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d、术后第1、2、3天给予乌司他丁1 600 U/(kg·次),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手术日于术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0 U,用法同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1、3、5天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和TNF-α.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Scr、BUN较术前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要低,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术后第1、3天IL-6和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恢复较快,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第5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调节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东伟  杨长青 《临床荟萃》2012,27(19):1657-1659,1662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5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乌司他汀+生大黄)2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淀粉酶、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3.9±1.3)h vs(5.0±2.5)h(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4.4±1.8)h vs(6.8±2.5)h(P<0.05)、排便恢复时间(4.8±1.6) hvs(7.2±2.2)h(P <0.05)、腹部压痛消失时间比较(5.5±0.8)h vs(7.3±0.9)h(P<0.05);②治疗组在应用乌司他汀+生大黄后第3天、6天、10天测定血淀粉酶和血白细胞值呈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第3天、6天、10天血淀粉酶和血白细胞值也有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治疗组缓慢.两组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③治疗组在第3天、6天、10天测定血清TNF-α、IL-6、IL-8值均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第3天、6天、10天测定血清TNF-α、IL-6、IL-8也有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治疗组缓慢,两组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乌司他汀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更有效抑制胰酶释放,阻止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国产奥曲肽单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并发症较少,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肝胆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6-12-31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肝胆手术术后发生脓毒症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37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乌司他丁治疗前与治疗第5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脓毒症持续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28d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差异。结果:治疗组乌司他丁使用剂量为90万U/d,平均使用时间5.3d;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当日APACHII评分、入组时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入组时的SOFA评分更高(P0.05)。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恢复至正常范围的平均时间更短,脓毒症治疗第5天PTa均值更高,脓毒症持续的平均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术后平均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肝胆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可能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血气分析及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 O2/Fi O2、Pa O2均高于对照组,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接受诊疗的76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胰胆炎合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血淀粉酶恢复、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缩短AP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生化指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变化,评估患者免疫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脓毒症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外院治疗大于一周、已行CRRT的患者,并排除预期一周内转出或死亡患者。在入ICU时、病程7d、14d留取外周血标本(D1、D7、D14),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CD4+CD3+T淋巴细胞及IL-4+CD4+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代表Th1细胞及Th2细胞水平,计算Th1/Th2比值,随访观察时间为28d。结果:根据SSC指南提出的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的诊断标准,2015-09—2016-04期间共入选患者49例,其中存活35例,死亡14例。存活组的患者入ICU时Th1细胞明显低于死亡组的患者(15.35±8.78vs 21.17±8.98,P0.05),但在病程7d时,前者Th1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后者(17.08±5.77vs 12.84±5.18,P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的患者Th2细胞水平无论在入ICU时或病程第7天、第14天,均处于低水平(1.63±0.86vs 2.11±1.09,P0.05;1.20±0.41vs 1.91±1.06,P0.01;0.94±0.41vs 1.66±0.70,P0.01)。存活组患者Th1/Th2比值在疾病过程中逐渐增高,而在死亡组持续在低水平。结论:脓毒症患者均存在免疫抑制及Th1/Th2失衡,病程中Th1向Th2漂移预示着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4年第3期)、MEDLINE(1966~2004)、EMBASE(1984~2004)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4),手工检索发表与未发表的中文文献,纳入乌司他丁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是否使用盲法语种均不受限制.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结果共纳入17个RCT,1 199例患者,所有纳入试验在治疗末均未进行随访.乌司他丁加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6个试验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乌司他丁组的治疗有效率(176/189,93.12%)明显高于对照组(143/195,73.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 4.29,95%CI(2.49,7.37), P<0.00001].乌司他丁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 -4.93,95%CI (-7.76,-2.09), P=0.0007].乌司他丁加常规治疗与其他药物加常规治疗比较:2个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乌司他丁组的治疗有效率(131/151,86.75%)与对照组(99/123,80.49%)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o OR1.46,95%CI(0.76,2.80), P=0.26].1个试验显示,乌司他丁组的平均住院日为23.5±7.5天,低于对照组34.0±6.4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7/488,1.43%)较低.结论本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虽显示乌司他丁在改善急性胰腺炎近期临床疗效指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但因尚无评价远期疗效的试验,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后患者血清TNF-α变化规律及其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对25例急性S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2组;治疗组(n=11)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n=14)接受生长抑素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第1、3、7天以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蛋白表达水平。另比较2组病例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即开始出现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第3天开始出现TNF-α明显下降(P〈0.05);2组第7天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有助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早期下降,但并没有转化为治疗结果的明显改善,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低分子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AP)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及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AP患者机体炎症状态,调节其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乌司他丁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初次发病的急性前壁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139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完成1年随访研究。观察组68例,对照组71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急性期联合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起病后第7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脑型钠尿肽(BNP)、新发心脏瓣膜病变。比较两组1年BNP、LVEF、新发心脏瓣膜病变。结果:起病第7天,观察组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介入手术成功并相对稳定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在常规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乌司他丁,有利于左心功能功能的保护,改善中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乌司他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加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血淀粉酶、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以及血淀粉酶、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优于单用生长抑素,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探讨其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sepsis)、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机制.