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面积微创吸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双上臂、面颊部、腰腹部吸脂整形手术的患者各2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前(T_0)、麻醉后2 min(T_1)、注射肿胀液时(T_2)、手术开始20 min(T_3)及手术结束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SpO_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并观察术中呼吸抑制、肢体活动、喉痉挛、清醒时间、呛咳、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B组麻醉时MAP和HR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5);SS组在麻醉维持期间MAP和HR较B组高(P0.05);T_1~T_3时间点,B组MAP和HR低于A组(P0.05);T_4时间点B组MAP和HR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清醒时间较B组长(P0.05);RR组呼吸抑制、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较A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配合局部肿胀麻醉在小面积微创吸脂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时间长,术中呼吸抑制少,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行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及手术时间,喉痉挛、寒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少,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拟在我院ERCP诊治的8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和对照组43例(单纯瑞芬太尼),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与麻醉前(T_0)比较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5 min(T_2)时刻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T_0时刻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MAP、HR、SpO_2、BIS在T_1、T_2时刻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5 min和15 min的改良Aldrete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单用较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用于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更好,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检查中不同入镜时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丙泊酚1.5mg/kg麻醉。分别于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刻(A组)和30s(B组)入镜开始检查。若入镜时有呛咳及明显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5mg/k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_0)、入镜前(T_1)、胃镜过咽喉部(T_2)和术毕(T_3)时的HR、BP和SpO_2,及入镜时呛咳、呃逆、体动等反应、术毕清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患者的MAP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和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镜时A组呛咳和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呃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在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30s入镜检查可以降低呛咳和体动发生率,减少丙泊酚总用量和缩短苏醒时间,且对呼吸和循环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8月在本院行FOB检查患儿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个月~14岁,体重3.5~45.5kg,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5~3.0mg/kg、咪达唑仑0.5m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2.5~3mg/kg、咪达唑仑0.5mg。记录患儿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情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间及苏醒时间、内镜医师对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等。结果两组患儿丙泊酚消耗量、检查操作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查过程中,S组躁动发生率(3.3%)明显低于R组(26.7%)(P0.05)。S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S组内镜医师对麻醉效果满意程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小儿FOB检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苏醒期躁动,提高内镜医师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手术麻醉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临床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ASAⅠ或Ⅱ级,按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瑞芬太尼1.5ng/ml,B组:瑞芬太尼2.0ng/ml,C组:瑞芬太尼2.5ng/ml。三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_1)、插管前(T_2)、气管导管过鼻咽即刻(T_3)、气管导管过声门即刻(T_4)、导管套囊充气即刻(T_5)、导管进入气管后1min(T_6)的MAP、HR、SpO_2、RR;并记录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肢体运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和知晓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3~T_5时A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4~T_6时C组SpO_2明显下降(P0.05),T_3~T_6时C组RR明显减慢(P0.05),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呛咳、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2.0ng/ml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呼吸抑制发生,适合用于颈椎手术患者电子插管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2~13岁、择期行腹腔镜疝环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对照组用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和异氟醚维持。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气管拔管、苏醒时间及患儿拔管后呼吸困难、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起效迅速,术中平稳,苏醒快速平顺,值得在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择期行烧伤整形植皮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9~53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组(T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C组),每组各100例。T组患者吸入6%七氟醚联合顺阿曲库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采用0.75~1.25MAC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C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瑞芬太尼1μg/kg进行麻醉诱导,以丙泊酚4~12mg/kg/h、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开始即刻(T_2)、手术开始后30分钟(T_3)、术毕即刻(T_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低血压、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T_2、T_3、T_4时点,C组患者SBP、DBP、HR均显著低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ONV、术后寒战、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中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异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A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B组给予芬太尼5μg/kg,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抽取2017-12—2018-09间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LC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1)诱导前(T_0)、气腹前(T_1)、手术开始10 min(T_2)及术毕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2)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结果 (1)2组患者T_0时的MAP、HR与T_3时比较,及T_0时的SpO_2与T_1、T_2、T_3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T_1、T_2时MAP、HR均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C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影响较小,术后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在郑州二砂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的86例患儿,依据不同麻醉用药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麻醉前(T_0)、插管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5 