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无锡市2008年食物中毒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分布,类型和原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对各县、区上报的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8年无锡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7起,中毒人数348人.从分布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尤其集中在第3季度,中毒起数占总起数的77.7%,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中毒起数和人数分别占92.6%和91.1%,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孤菌,分别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40%和50.5%,引发食物中毒的责任单位以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占到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48.1%和48.0%,引起食物中毒占首位的食品是肉及肉制品,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33.3%和27.3%.[结论]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在重点季节,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食品的监管力皮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10~2014年攀枝花市米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10~2014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调查报告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米易县2010~2014年共报告发生食物中毒32起,中毒611人,死亡1例。中毒事件多集中在每年的第3季度。家庭型(聚餐)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1.88%和82.0%。致病因素以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起数最高,占总起数的50.00%,中毒人数占总数的16.53%;其次是微生物,占总起数的40.63%,占中毒人数的81.51%。结论:第3季度是米易县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中毒责任单位以家庭型为主,致病因素以有毒植物和微生物为主,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型聚餐活动,同时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龙岩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5年发生59起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9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暴露6 113人,中毒902人,中毒率为14.76%;死亡6人,中毒死亡率占0.67%。59起食物中毒中,发生起数最多的是第3季度(32起),中毒人数最多的是第3季度(468人),分别占54.24%和51.88%。中毒人数最多的是细菌性和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为538人,占59.65%;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是餐饮业,分别是23起和553人,分别占38.98%和61.31%;中毒原因中,不明原因中毒人数最多,为369人,占40.91%;造成食用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食有毒植物和化学性物质。结论龙岩市食物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发生在餐饮业,有毒植物性食物和化学性物质是食物中毒引起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斌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20-4721
[目的]了解龙岗区3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全区2005~2007年上报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共上报食物中毒38宗,中毒人数549例,死亡0例;年平均近13宗,中毒人数183例,死亡0例;3年间全区未发生较大(Ⅲ级)食物中毒事件(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食物中毒发生的宗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冬季,微生物和四季豆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占中毒起数89.5%,中毒发生场所仍然以集体食堂为主,占中毒起数86.8%。[结论]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2001~2005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甘肃省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政府、社会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01~2005年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人数、死亡人数、病死率、发病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省共发生食物中毒122起,中毒人数2891人,发病率2.22/10万,其中死亡33人,病死率1.14%。季度分布主要以第3季度(45.08%)和第2季度(29.51%)为主;主要场所为农村家庭(49.18%)、饮食服务单位(25.41%)和集体食堂(22.95%);主要原因为微生物性(31.15%)、有毒动植物(28.69%)和化学性食物中毒(27.87%);化学性食物中毒病死率最高(11.34%)。近5年该省食物中毒平均发病率、病死率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龙岩市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为建立食物中毒预警体系,寻求最佳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龙岩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39起,中毒1 129人,死亡1人。39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24起、中毒982人,化学和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8起、中毒29人;原因不明性食物中毒7起、中毒118人;发生起数最多的是第三季度(15起),中毒例数最多的是第三季度(607人);发生起数最多的场所是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是集体食堂。[结论]龙岩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有下降的趋势,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第三季度发生最多,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营口地区食物中毒发生变化趋势及发生原因,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营口地区2002-2006年食物中毒资料,对营口地区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趋势、中毒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6年营口地区共发生食物中毒26起,中毒315人,死亡6人.第3季度食物中毒发生率占69.2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9起,中毒160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占61.54%.死亡病例中发生在农村家庭的占83.33%.结论 营口地区食物中毒以第3季度为高发季节,集体食堂和餐饮单位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为多,死亡病例以农村家庭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乡市1995年~2004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方法按照引起中毒的食物的种类、场所及原因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年~2004年新乡市共报告食物中毒35起,发病565人,没有引起死亡。从中毒起数看,新乡市食物中毒中亚硝酸盐占居食物中毒起数之首,占14.0%。食物中毒多发生在(2~3)季度,多发生在家庭。中毒人数最多的是集体食堂,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类,占27.8%,其次是果蔬类,占26.0%。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勇  郑云庭  卫莉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6):743-743,759
[目的]了解掌握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找出易发生的环节,科学地指导预防工作。[方法]对新乡市1973~2004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计发生食物中毒434起,中毒14 895人,死亡102人;第3季度发生212起,占全年总数的48.85%;细菌性食物中毒253起,占总数的58.29%;农村中毒272起(其中家庭聚餐114起),城市162起(其中饮食店、集体食堂97起)。[结论]新乡市食物中毒1976~1985发生最多,第3季度多于其他季度,细菌性多于其他,农村多于城市。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了解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发生场所、中毒原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2年共发生食物中毒54起,中毒人数610人,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二、三季度,共发生38起,占总起数的70.37%。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88.89%。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9.26%。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占75.0%。结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应加强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上,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姚安县2000—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姚安县2000—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0年姚安县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4起,中毒人数274人,罹患率为55.35%;死亡人数2人,病死率为0.7%。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第2、3季度,占84.08%;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最多,占70.45%;化学性食物中毒占15.9%,有毒动植物中毒占79.55%,其中野生菌食物中毒占47.73%;中毒原因主要为加工不当,占77.26%。