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潼关陷落后,太子李亨分兵北上,于灵武即位。因为肃宗擅自即位事先没有得到玄宗的批准,所以肃、代两朝史官对此事进行了讳饰。但是,以天宝十五载八月一日玄宗《銮驾到蜀大赦制》为切入点,综合玄、肃之际的相关史事,则可以勾勒出玄宗出京后对平叛所做的安排。肃宗北上灵武本是秉承玄宗的命令,史官故意掩盖这一点,其目的便是削弱玄宗在平叛中的地位,进而将肃宗塑造成一个功德兼备的中兴帝王,为其权力"制造"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自恒山被列为"北岳"以来,明、清两朝的国家祭祀曾多次在恒山此举办。从汉代起,恒山就开始出现庙宇,到清初的时候,仅仅是主峰就有六十余处寺庙,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同时,恒山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教圣地,有着浓郁的道教文化。相传太上老君曾经在恒山千  相似文献   

3.
据新出秦简材料可知秦国、秦朝在县、道设有宗庙,秦县道庙与西汉郡国庙共同构成了秦汉地方宗庙制度。与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理想相对,秦汉地方宗庙制度是一种"秦制"。宗庙具有公私二重性,"周礼"之宗庙由"私"而"公","秦制"之宗庙以"公"摄"私"。西汉郡国庙与"祖宗"庙号、公共领域的"功德"有内在联系。地方宗庙具有国家"公庙"的性质,是面向吏民的公共礼仪空间,与秦汉国家结构之变迁息息相关。秦汉地方宗庙制度的废止,是西汉元、成之世儒家官僚整合"周礼"与"秦制"而形塑"汉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唐五代宋初敦煌开元寺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其建置沿革、僧人寺户状况以及与归义军政权的关系。敦煌开元寺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敕建寺院,内有玄宗圣容像,僧人及寺户人数较多。由于是唐朝敕建寺院,所以与世俗政权关系密切,归义军政权通过对开元寺有效的利用与管理,使之成为与唐王朝之间妥善处理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胡汉文化碰撞、融合过程中,道武帝开国之初所立祖神,并非指祭先祖,而是祭祀黄帝之子累祖。祭祖神礼虽非始于两汉,而北魏祭祖神礼远祧两汉新制,故而与先秦礼书所载祭道神具体仪节有异。在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祖腊时日与五行相比附,也多为两汉以降王朝所采用。北魏五德历运历经由土德到水德的变更,而所用祖腊时日对汉魏故事略有更定。行神与祖神在国家祭祀中并不同时并存,祖腊时日在隋唐文献中虽仍不乏其说,但由于隋唐祭行神礼的恢复,从而导致祭祖神礼在隋唐以后的国家祭祀中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
因元代礼制不堪袭用,明初亟须创设一代礼制。开国仅三年,明朝就修成《大明集礼》,这标志着明初"五礼"体系重建的完成,也奠定了明代礼制的基本格局。明初"五礼"体系的重建所依托的礼制实践基础并不充分,但在稽古议礼的过程中秉持繁简适中、适礼之宜、务为可行的标准,并持有独特的礼制见解与价值取向,使其在绍续周汉唐宋"礼统"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礼制趋向:礼仪趋于简化,但礼体愈益尊崇,帝王之礼借助王国典礼与宾礼进一步扩张,官民之礼却相应收缩,内外朝礼仪正式分立,男女之防严密化。这些新趋向不仅在之后得到延续,成为中国礼制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且与帝制晚期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独尊的历史大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东汉建武年间的两次礼议与两"汉"之间法统关系的梳理有关。光武帝同时设立"一祖二宗"的汉高庙和尊奉其父祖的"南顿四亲"庙,组成新七庙。士人张纯以"为人后者为人子"为由批评南顿四庙的设置,要求光武以汉帝为大宗,变四庙为皇考庙。王莽曾诠释"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之经义,并在新朝设立"九庙",两件事之间的逻辑关联显示光武立南顿四庙有自视为受命而非继统之意。"继统—绝统"的争议又见于封禅议中对圣王封禅两大条件的论述:张纯强调"治世之隆",凸显光武重振了衰微的前汉国运;而曹充强调"受命而帝",凸显光武乃汉绝统后兴起的创业新王。两场礼议对经义的诠释皆着眼于现实,反映了东汉立国之初一度存在"创革"与"中兴"两种观念的抵牾,光武最终择定"受命—中兴"说是对二者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五代时期的"孔末之乱"事件并非历史事实,孔子第四十三代孙孔仁玉被孔氏宗族推为"中兴祖"是一个不断形塑的过程,其建构肇始于南宋,丰富于元代,定型于明中叶。之所以如此建构,是由于先前以姓源别族的方法失效、尊孔崇儒的朝廷需要孔氏宗族有清晰的世系传承、孔氏宗族有实现统宗收族的需求等原因。明代以降,形塑的中兴祖通过宗族祭祀、谱牒编写、方志记载等形式,日渐成为孔氏家族和地方社会的共同记忆。迨至清雍正时期,官方设立中兴祖奉祀生,标志着孔氏"中兴祖"这一名号为朝廷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徐偃王是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等地的重要地方祠神。早期的徐偃王庙带有明显的徐氏宗庙色彩,后来逐渐演变成地方祠庙。唐代开元之后,地方官员开始参与主持庙宇的修缮祭拜活动。北宋政和五年,成为国家正祠。明代受到"原理主义祭祀政策"的影响,徐偃王被列入先贤祭祀中。在城隍庙日益主导城市信仰空间的背景下,徐偃王与城隍、东岳等祠神的竞争日益激烈;至清代,其祠庙大多保留在乡村,城市中残存的徐偃王庙仅作为徐氏家族的家庙受人祭拜。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但徐偃王徐氏家族神的底色并未完全褪尽,徐偃王庙基本上流行于徐姓人比较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温州平阳县的地方神庙“薛忠训庙”(大夫殿).奉祀宋“谏议忠训大夫”薛昌宋父子。这类传说是民间忠义英雄类传说中的一个普通类型。在当地,对这类死于非命的灵魂的祭祀,形成了固定的“祭祀圈”.和以四大基础姓为核心的祭祀组织。以血缘、地缘关系的交叉并存为突出特征的大夫殿祭祀圈的外在形态,以与大夫殿祭祀事务的责任关系为根据的祭祀组织的生成原则,是使该地区在社会秩序自我调适的方式上表现出同生共存、互相联结诸特征的两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郑玄注礼,以《周礼》为正,《论语注》所见礼说为其明证。本文旨在辨识及复原唐写本告朔之饩羊章郑注之文,并诠释当中的"告朔"及"朝享"。篇中所论,主要针对近人错误释读唐写本郑玄《论语注》中的"庙享"。传世众多引用郑玄此注的文献,确有将"朝享"写作"庙享"的例子,如明范钦天一阁及清张海鹏《墨海金壶》本韩愈《论语笔解》所引郑注便是一例,其中所录韩愈说亦然。然而,韩愈解说中出现的"庙享",与郑注一样,皆为"朝享"之误,伊东龟年《挍刻韩文公论语集解》可提供佐证。郑玄说的"朝享",本于《周礼·司尊彝》之文。依郑义,"朝享"专指一种间于禘祫与四时之祭的特定祭名。"庙享"不见于现存郑玄经注及其他著作,唐人疏释郑义,也没有用上此词。总之,"庙享"与"朝享"两词,含义有别,不能混同。郑玄用"朝享"注解告朔之饩羊章,实据《周礼》解《论语》,为其以《周礼》会通经典的体现。要想理解其确切含义,就必须把它放在郑玄整个礼学体系中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唐武宗以弑杀太子的非常手段谋得皇位,他是肃宗以降李唐王朝第一位不具有皇位合法性的君主。由于道教具有皇家宗教的特质,崇道有敬宗法祖的双重功能,为了巩固皇位,武宗在继位之初,就颁布了崇道的敕令,之后又采取一系列崇道的措施,甚至不惜打击道教以外的佛教等其他宗教。崇道抑佛固然有经济与政治的考量,然而通过极端的推崇道教,将自身形塑为李唐正统形象,这种谋求皇位合法性的隐衷,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吴思远 《现代养生》2012,(19):62-64
"水是万病之源,也是万药之祖"。改变饮水质量是当务之急,采用既方便又实用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达到非极性、稳定的、弱碱性小分子水,贴近百姓,造福人类,目标为建立新的国际优质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近来,茶界掀起了关于"谁是茶祖"的讨论,虽然参与讨论者都各有心水之选,但"神农"无疑是最热门的候选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神农是当之无愧的药祖,现在又被遵为茶祖,可见在中国民间,茶与药是如此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他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倾其一生写出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他在这本巨著的序中写下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16.
清凉天柱山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共在此留下了近400方摩崖碑刻,这些石刻之多之精,名冠江淮……久慕天柱之名,2003年盛夏时节,笔者有机会赴皖,终于得偿一游天柱的夙愿。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在谈修道与修炼仙道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道"?"道",原本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思想,也主张"道"是虚玄妙通的宇宙万物之根本,并认为"道"是虚无之实体,提出了"坐忘"修持;即物我两忘的精神修炼法,以便做到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与道合一。隋唐时期,道教义理思潮兴起,许多道教学者又把"道"解释为"虚无之理"。如《道教义枢》、李荣的《老子注》中,都说"道者理也"。认为此"虚无之理"变通  相似文献   