方法 122例重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15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35例);常规治疗力加床旁持续高流量血液净化组(净化组,31例);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组(联合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APACHEⅡ分值,比较各组MODS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血浆hs-CRP、IL-6水平较对照组叫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氧合指数Pa02/Fi0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F)、肌酐(Cr)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③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APACHE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器官衰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乌司他丁有抑制hs-CRP、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的作用持续床旁高流量血滤可以清除炎性介质,两者联合效果更佳;可以有效阻断SIRS、ARDS发展和MODS形成,保护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同院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在实验组中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抽取20例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 25 000 U/d(补充组),未补充维生素A的患者则作为未补充组(20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维生素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3~+、CD3~+CD4~+、CD3~+CD8~+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并分析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低于对照组(0.23±0.08μmol/L vs.0.31±0.10μmol/L,P0.05)。实验组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87±0.37 vs.1.32±0.30 g/L,6.63±1.21 vs.7.75±1.08 g/L,P0.05),实验组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37.20±3.13%vs.41.23±3.54%,1.73±0.11vs.1.92±0.13,P0.05),两组血清Ig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未补充组相比,补充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血清维生素A、IgA、IgG水平以及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提升,并且,其血清维生素A、IgA、IgG和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显著高于未补充组(0.29±0.09μmol/L vs.0.22±0.07μmol/L,1.22±0.29 g/L vs.0.86±0.34 g/L,7.31±1.00 g/L vs.6.55±1.11 g/L,1.88±0.13 vs.1.71±0.10,P0.05)。结论维生素A缺乏是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9-2016-10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5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30万IU/次静脉注射,3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7d后采集外周血,并选择15例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辅助性T细胞(CD3+CD4+)、杀伤性T细胞(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56+)以及12种细胞因子的水平,观察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结果: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水平在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脓毒症组中NK细胞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33±5.15)%vs.(11.33±5.15)%,P=0.040]。血清中IL-6和IL-8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P<0.05),余细胞因子未检出或在两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NK细胞的比例,IL-6、IL-8以及IL-10的水平在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治疗辅助治疗后IL-6和IL-8的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后IL-10在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NK细胞水平,下调IL-6和IL-8异常升高表达,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免疫调控作用,有望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急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阻断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急危重症患者治疗和转归的整体作用,探讨其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14例急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13分,随机分为用乌司他汀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第1、3、7、10天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常规,肝、肾功能及APACHEⅡ分值,ICU住院天数、病死率、发生MODS例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第3、7天的IL-1、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第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3、7天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P<0.05),第3、7天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P<0.05),第3、7天肌酐(Cr)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器官衰竭率、病死率、住ICU天数及第7、10天APACHEⅡ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抑制TNF-α、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保护肝、肾等脏器功能,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等作用,因此能阻断SIRS发展和MODS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2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8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并统计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LPS、IL-6、TNF-α、PCT水平均下降,其中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第4、8天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P均<0.01).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而28 d生存率呈现相反趋势(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作用机制可能是拮抗LPS,阻断TOU样受体,抑制促炎因子释放,降低血清PCT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血必净治疗严重脓毒症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3年6~11月入住我院急诊科ICU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100ml加入生理盐水,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7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d后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以及急性生理学号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l I)评分,以及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T、CRP、IL-6及TNF-a水平降低更明显(6.92±0.77vs4.64±0.54,67.06±16.73vs39.79±11.97,8.92±1.85vs6.78±1.61,87.98±9.07vs74.58±4.51,P0.05),IL-10水平更高(110.83±35.19vs76.27±31.44,P0.05);且APACH EⅡ评分下降趋势也更显著(15.26±2.74vs20.01±4.18,P0.05);血必净治疗组患者的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5.29±2.73vs25.52±11.24,11.78±4.25vs18.77±12.10,P0.05),但两组28d病死率相当。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急诊治疗严重脓毒症显著改善炎症反应,降低APACHEⅡ评分,有效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靶器官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方法.方法 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SIR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8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n=50例)为保护炎症靶器官(肠道、肺脏、胰腺)加以下的治疗:①生大黄30g,水煎成200 ml溶液,每日分2次口服或管饲.②盐酸氨溴索60 mg,ivgtt,Bid.③乌司他丁40万U,iv,q 8 h.疗程5 d.监测外周血白细胞(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酶(AMY)、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AMY均于治疗后第3天明显下降,WBC于治疗后第5天明显下降,PaO2/FiO2于治疗后第5天明显增加,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降低(46.0% vs 65.5%,P<0.05),病死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42.0% vs 56.9%,P>0.05).结论 注重炎症靶器官保护可降低SIRS患者的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嘉贵  龚秋霞 《临床荟萃》2010,25(24):2146-214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脑出血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第21天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与巴氏指数(BI)评分及疗效评定,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第21天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CSS(10.6±5.2)分vs(13.5±5.9)分,BI(52.5±6.2)分vs(42.2±6.9)分(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9%和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4%和62.5%(P<0.05);治疗组第14天时中重度(2~3级)脑水肿发生率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