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介素18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8(IL-18),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T2DN)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7例T2DN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47例2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1,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检测三组各生理指标及血清内清脂素水平。结果 SBP、DBP、Hb、FBG、SCr、HDL、LDL、BUN、UA、HbA1c、Cys-c、内脂素等进行比较,观察组SBP高于两对照组,尤其与对照组2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1患者DBP、FBG、BUN、UA、Cys-c、SCr均高于对照组2,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ys-c、SCr高于对照组1,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观察组者Hb明显低于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 HbA1c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差异性略小于对照组1;三组对比HDL、LDL,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1、2内脂素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脂素在T2DN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在T2DN发生与发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鸿毅 《广西医学》2009,31(3):407-408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健康对照组32例的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1.97±0.63)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97±0.2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敏  闫丽丽 《医学综述》2011,17(8):1184-1186
内脂素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胰岛素效应的脂肪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能够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抗糖尿病效应。最新研究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增加,并且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和微量蛋白尿呈正相关。内脂素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兰平 《医学综述》2010,16(15):2329-2332
内脂素(visfatin)是近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可分布于多种器官,多种因素影响其表达。内脂素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目前已研究较清楚。内脂素具有促炎作用、免疫反应和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新近研究认为,内脂素缺乏直接的类胰岛素作用;内脂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及相关肾病的发生发展,但也可能抑制其过程,因此,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春莲 《中外医疗》2013,32(14):89-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6例,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32例,同时选取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每组患者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UAER。结果三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内脂素分别与SBP、FPG、HbA1C、TG、TC、LDL-C、SCr、UAER、脂联素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脂联素分别与SBP、SCr、UAER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内脂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另选健康对照组100例,常规测量身高、体重,所有实验对象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测定内脂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内脂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量与TG、HDL-C、V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的量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及血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与一氧化氮(NO)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N)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合并DN(DN组)40例,未合并DN(nDN组)32例,并选取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4名。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内脂素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高血糖素、BMI、腰臀比(WHR)、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DN的相关性。结果:3组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7.46±3.94、50.24±4.93、27.2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NO水平分别为52.05±6.14、44.05±6.43、61.01±4.7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与NO、HOMA-IR、空腹胰岛素、腰围、WHR、甘油三酯呈正相关。HOMA-IR、WHR是血浆内脂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NO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DN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清白介素-18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33例)和临床蛋白尿组(CP组,31例),并设正常对照组(NC组)25例,同时检测各组血清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和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记录糖尿病病程和计算BMI。结果(1)DM组血清IL-18中位数水平较NC组显著增高(P〈0.01);DM组血清IL-18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A1C、hs-CRP、UAER呈正相关(均P〈0.01),而NC组血清IL-18水平与HbA1C、hs-CRP、UAER无相关(均P〉0.05);hs-CRP、糖尿病病程、HbA1C、收缩压、IL-18与UAER呈正相关(均P〈0.01)。(2)MA和CP组的血清IL-18水平均较NA组显著升高(均P〈0.01),而CP组水平则较MA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在2型DM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HhA1C水平相关;同时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可能与2型DN早期阶段的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内脂索在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内脂素与糖尿病或/和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依据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61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分为:单纯T2DM组(DM)18例、T2DM合并冠心病(CHD)组(DC)4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NC)29例,其中DM组均为新诊断患者.经统计学分析3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 DM组及DC组血清内脂素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t=4.992 1,P<0.05;t=4.722,P<0.05).DC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DM组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4.236,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水平下降可能提示冠心病的发生或加重,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莉  刘霞 《吉林医学》2012,33(17):3618-36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餐前及餐后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T2DM组3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采空腹血及餐后2 h血清测定visfatin,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餐前及餐后较正常对照组内脂素明显升高(P<0.01)。