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艳利  吕琳  卓晶明  褚熙  朱兴雷 《重庆医学》2003,32(8):1025-1027
目的 研究AMI早期T波形态与临床特点及左室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据 2 4h内ST段抬高导联的T波形态 ,将5 9例AMI患者分为前侧壁T波直立组、T波倒置组、下后壁T波直立组和下后壁T波倒置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 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在前侧壁及下后壁T波倒置组均显著高于T波直立组 (P <0 .0 0 1 )。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在前侧壁及下后壁T波倒置组显著低于T波直立组 (P <0 .0 0 1 )。前侧壁及下后壁T波倒置组与T波直立组相比 ,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 ,LVEF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 ) ,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明显下降(P <0 .0 0 1 )。结论 AMI早期T波倒置患者心肌再灌注较好且左室心功能优于T波直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壁 Q波心肌梗死后远期心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 102例病程大于或等于 1年的前壁 Q波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 < 50%和≥ 50%两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急性期和心肌梗死后 12个月心电图特征及主要治疗措施.[结果] 与≥ 50%组 (59例 )比较, < 50%组( 43例)病程稍长,糖尿病患病率高, QTCd增大 ,急性期远离性缺血和 ST段持续性抬高≥ 2周发生率高,而急性期冠脉再通和 12个月正向 T波发生率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远期心功能的因素有远离性缺血、 ST段持续抬高≥ 2周、 12个月正向 T波和冠脉再通.其中前两项是危险因素,后两项是保护因素.[结论]急性期远离性缺血和 ST段持续抬高≥ 2周对前壁 Q波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功能有不利影响,其中后者为重要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 12个月倒置 T波未直立预示远期心功能减退,冠脉再通能改善患者远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詹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588-15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与其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依据心电图T波动态分为A组(直立,38例)和B组(倒置,42例)。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A组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A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LVEDV、LVESV水平低于B组,LVEF水平高于B组(P<0.05);A组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越短,LVEF水平越高,LVEDV、LVESV水平越低(P<0.05);A组患者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LVE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LVEDV、LVESV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心功能与心电图T波变化密切相关,监测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可评估心功能,预测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PCI术,术前及术后1 h,24h记录心电图,24 h内T波倒置者为T波倒置组,T波未倒置者为T波未倒置组,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CI术后1个月、6个月检测两组病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后24 h内T波倒置55例(78.6%),其中50例(90.9%)伴1 h内ST段快速回落≥50%,T波未倒置15例(21.4%),其中5例(33.3%),伴ST段快速回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波未倒置组并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T波倒置组;PCI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左心室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预后及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与心电图检查 T 波动态变化相关性。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查人员完成直立组、倒置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各项检查工作,记录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检查 T 波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直立组 LVEF 检查结果显著高于倒置组,提示直立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室功能显著优于倒置组(P <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与心电图检查 T 波由倒置转变为直立间隔时间越少,则患者 LVEF 水平越高(P <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后 T波变化情况与左心功能相关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给予心电图检查并根据 T 波变化情况判断其预后效果,给予积极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尽快恢复 T 波直立,有利于保障其左心功能,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4~8)周患者ECG U波分析.方法:将病例分为:U波倒置组(A组)和U波直立组(B组),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测指标:NYHA心动能分级,室早(VPBs)Lown分级,左室舒张功能评估,异常Q波总数QTA和血清CPK峰值(PCPK)测定.结果:A组心功能不全和VPBs比B组严重,A组QTA、PCPK显著高于B组,A组舒张功能比B组差.结论:①AMI后U波倒置者左心功能差、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梗死范围大,②U波倒置与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T波检查分为直立组和倒置组,各64例。对比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观察不同T波直立时间患者LVEF水平,探讨直立组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水平的关联性。结果直立组LVESV和LVEDV水平均低于倒置组,LVEF水平高于倒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直立组不同T波直立恢复时间的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波直立恢复时间0~12周LVEF水平高于T波直立恢复时间>12~24、>24~36、>36~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分析,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动态监测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AMI发生后心功能水平与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可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效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根据其是否在介入治疗后24h内出现T波倒置,将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45例,未倒置组20例,分别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Q—T离散度及预后。结果T波倒置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减低、达酶峰时间提前、QTd及QTcd显著缩短,随访6个月,T波倒置组较未倒置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结论Q—T间期离散度变化和介入治疗后是否早期T波倒置均为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的简易临床指标,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程俊录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67-27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发病1 a后心电图T波检查分为直立患者(49例)、倒置患者(47例),并选取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肢体导联与胸导联T波时间、振幅及直立患者、倒置患者心功能[LVEF、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水平,并对比直立患者不同T波直立恢复时间LVEF水平,分析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心电图肢体导联、胸导联T波时间较健康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心电图肢体导联T波振幅较健康对照组小,胸导联T波振幅较健康对照组大(P<0.05)。直立患者LVEF较倒置患者高(P<0.05);T波直立恢复时间≤12个月LVEF水平低于T波直立恢复时间≤9个月、≤6个月、≤3个月(P<0.05)。结论 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临床心电图T波检查可为评估心功能、掌握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临床有Q波和无Q波的心肌梗塞患者92例进行了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及随访研究。结果是无Q波的心梗患者在梗塞前心绞痛发生率高,心梗范围小于有Q波者(P<0.01)。无Q波者的2年病死率较低(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与有Q波者比较,二者的3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但前者3年内再梗塞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0.05),提示无Q波的心梗患者的病情更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有完整临床及心电图资料的 1 4 2例AMI患者进行分析 ,分别观察其心功能分级、室早Lown分级、异常Q波导联数及血清CPK值。结果 U波倒置组其心功能分级及室早分级均比U波非倒置组严重 ,二者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结论 AMI后U波倒置者其心功能差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梗死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AM I溶栓后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132例,根据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与否分为T波倒置组(87例)和未倒置组(45例),观察2组冠脉再通率及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血管事件。结果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5.06%和35.56%,冠脉造影显示再通率分别为81.61%和26.67%,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6±0.11和0.42±0.1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4%和37.78%。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标,同时提示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根据正常心肌收缩与心电图的关系,论述了前间壁心肌梗塞心电图的QS波、ST段上移和倒置T波的形成。提出QS波代表室间隔有部分的严重缺血或坏死,对称性倒置的T波代表室间隔和心室壁都有部分的严重缺血或坏死。  相似文献   

14.