18.
杜甫对其他几位酒仙的描写,也都是抓住各自的特点,用画龙点睛之笔,使人物跃然纸上。如贺知章醉落井中,仍安然而眠;汝阳好酒之欲,恨不得投入酒泉之中;左相饮酒如同鲸吸百川;宗元醉后如玉树临风;佛教信徒苏晋为了酒可以不去拜佛念经等等,都是传神之笔。4.李太白酒销万古愁杜甫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已把李白的醉仙形象写得淋漓尽致,而且并不夸张。如《开元天宝遗事》中说:“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醉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  相似文献   

19.
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考察晋水流域水利开发的历史人手,探讨晋水流域从国家赐封到地方"臆造"的各种神灵创造的过程与祭祀活动.从国家赐封的唐叔虞、圣母,到地方社会创造的水母娘娘、张郎,以及代表不同村庄共同体利益的王杰士、杨氏父子等,构成了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重要的是,在不同水神崇拜和水利祭祀活动的背后,蕴涵着不同水利共同体、尤其是不同村庄的现实利益,甚至是不同水利共同体为争夺有限水资源的激烈争夺与冲突,而这种冲突又是明清以来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表征.只有将晋水流域水利祭祀系统纳入整个中国社会的总体变迁趋势中进行考察,才有可能揭示祭祀背后丰富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20.
龙虎山三绝     
<正>相传太上老君为了帮助张天师在龙虎山创建道教,特派九龙一虎协助他炼丹。其中有条"冲天龙"因不耐陆地燥热逃跑了。张天师大怒,画符挡住了冲天龙去路。冲天龙火冒三丈,吐出烈火熊熊的龙珠,把张天师烧得焦头烂额。危急之际,神虎惊醒,一声长啸扑向冲天龙,与之打斗不休,最后冲天龙和神虎一并化作山峦,龙虎山因此得名。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