min(T_2)及拔管时(T_3)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指氧饱和度(SpO_2)的水平,以及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T_0和T_3时点的MAP、HR和各时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3时间点的MAP、HR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易于控制麻醉深度,且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质量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静脉输注丙泊酚,观察组静脉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T_2)、过脾区(T_3)及退镜后(T_4)患者的HR、SBP、Sp O2和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各时点的SpO_2和T_1、T_4时点的HR、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时点的HR、SBP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肢动次数、丙泊酚使用总量、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泊酚比较,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总用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探讨电针用于临床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5~75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联合丙泊酚组(E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患者取左侧卧位,E组在丙泊酚麻醉诱导前接受电针疗法,R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给药前(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过脾曲时(T_2)、过肝曲时(T_3)和镜检完成时(T_4)的HR和MAP,以及术中丙泊酚的追加量和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术后腹痛评分、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等。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R组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降低(P0.05)。E组和R组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和总用量明显低于P组,体动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腹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和R组术后麻醉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纯应用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电针联合丙泊酚能够更好地为肠镜检查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2017-04—2018-05间于西华县人民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7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麻醉苏醒时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氧饱和度(SpO_2)。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的HR、DBP及SB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利于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丙泊酚用量和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用于新生儿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9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各33例。患儿术前均接受相同剂量的海俄辛、芬太尼和异丙酚诱导麻醉,待角膜反射完全消失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维持麻醉,A、B、C 3组的七氟醚浓度分别为2.0%、1.5%、1.0%。比较3组麻醉效果。结果 3组患儿各时点HR、SpO_2、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儿苏醒时间、PAED评分优于A组,B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七氟醚喉罩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用于新生儿的麻醉效果相当,但1.5%浓度的七氟醚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隆鼻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门诊150例ASAⅠ或Ⅱ级隆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B组以瑞芬太尼麻醉诱导,C组以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3组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心率减慢、恶心呕吐、术后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A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1),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发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1)、优于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隆鼻术中,用量少,苏醒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行门诊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以瑞芬太尼0.75μg/kg静脉注射。B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以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两组均于3 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1~2 mg/kg。术中观察记录插入胃镜前、胃镜过咽、镜检时和检查完5 min后的MAP、HR、SpO2。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院时间以及麻醉效果与麻醉期间和麻醉后不良反应等。结果B组在插入胃镜前、胃镜经咽,镜检时及镜检后5 min各时点HR较A组明显减慢(P<0.05)。B组MAP较A组明显降低(P<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安全离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定向力恢复时间短,安全离院时间短,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镜检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骨科患儿术后躁动、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以120例骨折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和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烷)。对比两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儿躁动评分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两组患儿躁动评分有随时间延长降低的趋势,观察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睁眼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MMSE评分有随时间延长升高的趋势,观察组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低于对照组(28.33%(17/60),P0.05)。结论七氟烷对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改善患儿术后苏醒质量,减少躁动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T_(1))、气管镜插入声门时(T_(2))、检查过程中(T_(3))的SBP、DBP、心率、SpO_(2)、苏醒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_(0)时SBP、DBP、心率、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_(1)、T_(3)时SBP、DB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T_(2)时SBP、DB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及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术中循环呼吸平稳、术后苏醒快、可控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联合肿胀麻醉用于美容整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注入),维持量为0.3~0.5μg/(kg·h),B组静注丙泊酚1.5~2mg/kg,维持量为3~5mg/(kg·h)。手术开始前5min两组患者皆静注0.2μg/kg舒芬太尼,实施肿胀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_0)、麻醉后(注射舒芬太尼后)(T_1)、肿胀麻醉开始时(T_2)、手术30min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清醒时(T_5)的HR、RR、MAP、SpO_2,患者诉疼痛难忍(或体动影响手术)、呼吸抑制情况,清醒时间(术毕至steward评分达6分时间),术后30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HR、RR、MAP均明显降低,T_2、T_3时B组HR快于、RR慢于、MAP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清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出现疼痛或体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舒芬太尼用量、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肿胀麻醉用于美容整形手术,优于丙泊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