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爱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72-8172
为调查痛风患者睡眠紊乱情况,研究其规律性。对77例痛风患者(痛风组)进行了睡眠质量评估,并与健康人77例(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痛风组的入睡(1.20&;#177;0.32)、睡眠维持(0.51&;#177;0.08)、睡眠自评(0.82&;#177;0.11)、睡眠总时间(1.16&;#177;0.24)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6.12&;#177;1.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57~3.218,P均&;lt;0.05~0.01)。提示痛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睡眠紊乱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2000-05/2004-05深圳市坪地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73例(患者组),其中男47例,女2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67例为对照组,男44例,女23例。患者组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并与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患者组的入睡(1.18±0.29)、睡眠维持(0.44±0.08)、睡眠自评(0.79±0.10)、睡眠总时间(1.15±0.24)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5.06±0.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1±0.24,0.29±0.05,0.52±0.08,0.79±0.18,3.19±0.59)(t=2.127~3.350,P<0.05~0.01)。AMI患者按睡眠质量总分分组后,高得分组(≥5.06分,39例)的平均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数目均明显少于低得分组(<5.06分,34例),而前者中的日常生活活能力得分却明显高于后者(t=2.117~2.358,P均<0.05)。睡眠质量高得分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低得分组(t=2.129~2.057,P均<0.01~0.05)结论:AMI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常影响到患者的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日常生活活能力和精神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0.43)、睡眠维持(0.39±0.04)、睡眠自评(0.80±0.15)、睡眠总时间(0.93±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140,49例)(t=2.078~2.296,P均<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08/2003-08在本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55例COPD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疗规范中有关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血气检查,并与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COPD组的入睡(1.18±0.29)、睡眠维持(0.41±0.05)、睡眠自评(0.79±0.11)、午休时间(1.35±0.20)、睡眠总时间(1.02±0.24)、梦记忆情况(1.16±0.14)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5.16±0.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01~3.137,P<0.01~0.05)。COPD患者按血氧分压水平分组后,血氧分压水平明显偏低组(21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血氧分压水平偏低组(34例)(t=2.092~3.108,P<0.01~0.05)。结论:COPD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与血氧分压水平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心理状况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情况。方法:以2000-05/2004-05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意见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调查的65例,男41例,女24例。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40为32例,<140为33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4.57±6.79)kg/m239例,<(24.57±6.79)kg/m2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6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40患者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总分(1.19±0.38,0.48±0.09,0.84±0.19,1.05±0.28,5.07±0.96)明显高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40患者(0.96±0.37,0.41±0.06,0.72±0.14,0.93±0.19,4.73±0.90)(t=2.250~2.429,P<0.05)。②平均体质量指数≥(24.57±6.79)kg/m2患者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1.21±0.37,0.51±0.12,0.88±0.18,1.02±0.24,5.15±0.75)均明显高于平均体质量指数<(24.57±6.79)kg/m2患者(1.04±0.42,0.39±0.08,0.76±0.11,0.79±0.18,4.88±0.87)(t=2.181~3.350,P<0.05~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越差,睡眠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3-01/2004-01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共纳入4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各20例。运动组常规治疗下开展计划性运动训练,运动形式:功率车、舞蹈及户外慢跑、步行、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运动后靶心率达到170减年龄;以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睡眠良好。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h,每周三四次,1h/次,也可分3次活动,20min/次,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min为宜。预备时间不少于10min,运动后的整理运动10~15min。对照组治疗方式与运动组相同,但不参加运动训练,而以个人意愿进行活动。运动前后均采用睡眠质量调查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按意向性处理分析,40例患者均参与该项实验,无脱落者。实验前运动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及睡眠质量总分调查表评估结果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运动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的情绪改善明显,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值(135.83±2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9±26.56)(t=2.59,P<0.05)。运动后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总分为(3.38±0.69),明显低于对照组(5.02±0.86)(t=3.88,P<0.01)。运动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为(6.30±1.32),(7.80±1.4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犤(7.75±1.81),(9.51±1.86)mmol/L犦(t=3.06,3.23,P<0.01)。