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96例患者,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1例作为观察组,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5例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1例,发生率为4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肿大(P =0.007)、病程≥15年(P=0.04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x2=3.937,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P=0.003)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病程≥15年(OR=2.825,95% CI为1.015~7.861,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OR =7.306,95%CI为2.050~ 26.035,P=0.002).结论 病程≥15年和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是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临床中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76例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均38例。对照组给予常温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给予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氧合指数、DO2/VO2、CI、PAWP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心律失常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患者循环功能,减缓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正性肌力药米力农在治疗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力衰竭所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时对患者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心胸外科治疗的CPB心脏手术患者,在患者心脏停跳后30 min(基线期)和60 min(治疗后)进行肾脏和全身血流动力学检测。CPB术后30 min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接受米力农治疗,根据患者CPB心脏手术后是否应用米力农,将患者分为米力农组(n=59)和对照组(n=82)。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基线期值、治疗后值、治疗后较基线期变化值。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米力农组患者心脏指数变化值[(0.55±0.26) L/(min·m2) vs.(-0.35±0.28) L/(min·m2),t=19.394,P <0.001]、心搏容量指数变化值(t=8.776,P <0.001)、氧释放系数变化值(t=8.143,P <0.00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值(t=9.935,P <0.0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周身血管阻力指数变化值(t=10.574,P <0.001)、肺血管阻力指数变化值(t=10.654,P <0.0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治疗后米力农组患者肾血流量变化值[(117.30±153.82) m L/min vs.(-63.73±157.64) m L/min,t=6.795,P <0.001]、肾脏供氧量变化值(t=4.248,P <0.0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分数变化值(t=6.382,P <0.001)、肾血管阻力变化值[(-0.06±0.05) mm Hg/(m L·min) vs.(0.03±0.06) mm Hg/(m L·min),t=9.407,P <0.001]和肾氧摄取率变化值(t=7.625,P <0.0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米力农在心脏手术后早期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所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可以增加患者心输出量和肾血流量,扩张肾血管。米力农可以改善患者易感肾脏的氧合作用,但不会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行IABP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近期存活9例,死亡3例。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IABP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可提高IABP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7.
8.
心脏直视术后低心排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处理。方法对符合LCOS的18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持续心电、有创血压、CVP、体温、尿量监测,部分患者监测C I、PAWP。对药物治疗不能改善循环功能的成人患者,尽早行IABP辅助。加强肺、脑、肾功能支持,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对测量和计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成功救治11例(61.1%)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最大用量为多巴胺(8.52±2.38)μg/(kg.m in),多巴酚丁胺(6.34±3.50)μg/(kg.m in),肾上腺素(0.27±0.12)μg/(kg.m in),7例患者使用了米力农,最大用量为(0.46±0.17)μg/(kg.m in),其中5例接受了IABP辅助,辅助时间(6.3±2.8)d,辅助前后对比SBP、C I提高(P<0.05),PAWP降低(P<0.05)。死亡7例(38.9%),4例死于严重的心源性休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充分、及时、恰当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效增加心肌收缩力,维持最佳心脏前后负荷。早期行IABP辅助纠正药物不能改善的LCOS。 相似文献
9.
