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毓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1):137-139,142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其趋化因子蛋白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其中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ProGRP、CEA、SCC、Cyfra21-1及其趋化因子蛋白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roGRP、CEA、SCC、Cyfra2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血清ProGRP、CEA、SCC、Cyfra21-1均是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小细胞肺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CCL28、LIF、LIGHT、GR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P-2、MD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趋化因子蛋白LIF、LIGHT、MDC是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roGRP、CEA、SCC、Cyfra21-1及其趋化因子蛋白对肺癌诊断、疾病进展、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神经烯醇化酶(NSE)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36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对肺癌组进行至少2个疗程的化疗,比较化疗前肺癌组和对照组、肺癌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和NSE水平,并比较肺癌组不同疗效患者化疗前后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前肺癌组血清CEA、NSE、CYFRA21-1、SC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鳞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腺癌患者和小细胞癌患者(P0.01),小细胞癌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腺癌患者和鳞癌患者(P0.01),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SCC水平均高于腺癌患者和小细胞患者(P0.01)。腺癌部分缓解(PR)患者化疗后血清CEA水平显著下降(P0.01),鳞癌PR患者化疗后血清CYFRA21-1、SCC水平显著下降(P0.05),小细胞癌PR患者化疗后血清NSE水平显著降低(P0.01),各组化疗后稳定的和有进展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1-1、SC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YFRA21-1、SCC、NSE可作为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癌化疗有效的评估指标,但对化疗无效患者检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胶囊联合NP方案(顺铂联合注射用酒石酸长春瑞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及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NSCLC 6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克唑替尼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NP方案联合克唑替尼胶囊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率、生存质量、治疗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ALK阳性率,治疗前后血清NSE、CEA、Cyfra21-1水平,分析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值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EML4-ALK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2组血清NSE、CEA、Cyfra21-1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ΔNSE、ΔCEA、ΔCyfra21-1小于对照组(P<0.05)。ΔNSE、ΔCEA、ΔCyfra2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对晚期肺癌一线化疗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选择初治的晚期肺癌患者,分别检测化疗前及化疗2个疗程后的血清6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化疗疗效基于影像学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判定为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来评估一线化疗反应的疗效。结果共纳入111例肺癌患者。化疗前肺腺癌(43例)患者血清CEA和CA125水平高于肺鳞癌(38例)和小细胞肺癌(30例)(P0.05),肺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和SCC水平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P0.05);CYFRA21-1、CEA和NSE在肺鳞癌、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1.2%、79%、93.3%。一线化疗两周期后,化疗有效(PR)肺癌患者中,肺腺癌CEA和CYFRA21-1水平低于化疗前(P0.01),肺鳞癌SCC和CYFRA21-1水平低于化疗前(P0.01),小细胞肺癌NSE水平低于化疗前(P0.001);而肺癌化疗无效组(SD+PD)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A、CYFRA21-1和SCC、NSE分别是肺腺癌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的良好评估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化疗无效的患者监测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对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前血清SCC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淋巴结转移、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的关系,研究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SCC异常组患者中男性居多,肿瘤最大径更大、有吸烟史居多、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P均0.05),与术前血清Cyfra21-1、CA125水平存在弱的相关性(r分别为0.128,0.173,P0.05)。SCC异常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50.0%,明显低于SCC正常组患者的72.3%(χ2=6.725,P0.05)。结论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SCC是影响NSCLC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3例作为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63例作为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测定SCC水平,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SE、CYFRA21-1、CEA水平。对比3组CYFRA21-1、CEA、NSE、SCC表达水平及2种肺癌疾病CYFRA21-1、CEA、NSE、SCC表达水平,并对比各项肿瘤标志物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肺癌组CYFRA21-1、CEA、NSE、SC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CYFRA21-1、CEA、SC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NSE、SCC联合诊断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CYFRA21-1、CEA、NSE、SCC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特异性较CYFRA21-1、CEA、NSE单独诊断略有降低。结论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NSE、SCC、CYFRA21-1与CEA水平异常增高,联合检测NSE、SCC、CYFRA21-1与CEA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及敏感性,同时对鉴别肺癌类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75例肺癌患者、6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SCC、NSE、CYFRA21-1及CEA的水平,并与59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癌组SCC、NSE、CYFRA21-1、CEA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均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均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NSE有助于鉴别小细胞及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和神经烯醇化酶(NSE)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65例肺癌患者(其中腺癌28例、鳞癌25例、小细胞肺癌12例)和4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CEA 、Cyfra21‐1、SCC‐Ag 和 NSE 在肺癌组的灵敏度分别为46.2%、40.0%、43.1%和46.2%,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 <0.05).Ⅲ期、Ⅳ期肺癌 CEA 、Cy‐fra21‐1、SCC‐Ag 及 NSE 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Ⅱ期肺癌(P<0.01).将4项联合检验,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上升到75.5%,高于4项单独检测时的灵敏度(P<0.01).结论将 CEA 、Cyfra21‐1、SCC‐Ag 、NSE 4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127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随机选择15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NSE和SCC和Pro-GRP水平。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评估联合检测胸腔积液5种肿瘤标志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NSE,SCC和Pro-G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A模型表明,两组个体的代谢轮廓各不相同,有分离趋势。OPLS-DA能较好地鉴别肺癌和肺部良性疾病,具有88.6%(124/140)的灵敏度、90.9%(140/154)的特异性和89.8%(264/294)的准确率。