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独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以术后早期死亡、短暂性神经功能障...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弓手术中脑保护方法众多,各有特点。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持可靠、方法简单、无血视野、便于手术操作,但有停循环时间受限之嫌。逆行性脑灌注颇有争议,脑保护效果不肯定。选择性脑灌注脑保护效果最好,但有手术操作复杂、脑栓塞发生率高之弊。其他一些防止脑栓塞的措施行之有效,临床上根据病情以上方法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弓手术中脑保护方法众多,各有特点。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可靠、方法简单、无血视野、便于手术操作,但有停循环时间受限之嫌。逆行性脑灌注颇有争议,脑保护效果不肯定。选择性脑灌注脑保护效果最好,但有手术操作复杂、脑栓塞发生率高之弊。其他一些防止脑栓塞的措施行之有效,临床上根据病情以上方法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顺行脑灌注(ACP,antegrate cerebral perfusion)是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最常使用的脑保护措施,然而双侧顺行脑灌注(BACP,bilateral antegrate cerebral perfusion)的疗效是否优于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unilateral antegrate cerebral perfusion)一致是争论的焦点。此研究通过系统评价来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herence library、EMbase、CNK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手术,使用单侧与双侧插管顺行脑灌注并以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以及术后死亡率为结局指标的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9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包括2891例患者的9项队列研究被纳入分析,其中BACP组是1480例、UACP组14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死亡率[RR=0.88,95%CI(0.71,1.08,p=0.22]、TND[RR=1.00,95%CI(0.81,1.24,p=0.99)]以及PND[RR=1.00,95%CI(0.81,1.24,p=0.99)]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侧插管与双侧插管顺行脑灌注在术后死亡率以及神经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ACP)技术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完成的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矫正的患儿50例.依据中心温度将患儿分为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组及MHCA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一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采用低温停循环技术,通过无名动脉SACP(25~40 ml·kg^-1·min^-1)的CPB管理方法.心肌保护采用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与CPB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种、术前肝肾功能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时间MHCA组较DHCA组明显缩短[(120.00±22.60)min比(137.40±22.88)min,P=0.019];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MHCA组较DHCA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9.84±20.66)ml比(78.20±52.31)ml,P=0.03;(9.72±2.47)分比(12.24±3.07)分,P=0.004].结论 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采用DHCA或MHCA结合SACP的技术均能均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不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MHCA可减少CPB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两种不同脑灌注方法下脑组织的自由基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犬15只,随机分为3组。单纯DHCA组(n=5),DHCA+逆行脑灌注(RCP)组(n=5),DHCA+顺行脑灌注(SCP)组(n=5)。各组分别于停循环前、停循环30 min、停循环60 min、停循环90 min、复温再灌注30min 5个时间点各取少量脑组织检测自由基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各组于停循环90 min分别留取少量脑皮质,备作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重点观察线粒体的改变。结果:单纯DHCA组随时间的推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各时间点及复温再灌注30 min同停循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DHCA+SCP组除复温再灌注30 min外各时间点两种指标的改变均不明显(P>0.05)。DHCA+RCP组、DHCA+SCP组与单纯DHCA组在停循环60 min、停循环90 min、复温再灌注30 min 3个时间点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0.001);其中在停循环90 min、复温再灌注30 min 2个时间点DHCA+RCP组与。DHCA+SC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在停循环90 min时,单纯DHCA组脑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显著,线粒体数量减少,肿胀变性,线粒体嵴消失;DHCA+RCP组开始出现超微结构破坏,但较单纯DHCA组程度轻;DHCA+SCP组脑组织超微结构仍基本正常。结论:①RCP、SCP均可维持DHCA时脑血流的供应,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损伤。②DHCA期间应用SCP符合生理情况,清除自由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弓部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与术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0月,应用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患者65例。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NIRS)连续监测患者双侧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ND),比较ND组和NND(无ND)组患者术中rScO_2值,分析N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术中rScO_2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5例(38.5%)患者出现ND,40例(61.5%)未出现ND(NND组)。ND组患者术中双侧rScO_2最低值明显低于NND组(P0.05)。