结论农村家庭食物中毒是该县预防和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003—2007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某市共发生食物中毒84起,中毒人数1836人,发病率为14.12/10万;中毒食品主要以肉及肉制品最多,中毒起数占38.10%,中毒人数占36.7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58.33%和61.3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占26.19%和24.95%;食物中毒的发生场所集中在集体食堂,分别占47.62%和52.29%;发生时间集中在第三季度,分别占42.86%和43.19%。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是预防某市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昆山市近年来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昆山市食物中毒报告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同期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市近3年来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发病率为7.93/10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在第3、4季度,其中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占总数的51.52%,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结论昆山市食物中毒形势较严峻,尤其不明原因及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比例过高。建议通过强化集体用餐单位针对性监督管理措施,提高检测能力,完善食物中毒预警机制,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2年食物中毒登记表,提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5~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7起,中毒人数988人,无死亡病例。54.5%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第三季度;近一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为微生物性,扁豆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植物性因素,亚硝酸盐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化学性因素;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总数的85.4%。结论第三季度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时期,微生物是今后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因素,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是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加强第三季度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对可能发生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加强控制,强化对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的监管可在一定程度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收集2002-201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CNKI)、生物医药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超星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以“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和“暴发”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分析国内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文献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557起,累计发病33 467例,住院16 564例,无死亡病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4-6月、9-11月;华东地区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居首位(168起,占30.16%);事件引发环节以多环节最多,其次是加工不当、储存不当;原因食品主要为粮食类、蔬菜类和肉类,分别占事件总数的17.41%,10.77%,7.54%.致病因素以生物污染物为主,占事件总数的70.56%.结论 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学校应加强夏秋季生物性污染物的控制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97~2006年铜陵市51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为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共检测各类标本970份,检出各类病原微生物149株(检出率15.36%),其中致病性弧菌90株(霍乱弧菌9株、麦氏弧菌4株、沙鱼弧菌3株、拟态弧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43株、溶藻弧菌18株、河弧菌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占60.40%;肠道致病菌3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4株、志贺菌5株、沙门菌8株、变形杆菌15株),占21.48%;蜡样芽胞杆菌13株,占8.72%;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1.34%;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酶联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2份,占8.05%。结论致病性弧菌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占首位,肠道致病菌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广西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为制订食物中毒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广西各地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分布情况及致病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广西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98起、发病2 446人、死亡35人,年均发病率1.04/10万人、病死率1.43%。第二季度(30起,占30.61%;806人,占32.95%)及4月份(13起,占13.27%;406人,占16.60%)事件数、中毒人数最多,第四季度(2.46%)及12月份(12.50%)病死率最高;县乡镇、学校分别是中毒高发的地区和场所,中毒例数分别为806例(39.69%)和1 177例(48.12%);微生物类为最主要致病因素,导致1 483例食物中毒(60.63%),动物类因素病死率最高,达28.57%。 结论 广西食物中毒事件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应针对高发时段、多发地区、易发场所和高危致病因子实施重点监管,综合施策,进一步遏制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陆建雄  蒋有琴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84-2086
目的探讨安顺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寻找控制对策。方法对安顺市2006-2010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安顺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1起,波及164 000人,发病7 337例,死亡18例,罹患率4.47%,死亡率0.01%,病死率0.25%;报告较大级事件4起(均是食物中毒),一般级事件97起,未分级事件140起,罹患率、死亡率、病死率以较大级最高(χ2=552.971、1 739.06、656.99,P〈0.005);报告传染病类事件225起6 911例,食物中毒类事件15起423例,环境因素类事件1起3例,罹患率、死亡率及病死率以环境因素类事件最高(χ2=140.163、057.28、171.41,P〈0.005);传染病类均是一般级事件及未分级事件,以呼吸道(占89.78%)、消化道(占7.11%)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类罹患率以植物性食物中毒最高,死亡率以不明食物中毒最高(χ2=146.45、13.43,P〈0.005);报告时间以第二季度(占49.79%)、第四季度(占27.80%)为主;8县(区)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及发病数以西秀区最高分别占31.32%、26.96%,罹患率以黄果树区(16.20%)最高(χ2=1788.90,P〈0.005);发生场所在学校的204起占84.65%,其次是农村村庄(占8.71%),罹患率以集体食堂最高(8.33%),其次为学校(5.30%)(χ2=821.20,P〈0.005)。结论 2006-2010年安顺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级和未分级事件为主,事件分类以传染病类为主,其次是食物中毒类;发生场所主要是学校,其次是农村村庄;发病季节主要在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与学生返校周期相符。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等易传播传染病,落实传染病"五早"制度,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应加强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杜绝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云南省2010-2012年食物中毒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10-2012年报告的食物中毒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场所、致病因素、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420起,均为食物中毒事件,发病7 209人,死亡137人;第二、三季度食物中毒的发病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78.33%、75.23%和71.54%;野生蕈中毒的发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4.29%和49.64%,发病场所以家庭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3.33%、39.23%和88.32%。学生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波及人数最多,平均每起发病59人。结论 应加强农村家宴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蕈和微生物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