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刺人参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plopanax elatus (Ci Ren Shen, in Chinese), a perennial bush with thorn, wildly grows in Chang Bai Mountain area, northeast China. The essential oil of its root, rhizome and stem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with yields of 0.8~1.2%. By means of GC/MS/DS, 31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as follows: n-hexanal (0.22%), heptaldehydc (0.17%), α-pinene (1.30%), β-pentyl furan(0.27%), n-octanal(2.07%), limonene(0.31%), ocimene(1.62%), δ-3-carene(0.19%), perillen(1.33%), 2,6-dimethyl heptalene(1.07%), borneol(1.27%), α-dodecenal(7.14%), α-copaene(0.54%), tetradcanal(1.17%), iaocaryophyllene (0.58%), β-farnesene(0.92%), α-caryophyllene(0.82%), γ-muurolene(0.73%), longifolene(1.67%), 3, 7, 11-trimethyl-2, 6, 10-dodinene(8.64%), γ-cadinene(2.79%), δ-cadinene(5.03%), nerolidol(14.93%), gualol(4.20%), torreyol(10.0%), cedrol(4.24%), bulnesol(7.79%) and farnesol(1.16%).The antimycotic activities of Ci Ren Shen cssential oil was determined in vitro by serial dilutions on solid nutrient medium. Fungistatic results were visible on 5 species, Microporum gypseum, M. lanosun, Trichophyton gypseum, T. purpureatum and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The MIC is 0.0625%.  相似文献   

2.
刺人参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系五加科刺参属多年生具刺灌木,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地区,蕴藏量可观。据国外报道和我们的实验研究,其根、根茎及茎可作药用,具有补气、助阳和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有类似人参的功效。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刺人参资源,我们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报告刺人参总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及其抗真菌活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植物挥发油驱避灭杀病原生物效果显著,与化学驱避剂作用相当甚至更佳,此外,植物挥发油具有较明显的安全优势,被誉为天然驱避剂。本文归纳了植物挥发油对人体和动植物体的抗菌及驱虫作用,应用表明植物挥发油作为天然驱避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丁香挥发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丁香挥发油进行体内外抗菌活性试验。方法体外抗菌试验采用微量琼脂法。结果丁香挥发油体外对产酸克雷伯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的小鼠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丁香挥发油在体内外对常见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试验用抗菌药物与氟康唑联合的动态抗真菌作用,并评价试验用抗菌药物对氟康唑透过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活菌计数法描绘联合用药对白色念珠菌的动态杀菌曲线,以“三明治”透膜实验法评价试验用抗菌药物对氟康唑透过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试验抗菌药物对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米诺环素和利福平对氟康唑透过耐药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及其对氟康唑动态抗真菌的增效作用最强,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次之。结论:试验用抗菌药物能促进氟康唑透过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增强氟康唑的动态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并分析挥发油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其精油部分,经二级解析分离出精油Ⅰ和Ⅱ,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40℃、时间1h。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含量为5.83%,挥发油由柠檬烯等48个化学成分组成。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完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榧树Torreya nucifera Sieb. et Zucc.树皮中分得的双苄基丁内酯木脂素类成分(-)-牛蒡苷元[1,(-)-arctigenin]、紫花络石苷元[2,(-)-traxillagenin]和(-)-4’-脱甲基紫花络石苷元(3)有多种药理活性。作者研究了这3个成分对CCl。致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芒果叶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芒果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芒果叶提取物对,临床常见呼吸道感染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芒果叶提取物对6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0.107—0.320mg/mL;细菌接种量增加和培养基pH值降低均可使芒果叶提取物的MIC增加1—3倍。结论芒果叶提取物对6种常见呼吸道感染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9,(11):1819-1824
目的比较中国西南地区4个不同产地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抑菌活性,为野菊花的质量控制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油,比较不同产地的出油率及色泽;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评价各产地挥发油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4个产地挥发油共鉴定出77种成分,云南、重庆、贵州、四川产地的样品分别鉴定出44、39、38、43种成分,其中16种成分为4个产地共有。抑菌实验显示,各产地野菊花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挥发油是野菊花的重要药效成分,不同产地挥发油的得率、成分及药效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尾叶香茶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SFE)萃取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5个色谱峰,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69%。结论尾叶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以5β,11α-11-羟基-3,20-孕甾二酮(相对含量为19.26%),5-α-12,20-孕甾二酮(17.13%),[1R-(1α,4aβ,10aα]-7-(1-甲乙基)-1,4-二甲基-1,2,3,4,4a,9,10,10a-八氢-1-菲甲醛(12.67%),4-二烯-3,11-雄甾二酮(5.08%)为主,占总挥发油成分的49.06%。其中孕甾二酮占总挥发油的36.39%,酸类化合物占13.17%,醛类化合物占13.96%。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检出。  相似文献   

11.
以乙醇、甘油混合液为溶剂对丁香油、八角茴香油、桂皮油混合挥发油与克霉唑抗真菌作用进行了实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解析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为基础,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优化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提取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并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对茄病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北沙参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蒸馏时间5 h,KCl浓度15%。从北沙参茎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1种成分,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种成分。人参炔醇为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其在茎叶中的含量为38.21%,根中的含量为74.02%。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对茄病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茎叶挥发油较强。结论 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但二者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GC-MS法分析来源于三个不同产地的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inn.的全草挥发油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为鉴定菌,测试不同来源罗勒油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蒿脑是其主要的共有组分,但不同来源罗勒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差异较大,其抗菌活性也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4.
白花前胡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气质联用首次对白花前胡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证明其主要成分为香木半烯,β-榄香烯等倍半萜成分,抗菌实验表明白花前胡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冬青  林崇良 《海峡药学》2010,22(11):97-98
目的研究山橿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68%。结论为山橿叶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叶木姜子叶的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杨叶木姜子Litsea populifolia (Hemsl.)Gamble叶挥发油的20种化学成分的结构并测定了相对含量,主要成分有:芳樟醇(46.62%)、1,8-桉叶素(16.21%)、橙花叔醇(6.99%)、薄荷酮(6.09%)、香叶醇(3.26%)等;通过体外抗菌实验发现杨叶木姜了叶挥发油对2种细菌和3种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MIC值为0.00625~0.05ml/L。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并分析挥发油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其精油部分,经二级解析分离出精油Ⅰ和Ⅱ,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40℃、时间1h。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含量为5.83%,挥发油由柠檬烯等48个化学成分组成。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完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楂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山楂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克瓦兹指数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54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9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质量分数为78.78%。山楂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2,7(14),10-bisabolatrien-1-ol-4-one(质量分数为18.42%)(75)、nezukol(质量分数为6.25%)(90)、反-水合桧烯(transsabinene hydrate,质量分数为4.11%)(10)、丙酸香茅酯(citronellyl propanoate,质量分数为2.8%)(46)、zonarene(质量分数为2.65%)(55)、(5E,9E)-法呢基丙酮((5E,9E)-farnesyl acetone,质量分数为2.5%)(77)等。结论首次采用克瓦兹指数对山楂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山楂叶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气质联用首次对白花前胡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证明其主要成分为香木兰烯,β-榄香烯等倍半萜成分,抗菌实验表明白花前胡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