ND组的术后各时间点rScO_2值均低于NN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夹层累及颈动脉(P=0.005)、术前尿素氮升高(P=0.004)、术中左侧rScO_2降低(P=0.008)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组示左侧rScO_2min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P=0.011)。结论:术中左侧rScO_2降低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其最低值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逆行性脑灌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综述了逆行性脑灌注的研究、类型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主动脉弓部手术行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对主动脉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替换和象鼻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年龄37~65岁,平均(56.3±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随机分为试验组(Y组,30例)与对照组(C组,30例),全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分别于术前(T1)、深低温停循环恢复循环后5 min(T2)、1 h(T3)、2 h(T4)、6 h(T5)和24 h(T6)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比较2组各个时间点各检测值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结果:全组MDA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OD在深低温停循环开放后持续下降,但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2组TAOC较术前显著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NSE较术前显著升高,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大血管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减少MDA的产生,使TAOC增强,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损伤程度,对术中及术后的脑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危急的复杂重症。主动脉内膜局部形成裂口,在强力的脉动血液冲击下,内外膜之间的中层逐步剥离,形成真、假腔,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Stanford A 型(TAAD) ~([1])。TAAD累及弓部的患者需要进行主动脉弓的外科修复,而弓部手术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需要特殊的脑保护策略。从临床角度分析,术后脑损伤可以分为以下两类~([2-3]):①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al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结合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ASCP)手术中脑保护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62例,体外循环均采用DHCA技术和在DHCA基础上行ASCP,应用离心泵头,控制脑灌注的流量及压力。术中监测血液稀释度、平均动脉压、电解质和血糖等变化,使用降温期间用PH稳态、低流量及复温期间用α-稳态的联合方法进行血气分析,调节酸碱平衡,给予常规超滤与零平衡超滤相结合,记录尿量。结果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为104~206 min,平均(164.8±38.1)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7~125 min,平均(90.1±32)min;停循环时间为(n=53)18~61 min,平均(36.2±15.7)min,脑灌注时间15~55 min,平均(37.8±10.6)min辅助时间13~79 min,平均(47±20.9)min;常规超滤54例,超滤液量为1 200~5 000 ml,常规超滤和平衡超滤相结合4例,超滤液量为5 000~7 000 ml,全部患者手术顺利,血流动力学平稳,顺利停机,安返监护室,术后14~70 h清醒,术后早期出现躁动3例,短期低氧血症5例,肾功能不全2例,61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肾衰竭及脑出血。结论在DHCA期间合理安全的脑保护,有利于提高老年DeBakey主动脉夹层患者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确保术中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温停循环下应用顺行性或逆行性脑灌注进行大血管手术患行的临床结果。方法我们对PubMed,Embasr和the Cochrahe Library数据库进行了检索。纳入的研究对象要分别采用低温停循环(HCA)+顺行性脑灌注(ACP)和低温停循环(HCA)+逆行性脑注行(RCP)进行大血管手术,并且研究报道了早期死亡率、中风率、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中至少一个作为临床终点的原始数据。我们通过Q检验和1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运用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分析有无出版偏倚。结果最终有31篇文章纳入此荟萃分析,其中4300名患者使用HCA+ACP,2662名使用HCA+RCP。TND的合并RR为0.806,95%CI:[0.640.1.015],Z值为1.84(p=0.066),PND的合并RR为0.974,95%CI=[0.713.1.332],Z值为0.16(p=0.87)。早期死亡率的合并RR为1.152,95%CI=[0.935,1.420],Z值为1.33(p=0.185)。中风结果的合片RR为1.393,95%CI=[0.755,2.569],Z值为1.06(p=0.288)。结果强示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血管手术中运用HCA+ACP或HCA+RCP在比较TND,PND,早期死亡率和中风率这些临床终点时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脑组织灌注的评价。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分别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生后30 min及生后72 h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与同时间点测定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IE患儿生后30 min和72 h的rSO2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两组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SO2测定比SpO2更能客观评价HIE患儿的脑组织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5.
