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122例AECOPD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n=102)和恶化组(n=20),分别在入院当日、入院第3天及入院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 TREM-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采用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与AECOPD患者28d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第7天血清s TREM-1、CRP及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当日(P<0.05),相同时间点恶化组患者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而血清CRP及PCT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好转组患者入院第7天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较入院第3天明显降低(P<0.05);入院第3天血清s TREM-1水平检测对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AUC=0.846)优于入院当日(AUC=0.761)和入院第7天(AUC=0.675);入院当日、入院第3天及入院第7天血清s TREM-1水平与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呈正相关性关系(r1=0.612,r2=0.775,r3=0.563,P<0.05),入院第3天血清s TREM-1水平与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性较入院当日和入院第7天更为密切。结论:血清s TREM-1水平与AECOPD临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入院第3天检测血清s TREM-1水平对于AECOPD临床预后预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就诊的35例轻型胰腺炎(MAP组)和22例重型胰腺炎(SAP组)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TREM-1和CA-125的表达情况,并以同时期在院内体检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TREM-1和CA-125的表达变化;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早期TREM-1、CA-125变化对预测SAP的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第1天,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REM-1、CA-125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血清TREM-1、CA-125的表达水平均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24小时内,TREM-1和CA-125检测诊断SAP的敏感度分别为81.82%和77.27%,特异度为90.77%和72.31%,准确度为88.51%和73.56%;TREM-1检测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A-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TREM-1和CA-125均可反映AP的严重程度,但TREM-1检测在早期SAP评估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A-125.  相似文献   

3.
赵婷  鲁慧  闫秋月  谷聚贤  刘丽鸽  李猛 《浙江医学》2021,43(12):1298-130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血清脑红蛋白(NG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缺血修饰蛋白(IMA)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依据其是否为PIS分为PIS组58例和非PIS组62例。另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PIS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根据入院后第7天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价疾病进展程度分为轻型亚组、中型亚组、重型亚组。比较PIS组、非PIS组、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NGB、MCP-1、IMA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进展程度的关系。结果PIS组、非PIS组入院后各时点血清NGB、MCP-1、IM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PIS组入院各时点血清NGB、MCP-1、IMA水平均持续增高,且高于非P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PIS组入院后前3d血清NGB、MCP-1、IMA水平均持续增高,但第7天低于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及中度亚组血清NGB、MCP-1、IMA水平高于轻度亚组,重度亚组又高于中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中型亚组血清NGB、MCP-1、IMA水平高于轻型亚组,重型亚组高于中型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S患者血清NGB、MCP-1、IMA水平均与NIHSS评分、SS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L-C、NGB、MCP-1、IMA均是PIS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IS患者血清NGB、MCP-1、IMA水平明显高于非PIS患者。血清NGB、MCP-1、IMA水平升高可能与PIS发病和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以及有明确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登记,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率、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时间在两周左右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经本院神经内科认定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98例均行影像学检查,同时也为其进行了MMSE、MoCA评分并认真记录患者最终的认知受损程度,将其设置为VCI组,其中不符合DSM-Ⅳ痴呆诊断标准的54例患者设置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符合的44例则设置为血管性痴呆(VaD)组;同时选取本院健康查体者100例设置为健康组。结果:MoCA评分为(16.63±6.83)分与MMSE评分(23.71±4.63)分呈高度正相关(r=0.876,P0.01)。各组间的MoCA、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的MMSE、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组,VaD组均明显低于VCIND组及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oCA评分相对于MMSE评分而言,其对VCIND的评价更为敏感。将MMSE评分联合MoCA评分能够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识别与诊断,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5-18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病灶对急性脑梗死相关血管性痴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分为认知正常组、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aD)组。收集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梗死病灶部位,采用MoCA量表比较认知正常组和VaD组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共入选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三组患者梗死部位在额叶、颞叶、顶叶、丘脑以及基底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认知正常组比较,VaD组患者梗死部位在额叶、颞叶、丘脑的发生率较高,在基底节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V-CIND组比较,VaD组患者梗死部位在额叶、顶叶和基底节的发生率较低(P0.05)。VaD组梗死部位在额叶的患者在视空间、命名、注意、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的MoCA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VaD组梗死部位在颞叶的患者在视空间、记忆、注意、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MoCA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VaD组梗死部位在丘脑、基底节和胼胝体的患者记忆等方面MoCA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同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障碍特点有所影响,梗死部位在额叶、颞叶、丘脑、基底节和胼胝体等部位时,易引发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9):1217-12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在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12例,包括轻症胰腺炎(MAP)组44例、中度重症胰腺炎(MSAP)组36例及重症胰腺炎(SAP)组32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入院当日、第4天、第7天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水平。