而餐前及餐后血清visfatin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患者中血清内脂素含量明显升高,不受空腹及进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内脂素和IL-18,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血清IL-18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显示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内脂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脂素、IL-18均与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UAER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IL-18和内脂素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其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介素18;内脂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在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尿清蛋白排泻率(UAER)分为3个组,UAER<20μg/min为尿蛋白正常组,38例;UAER 20~200μg/min为微量尿蛋白组,40例;UAER 20~200μg/min为大量尿蛋白组,42例。观察比较各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大量尿蛋白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微尿蛋白组和正常蛋白组,轻微蛋白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UAER具有明显正相关性。结论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有助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68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及血糖监测,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0例(CDM),冠心病患者25例(CHD),2型糖尿病患者23例(T2DM),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ON)。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CDM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68,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能较好的反映T2DM中冠脉狭窄程度,可能参与了T2DM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及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 2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空腹血 糖(FPG)及胰岛素水平等,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visfatin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与正常 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visfatin水平明显升高(P 〈0. 01);②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空腹血清visfatin水平与总胆固醇 (TC)( r =0. 267, P =0. 009)、FPG( r =0. 391, P=0. 000)、低密度脂蛋白(LDL) ( r =0. 417, P=0. 000)、HOMA-IR(r =683,P=0. 000)、HbAlc( r =0. 423, P =0. 007)、WC( r =0. 333, P =0. 001)、WHR( r =0. 306, P=0. 004)呈正相关,与 高密度脂蛋白(HDL)( r=-0.252,P =0.000)呈负相关。结论:visfatin可能参与了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与脂代谢 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10例T2DM患者(T2DM组)和8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参数水平.结果 T2DM组非肥胖亚组与肥胖亚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肥胖组与非肥胖亚组(P<0.01,t=-26.545,15.111,25.017,14.764);T2DM组、对照组的非肥胖亚组和肥胖亚组间血清内脂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760,1.506);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与腰臀比(WHR)、F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LDL-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元逐步同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臀比(WHR)和HbA1c是影响内脂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R2=0.531,0.042).结论 T2DM患者体内增高的内脂素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可能是联系糖脂代谢的重要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方法 我院初次诊断的T2DM患者共55例(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1)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增高(P <0.01);(2) T2DM患者TC、TG明显增高,HLD-C明显降低(P <0.05);(3)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降低,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脂联素与内脂素呈负相关(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T2DM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的变化及其与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胰岛素抵抗(HOMA IR)、胰岛B细胞功能(HOMA B)、血脂等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常规产前检查就诊者80名,按ADA2009年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35例和非GDM组45例,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及口服75g葡萄糖后0.5、1、2h血糖(0.5hPG、1hPG、2hPG),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酶法测定血脂等。结果    ① GDM患者空腹血清visfatin明显高于非GDM组(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2hPG(r=0.506、P<0.01)、FINS (r=0.321、P<0.01)、 HOMA-IR (r=0.364、P<0.01)呈显著正相关;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2hPG是影响血清visfati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GDM患者血清visfatin显著升高,可能是机体针对体内血糖增高、胰岛素抵抗所发生的一种代偿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空腹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及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等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发现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30例)、初发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肾病组(68例)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应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初发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的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初发糖尿病组水平(P<0.01);2血清内脂素与FPG、FINS、HOMA-IR、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353、0.503、0.540、0.403,P<0.05);3以血清内脂素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β=0.197,P=0.002)、胰岛素抵抗指数(β=0.239,P=0.001)进入方程。结论: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初发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是影响血清内脂素含量的关键因素;血清内脂素可能预测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清内脂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6例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参数水平。通过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内脂素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与WHR(r=0.489,P〈0.01)、BMI(r=0.226,P〈0.01)、FPG(r=0.345,P〈0.01)、HbA1c(r=0.186,P〈0.05)、HOMA-IR(r=0.215,P〈0.01)呈正相关,而与性别、年龄、TC、TG、LDL-C、HDL-C、FINS无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HR和FPG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变化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它可能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