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01—01~2005—05心肺复苏患者48例,按复苏成功与否分为复苏失败组(A组)、复苏成功组(B组)和存活出院组(C组)。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骤停时间、抢救时间、存活时间、Glasgow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年龄、骤停时间、抢救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存活时间、Glasgow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相差非常显著(P〈0.01)。三组患者均合并多种疾病,而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首位。结论年龄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合并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脏骤停高危因素,骤停时间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脑复苏成功是存活出院的最重要因素,APACHEH评分能评估心肺复苏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心肺脑复苏出院存活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出院存活率因素。方法收集2004—05~2005—05固CPCR收入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年龄、APACHEⅡ评分、心搏停止时间、发病地点、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基础疾病等分组,比较各组出院存活率。结果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存活率明显低于呼吸系统和其他疾病患者(P〈0.05),虽然其他因素(年龄、APACHEⅡ评分、心搏停止时间、发病地点、住院天数)对存活率有影响,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诸多影响CPCR存活率因素中,基础疾病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A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B组单纯用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2组均连用7日。观察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纤维蛋白原(Fi),红细胞变形系数(TK)和微循环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A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B组单纯用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2组均连用7日。观察血液粘度(η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纤维蛋白原(Fi)、红细胞变形系数(TK)和微循环滞留时间(MST)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治疗后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及P<0.05)。川芎嗪注射液用药前与用药后3日和7日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除Hct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液粘度增高;川芎嗪注射液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对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减轻脑水肿,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在评价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2014-01—2017-01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128例,根据心肺复苏后90d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类(CPC)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n=50)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n=78)。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GC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C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对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差异。结果: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机械通气时间与心肺复苏时间明显短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GCS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均P<0.05)。心肺复苏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C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直线负相关(r=-0.521,P<0.05);GCS评分对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0.905)明显高于A PACHEⅡ评分(0.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GCS评分在评价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应用价值明显优于APACHEⅡ评分,可作为理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与急诊抢救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GCS评分与急诊抢救时间的关系,以提高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效率和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CS评分≤4分组(A组)在急诊室所用的抢救时间最短58.0±14.2min,9-12分组(C组)最长71.4±17.3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抢救处理项目中X线检查在各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CS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必要优化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室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早期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进行体外心肺复苏及给予复苏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在复苏开始后即应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有效自主心跳时间,并监测复苏后的心率,血压情况。同时检测患者复苏即刻、复苏后1、3、24h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TnI)、脑利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恢复有效自主心跳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压回升更快;②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CK-MB、TnI及BNP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参附注射液治疗显著抑制了心肺复苏后的炎症反应,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参附注射液增加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减轻复苏后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准备用车对缩短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术前准备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7年3~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术前准备,观察组使用术前准备用车进行术前准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术前准备用车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能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抢救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生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房颤动、胸部不适、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28 d存活率、出院时存活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在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四种评分方法对颅脑外伤病人病情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4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比较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各评分分值的差异;比较每种评分各分值段之间病人病死率的差异;以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区别该类病人病死与存活的能力。结果:存活组病人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分别为10.6±4.4,7.2±5.9,25.6±21.4,1.3±0.0;病死组分别为4.9±2.5,17.7±6.1,60.8±20.9,2.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评分系统各分值段病人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随APACHEⅡ、APACHEⅢ、SIRS各评分系统分值增加,GCS评分系统分值降低,病人病死率相应升高。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84,0.847,0.649,其中以GCS评分最大,SIRS评分最小。结论:四种评分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颅脑外伤病人的病情,预测其预后,其中仍以GCS评分效力最大,SIRS评分效力最小,临床应用宜以GCS评分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使用机械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含29 727例患者,其中11 104例患者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对CPRROSC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对115例CPRROSC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比较不同预后病人各分数之间的差异;计算并比较两种评分法对病人严重预后不良和其他预后类型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5种不同预后之间比较,两种评分方法均有显著性差异(APACHEⅡF=57.64,P=0.000;CPRROSC预后评分,F=65.91,P=0.000)。反映评分区分严重不良预后(植物状态或死亡)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PRROSC预后评分0.950,APACHEⅡ评分0.937,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 II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总体上均能区分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预后类型,可作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3.
心脏按压是急诊心肺复苏(CPR)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院采用心肺复苏机Thumper-1007(萨勃机)实施CPR,现就其对早期成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多脏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经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建立>24 h的心跳骤停患者分别在CPR后即刻、第4、12、24、48、72 h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检测复苏后24、72 h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的变化;观察复苏后4、12、24、48 h的平均动脉压及GCS评分的变化.以参附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血清TNF浓度采用放免法测定,CRP浓度采用Quick Read CRP分析仪测定.结果:TNF在48~72 h达高峰,参附治疗组TNF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CRP的变化规律与TNF相似.两组患者复苏后各时段肝肾功能的变化参附治疗组ALT、Cr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参附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各时段GCS评分,参附治疗组48 h及72 h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稳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复苏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附注射液能抑制TNF表达,从而阻断TNF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护心、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急诊室收治的130例心肺复苏抢救患者,根据复苏后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8%(54/65)(P<0.05);观察组经心肺复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2%(16/65)(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加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管理,有效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管理对心肺复苏患者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道管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常规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插管的气道管理,研究组进行喉罩辅助呼吸的气道管理。统计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治疗相关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酸碱度(p 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分压(PaO2)等血气指标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CQI。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7、5.24、6.37、9.83,P均<0.05),初始期和终末期CQI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6.65、-16.76,P均<0.05)。观察组复苏后1 h和3 h pH、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心脏骤停患者氧化应激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科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19例,骤停时间≤10min,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照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干预组在标准心肺复苏基础上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及复苏后24h存活率;分别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和复苏24h后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总抗氧化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两组间差别。结果:干预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24h后,干预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主循环恢复后及复苏24h后,干预组T-SOD活力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山莨菪碱可能会减轻心脏骤停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可能有助于提高复苏后24h存活率,但对于短期自主循环的恢复可能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APACHEⅡ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对CPRROSC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对115例CPRROSC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比较不同预后病人各分数之间的差异;计算并比较两种评分法对病人严重预后不良和其他预后类型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5种不同预后之间比较,两种评分方法均有显著性差异(APACHE Ⅱ F=57.64,P=0.000;CPRROSC预后评分。F=65.91,P=0.000)。反映评分区分严重不良预后(植物状态或死亡)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PRROSC预后评分0.950。APACHEⅡ评分0.937,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总体上均能区分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预后类型,可作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许珍连 《全科护理》2021,19(5):639-641
目的: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对心肺复苏后病人临床转归、血氧指标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行心肺复苏的5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行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转归情况、复苏后血氧指标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转归良好率为4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2%(P<0.05),观察组病人复苏后各时段PaO 2及PaCO 2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在复苏后各时段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病人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转归、血氧指标及GCS评分,对促进病人恢复及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