结果:(1)入院当日MAP、MSAP及SAP组的血清MCP-1、MIP-1β和MCP-1浓度均明显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MSAP组和SAP组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浓度在第1天达到峰值,在第4天及第7天逐步下降。MAP组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浓度在第4天达到峰值,于第7天降至第1天水平(P>0.05)。各时间监测点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浓度均为MSAP大于MAP组,SAP大于MSAP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水平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可能对急性胰腺炎病情诊断及治疗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ILIP-1、BDN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和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ARDS患者为ARDS组,根据柏林诊断标准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22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12例),选取同期51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EBC和血清中ICAM-1的含量。根据ARDS患者入院28天时的生存情况,将ARDS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和EBC中ICAM-1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RDS组血清和EBC中ICAM-1显著增高(P<0.05)。入院第1天和第5天,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血清及EBC中ICAM-1含量随着ARDS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P<0.05);中、重度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中ICAM-1含量高于同组第5天(P<0.05);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第1天EBC中ICAM-1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组第5天(P<0.05)。死亡组入院第1天EBC中ICAM-1含量高于存活组(P<0.05),入院第5天时,血清和EBC中ICAM-1含量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随着ARDS患者的严重程度不断升高,EBC和血清中ICAM-1水平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挫伤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将肺挫伤、单纯肋骨骨折及健康体检者设为肺挫伤组(n=98)、肋骨骨折组(n=70)和对照组(n=68);比较三组对象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sTREM-1、IL-8水平及其在肺挫伤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情况.肺挫伤组再依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0)、中度组(n=45)和重度组(n=23);根据1个月后愈合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0)和预后不良组(n=18),比较不同病情及不同预后肺挫伤患者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sTREM-1、IL-8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肺挫伤组及肋骨骨折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sTREM-1、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肺挫伤组高于肋骨骨折组(P<0.05),第3天及第7天低于第1天,第7天低于第3天(P<0.05);肺挫伤中度组及重度组不同时间点血清sTREM-1、IL-8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第3天及第7天低于第1天,第7天低于第3天(P<0.05);预后不良组不同时间点血清sTREM-1、IL-8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且第3天及第7天低于第1天,第7天低于第3天(P<0.05);血清sTREM-1、IL-8单独及联合评估肺挫伤预后的AUC分别为0.761、0.751、0.860(P<0.05).结论:肺挫伤患者血清sTREM-1、IL-8明显上调,且水平越高,肺挫伤越重,预后越差,二者均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16-1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按照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定及VaD诊断标准分为非VaD组(对照组)42例和VaD组(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选取合适的头部专用线圈,行MRI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MRI结果,根据梗死病灶部位分为皮层组和皮层下组,根据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观察MRI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价是否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行MMSE、HIS及MoC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MRI下梗死部位比较,观察组中额叶及颞叶皮层、额叶及颞叶和顶叶皮层下、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旁白质、内囊和丘脑等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灶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大梗死、中梗死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MMSE与MoC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HIS评分较对照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的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VaD患者在MRI影像下可见皮质萎缩、脑沟增宽及不同部位的梗死病灶等临床特点,MRI可作为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肃省武威市食管癌组织中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CYPI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MI(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I(GSTT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multiplex—PCR方法检测216例正常对照f血液)和189例食管癌组织中代谢酶基因CYPIA1和GSTM1、GSTT1的多态性。结果食管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CYP1A1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74.1%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8.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增高有关(OR1.956);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1.9%和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基因未明显增加对食管癌的易感性(OR1.169);GSTM1、GSTT1联合缺失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6%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I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与GSTM1、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2.385,95%CI1.094-3.495)。