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针灸医学的核心理论。结合经络文献研究 ,从构成理论核心、说明病理变化、用于辅助诊断、确立治疗大法、指导选穴处方、影响针刺手法、充实刺灸方法、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论证了经络学说与针灸医学的密切关系 ,以及在针灸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理筋手法配合局部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62例梨状肌综合征进行推拿理筋手法配合局部温针治疗观察。[结果]一个疗程后,治愈77例,占47.5%,二疗程后治愈41例占25.3%,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本方法以理筋为主结合温针治疗,能起到疏通经络、剥离粘连、舒筋定痛、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除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The authors have, in recent years, obtained quite good therapeutic results in thei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eases, heat syndromes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rough treating mainly the Du Channel with the methods of resuscitating and regulating the mind, and clearing and activating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The illustrative cases are reported below.  相似文献   

4.
“邪气在络”是病邪停留在人体络脉所体现出的一组征候群。“邪气在络”的针刺方法有刺络放血疗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缪刺,一种是解结;“邪气在络”的针刺部位主要选择其原发部位;“邪气在络”的艾灸方法有灸络法和温熨法。“邪气在络”的针刺治疗与针灸护理相结合可使络脉气血通畅,进而达到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络是古人对人体认识的概念,主要由经脉与络脉组成,经络理论是构成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笔者通过古人对经络的经典描述与近人对经络感传现象及其实质的研究分析,归纳为经络是人体许多已知或未知结构功能的整合,其概念的可理解性与可证实性不同,功能的概述多于内涵的定义,寻求独立的经络解剖组织结构可能只会使经络的研究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论十五络脉的实际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这种方式还见于《内经》中的合穴、脉等理论,代表着腧穴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7.
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经络实质研究的难点在于经络的结构,问题不在于经络有没有结构,而在于把经络的结构设想为什么。根据经典理论、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的事实,经络肯定有其结构,但既不是已知解剖结构,也不是未知解剖结构,而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经络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子系统。研究要突破,需要冲破把“结构”仅仅理解为解剖结构的狭隘界限,接受现代科学关于“结构”的新观点,认识人体的超解剖结构特别是功能性结构的客观存在,把从解剖形态阐明经络功能的思路转变为从经络功能阐明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8.
There are several acupuncture methods for various types of paralyses, based on different selections of points and needling methods, i.e. needling the points selected by the yin-yang principle; needling the polar points; needling both the local and opposite points; needling the upper points with the lower ones needled as supplementary; and needling by the method of reinforcing the channels and reducing the collateral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each method are described below.  相似文献   

9.
宋金元时期针灸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元时期针灸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后世影响深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对针灸学关注,如设置“校正医书局”校勘针灸著作、“太医局”注重针灸教育、组织编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经络学说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使经穴理论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提倡针灸并举,总结针刺手法与开穴规律;创立实验针灸教学方法;诸多学说与学术流派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内经·灵枢》及中医经络理论中关于根结、标本的含义、发展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经络理论中根结、标本的释义及联系,同时对根结、标本与气血、特定穴、气街、四海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根结和标本理论上相近而不相同,根结重具体上下位置,标本重两端区域。气血由根本部而出,途径根、溜、注、入以及五输穴,到达结标部位的头、募穴、背俞穴、下合穴等,与气街、四海分布位置吻合。为“远道取穴”和“根-过-结”配穴等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根结、标本理论是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于临床辨证、取穴配方以及特定穴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在应用方法理念上的延伸,也对扩大治疗疾病的范围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灸临床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谨守经络病机,运用经络诊断的方法,提高针灸临床诊疗水平。经络诊断体系以经络病机学为核心,从经络病机概念出发,抓住经络状态病因分析、经脉循行异态审查、经络证候性质辨识三方面深入阐释了与辨识经络病机相关的核心内容,最终指出经络气血虚实是经络状态的根本内在的经络诊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弥补经络诊断理论碎片化和实践零散化的不足,又将经络诊断完整地纳入整个中医临床辩证的体系,为临床针灸辨经论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辨识准绳。  相似文献   

12.
“西汉人体经脉漆雕”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西汉人体经脉漆雕”丰富了医学文物的内容,为早期经脉学说提供了物证,是四川汉代医学的代表性器物3方面讨论了“西汉人体经脉漆雕”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一件人体经脉模型,在医学史和针灸学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络脉是对经脉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是相对经而言,有“网”的意思,即网络全身,无处不到。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贯通的枢纽,也是营卫交会的场所,由于络体细小曲屈,络脉易瘀易滞,故络病的发生多以络脉阻滞不通为主,所以络病的治疗当以通络为其要。通络法有多种,现就临床常见的通络法及常用通络药归纳为:虫蚁通络法、散寒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祛湿逐痰通络法、补气活血通络法、祛风散邪通络法、解毒通络法、柔肝熄风解痉通络法等八法。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焦珂  苏同生 《中医学报》2020,35(5):956-959
黄元御诊治疾病的核心思想乃“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认为疾病的发生乃因中土轴轮受损、四象升降失司所致。中风发病的总病机为中气衰败、土湿阳衰,治则为补气健中、温阳散寒。温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巧妙结合,集艾灸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同针刺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等作用于一体,对寒性病证的治疗较单纯针刺尤具增效作用。将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风市、合谷、太冲作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穴,可达助阳暖土、补气活血、祛风疏肝之效。  相似文献   

15.
梅核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咽中如有物堵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可见于西医的慢性咽炎、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症.临床尤以慢性咽炎为常见,因其每因情绪变化或季节变换而发作,发病率较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启膈散以化瘀、行气、散结为大法对此证进行治疗,效果尚佳.  相似文献   

16.
彭筱娴  张培彤 《中医学报》2021,36(3):465-468
恶性肿瘤在其生成、增殖及侵袭的慢性进展过程中,初则由气及血,久则由血入络.络脉网络全身、沟通内外,络脉失和则痰瘀互阻、虚实互结,病情缠绵反复.癌肿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故疼痛持久而剧烈;痛证不除,局部脉络阻滞日久,耗伤正气,不荣则痛,导致络脉发病程度进一步加深.临证治疗癌性疼痛,当守叶天士“以通为用”之法,攻补兼施、标本...  相似文献   

17.
从针灸教学实际出发,针对目前针灸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我们创立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针灸教学平台体系,通过教师在医、教、研一体互动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针灸专业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具有继承、创新能力的实践型针灸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在刺络放血理论上独见其长,不但详细记载了刺络放血法的分经论治原则,所采用的三棱针、砭石、燔针、长针等刺络工具,同时指出了刺络放血法的临床适应病证与施治部位,更是独树一帜地提出刺络放血法不但适用于实证,对脏腑虚证亦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形成了有别于前人的李氏刺络理论。其著作中对刺络放血法的收录和运用具有详尽和实用的特点,对后世及现代临床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三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邪安正;注重单纯针刺;强调针药结合;慎用灸法;擅用外治法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十二经脉"阳经长,阴经短"是王富春教授提出的经络理论观点.从阴阳属性,经脉循行,所属腧穴和原穴以及古代文献四个方面来阐述其理论观点.以此推动经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