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多房囊性肾癌(MCR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MCRCC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RCC,均行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结果 22例病灶均边界清楚,14例囊壁局部增厚,8例囊壁均匀增厚;6例病灶分隔菲薄(≤2 mm),11例不均匀增厚(2 mm<厚度≤5 mm),5例分隔结节;双期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均强化,但囊液、出血及钙化不强化;2例囊壁钙化,3例囊液内钙化。结论 MCRCC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MCRCC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肠壁及肠腔特征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HD扫描仪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时期的扫描.观察5 1例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平扫及增强后病变肠壁、肠腔及近端正常肠腔的表现,进行必要的数值测量和CT值测量.结果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肠壁呈环形不均匀增厚,半球形增厚.增厚肠壁见内缘有分叶,外缘有分叶或无分叶.增强后见三层结构和两层结构的分层征及类囊肿征.转移淋巴结体积较大时、肝转移、卵巢转移可表现为类囊肿征.肠腔狭窄根据形态分为自然流线型狭窄、不规则同定型狭窄、不规则缩窄型狭窄.病变近端正常肠管表现为闭合、轻度扩张或重度扩张.结论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肠壁呈不均匀环形增厚或半球形增厚.肠壁内可有钙化.增强后表现为分层征和类囊肿征.病变肠壁僵硬程度下降近端肠管发生梗阻者减少.依靠这些特征,CT检查可以做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及少见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3例,包括平扫密度均匀者8例,其中5例平扫病变密度高于正常肾实质,不均匀者5例,增强后密度均匀、不均匀者实质成分强化均明显,皮质期强化程度介于皮髓质间.MRI检查8例,其中2例信号均匀,呈长T1长T2信号,5例平扫出现T1WI高信号,强化模式与CT类似.5例患者同时行CT和MRI检查,密度、信号及强化模式类似.结论 嫌色细胞肾癌属于较少见的恶性肾细胞癌,CT和MRI可以反映其成分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平扫密度高或T1WI出现高信号、病变大而坏死少、病变内出现条带状强化等征象时有助于嫌色细胞肾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CT征象与特点。结果诊断胸膜间皮瘤有意义的影像征象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肋骨骨质破坏;有石棉接触史者可出现胸膜斑、胸膜钙化;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CT增强特征有:增厚的胸膜一般有明显强化,肿瘤有囊变、坏死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有价值,但影像征象特异性不显著,与其他胸膜病变鉴别仍有难度,临床应结合病史及实验室资料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Tian L  Guo Y  Wu YP  Liu LZ 《癌症》2008,27(1):66-70
背景与目的:肾上腺腺瘤并不少见,通常CT检查不难诊断,但少部分腺瘤由于CT征象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肾上腺腺瘤常见及少见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腺瘤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常见及少见的CT征象。结果:104例单侧单发腺瘤,1例单侧肾上腺2个腺瘤,4例双侧肾上腺腺瘤;最大径<5cm者95例,其中无功能腺瘤最大径大于皮质醇腺瘤,皮质醇腺瘤最大径大于醛固酮腺瘤;最大径>5cm者14例,大腺瘤囊变发生率高于小腺瘤(6/14vs.3/30,P=0.019);分析85例肾上腺腺瘤患者平扫及增强扫描CT征象,74例平扫呈均匀低密度,11例密度不均匀;76例腺瘤轻-中度强化,9例明显强化;2例腺瘤术后复发,1例病理证实复发并邻近肾脏、腰大肌受侵犯,另1例CT诊断复发并肝脏、胸椎受侵犯。结论:肾上腺腺瘤常见的CT表现是单侧单发,最大径<5cm,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少见CT表现为双侧发生或单侧多发,最大径>5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术后复发甚至恶变、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7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甲状腺癌42例,甲状腺腺瘤35例,均进行CT增强扫描.分析下列CT征象:病灶数量、大小、形态、平扫和增强的边缘特征、钙化、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增强幅度和颈部淋巴结情况;探讨上述CT征象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癌表现为不规则形稍低密度肿块,半数病灶可见钙化,以砂砾状钙化为主;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大多数病灶平扫和增强均边缘不清,可侵犯周围器官,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腺瘤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少部分可有钙化,以粗大钙化为主,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平扫和增强均边缘清晰,少有淋巴结肿大.病变的形状、边缘、钙化形态和邻近区域有无淋巴结肿大对两者鉴别有重要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资料。结果双重造影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破坏,近端肠管扩张;CT检查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与增强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洞性肺癌的CT诊断。材料与方法  3 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孤立空洞性肺癌。男性 3 2例 ,女性 6例。大部分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病例出现较多的征象有 :①病灶边缘分叶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②空洞壁厚度 >0 .3cm。③空洞内壁结节。结论 根据患者年龄、吸烟史及典型CT征象有助于空洞性肺癌的诊断 ,而空洞大小、是否偏心等对空洞性肺癌的CT诊断无大意义。钙化有助于良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CT、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MRI征象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主胰管型5例,混合型1例。CT表现:主要表现为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呈分叶状囊性表现,其中4例显示壁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MRI扫描:胰腺导管不规则扩张,T1WI扩张胰管呈均匀低信号,2例扩张囊壁上见结节样隆起呈等信号。T2WI扩张胰管呈高信号,壁结节显示不清。压脂T1WI扫描肿瘤结节显示清楚。增强扫描肿瘤结节中度强化。结论:CT、MRI对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方昕  董江宁  林婷婷  韦炜  张萍  韦树华  韦超  王传彬 《癌症进展》2017,15(11):1351-1353
目的 分析胃肠道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神经鞘瘤,术前CT检查均误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征象及鉴别点.结果 8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直径为1.2~6.7 cm,中位直径为3.65 cm.7例发生于胃部,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向腔内生长,3例向腔外生长.CT平扫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7例密度均匀,1例见斑片状囊变区,增强扫描均呈轻度至明显渐进性强化.术前7例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1例误诊为平滑肌瘤.结论 胃肠道神经鞘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对部分病例做出提示性诊断;对于胃肠道壁内边缘光整、密度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实性肿块,应考虑到神经鞘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SCLC)是指SCLC局限于同侧胸腔、纵隔和锁骨上,无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及胸腔积液.Ki-67抗原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间接提示肿瘤恶性程度.本研究旨在探讨LS-SCLC增强CT与Ki 67抗原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2014-07-01-2015-09-01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43例L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平扫及增强CT检查.穿刺或手术标本作免疫组化Ki-67抗原染色,测定肿瘤细胞阳性百分率,即Ki-67标记指数(Ki-67 labeling index,Ki-67 LI).分析CT征象、平扫及增强后CT值与Ki-67 LI值的关系.