM5RO、CD10和bcl-6阴性。结论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19.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影像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各种超声影像学指标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2枚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超声影像学指标包括:淋巴结的长径(L)与短径(S)的比例(L/S〉、髓质与门部回声、皮质厚度、淋巴结内血流形态、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等。【结果】L/S〈2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69.2%,髓质回声变窄或消失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73.1%,皮质偏心性增厚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73.1%,血管类型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8.5%,RI≥0.7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68.8%。【结论】髓质回声变窄或消失、血管类型等参数对恶性淋巴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将1995-06~2004-05我院收治的以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结外淋巴瘤误诊2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经病理证实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男12例,女8例;年龄12~80岁,中位年龄46岁.按Ann~Arbor会议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8例,Ⅲ4例,Ⅳ期3例;高度恶性5例,中度恶性8例.低度恶性7例.免疫组化检查B细胞型淋巴瘤15例,T细胞型淋巴瘤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