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2010年攀枝花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攀枝花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2%,且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以18~25岁年龄段最低,26~40岁年龄段最高,文化程度越高,阳性率越低。结论积极开展献血宣传,加强献血者招募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为献血者的招募及血液初筛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初筛合格者血液样本采用双人、双试剂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初检与复检。结果 HBsAg初筛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计划献血人群、志愿献血人群、互助(应急)献血人群。血液初复检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HCV、HBsAg、梅毒抗体、抗-HIV;女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男性(P0.01);学生与军人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其他职业人群(P0.01)。结论坚持HBsAg初筛并选择性进行ALT初筛,能显著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3.
2003-2006年常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5项检验指标结果,寻求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对常熟市2003-2006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T异常及HBsAg阳性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的征询和宣教、献血前增加必要的筛查可降低不合格率,节省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其趋势变化,寻找应对措施,在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并统计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相关数据,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了解可能的趋势变化。结果 5年来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浆和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报废中2011年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主,2012年2月开始全面开展采前筛检后,总报废率明显下降(χ~2=70.16,P0.05);传染病检测项不合格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梅毒螺旋体抗体(0.8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0.56%)丙型肝炎抗体(0.4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0.07%)。结论降低血液总报废率的主要有效措施为:献血前采静脉血标本离心后,速率法检测ALT并判定血浆的脂肪程度,对中、重度脂肪浆和ALT高于标准的献血者作好延期献血的合理解释,可同时降低脂肪浆和ALT的报废率。加强血站质量管理,制订合理的采供血计划,及时调剂库存超量血液,加强采血前的献血知识宣传,加大力度招募固定献血者,选择敏感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并规范操作,控制好每个关键点等措施均可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5.
高磊  朱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566-1567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方法:HBsAg、HCV、HIV、T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LT采用速率法。直接计数法计数各种感染指标的阳性率。结果: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报废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献血者血液可疑报废率在总报废率中占一定比例。结论:献血前HBsAg的筛查可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选用灵敏度高及特异好的试剂可减少可疑报废导致的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该血站全血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来完善献血前筛查。方法对2010-2016年该血站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统计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不合格情况。结果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68%)TP(0.60%)HBV(0.56%)HCV(0.19%)HIV(0.14%)。ALT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3.67%下降至2016年的0.78%;HBsAg阳性率由2010年的0.42%上升至2016年的0.68%;抗-TP阳性率由2010年的0.54%上升至2014年的0.86%,2016年降至0.22%;抗-HCV和抗-HIV阳性率较低,变化不明显。总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4.85%下降至2016年的2.02%。结论通过完善献血前ALT筛查和使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筛查,能大幅降低ALT和TP不合格率,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血液资源浪费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6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2.36%,其中ALT不合格率1.06%,TP不合格率0.72%,ALT和TP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芜湖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以确立最佳献血模式,保证血源安全。方法收集2010~2012年芜湖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94 043例,其中不合格8 101例,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8.61%,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6.0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1.27%、0.32%、0.19%和0.83%,ALT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科学有效的献血招募策略,积极探索有效的血液筛查方法,有助于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保障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拯 《江西医学检验》2011,(5):557-557,556
目的探讨利用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献血者ALT的效果,减少献血后血液报废。方法比较无偿献血前ALT初筛检测进行与否,对血液ALT检测不合格的影响。结果经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后献血者血液ALT报废率为0.19%,为初筛前ALT淘汰率的9.5%,P〈0.005。结论推广应用干式化学法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筛查,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有利于保留献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前梅毒螺旋体(TP)快速检测的结果,优化献血前筛查策略。方法献血前采用TP金标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快速检测,献血后采用T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血液进行检测。比较开展TP快速检测前、后血液TP阳性报废率。对TP快速检测阳性献血者的献血次数、献血间隔时间以及假性结果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5年献血前TP快速检测73 990例,阳性529例,阳性率为0.71%,其中初次献血者阳性472例,占89.2%,献血间隔时间超过3年者阳性35例,占重复献血者阳性的61.4%。TP快速检测假阳性5例,假阴性15例。开展TP快速检测后,献血者血液检测抗TP阳性报废率由0.71%下降至0.17%。结论开展献血前TP快速检测能有效降低血液TP阳性报废率;结合献血者献血次数、献血间隔时间,优化献血前筛查策略,能提升献血服务效率及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6~2010年天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天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建立高质量的固定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本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5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5%、0.37%、0.34%、0.09%、0.36%,各年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血液检测不合格比例依次为:ALT>HBsAg>梅毒抗体>抗-HCV>抗-HIV。