结论:运动疗法不仅具有降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女性采用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以老年女性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0月(最早)-2021年1月(最晚)在本院进行肺癌化疗的女性患者90例进行研究,通过单双数法完成患者分组。其中单数有45例,是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其中双数有45例,是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获取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时间评分(1.40±0.48)分、睡眠障碍评分(1.01±0.53)分、睡眠质量评分(1.70±0.57)分、入睡时间评分(1.72±0.49)分、睡眠效率评分(1.01±0.35)分、安眠药物评分(1.34±0.37)分、日间功能障碍评分(1.40±0.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57)分、(1.57±0.59)分、(2.01±0.61)分、(2.07±0.59)分、(1.39±0.40)分、(1.73±0.42)分、(1.76±0.53)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健康评分(77.32±4.87)分、心理状态评分(78.96±4.97)分、社会功能评分(78.32±4.79)分、物质生活评分(79.54±4.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43±4.81)分、(71.21±4.88)分、(70.89±4.72)分、(72.11±4.7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肺癌化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PD-R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tDCS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TST、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ST、SL、SE、REMS、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分别为(359.57±28.12)min,(17.48±3.37)min,(75.49±18.25)%,(12.37±4.51)min,(24.17±8.94)次/小时,(6.3±2.3)分,(7.12±1.3)分,(118.08±24.06)分 和(22.55±8.1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能明显改善PD-RBD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采用WHO推荐世界疼痛学会所提出的“癌性疼痛三级阶梯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放松及暗示训练、心理治疗)。按照WHO推荐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采用0~10数字进行镇痛强度分级,完全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镇痛疗效评定:6~10分为镇痛无效,3~5分为镇痛有效,0~2分为镇痛效果佳;生活质量评估参考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由患者对康复治疗或药物治疗镇痛前后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进行自我评估(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极度干扰。)。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不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参与观察的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70±1.91,8.90±1.73,t=3.657,P<0.01;4.60±1.83,9.20±1.50,t=2.13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1,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7±1.23,5.86±0.45;4.62±0.73,5.45±1.31;4.92±0.50,5.01±0.67;4.81±0.61,5.70±1.02;4.64±1.26,5.40±0.52;4.61±0.63,5.61±0.47;4.84±1.59,5.50±0.38;t=2.652,2.731,2.807,2.931,2.841,2.874,2.933,P<0.01)。③康复观察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三阶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便秘和呼吸抑制等。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对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失眠病人31例和27名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纳入研究。分别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Sindex,PSQI),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等评定患者睡眠状况及心理状况。结果:失眠组PSQI得分(16.61±1.961),PSG睡眠潜伏期得分(36.77±2.680),SCL90总分(156.03±7.255)及人际关系敏感项(2.06±0.182),抑郁项得分(2.13±0.172),焦虑等项得分(2.12±0.1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分别为:7.26±1.457,25.63±1.944,135.89±7.587,1.41±0.150,1.42±0.160,1.46±0.107)。PSG睡眠时间(254.06±25.893),PSG睡眠效率(0.73±0.295)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分别为363.67±38.331,0.82±0.21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SG监测结果与PSQI问卷结果有明显相关,监测睡眠潜伏期延长和焦虑情绪有明显相关(r=0.763,P<0.01)。结论:心理因素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尤其以焦虑情绪为主。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177;0.43)、睡眠维持(0.39&;#177;0.04)、睡眠自评(0.80&;#177;0.15)、睡眠总时间(0.93&;#177;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177;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lt;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lt;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lt;140,49例)(T=2.078~2.296,P均&;lt;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酒依赖患者可引起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变化,应用主观问卷和客观睡眠生理学测试可评估其特征。方法:选择1999-07/2003-12在常州市解放军第102医院精神医学中心住院的酒依赖患者26例作为酒依赖组,均为男性,年龄33~58岁;选择22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年龄29~55岁。两组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采用自行设计的睡眠行为调查表调查两组睡眠行为指标,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困难和睡眠过多。应用全夜多导睡眠图检测两组睡眠进程及结构的参数。全部受试者于21:30进入实验室,第1晚预睡,第2晚放置电极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酒依赖组有3例患者在停药后精神症状仍重而剔除,进入结果分析酒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和22例。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发生率:酒依赖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犤(83%,61%,91%);(14%,9%,18%,),(χ2=10.99~21.48,P<0.01)犦。