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测定及观察老年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用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花环实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花环实验对 12 6例 60~ 80岁老年人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  32例老年男性RBC -C3bR阳性花环率为 15 62± 8 62 % ,RBC -IC阳性花环率 10 96± 5 4 0 % ;94例老年女性RBC -C3bR阳性花环率为 15 0 3± 7 54% ,RBC -IC阳性花环率为 11 4 2± 5 95% ;老年男性和女性总的RBC-C3bR阳性花环率为 15 14± 7 78% ,RBC -IC阳性花环率为 11 2 4± 5 81%。结论 老年男性与女性RBC -C3bR阳性花环率和RBC -IC阳性花环率无明显差异。老年人总的RBC -C3bR阳性花环率与正常中青年人的数值接近 ,但RBC -IC阳性花环率明显高于正常中青年人的数值 (P <0 0 1)  相似文献   

2.
尚高峰  杨为松 《医学争鸣》1989,10(3):210-212
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对5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18.8±7.1%)高于正常人组(8.3±6.8%,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13.9±3.9%)亦高于正常人组(4.5±1.8%,P<0.01)。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增强,在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宿主(家兔)被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后,体内红细胞功能原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硬蜱成虫初次和再次叮咬家兔,宿主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C3bR)较正常对照组家兔降低,但第三次感染(叮咬)后宿主红细胞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ICR)较正常对照组兔明显升高(P<0.05),第三次感染家兔其红细胞增强白细胞吞噬试验的蚕噬增强率为41.86±10.29,较正常对照组家兔(28.04±6.25)显升高(P<0.01),结果表明,在抗蜱免疫作用中,家兔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免疫应答作用外,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2DM)患者的Ⅰ型补体受体 (CR1)密度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 (RBC)免疫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2DM患者 82例 ,健康对照 5 6例 ,以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 PCR(RELP PCR)法测定RBC CR1基因型 ,以红细胞粘附花环试验测定RBC 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CICR)。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 ,2DM组RBC C3bRR下降 ,RBC CICR上升 (P <0 .0 1)。② 2DM组HH型、HL型和LL型分布频率分别是6 3.4 1%、30 .4 9%和 6 .0 9% ;突变率是 36 .5 8%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 2DM组内 ,HL型RBC C3bRR为 (10 .84± 3.4 3) % ,低于HH型的 (17.0 2± 5 .6 3) % ;RBC CICR为 (11.13± 3.82 ) % ,高于HH型的 (7.4 1± 2 .5 4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2DM患者的RBC免疫功能低下 ;CR1密度基因突变型L的缺陷表达对 2DM患者的RBC免疫能力的下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红细胞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输紫外线照射充氧红细胞,对照组输普通红细胞,测定输血前、后血象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输血后患者临床表现及化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在输血后2周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出血、感染率减少;输血1周时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升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 3bR)由对照组的10.51±4.93上升到实验组的15.42±4.52(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由8.41±2.42降至6.32±2.00(P<0.001)。结论紫外线照射充氧血能明显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利于白血病的缓解,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自身血清及小鼠血清以酵母花环法检测了20名健康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发现自身血清致敏酵母R—C_3bR花环率(19.89±4.45)明显高于灭活自身血清致敏酵母R—C_3bR花环率(5.01±2.27),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补体与RCIA密切相关。酵母花环法用小鼠血清恐不能确切地应补体缺乏个体的红细胞免疫状态,自身血清可能是较理想的补体源。本文还提出,用R—C_3bR花环率与R一IC花环率之和作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指标,较单用R—C_3bR花环率一个值更为准确,还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丽玲 《右江医学》2007,35(4):384-385
目的研究全麻(general anesthesia,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GE)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分为GA组与GE组各20名。玫瑰花环实验法检测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2 h红细胞免疫C3b受体(C3bR)花环与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ICR)花环百分率等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时间与组别的比较,其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其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术前24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72 h的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4 h与72 h比较,GA组与GE组患者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A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GE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损害小于GA,更加适合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采用C3b致敏酵母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采用C3b未致敏酵母菌检测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两种新方法。对47例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正常人红细胞C3b致敏酵母菌花环率为17.44±6.54%,红细胞C3b未致敏酵母菌花环率为4.12±2.45%,本文对红细胞通过它们的C3b受体粘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的机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性疾病状态下的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 ,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等。结果 :急性感染患儿RBC C3bR和促进因子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1) ;RBC ICR除腹泻组外 ,其余两组显著降低 (P <0 .0 1) ;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均绝对或相对升高。结论 :急性感染性疾病时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或处于失代偿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 83例慢性胃炎患者 ,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测其红细胞CR1活性 ,采用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百分率及抑制因子 (RFIR)百分率试验测定其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结果 :慢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 (RBC C3 bRR)率、RFER百分率降低 (P <0 .0 1,P <0 .0 5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花环率与RFIR百分率增高 (P <0 .0 5 ,P <0 .0 1) ;治疗后RBC C3 bRR ,RBC ICR ,RFER ,RFIR分别为 (17.2 1± 2 .91) ,(6 .6 2± 1.36 ) ,(81.32± 5 .6 3)和 (2 8.11± 3.11) ,除RFIR外均有明显恢复。慢性胃炎组HP阳性者RBC C3 bRR低于HP阴性患者 ,RBC ICR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HP的感染可能是导致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罗备  徐浩  魏宁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09,15(23):453-454