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中血液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模式的种类与分布,探讨ALT与HBsAg、抗-HCV、抗-TP阳性模式彼此的相关程度,试图寻找有效的筛检模式,为筛检献血者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保证血液安全。方法调查2006~2010年46 999例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数据,对ALT阳性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46 999例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总阳性人数为2 558例,其中ALT阳性1 475例,HBsAg阳性511例,抗-HCV阳性406例,抗-TP阳性166例。在ALT阳性模式中,ALT单项阳性率94.85%,ALT与HBsAg双项阳性率2.57%,ALT与抗-HCV双项阳性率1.41%;在HBsAg阳性模式中,HBsAg单项阳性率90.28%;在抗-HCV阳性模式中,抗-HCV单项阳性率89.82%。结论 ALT与HBsAg关联程度强于ALT与抗-HCV,建议加强献血前的ALT与HBsAg的筛检,以有效降低复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为巩固措施有效性及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采集的全血及成分血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非检测因素导致红细胞制剂的报废以不足量为主,血浆制剂的报废以脂血为主。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的报废率分别为2.54%、2.75%、1.90%、1.67%、1.41%。献血者ALT初筛改为速率法和罗氏干化学法,同时增加献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初筛后,ALT和抗-TP检测不合格率由1.29%、0.43%分别下降为0.65%、0.18%,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献血前进行ALT、HBs Ag和抗-TP筛查,是降低血液报废的有效措施。将脂血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成分血的报废。血站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非检测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展街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对献血者和采、供血量的影响。方法对邯郸市2009~2012年登记献血的献血者321439人次进行分析,自2010年3月起在街头原有检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ALT初筛,对于ALT〉40EU/L的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的宣传后延期献血并记录,同时结合站内大生化检测的ALT不合格血液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开展街头初筛ALT前后年度采血量、供血量和报废血量的差异。结果2009年与2010年、2011年、2012年相比采集人数中ALT报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2年街头淘汰ALT不合格献血者占总登记人数的12%~14%,ALT街头淘汰和站内检测的总不合格率为14.5%~15.1%,高于2009年的9.84%(P〈0.01)。采血量因开展ALT街头初筛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供血量为持续上升的趋势,报废血量降低(P〈0.01)。结论开展街头初筛AI,T,有利于提高采、供血效率,节约原辅材料,保护血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孝感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孝感市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速率法(正常值小于40U);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2006~2008年共检测74619人次,其中不合格者2038人次,占总人数的2.69%。ALT、HBsAg和抗-HCV不合格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LT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梅毒抗体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征询和宣教,献血前增加必要的筛查可以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依据及减少血液报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湛江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4.1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0.5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4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08%,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5%;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57%。结论 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梅毒抗体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成为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干式生化仪检测ALT在无偿献血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国内大多数血站 (血液中心 )为了方便无偿献血者献血 ,利用流动献血车采血 ,采用测定血比重和用金标法检测 HBs Ag合格后即采血的献血模式。但这种献血模式有一个突出的问题 ,即因 ALT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大大增多。特别是在 2 0 0 2年 6~ 9月 ,因单项 ALT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占总报废血液的 5 0 %以上[1 ] 。针对这一情况 ,本站于2 0 0 2年 7月购入 4台美国产 Reflotron Plus干式生化仪检测 ALT,联合金标法检测 HBs Ag,同时作为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筛选。有效地杜绝了因 ALT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以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血液传播,以便最大限度降低血液报废率,从而节约血液资源。方法使用唐山软件9.0,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成都市共501 608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5.15%,其中HBs 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56%、0.91%、0.30%和1.71%,ALT不合格率为1.01%。各项检测不合格率依次为:HBs Ag梅毒抗体ALT抗-HCV抗-HIV。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现上升趋势,提示采供血机构要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增加快速筛选项目,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目前本中心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有所增高的趋势,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合理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海南省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全血和红细胞总体报废率为4.84%,其中ALT报废率为1.99%,是导致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另外,5年制备血浆总体报废率为9.20%,其中脂肪血浆报废率为5.29%,是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咨询、献血前的宣传、初筛检测以及建立安全和定期的献血群体是降低血液报废,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血液不必要浪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液感染指标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10年郑州地区435 854例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五项血液感染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液感染指标实验室结果总体阳性率为4.69%,其中ALT和HCV阳性率较高.结论 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和即往病史的询问,开展献血者健康教育,提高献血者身体素质,控制疾病流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检测,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