②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酒依赖组睡眠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犤(44.9±6.0)min,(24.7±4.7)min,(t=12.5,P<0.01)犦,醒觉次数、醒觉时间及Ⅰ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犤(5.2±1.5)次,(54.3±11.6)min,(15.9±1.9)%犦较对照组增多犤(2.4±0.4)次,(20.4±4.1)min,(7.2±0.6)%,(t=13.6~15.1,P<0.01)犦。酒依赖组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及Ⅲ,Ⅳ期深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犤(71.5±4.9)%,(80.3±3.9)%,(8.9±2.1)%犦较对照组减少犤(90.0±2.3)%,(90.8±3.3)%,(17.7±7.5)%,(t=5.62~15.8,P<0.01)犦。结论:酒依赖患者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异常变化,说明长期滥用酒精可能会引起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障碍,而睡眠障碍会加重酒依赖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支持长期过量饮酒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论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首次怀孕妇女睡眠状况,对比有无焦虑、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方法:①选择2000-05/2004-05在河南大学第一医院和开封妇产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产妇75人为孕妇组。均为首次怀孕,且自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的调查。按1:1配对的原则从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中选择75人为对照组。②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有15个条目,每1个条目下都有3个选项,评分标准为0,1,2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包括入睡因子、睡眠维持因子、睡眠自评因子、实际睡眠时间和在床上渡过时间(两项之比为睡眠时间之比)、午休时间和梦记忆时间,上述各因子评分相加便得到睡眠质量总分。该量表测评时间为入院后1周内。③抑郁和焦虑状态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再经过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焦虑和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标准分≥50为有焦虑和抑郁症状)。测试时间相同于睡眠质量调查时间。④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结果:孕妇和健康者各7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有焦虑症状孕妇33人,无焦虑症状孕妇42人。有抑郁症状孕妇29人,无抑郁症状孕妇46人。①孕妇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比较:孕妇组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35,0.41±0.04,0.92±0.13,0.96±0.24,4.75±0.97;0.81±0.40,0.29±0.04,0.50±0.08,0.72±0.16,3.92±0.72,t=2.166~3.165,P<0.05~0.01)。②有无焦虑症状孕妇睡眠质量比较:有焦虑症状孕妇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无焦虑症状孕妇(1.22±0.40,0.47±0.07,0.92±0.16,1.29±0.43,0.99±0.25,0.74±0.13,4.95±1.05;0.96±0.38,0.36±0.08,0.63±0.15,1.06±0.32,0.78±0.20,0.60±0.06,4.25±0.95,t=2.231~3.127,P<0.05~0.01)。③有抑郁症状孕妇的入睡、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孕妇(1.14±0.38,0.87±0.15,1.26±0.31,0.95±0.27,4.84±1.01;0.89±0.40,0.69±0.13,1.04±0.52,0.80±0.32,4.19±0.83,t=2.245~2.407,P<0.05)。结论:首次怀孕妇女睡眠质量下降,且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孕妇睡眠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睡眠紊乱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2000—05/2004—05深圳市坪地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73例(患者组),其中男47例,女2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67例为对照组,男44例,女23例。患者组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并与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患者组的入睡(1.18&;#177;0.29)、睡眠维持(0.44&;#177;0.08)、睡眠自评(0.79&;#177;0.10)、睡眠总时间(1.15&;#177;0.24)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5.06&;#177;0.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1&;#177;0.24,0.29&;#177;0.05,0.52&;#177;0.08,0.79&;#177;0.18,3.19&;#177;0.59)(t=2.127~3.350,P&;lt;0.05~0.01)。AMI患者按睡眠质量总分分组后,高得分组(≥5.06分,39例)的平均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数目均明显少于低得分组(&;lt;5.06分,34例),而前者中的口常生活活能力得分却明显高于后者(t=2.117~2.358,P均&;lt;0.05),睡眠质量高得分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低得分组(t=2.129~2.057,P均&;lt;0.01~0.05)。结论:AMI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常影响到患者的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日常生活活能力和精神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慢性肾衰肾移植术后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6在抚顺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手术后出院患者97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6)。治疗组于出院后的6个月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男性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和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估两组男、女性患者的性功能,以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按意向处理,97例患者各量表评分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患者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减退(38.6±11.7)、勃起功能障碍(36.7±14.2)、性交过程焦虑(25.6±9.5)和性合作缺乏(21.4±12.5)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43.2±18.5,41.7±15.6,29.7±10.1,26.3±13.7),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7~2.894,P均<0.05)。②女性患者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183.5±31.7)、性唤起(179.7±30.4)、性高潮(192.8±34.7)和性心理(186.4±40.