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累积性损伤的脑保护作用,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采用改良过的Pulsinelli的4VO法[1,2],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清及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对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匀浆中TNF-α含量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均明显高于空白组,中药1组、2组预防给药后血清、脑内TNF-α含量较模型组仅有小幅度的增高.中药1组、2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剂量增加TNF-α增高幅度越小.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脑含水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药不同剂量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剂量增加脑含水量减少.结论溶栓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该方降低TNF-α的过量释放、减少脑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头孢曲松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头孢曲松钠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RT-PCR检测TNF-α的表达,TTC染色评估脑缺血体积,用Bederson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组织学变化。结果头孢曲松钠组脑缺血体积明显缩小、TNF-α表达减少、神经功能评分好于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坏死及水肿情况较生理盐水组减轻。结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基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镇静管理对二尖瓣置换术(MVR)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脑氧饱和度(rSO2)及谵妄(POD)的影响。方法 148例行MVR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S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BIS组在BIS监测下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后恢复指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SO2及外周血炎性指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POD发生情况。结果 BIS组术后24 h和72 h外周血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T3、T4、T5、T6时MAP明显高于对照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T3、T4、T5、T6时rS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S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术后24 h POD发生率及POD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BI...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的保护作用仍存在争议。我们假设在David I术中顺行性灌注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有相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行David I 手术的110例患者,患者早期行David I手术均为顺行性灌注组(2014年6月-2016年5月),后期为逆行性灌注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比较两组临床后果,随访6至36月。结果:两组中均无临床死亡及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无差异。两组中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酶谱,左室射血分数,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日期均相似。顺行性灌注组中乳酸水平高于逆行性灌注组(9.33±2.18 vs 7.22±1.44, P=0.018)。传导阻滞发生率在逆行性灌注组中(6例)高于顺行性灌注组(10.17% vs 1.96%, P=0.009),但仅有1名患者(1.69%)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在David I 手术中,顺行性和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持续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往往伴随着可接受的传导阻滞发生率及较低的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rhEPO对缺血性卒中脑海马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rh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66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6)、脑I/R组(n=30)、rhEPO治疗组(n=30),按再灌注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6 h组、12 h组、1 d组、3 d组、7 d组),缺血2 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不同时间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S100B蛋白,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脑I/R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5),rhEPO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I/R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rhEPO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 结论 rhEPO可能通过减少S100B蛋白表达、抗凋亡对局灶性脑缺血I/R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HCA)联合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ASCP)技术是目前大多数心脏中心主动脉弓部手术时采用的体外循环技术。但随着凝血、炎症反应、器官功能损伤等问题的日益彰显,人们对采用深低温的必要性逐渐产生质疑。本篇荟萃分析将不同停循环温度下应用顺行性脑灌注的大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我们对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谷歌学术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国内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将不同停循环温度下顺行性脑灌注的大血管手术的研究纳入本荟萃分析,并且纳入的研究需报道了相应的临床结果。我们通过Q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运用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分析有无发表偏倚。结果本荟萃分析共纳入13篇研究,共2531人,其中305名患者采用了DHCA+ASCP,1167名采用中低温停循环(MHCA)+ASCP,1059名患者采用浅低温停循环(mild HCA)+ASCP。对深低温组与中低温组对比分析,深低温组的早期死亡率显著高于中低温组,而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及肾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中低温组与浅低温组对比分析,浅低温组TND,肾衰,出血再次开胸的发生率均低于中低温组,而早期死亡率与PND无明显差异。结论 MHCA+ASCP在早期死亡率方面优于DHCA+ASCP。而mild HCA+ASCP在TND,肾衰,因出血再次开胸方面均优于MHCA+ASCP,其他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在停循环过程中应用顺行性脑灌注实施主动脉手术的患者,适当提高停循环温度是相对安全并值得积极推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