结论基于胸腔积液CEA、Cyfra21-1、NSE和SCC和Pro-GRP的PCA和OPLS-DA模型有助于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102例晚期宫颈癌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研究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和SCC水平、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G)评分,并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血清CYFRA21-1、SC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FACT-G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CYFRA21-1、SCC水平低于对照组,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CYFRA21-1、SCC水平和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毒副反应。结果:化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A199、CYFRA21-1和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非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未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患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肺癌肿瘤标志物的特殊人群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4年血液净化科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共320例,其中男158例,女162例,健康查体者372例,男189例,女183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参考值。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分位检测值分别为:CEA 7.94ng/ml、SCC 7.2ng/ml、Cyfra21-1 11.86ng/ml、NSE 34.69ng/ml。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特殊人群肺癌肿瘤标志物参考范围如下:CEA≤7.94ng/ml,SCC≤7.2ng/ml,Cyfra21-1≤11.86ng/ml,NSE≤34.69n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已经成为人们探究如何早期诊断肺癌的主题之一。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需探讨针对肺癌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的综合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我院2012-2013四种肺癌肿瘤标志物在肺部疾病住院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并探讨在肺癌早期诊断中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SCC,ProGRP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2013年间我院有全套肿瘤标志物记录的肺部疾病住院患者和健康查体者。原发性肺癌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并分型,共163例(鳞癌63例,腺癌66例,小细胞癌34例)。肺良性疾病组70例,排除标准:同时合并有其它恶性肿瘤者。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均非患有肺部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共85例。各组间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经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使用仪器为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统计学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177;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α采用0.05水平,多重比较调整α为0.025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SCC、ProGRP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同时高于对照组。在小细胞癌组中,患者ProGRP水平高于其血中CEA、Cyfra21-1及SCC的水平。腺癌患者血CEA水平较鳞癌及小细胞癌患者为高。在鳞癌患者中CYFRA21-1以及SCC水平高于腺癌、小细胞癌患者。CEA单独检测灵敏度较高,特异度较低。上述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有不同的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肺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肺良性疾病组血显著高于对照组。2.ProGRP 对小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化疗组(铂类方案化疗)和联合组(替雷利珠单抗+铂类方案化疗),每组30例,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21 d。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水平、生活质量及化疗毒副作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联合组客观有效率66.67%,疾病控制率86.67%,联合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26.67%、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SCC水平为(8.71±1.56) ng/mL、(42.10±6.31) U/mL、(4.74±1.13) ng/mL、(18.17±3.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42例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CEA、CA125、CYFRA21-1、NSE、Pro-GRP、SCC的水平。结果⑴六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检测水平在肺癌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⑵CEA和CA125在腺癌中明显高于小细胞癌和鳞癌(P0.05);CYFRA21-1和SCC在鳞癌中高于小细胞癌和腺癌(P0.05);NSE和Pro-GRP在小细胞癌中高于鳞癌和腺癌(P0.05)。⑶六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小细胞肺癌以Pro-GRP+NSE灵敏度最高,为67.2%;鳞癌以CYFRA21-1+SCC+CEA+CA125灵敏度最高,为84%;腺癌以SCC+CEA+CA125和CYFRA21-1+SCC+CEA+CA125灵敏度最高,分别为89.3%。结论小细胞肺癌优先选择Pro-GRP+NSE组合,鳞癌优先选择SCC+CYFRA21-1+CEA组合,腺癌优先选择CA125+CEA+SCC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初步确诊肺癌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2例患有良性肺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血清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癌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等肺癌标志物的检测,对4项指标进行阳性率计算及统计学比较。此外,对4项肺癌标志物进行单独或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对比。结果研究发现,在原发性肺癌指标的评价标准下,观察组患者的NSE、CA199、Cyfra21-1、CEA 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SE、CA199、Cyfra21-1、CEA阳性率比较,Cyfra21-1阳性率最高,CA199和CEA次之,NSE阳性率最低;对照组NSE、CA199、Cyfra21-1、CEA阳性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标志物单独比较中,Cyfra21-1的准确度及特异度最高,但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程度评分大致是Cyfra21-1的2倍。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09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EA、NSE、CYFRA21-1和SCC的含量,并与6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和SCC的敏感性分别为49.5%、45.9%、56.9%和21.1%,其中CEA在肺腺癌中阳性率最高(69.8%),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阳性率最高(85.0%);CYFRA21-1在肺鳞癌中阳性率最高,达84.8%。前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将敏感性提高到90.1%,特异性为82.9%。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1.7%,但特异性只有73.9%。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SCC检测有助于肺癌的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差异,分析不同特征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的因素。结果肺癌组患者的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肺癌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较高,不同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的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作为自变量,以患者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是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体内的ProGRP、CEA、SCC及CYFRA21-1水平较高,且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40例肺癌患者、7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NSE、Cyfra21-1、ProGRP、HE4水平,评估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肺癌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Cyfra21-1、ProGRP、HE4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5.0%;5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晚期肺癌的AUC为0.974,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其敏感度为94.2%,特异度为96.7%。单独检测时,HE4诊断早、晚期肺癌的AUC及敏感度也均高于其他指标。结论 CEA、NSE、Cyfra21-1、ProGRP、HE4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敏感度,并有助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益气清毒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理。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益气清毒法联合化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血清CEA等变化。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5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客观疗效、血清CEA水平以及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益气清毒法联合化疗治疗脾肺气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