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脾脏的作用、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及脾脏在艾滋病发病、治疗中的作用展开论述,阐述了脾脏在艾滋病发生、发展及演变中不容忽视的作用.进而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思路与有效方法.疫毒外袭、邪毒内伏、脾脏虚弱乃至五脏气血阴阳俱损,是目前中医学对艾滋病共有的认识,而脾脏在其发病及病情演变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脾脏功能主要体现在脾气、脾阳及脾为生痰之源等方面,而脾气、脾阳及痰在艾滋病发病及病情演变中从始至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中看脾为发病关键脏腑,脾多以虚为主,与其他脏腑共同发病影响艾滋病的病情演变及治疗恢复.治疗上中医多以改善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多从脾脏治疗入手.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认为命门为人体水火阴阳之宅,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之源。命门水火是人体脏腑的化源,命门元阴元阳的亏损是脏腑阴阳病变的根本。在疾病的治疗上,张氏重视命门水火,善补元阴元阳。艾滋病是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而致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在艾滋病的中晚期,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多表现为形体耗损严重,命门元气虚损,脏腑功能失调,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患者多由于正气抗邪能力严重下降,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而死亡。深入探讨张景岳"命门观"对中晚期艾滋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脾虚湿盛,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推动和调节人体脏腑生理活动之功;同时,元气也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水谷精气对元气有滋养之功,两者相互为用,密切相关。从培补元气入手防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是中医学"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培补元气,不仅对推动和激发艾滋病患者脏腑功能活动、改善机体虚弱的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减轻患者腹泻的症状、减少腹泻发生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医理论角度,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本病病因大多数学者已经得到一致认同,认为外因是邪毒入侵,内因是正气亏损;由于学者的观点不同,病机认识也不一,部分学者认为本病是疫毒之邪和瘀血痰浊内结是标,脏腑气血亏损是本。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包括了单味中药的筛选及有效成分的分析、固定的方剂研究以及包括针灸防治。总结出中医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艾滋病病毒,减轻临床症状等方面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2)
脏腑辨证是临床最常用的辨证方法。艾滋病由感染疫毒而发,病变复杂多端,治疗困难。在中医证型、证素等调查研究中,以脾为中心的证候占主导地位。脾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脾为之卫,可以卫护机体免受外邪侵袭。艾滋病发病责之于脾,因脾之卫护功能受损。同时由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疫毒伤脾后导致变化多端的病症的出现。因而在艾滋病的治疗中,紧扣脾胃受损之病机,从脾论治,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兼顾健脾,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属于祖国医学的“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患者因毒邪入侵人体后,伏于脏腑筋骨,累及脏腑,从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笔者据中医辨证方法应用中药制剂扶正抗毒丸和康爱保生丸治疗艾滋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100例艾滋病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医理论及临床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病因学分析,外因是邪毒外侵,内因是正气亏虚,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疫毒之邪和瘀血痰浊内结是标,脏腑气血亏损是本。病位在肺脾肾。临床研究,包括固定的中药方剂研究及单味药的筛选,艾滋病的针灸防治。总结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是针对机体的整体状况辨证论治,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HIV病毒,从而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达到带病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脏腑按摩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它吸取了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之精华,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从脏腑治疗着手,调理脏腑气血,恢复脏腑机能,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辨证施治,对症酌定,对症对人施用手法,起到了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艾滋病腹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艾滋病由疫毒(HIV)内侵,潜伏于营血,消烁正气(破坏机体免疫),伺机发作,而且容易导致其它病因的侵袭,致使各种病机发生发展,继而出现人体脏腑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长期腹泻,极度虚弱,多种恶性感染,肿瘤等危重现象。目前,多采用抗病毒,恢复机体免疫,控制机会性感染。针对AIDS各期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以辨证施治,均获一定的治疗效果。着重探讨了中药治疗艾滋病腹泻,且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延缓艾滋病痛程进展,即降低艾滋病发病率、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可根据艾滋病不同病期进行辨证论治,施以不同方药治疗,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体质和症状,提高或稳定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艾滋病病毒能力,在延缓病程进展方面具有积极临床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疲乏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典型症状,严重影响了该类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线粒体作为机体的“能量工厂”,其内发生的能量代谢维持机体日常生命活动。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和HIV病毒本身均会造成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障碍易导致疲乏症状。脾脏是HIV感染后机体主要受损脏腑,脾气亏损伴随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中医认为脾气散精,是五脏六腑能量之源,人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都要以脾气充盈为前提条件。且根据现代研究,脾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在来源、功能等方面契合度较高。故本文以艾滋病关键病机脾气亏损为契机,提出“脾气亏损-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艾滋病相关疲乏”的病机关联假说,同时推测以健脾益气法为指导思想研发的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疲乏的潜在机制,为艾滋病相关疲乏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近十年中医药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药物开发、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 表明,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和营卫法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归纳、总结《金匮要略》调和营卫法论治虚劳之经验、规律,探讨艾滋病与虚劳之关系,以指导艾滋病之治疗。结果:调和营卫法可通过实卫固表、调理脏腑、疏通畅达营卫气血而达到调整艾滋病患者机体状况之目的。结论:艾滋病属虚劳范畴,可以运用调和营卫法来治疗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补益法具有补充机体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和康复能力的作用。笔者常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病证。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中药可以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的免疫应答,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的关联来分析树突状细胞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中的意义,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纯中药“康爱保生丸”、“扶正抗毒丸”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服药依从性好能跟踪的33例艾滋病患者给予服用纯中药制剂治疗1a进行分析.结果:33例规范治疗的艾滋病确诊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延缓CD4细胞下降,对肝肾功能无损害,并且对损伤的肝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控制HIV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结论:纯中药治疗艾滋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极高的死亡率,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其防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腹泻是艾滋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机体脾气虚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水湿而致。中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感染性疾病多由外邪入侵(病毒、细菌等外缘性因素)、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下降)、脏腑功能失调(代谢紊乱等引起,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则要明显的高于常人群体。由于HIV侵入机体破坏机体免疫引发各种机会性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中医临床文献病因病机信息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1985年至2006年我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类文献,根据文献设计出病因病机信息提取表,由中医专家提取文献信息,最后建立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20篇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文献.统计结果显示,艾滋病的外因为疠气,内因以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精亏虚;病机为毒邪入侵机体,日久则正气虚损,以致气虚血瘀,痰、湿、热阻滞,变证丛生.结论 艾滋病的病因、发病与疠气有重要关系;病机为湿浊、热毒之邪入侵机体,日久累及正气虚损(以气血阴阳俱伤、精气损耗、脏腑渐虚为主).  相似文献   

20.
贺建豪  陈铭 《光明中医》2022,37(5):777-779
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质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是机体自身代偿、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正常功能,但当其对周围神经、血管及其他组织造成压迫时,会出现疼痛等病理症状.现代医学除对症处理,手术治疗外,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对于疾病防治意义重大,笔者探讨骨质增生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相关性,基于"未病先防""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