结论单独的CYP1A1MspI多态突变基因型或者GSTT1缺失基因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不相关;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及其与GSTT1缺失基因型、CYP1A1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提示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为食管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SMAR1和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MAR1和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大肠癌旁正常组织30例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128例大肠癌组织SMAR1、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SMAR1、CYCLIND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SMAR1、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5%vs76.6%和61.7%vs1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MAR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类型相关(P0.05);SMAR1蛋白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5,P0.05);SMAR1蛋白低表达、CYCLIND1蛋白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SMAR1、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并对大肠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nmt1和Caveolin-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nmt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2.6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00%)(P<0.05);Caveol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2.14%)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75.00%)(P<0.05);二者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组间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Dnmt1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04,P=0.000)。结论 Dnmt1和Caveolin-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例胃正常组织和82例胃癌组织中MTA1和KISS-1的表达。结果:MTA1与KIS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和40.24%,在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90.00%;MTA1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SS-1蛋白低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TA1与KISS-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s=-0.364,P<0.01)。结论:MTA1蛋白水平高表达和KISS-1蛋白水平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胃癌患者转移、复发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有望成为胃癌基因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中MCP-1、I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息肉及正常鼻粘膜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1例鼻息肉患者和15例非鼻息肉患者(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组织中MCP-1、ICAM-1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鼻息肉组MCP-1、ICAM-1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67.16±29.05、156.26±21.89,与对照组59.32±31.59、62.47±28.67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息肉组MCP-1、ICAM-1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结论MCP—1、ICAM-1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关系密切,在鼻息肉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中KAI1、HAI-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抗癌1号(KAI1)、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剂抑制因子-1(HAI-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KAI1、HAI-1的检测.结果:乳腺癌KAI1的阳性表达率为44.44% (48/108), KAI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中HAI-1的阳性表达率为91.67%(99/108).HAI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绝经有关(P<0.05).结论:KAI1低表达、HAI-1高表达提示肿瘤的高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部法检测50例食管癌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 P<0.05)。 Hes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侵袭程度密切相关(P<0.05)。 Notch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食管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P<0.05)。结论 Hes1和Notch1的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两种蛋白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RMS1、HDAC1及VEGF-C蛋白在乳腺癌、乳房纤维瘤及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随机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BRMS1、HDAC1、VEGF-C蛋白的表达,随机收集乳房纤维瘤组织及其旁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BRMS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0%,在乳房纤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8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率为95%,乳腺癌组织中的BRMS1的表达明显低于乳房纤维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HDAC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91.7%,在乳房纤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5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45%,HDA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房纤维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58.3%高于乳房纤维瘤25%和正常组织20%(P0.05)。结论BRMS1、HDAC1和VEGF-C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联合检测BRMS1、HDAC1及VEGF-C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张竞文  秦璟  张建中  徐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12-314,325,40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GC-823人胃腺癌细胞株和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表达特点。结果在BGC-823胃癌细胞爬片中Hes1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绝大多数细胞阳性,Notch1的染色可见散在少数细胞阳性。胃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癌旁组织中正常幽门腺可见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在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腺体可见比较多的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管状腺癌中几乎为阴性,在肌层中浸润的癌细胞Hes1和Notch1阳性更加明显。肠化腺体、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Hes1表达明显高于管状腺癌,淋巴管内癌细胞几乎全部Notch1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具有Hes1和Notch1表达的癌细胞,侵袭比较强的胃癌细胞可出现Notch1更加明显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