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是以后侧方突出的椎间盘 ,刺激神经根引起上肢的症状为主 ;而脊髓型是以四肢瘫为主要特征 ,主要为后凸的椎间盘以及椎体后缘骨刺压迫脊髓引起的临床症状。我院 1995~ 2 0 0 0共治疗颈椎病 40例 ,其中神经根型 3 0例 ,脊髓型 10例 ,均采用前路环锯旋转推进式减压 ,应用自体髂骨修成圆柱形植骨融合 ,疗效佳。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0例 ,男性 3 0例 ,女性 10例 ;年龄 40~ 68岁 ,平均 5 4岁 ;其中神经根型 3 2例 ,脊髓型 8例 ,2节段2例 ,3节段 2例。病史 1~ 8年 ,平均 5年。上肢放射痛 2 8例 ,胸部…  相似文献   

2.
Cloward Smith-Robinson 1958年报告颈前路减压术。国内赵定麟施行颈前路扩大减压术,有效率达80%。近年.报道颈前路手术无效的原因甚少。现就作者遇到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8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42例,Cloward环锯法手术27例,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前路手术同期均采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89例获12~5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6.8±2.6)月,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术前评分平均(9.5±0.3)分,术后6、12个月评分平均(13.1±0.2)分、(14.2±0.4)分,术后6、12个月JOA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JOA平均改善率57.2%、64.3%。结论对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后路各种术式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RF系统复位内固定、椎管成形、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采用RF系统复位内固定、患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治疗98例成人腰椎Ⅰ度以上滑脱且有明显下肢症状者.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管成形无狭窄,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结论:RF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268例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专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76-02~2000-02共护理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人268例,无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68例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下称《颈前路减压术》),其中颈椎病18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不同程序四肢瘫痪58例,颈椎结核并不同程度四肢瘫痪21例。男性193例,女性75例。年龄11~68岁,中位数47岁。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的评分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3岁,办公室职员。因颈痛伴双上肢痛麻,胸部束带感2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9月25日起无明显诱因感颈伴双上肢痛,经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疼痛消失,出现右手麻木及左上肢麻木,及胸部轻微束带感。既往15年前曾因车祸致右胫骨骨折以治愈,当时颈部无不适感未作任何检查。入院  相似文献   

7.
方大标  张平  侯冠成 《人民军医》2006,49(11):640-641
2002年6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7例中,男9例,女8例;年龄39~65岁,平均56.4岁。病程4~46个月,平均14.6个月。临床表现:颈肩部不适及疼痛,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躯干束带感。体检: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脊髓神经功能JOA(日本骨科学会)术前评估平均8.5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均实施全面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咳痰、咳嗽以及咽喉疼痛在术后一周内恢复;1例轻微饮水呛咳以及声音嘶哑患者术后3个月后恢复;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 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10.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引起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等产生压迫,从而导致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患。前路减压被公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000年6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加植骨治疗CSM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分析了260例颈椎病的CT表现,特征性的CT表现对提供正确的诊断有帮助,其主要征像为:1.椎间盘突出及部分钙化;2.钩突增生肥大;3.椎体后缘及前周缘骨质增生;4.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受压变窄;5.黄韧带肥厚;6.椎间盘“真空征”。本文对颈椎病CT检查的优点和限度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8例(病例组),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对照组),正常人62例(正常组),全部行颈部MRI和椎动脉MRA.结果:(1)MRA显示病例组椎动脉出现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走行失常等改变.(2)病例组感兴趣区血管直径平均值为1.94±0.78mm,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减小.(3)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1例、10例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椎动脉MRA与颈椎MRI联合应用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颈椎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颈椎损伤后行MRI检查者88例,着重分析了颈椎损伤的MRI表现.并就颈椎椎体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及脊髓损伤进行了讨论,旨在探讨颈椎损伤的MRI诊断及颈椎损伤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颈段脊柱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I在颈段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0例颈椎外伤患者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6例行CT检查。结果 30例中伤及颈5~7占80%,根据MRI表现将颈段脊柱外伤分为5类:单纯压缩性骨折;泪滴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MRI均清楚显示伴有脊髓信号的异常,2例可见脊髓断裂。结论 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准确的评  相似文献   

15.
健康指导对颈椎病康复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颈椎病患者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两组药物及物理疗法相同,观察组同时辅以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24例,好转12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21例,好转19例,无效5例。结论正确的健康指导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疗程、降低治愈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12月-2006年5月我队3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服用中药1疗程(10天)后,显效率95.90%,有效率100%,随访3月至1年,疗效满意。结论用我们自拟的中药配方内服治疗,疗效极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初探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1)对4具鲜尸进行双侧椎动脉X线造影、双侧颈椎横突孔CT平扫,并对其大体解剖和病理进行观察。(2)对38例眩晕病人进行椎动脉MRA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CT颈椎横突孔平扫。(3)另以28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MRA检查,方法和条件同病人组,MRA采用二维时间飞越法(2DTOFMRA)。结果:(1)尸体解剖及椎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壁粗糙变硬4处,弯曲8处、血管壁含有胆固醇结晶2处(C1,2处)、纤维粘连带6处、钩突关节增生8处、关节突骨刺5处。(2)MRA如传统血管造影一样能显示椎动脉闭塞、狭窄和扭曲。病人组与对照组椎动脉的MRA表现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而致血管狭窄、管壁僵硬、血管弹性减弱应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基础;椎动脉周围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的增生、肥厚以及椎体移位直接和/或间接所致椎动脉管径狭窄应属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外在因素,而体位的异常如颈椎伸屈、旋转等则是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闻俊修 《西南军医》2009,11(4):625-626
目的评价微创介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随机选取12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硬膜外前侧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600单位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得到随访,经随访3个月至3年,优良率90%,有效率95.8%。结论微创介入治疗颈椎病有安全、高效、痛苦小、操作较简单、易推广等优点,是治疗颈椎病的良好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CT和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CT、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复习90例颈椎病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CT和MRI(86例超低场,4例超导高场)影像,对其骨性结构和椎管内容物进行对比。结果: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优于CT。颈椎管狭窄的CT显示优于MRI。后纵韧带骨化的CT显示优于MRI。MRI对脊髓受压程度的评估优于CT。CT能较好的评估术后减压范围和椎管扩大程度。MRI在术后六个月可用于预测脊髓功能的恢复。结论:CT和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术后评估很在价值,二者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G载荷下飞行员颈椎病的类型及发病与机种的关系。方法对54例颈椎病飞行员的颈椎正、侧、双斜位X片或(和)CT,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4例中46·3%为局部型,交感神经型与脊髓型最少,两者均为3·7%。在各种机种中,强击机飞行员患颈椎病的比例最高为29·6%,直升机飞行员比例最低,为9·3%。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率强击机和歼击机组明显高于直升机组(P<0·01),而强击机与歼击机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击机、歼击机等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员容易引起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和颈椎病,颈椎病中以局部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