目的探讨机织型食道支架治疗晚期胃底贲门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5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口腔表面麻醉后在透视监视下,将机织型覆膜支架置入胃底贲门癌狭窄处,追踪观察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5例患者置入25只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的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结论机织型食道支架可有效缓解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的梗阻症状,置入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2.
对22例正常妇女、2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肿瘤花环率(RBC-Ca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卵巢恶性肿瘤组RBC-C3bR和RBC-CaR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组(P<0.01),而RICR较良性组上升(P<0.001),卵巢恶性肿瘤组SOD活性亦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组(P<0.001)。提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SOD活性降低。本研究还对红细胞免疫和SOD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残胃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8例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7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4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3例;贲门癌术后残胃癌1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中段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下段癌1例。结果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7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6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3例;空肠造瘘术1例;剖腹探查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脓胸1例,胸胃排空功能障碍1例,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底成形术对预防食管癌及贲门癌根治术后嗳气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患者141例,其中68例患者行胃底成形术,视为研究组( n=68),其余73例未行胃底成形术,视为对照组( n=73);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嗳气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随访3个月,术后嗳气6例,术后嗳气率为8.8%,对照组随访3个月,术后嗳气62例,术后嗳气率为84.9%;两组的术后嗳气率差异显著( P<0.05)。结论:胃底成形术对预防食管癌及贲门癌根治术后嗳气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应用郭峰法检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肿瘤红细胞花环(ATER)的动态变化?结果:肺癌组RBC-C3bR ?ATE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RBC-I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化疗后第7天,RBC-C3bR?RBC-ICR?ATER较未化疗时均明显降低(P<0.05),化疗后第21天,RBC-C3bR?ATER明显高于未化疗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化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造成一过性损伤,在化疗后第7天明显?  相似文献   

16.
报道27例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并以34例健康人傲对照。结果表明,肺癌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增高;血清中免疫活性因于对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明显降低,而对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显著升高;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所得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查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7.14%,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7.14%;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在MSCT图像上可见贲门及食管管壁呈环状或结节状增厚,管腔变小而不规则;贲门呈鸟嘴样变浅39例,鸟嘴消失呈向内突起改变31例;受侵胃底、胃体及胃窦壁增厚;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其中有21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9例发现肝转移。结论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早期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敏感性强,对肿瘤分期可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31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PSVT组),并随机抽取60例同期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未发生PsVT的患者做对照(对照组),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PVST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肺功能异常、术前活动平板试验阳性、麻醉和手术时间、术后低氧血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性别、手术入路、吻合口的位置等与PVsT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地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并辅以药物治疗,同时尽量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术后加强监测,方可降低PVS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效果和伴发病的术后变化。方法:做好围手术期准备,选择食管癌行食管部分切除,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贲门癌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结果:本组治愈578例,死亡1例,吻合口瘘1例。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过速术后趋于正常。结论:食管贲门癌伴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过速手术后会发生非特异性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和心率减慢。充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本组1976年~2003年7月,74例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病例.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例的6.1%,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2.2%(其中肺部感染2例,伤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高渗非酮性昏迷2例及低血糖2例);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4%(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结论: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在其手术中并不少见(6.1%).充分术前准备,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