法乐四联症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临床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法乐四联症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监护经验。方法 注意术中预防,加强手术后临床监测监护措施,合理有效运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保证有效循环、足够的心排量和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结果 1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严格监护抢救治疗,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痊愈出院9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治疗无效死亡2例,死亡率为18.2%。结论 护士应充分了解病理病因,具有精湛的监护水平,先进的监测技能,敏锐的判断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是保证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选取行心血管大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12例,对其在ICU住院期间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进行监护。12例患者应用PiCCO监测2~5d,平均3.5d,未出现与PiCCO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患者在ICU进行监护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d。 PiCCO能准确、及时和连续地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为控制患者容量平衡提供指导。合理应用PiCCO并给予严格的导管维护等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合并大左室心脏瓣膜患者置换术后防治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合并大左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防治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经过。结果:18例患者术中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5例,死亡1例。结论:针对合并大左室瓣膜病患者的病情特点,术前积极调整心功能,术后进行严密的监护,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维持循环稳定,是合并大左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防和治疗低心排综合征,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进行TAPVC术的153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LCOS,将患儿分为LCOS组(50例)和无LCOS组(103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PVC术后LCOS的影响因素。 结果LCOS组患儿围手术期病死率显著高于无LCOS组[22.0%(11/50)vs. 3.9%(4/103),χ2 = 12.493,P < 0.001]。LCOS组和无LCOS组患儿年龄[3(1,5)个月vs. 5(2,12)个月,H = 2.722,P = 0.006]、体质量[5.2(4.5,6.0)kg vs. 6.0(5.0,8.0)kg,H = 3.519,P < 0.001]、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5(13,17)mm vs. 18(15,23)mm,H = 4.170,P < 0.001]、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6(4,8)mm vs. 8(6,11)mm,H = 3.368,P = 0.001]、术前血氧饱和度[85(80,86)% vs. 85(82,87)%,H = 2.168,P = 0.030]、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0(75,137)min vs. 88(70,109)min,H = 2.459,P = 0.014]及是否延迟关胸(χ2 = 4.484,P = 0.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术前血氧饱和度、延迟关胸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比(OR)= 0.851,95%置信区间(CI)(0.732,0.989),P = 0.035]、术前血氧饱和度[OR = 0.901,95%CI(0.829,0.979),P = 0.014]是行TAPVC术后出现LCOS的保护因素,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 = 1.012,95% CI(1.001,1.022),P = 0.028]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应密切关注TAPVC患儿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氧饱和度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若发现LCOS的征象,应尽早干预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积极加强对高危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前、中和置换后的处理,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率。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患者置换治疗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48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作为临床资料;以置换后早期住院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单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置换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48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置换后早期死亡27例,总死亡率5.5%。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功能IV级、联合瓣膜手术以及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0 min与心脏瓣膜后死亡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 60岁、心功能IV级、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左室射血分数≤50% 、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是影响心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针对这些因素合理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心肌保护,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脏手术越来越普及,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心脏功能较差、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及体外循环损伤等原因,术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发生低心排,严重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心脏术后发生低心排25例的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Flotrac/Vigileo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监测仪经外周动脉监测心排血量在临床上使用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术前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采集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据;同时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采集心排血量数据,并采用person相关分析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本组6例因数据不完整被剔除,有效病例104例。人手术室心排血量为3.0~8.5L/min,平均(5.24±1.72)L/min,95%可信区间(CI)为4.302~6.710L/min,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排血量值逐渐下降。术前心脏彩超测得LVEF为42%~73%,平均(54.33±12.30)%,95%CI为49.58%~68.20%。两组数据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0.522,P〈0.001,相关性良好。结论Flotrac/Vigileo监测仪测定心排血量稳定可靠,可应用于手术中对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18.
本院自 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98例 ,进行了早期随访并对早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中 ,男 4 0例 ,女 58例 ;平均年龄 32 .4 (16~ 6 0 )岁。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 2 0例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MS +MI)47例、其中 3例并有三尖瓣重度返流 (TR) ,联合瓣膜病变 15例 ,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AS +AI) 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动脉导管未闭 (PDA)各 1例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 相似文献
19.
袁海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591-592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脉波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危重患者行PiCCO监测,通过监测脉波波形心输出量指数、每搏变异度、心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系统血管阻力指数等,用以指导液体的输入速度,并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成。结果应用PiCCO技术可准确测量心排血量,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护理手段的密切配合。结论PiCCO监测可作为危重患者的监测手段,正确的护理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由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心排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病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一旦出现,预后极其凶险,若不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病人将很快死亡或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我科于2002年-2005年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68例。术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者23例,抢救成功21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