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在骨发生、骨诱导、骨修复和骨量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BMP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间充质骨祖细胞分化和骨量产生水平。研究发现内源性与外源性BMP均能发挥促进成骨作用,所以BMP被很快引入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椎体融合、假体固定等领域,并已有成熟产品问世。本文就目前BMP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段(包括局部植入BMP缓释载体、闭合局部注入及体内导入BMP基因治疗)与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微小颗粒骨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48只 ,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 (A组 )、块状骨 (B组 )两组 ,每组 2 4只 ,取左侧髂骨 ,修剪成 0 .3cm× 0 .5cm×l.0cm骨块 ,A组将骨块制成微小颗粒骨 ,B组骨块不处理 ,均植入右侧臀大肌肌袋 ,于术后 1、3、5、7、1l、14、2 1、2 8d取材 (包括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 ) ,做组织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做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 1)在异位成骨过程中 ,微小颗粒骨吸收迅速、替代完全 ,BMP释放量大 ;( 2 )骨诱导伴随着成骨的全过程 ,BMP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微小颗粒骨可能起到骨化中心的作用。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强于块状骨 ,BMP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是由Urist在1965年对脱钙骨基质的成骨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小分子量可溶性透膜糖蛋白,属于轻型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研究证实,BMP对骨骼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不同种属动物体内都有骨诱导活性,重组的BMP亦可在原位和异位诱导骨、软骨、肌腱和韧带的形成等。BMP的生物活性已得到各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着重BMP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1BMP与脊柱融合许多动物实验证实BMP可促进脊柱融合。BMP首先和Ⅱ型受体结合并使其活化,然后再结合并激活Ⅰ型受体,激活的Ⅰ型受体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双基因体外转染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目的基因表达与诱导成骨情况. 方法 从2岁健康雌性山羊髂骨处骨穿抽取骨髓2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山羊BMSCs,将前期构建好的腺病毒载体Ad-BMP2-bFGF、Ad-BMP2分2组,以MOI=5000分别转染BMSCs,每2d用ELISA法检测BMP2和bFGF的表达情况,每周用ALP染色试剂盒及定量试剂盒检测ALP表达情况. 结果 Ad-BMP2-bFGF转染BMSCs 48 h后,目的蛋白已有显著表达(BMP2为3996.22 pg/ml、bFGF为1352.15 pg/ml),第6天达到高峰(BMP2为5146.63 pg/ml、bFGF为1434.75pg/ml),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细胞呈现明显的成骨改变,ALP活性明显增高(266mol/L),Ad-BMP2-bFGF组ALP表达量约为Ad-BMP 2组的1.5倍(P<0.05). 结论 经Ad-BMP2-bFGF转染的BMSCs具有持续高水平目的蛋白表达活性,转染后的BMSCs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成骨活性明显强于Ad-BMP2组.  相似文献   