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2±55.6,171.6±37.2,164.0±40.2,170.9±36.4),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4~3.060,P均<0.05)。③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精力(6.2±2.0)、情感(3.2±0.7)和社交活动(1.2±0.3)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2.5,3.6±0.9,1.7±0.2),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8~3.420,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患者存在着性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接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单独笼养组,睡眠剥夺1d组,3d组,5d组,7d组和对照组,各组8只。采用小站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用放射性核素99Tcm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睡眠剥夺条件下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大鼠睡眠剥夺3d,5d,7d组胃排空率分别为(72±4)%,(71±5)%,(70±6)%。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763~3.684,P均<0.01)。同时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在睡眠剥夺3d,5d,7d大鼠胃黏膜中胃泌素含量分别为(268±118),(306±151),(405±164)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104~4.787,P<0.05~0.01)。胃动素含量分别为(51±32),(43±28),(36±20)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054~3.062,P<0.05~0.01)。生长抑素水平分别为(219±110),(260±78),(236±88)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023~3.120,P<0.05~0.01)。结论:睡眠剥夺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和胃粘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痛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 )和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对痛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法对 40例痛风患者和 3 0例健康者的UAER和尿α1 MG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1)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组、间隙期组、健康对照组的UAER(mg/2 4h)分别为 67 47± 2 4 3 6,47 3 5± 16 5 3 ,8 5 2± 3 48;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组、间隙期组、健康对照组的尿α1 MG (mg/L)分别为 3 5 13± 12 5 4,2 3 16± 11 3 1,5 3 7± 1 89。 (2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组UAER和尿α1 MG分别较间隙期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3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组及间隙期组UAER、尿α1 MG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 ;(4 )若以健康对照组 x + 2s为正常上限值 ,则UAER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组和间隙期组均有 70 %以上高于此值 ;尿α1 MG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组和间隙期组均有 80 %以上高于此值。结论 :痛风患者UAER和尿α1 MG明显升高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更高 ,UAER和尿α1 MG是痛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寻找其规律性。方法:选择近期做完腹部CT检查的55例痛风患者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血尿酸正常1∶1配对(对照组),比较腹主动脉钙化率和钙化体积。结果:55例痛风患者中,腹主动脉钙化率为74.5%(41例),钙化体积为犤(0.76±0.19)cm3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274,P<0.001和t=3.953,P<0.01)。在按不同血尿酸水平分组后,重度升高组(≥150mg/L,11例)的腹主动脉钙化体积犤(0.99±0.31)cm3犦明显高于中度(90~140mg/L,21例)犤(0.85±0.26)cm3犦和轻度升高组(<90mg/L,23例)犤(0.67±0.22)cm3犦(t=2.145和3.164,P<0.01和0.05)。在按有无合并危险因素及合并多少分组后,合并多项危险因素患者(24例)的腹主动脉钙化体积和钙化率明显高于不合并组(t=3.375,P<0.01和χ2=7.309,P<0.01)。结论:痛风患者常有较严重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频度和程度与痛风患者血尿酸升高水平和合并危险因素多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迟秋艳  魏斌   《护理与康复》2020,19(10):75-78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路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胸膜炎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管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和管路留置时间。结果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疼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分值(6.63±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0.74±4.57)分;舒适度评分(80.42±15.35)分,高于对照组的(57.30±15.0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管路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集束化管路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睡眠质量,降低引流管并发症,缩短患者管路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睡眠参数的改变,并与健康人数据比较.方法选择2003-08/2004-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失眠症患者50例为失眠组,健康体检无失眠症20例为对照组,应用自行研制的ES型失眠治疗仪,在患者睡觉前1 h进行30~45 min的治疗,3~6 d为1个疗程,并用Actiwatch系统记录失眠组和对照组的睡眠数据总睡眠时间、实际睡眠时间、实际觉醒时间、睡眠效率、平均活动分数、破碎指数,用Actiware-Sleep软件分析数据,记录结束后再询问其睡眠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失眠症组治疗前的实际觉醒时间为(0.83±0.44)h,与对照组(0.38±0.41)h相比显著延长(P<0.01);而睡眠效率(76.46±9.43)%与对照组(91.38±3.97)%相比显著降低(P<0.01);同时反映身体活动的参数和睡眠-觉醒节律的总体破碎程度的破碎指数15.84±8.43与对照组8.70±5.04相比显著升高(P<0.05).②经ES型失眠治疗仪治疗后,失眠症组除了总睡眠时间外,其他的参数改善均显著(P<0.05或0.01).实际睡眠时间为(6.40±1.04)h,实际觉醒时间为(0.56±0.31)h,睡眠效率为(85.99±5.71)%,平均活动分数为(3.38±2.21)分,破碎指数为9.65±5.01,睡眠和觉醒次数减少,实际睡眠时间延长,身体动度降低,最终睡眠效率提高,睡眠-觉醒节律趋于正常.③患者治疗后主观感觉良好,80.5%患者1个疗程后改变了每晚睡前必服睡眠剂的习惯.结论应用ES型失眠治疗仪进行小脑顶核刺激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切实有效,为失眠症的物理干预提供了一种方便,简捷,低价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