结果 43例LS-SCLC患者的Ki-67 LI值为40%~90%,均值为(67.86±16.83)%.其瘤体最大径≥30 mm、边缘清楚和无毛刺征Ki-67 LI比瘤体最大径<30 mm、边缘毛糙和有毛刺征高,P值分别为0.002、0.033和0.023.平扫、Ⅰ和Ⅱ期增强后CT值与Ki-67 LI值呈显著正相关性,P值分别<0.001、0.003和0.038.Ki-67 LI值在有无坏死、空气支气管征、分叶征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SCLC的增强CT与Ki-67抗原表达水平相关,可间接反应肿瘤的增殖活性,评估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评价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其中27例加多期增强扫描。[结果]3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35例为弥漫型,其中12例为环状胸膜增厚,17例为弥漫结节型胸膜增厚,6例为弥漫肿块型胸膜增厚;胸廓缩小25例;4例为巨块型,最大直径15cm;胸水32例,肋骨破坏4例,淋巴结肿大13例,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持续强化。36例有石棉接触史,27例同时发现胸膜斑。[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在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中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随访最主要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喉咽癌的诊断及治疗前分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喉咽癌的CT表现,根据CT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治疗前分期,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梨状窝癌29例(64.4%),喉咽上区癌9例(20.0%),咽后壁癌或环后癌5例(11.2%),混合型2例(4.4%).CT扫描表现为病变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咽后壁软组织增厚(杓-椎距或环-椎距增宽).梨状窝和/或喉旁间隙变窄、消失.喉移位及邻近结构受累.喉软骨破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治疗前CT对原发肿瘤分期的准确性为82.2%(37/45).结论 CT可较准确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反映治疗前分期,对喉咽癌的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 提高胰腺病变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螺旋CT机为TOSHIBA Aquilion 16多层螺旋CT机, 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期, 门静脉期)增强扫描, 层厚7.0mm, 螺距1.0,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100mL, 注射流率3mL/s, 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30s和70s。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12例, 平扫为囊状水样密度影, 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 内无分隔。胰腺脓肿4例, 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 CT值为24Hu左右, 内见小气泡影, 增强扫描囊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胰腺囊腺瘤4例, 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 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 囊壁厚度<2mm。胰腺囊腺癌2例, 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 其内有分隔, 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 囊壁厚度>2mm, 1例伴有肝内转移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特征, 但相似之处较多, 结合临床病史、必要时密切随访加以鉴别, 可提高胰腺病变的CT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资料.5例发生在胸膜,1例发生在腹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胸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全部发生在左胸,广泛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其中,3例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不均匀强化,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MRI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 WI)等低信号、T2抑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与MRI表现能较准确显示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病变特征,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中,3例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点状、细条状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靶"征,CT平扫中心密度与肝实质相仿,周围被更低密度环绕,对应MR在T1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均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中度和轻度强化.1例瘤内伴假性动脉瘤,2例有假包膜,表现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变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MR表现可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对微小脂肪灶的检出及病变增强扫描特点有助于H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MCRCC)影像学征象和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螺旋CT(SCT)多期增强扫描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MCRCC影像特征.结果 所有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囊壁薄,边缘光整,囊内液性成分密度略高于水,间隔边缘毛糙.MCRCC间隔菲薄型6例,间隔增厚型8例,间隔结节型4例.SCT动态增强和CEUS均显示菲薄间隔多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节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增厚型间隔则有上述两种形式强化;肿瘤间隔的SCT强化程度与CEUS的峰值强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MCRCC的典型影像特征为多囊液性密度、分隔毛糙和壁结节,囊壁薄而规则,多有轻到中度以上强化.充分结合CEUS和SCT的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对MCRCC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5例胃间质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均单发,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腔内型4例,腔外型14例,哑铃型7例。良性19例,直径均〈5 cm,密度均匀,强化较均匀;恶性6例,直径均〉5 cm,密度多不均匀,见囊变、坏死,且强化不均匀。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内见点状钙化灶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同时观察肿瘤本身、周围脏器及有无转移等重要征象,对鉴别良、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切除可能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于平  杨捷生 《癌症》1993,12(1):60-62
作者通过随机抽取贲门癌单纯探查和手术切除各150例,从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合探查组未能切除原因,认为病程长、食量明显减少、体质弱提示病变已届晚期。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剑突下深压痛、近期腰背痛为肿瘤外侵的临床征兆。影响切除可能性的X线征象为:侵及食管下端的贲门区巨大软组织影,胃气泡缩小且胃底壁厚度>1cm,胃脊椎间致密且距离>5cm,胃小弯缩短、成角改变。提出术前行贲门胃底三重造影、B超、CT检查对估计贲门癌切除可能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加深对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 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早期肿瘤边缘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并表现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呈延迟强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胆管轻度扩张;肝萎缩.结论 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与肝门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