5.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有成骨作用,已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除成骨作用外,BMP在其他组织的发育中也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目前BMP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热点包括BMP复合各种有机或无机载体修复骨缺损、BMP多基因联合、BMP与其他生长因子协同作用、BMP转导或转染种子细胞后缓慢释放、诱导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等。部分BMP已引入临床骨缺损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具有诱导成骨的作用,可以用来促进骨折愈合,修复骨缺损等,其中以rhBMP-2在骨科应用最为广泛。BMP植入体内后很快被扩散稀释或酶解吸收,难以在新骨形成的全过程中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取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不同方法,加入TGF-β与BMP,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相互作用。结果TGF-β增加成骨样细胞DNA含量,抑制ALP活性、骨钙素的产生和矿化骨基质的形成。而BMP的作用相反。联合应用时,TGF-β减弱了BMP对成骨样细胞骨钙素产生和ALP活性的增强作用,BMP降低了TGF-β对成骨样细胞DNA合成的促进作用。在序惯性给药时,早期(9d)用BMP治疗并不影响随后加入的TGF-β对成骨样细胞ALP活性和基质钙化的抑制作用。而早期(10d)用TGF-β治疗却诱导了随后加入的BMP对成骨样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结论TGF-β促进成骨细胞增殖,BMP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它们在各自的不同时期发挥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的成骨机理及其复合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在治疗骨缺损中的研究进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BMP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文献。BMP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BMP可有效修复骨缺损。BMP的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修复后之重建血循环,主要依靠再血管化促进新骨形成和替代。研究表明多种生长因子在骨与软骨损伤的修复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另外,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因具有异位诱骨活性而已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生长因子的基因重组产品问世,因而出现了多种生长因子复合应用的趋势。我们试图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rhbFGF)或与BMP复合使用(BMP/bFGF)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观察bFGF对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影响及其与BMP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骨创伤修复基础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骨创伤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概述近年来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三方面进展对骨创伤后组织修复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促进作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成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骨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治疗将在软组织修复、骨形成和神经再生方面发挥作用。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皮肤、血管等研究也将对骨科创伤修复产生积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已从脱钙骨基质中分离到多种成骨因子。在众多的成骨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为一种酸性复合糖蛋白,对间充质细胞有强大的促分化作用,在体内外均有显著的骨诱导作用,有利于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已被试用于临床骨不连等的治疗。骨骼生长因子、骨源性生长因子、软骨源性生长因子和软骨诱导因子仅对靶细胞有促分裂的作用,且多在细胞培养条件下才显示出来。骨连接蛋白对钙盐与胶原的结合有促进作用,与骨基质内钙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一种双相陶瓷牛物活性骨,并了解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将浓度为1×106/ml目的第3代MSCs接种于复合有Ⅰ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k protein,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目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niphask ceramic bioiogic bone,BCBB)上,联合培养,用倒置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光密度(OD)值,了解双褶陶瓷牛物活性骨BCBB/BMP/bFGF目的细胞相容性.[结果]BCBB孔内充满Ⅰ型胶原、BMP及bFGF.MSCs在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上黏附生长,第6 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细胞层,增殖达稳定状态.[结论]该研究制备目的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具有良好目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用于椎体间植骨的人工骨材料。方法 用羟基磷灰石 (HA)、氧化锆 (ZrO2 )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三者混合制成HA ZrO2 /BMP增韧复合骨 ,将兔腰椎间盘钻除后植入 ,分别于 3、6、9、12周取标本进行肉眼、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作用。结果  3周时有纤维组织长入 ,6周时有一定的骨组织开始长入 ,9周时骨组织长入更多 ,12周时有大量骨组织长入。结论 HA ZrO2 /BMP增韧复合骨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我们知道其具有较强的骨诱导能力 ,寻找充足的 BMP来源及适宜的 BMP载体是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BMP扩散能力强 ,易于被组织酶类降解 ,直接将其植入体内 ,会迅速弥散、转运、降解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BMP载体材料的研究几乎伴随 BMP应用研究的全过程。作为 BMP载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 )无或低免疫原性 ;(3)能随植入部位的成骨而同步降解的性能 ,且不影响新骨形成 :(4 )有一定机械强度和三维结构 ;(5 )与 BMP复合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Urist将脱钙骨移植于实验动物的肌肉中3~4周之后,意外发现其能诱导异位成骨。因此Urist推断脱钙骨中含有一种可以促进成骨的因子,随后分离出一种非胶原性的骨蛋白( non-collagenous bone proteins),并将其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1]。Urist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发现开启了骨科基础研究新篇章。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 TGF)-β超家族中的成员,据文献报道,至今已经有超过40种的BMP单体被结晶分离克隆[2]。在所有BMP亚型中,BMP-2是研究最为广泛,同时也是公认的成骨活性最强的细胞因子[3]。现就近些年来文献报道的关于BMP-2的生物学活性、分子结构、信号转导和相关小分子活性肽的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构建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检测其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酶切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骨髓基质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分别于转染后48h和4周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碱性磷酸酶、钙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MP2的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DNA3/BMP2酶切片段的大小与理论相符。转染后细胞能检测到BMP2基因和BMP2蛋白表达,并促进成骨转化。结论pcDNA3/BMP2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并加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骨不连接区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骨不连骨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核心蛋白多糖成分的表达,观察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两种因子治疗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制作兔桡骨肥大型骨不连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测,比较骨断端组织成分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Western-Blot检测骨不连接区组织中BMP、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分别用单纯BMP(A组)、纤维蛋白胶复合BMP和核心蛋白多糖(B组)、单纯核心蛋白多糖(C组)和空白组溶解液(D组)局部注射骨不连接区,通过三维CT观察骨不连接区的成骨情况.结果 组织学检测示骨折愈合侧组织内大量新生骨组织和新生血管形成,骨不连侧组织内主要为纤维瘢痕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骨折愈合侧可见核心蛋白多糖染色和BMP染色阳性;骨不连接侧无明显核心蛋白多糖表达,BMP-2表达阴性.骨愈合侧和骨不连侧核心蛋白多糖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02±0.260、1.313±0.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3.P=0.000).Westem-Blot检测示骨不连接侧组织BMP-2的表达较骨折愈合侧明显下降(t=69.007,P=0.000).A、B、C、D组局部注射治疗骨不连的成骨量CT值分别为551.40±41.85、674.40±36.55、471.40±27.91、309.20±14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09,P=0.000).结论 骨不连形成后,由于BMP和核心蛋白多糖成分的减少,局部组织的抗纤维化能力和成骨能力下降,联合应用外源性BMP和核心蛋白多糖能促进骨不连接区陈旧性组织成骨.  相似文献   

18.
骨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等参与,而其中主要是局部的骨生长因子环境。目前,已知参与骨形成的生长因子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  相似文献   

19.
正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除了BMP-1外,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可以诱导骨和软骨分化、促进新骨形成,在骨、软骨的缺损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BMPs已知有十几种,其中生物活性较高、成骨作用较强的为BMP 2、4、5、6、7、9蛋白~([4]),其中BMP2、7已获美国FDA认证应用于临床特殊的病例,如脊柱融合术、长骨骨干缺损修复等~([5])。然而,BMP蛋白的临床应用伴随发生肿胀、积液及肿瘤发病率提高等不良反应,这明显与BMP蛋白的超高剂量的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6])。BMP通常以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发病过程受到多个骨代谢相关因子的调控。对骨代谢相关因子进行研究可为骨质疏松症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其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是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对它们的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