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董科  田晓  孟晓华  史国辉  朱厉 《陕西中医》2013,34(8):999-1000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炎康复片联合洛丁新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校核量表(SCL-90)、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独立测试、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等因子分值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后以上因子分值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尚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问题,肾炎康复片联合洛丁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4例HIV感染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资料。结果 HIV感染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偏执外,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而敌对性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阳性总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SAS评定90.74%的HIV感染者存在焦虑症状,SDS评定96.29%的HIV感染者存在抑郁症状。结论焦虑、抑郁是HIV感染者普遍存在的负性心理表现,在艾滋病的防治过程中,不仅要医治患者躯体上的痛苦,而且还要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开展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予以积极疏导,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西部中医药》2010,23(5):14-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各类心理问题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各种情绪问题。方法:发放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问卷(IES-R)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①偏瘫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3大症状平均分都在2.5分以上,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惧、强迫、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常模,人际关系低于正常人(P0.05)。②闯入性再体验、回避反应、高警觉反应和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均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多种情绪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和躯体化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找出影响普外科医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某市二甲及以上医院的普外科医生78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这些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及工作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临床普外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恐怖因子外,其他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人,女性普外科医生在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性普外科医生,工作年限越长,则心理不健康的医生越少,有过医疗纠纷的医生,其心理不健康的发生率高一些。结论:发生过医疗纠纷的医生,心理健康较差,女普外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医生差,工作年限较短的医生,心理健康较差,普外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5.
王芳 《西部中医药》2011,24(1):50-50
目的:了解精神病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结论:精神病院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74名孕妇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常模比较,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4名孕妇SCL-90测评显示阳性项目数明显多于常模(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5);31~40岁孕妇躯体化、偏执、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孕妇(P<0.05或P<0.01),20~30岁孕妇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40岁孕妇(P<0.01);初孕妇(包括离异孕妇4名)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与再孕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不同家庭收入的孕妇抑郁、偏执等因子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家庭收入低下与中等的孕妇抑郁、偏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收入良好的孕妇.结论: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差,与母子健康安全与否、身体外形活动改变以及分娩经验有关,受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及胎儿性别能否为家人接受影响,应进行心理卫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保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卫生状况。方法从保定市养老机构随机抽取1000人作为样本,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与全国老年人常模对比分析。结果保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常模。结论保定市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的基本心理卫生状况调查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结果内蒙古地区监狱服刑人员有中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积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282,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监狱服刑人员存在较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陪伴在重症新生儿室(NICU)的新生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陪伴在NICU的新生儿父母为研究组,20例健康新生儿父母为对照组,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结果:NICU新生儿父母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健康新生儿父母差,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患儿母亲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父亲,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人际关系、恐怖和偏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父亲,影响因素中担心患儿安危比例最高(100%)。研究组对医院环境、经济负担、与医护人员关系等的担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61例恶性肿瘤患者SCL-90的测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健  杨明会 《天津中医药》2005,22(3):203-204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61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不仅有躯体疾患,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将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门诊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精神科门诊确诊的精神病患家属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自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问卷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实施干预,避免家属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96例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定,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住院患者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分值明显高于常模(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在疾病治疗时有必要加强心理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杭州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分析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抑郁、焦虑、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为主。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经济、文化程度等与心理问题无相关性(P0.05)。患者婚姻状况、是否参加工作、家庭支持是否完善及是否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心理问题显著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且与工作状况,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工作,同时完善患者的家庭支持,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管理对策。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卫生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同期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和艾森克人格测试量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性、强迫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自身隐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积极的治疗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8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60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测评。结果:FD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和偏执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因素与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评定结果对照.结果颈椎病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除物质生活维度及认知功能、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因子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维度及各因子与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表明,颈椎病患者存在较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且生活质量较差,应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肝病患者家属与健康查体人员的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揭示肝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如何重视提供建议。方法选取慢性肝病患者家属99名和健康查体人员82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健康调查简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家属的抑郁程度及抑郁比例高于健康群体,二者在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和迟缓等项目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体质量、认识障碍、睡眠障碍及绝望感等项目及总分上,患者家属得分显著高于健康查体人员;患者家属与健康查体人员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健康变化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家属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得分显著低于健康查体人员。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家属较健康人有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量问卷,对脑血管病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患者及自理组与不能自理组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差异主要表现在抑郁、精神病性方面,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脑血管病患者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不能自理者较能自理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的不同。方法对73例首发和82例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采用一般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155例患者家属完成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总分、均分等因子评分较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评分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90评分中焦虑因子评分较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评分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复发精神分裂症家属SCL-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总分、均分等因子评分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评分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总体上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持续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压力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其心理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中医院急诊科311名在职医生、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突出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和抑郁;医生的突出问题是恐怖、焦虑、偏执和抑郁;医生焦虑与恐怖比护士更明显。结论 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在高强度应激状态下,自我感觉不佳,其中以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症状群较为突出。针对调查结果,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抗衡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