黎瑶  尹立雪 《西部医学》2014,(4):464-469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患者左心室不同步状态,为明确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深入可靠的量化评价和疗效观察指标。方法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共计113例,分为三个试验组:V1~6T波倒置组(A组)50例、V1~4T波倒置组(B组)31例、V3~6T波倒置组(C组)32例;另外选取对照组40例。采集三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VVI成像软件对图像分析处理并获得左心室短轴三个水平共18个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PTrs)、周向应变达峰时间(PTcs)。计算左室18个节段PTrs、PTcs的标准差(PTrs-SD、PTcs-SD)。结果各试验组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PTrs-SD、PTcs-SD)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V1~6T波倒置组中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侧壁(基底段)PTrs、前间隔(中间段)PTcs、后间隔(中间段)PTcs均发生了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V1~4T波倒置组中的前间隔(中间段)与V3~6T波倒置组中前侧壁(心尖段)的PTrs均发生了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3)。各试验组周向及径向应变峰值时间顺序均大致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V1~6T波倒置组与V1~4T波倒置组PTrs与PTcs的起源均为后壁,最后到达前间隔;而V3~6T波倒置组PTrs与PTcs的起源均为前壁,最后到达分别为后间隔、前侧壁。对照组峰值顺序以顺时针方向为主,起点为前壁,最后到达后间隔。结论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其周径向应变达峰时间顺序与对照组不一致;电活动异常范围可间接反映机械运动不同步范围。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电图演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80例,按术后1hST段是否回落≥50%和24hT波是否倒置各分为两组。术后1hST段回落≥50%组55例,<50%组25例,发病后24hT波倒置组53例,未倒置组27例。随访1年,分别于6个月和1年时测量心功能,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D),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技术(DTI)测量并计算Em/Am。比较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个月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分别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而LVD无明显差异(P>0.05)。1年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均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D值小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1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h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者T波倒置时间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分析87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溶栓成功的患者,按T波倒置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塞区室壁运动指数(WMSI)。结果A组LVEF较B组高,而WMSI较B组降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T波倒置的时间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T波倒置时间的临床意义,为再灌注成功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上的依据.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3~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为(44.7±7.5)%,显著高于B组(36.6±10.8)%,P<0.05;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WMSI)A组为(1.65±0.31),显著低于B组(2.10±0.35),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者,心电图T波倒置越早,心功能受影响越小,提示心肌坏死得越少,因此T波倒置的时间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玲 《广东医学》1993,14(3):156-157
过去一直将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心电图(ECG)有无出现病理性Q波而分为两类:有病理性Q波的为透壁性心肌梗塞,而无病理性Q波的为非透壁心肌梗塞。实际上ECG有无病理性Q波的出现与病理学上心肌梗塞是否穿透心室壁并非完全一致。Savage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5例冠心病患者 12导联静息心电图 ,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U波倒置发生率为 2 9.2 % (5 4 / 185 ) ,U波倒置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密切相关 ,主要出现在左心前V3 ~V5导联 ,冠心病U波倒置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无U波倒置者低。结论 :U波倒置主要与前壁心肌缺血有关 ,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患左心室功能与心电图检查T波动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100例,回顾性分析病患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患心电图检查结果 T波的显示情况将病患分为直立组50例,倒置组50例,对两组病患的各心功能指标以及直立组病患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病患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与直立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两组病患的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直立组病患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倒置组,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倒置组(P0.05);直立组病患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病患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直立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直立病患的心功能明显高于倒置病患,且病患的T波动态变化与其自身的心功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患病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