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MCE)、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结果,评价左心室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在冠心病节段室壁血流灌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50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将其分别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其在室壁节段血流灌注异常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纳入血管共150支,其中4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血管56支,左前降支30支,左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14支。单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0例。按照冠状动脉的供血范围与左心室壁17节段相对应关系入选的心肌节段共850个,冠状动脉狭窄0%~49%的心肌节段共672个,冠状动脉狭窄50%~75%的心肌节段共65个,冠状动脉狭窄76%~99%的心肌节段共103个,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心肌节段10个。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9%,2D-STI检出节段室壁运动异常与相应供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7%;以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静息态下透壁心肌灌注指数(TPR)的正常值,并探讨静息态下不同分支的冠状动脉狭窄与各冠状动脉分支的不同狭窄程度对左室壁不同节段TPR的影响。方法 274例患者行Toshiba 640层CT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A及左心室室壁CT灌注(CTP)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17节段进行分组。计算正常组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之间相应节段内TPR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应节段TPR的相关性。结果前降支及左旋支病变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较为明显,前降支狭窄主要影响中间段前壁(r=-0.288)、心尖段前壁(r=-0.263)及中间段间隔壁(r=-0.196),左旋支主要影响基底部前侧壁(r=-0.241)、基底部后侧壁(r=-0.279)及心尖段侧壁(r=-0.201),而右冠状动脉病变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中间段后壁(r=-0.195);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程度较大(P<0.05),轻度狭窄影响较小;左室前壁心肌灌注最易受到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在静息状态下前降支供血区域组、左旋支供血区域组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组正常心肌和重度狭窄心肌平均TPR值分别为1.14±0.09和1.07±0.13、1.13±0.11和1.06±0.14、1.15±0.14和1.10±0.12。结论不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分别可以影响不同节段的心肌透壁灌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肌的TPR,二者具有相关性;静息状态下TPR正常值大于负荷状态下TPR。本研究提供了TPR静息态下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静息态下透壁心肌灌注指数(TPR)的正常值,并探讨静息态下不同分支的冠状动脉狭窄与各冠状动脉分支的不同狭窄程度对左室壁不同节段TPR的影响.方法 274例患者行Toshiba 640层CT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A及左心室室壁CT灌注(CTP)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17节段进行分组.计算正常组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之间相应节段内TPR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应节段TPR的相关性.结果 前降支及左旋支病变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较为明显,前降支狭窄主要影响中间段前壁(r=-0.288)、心尖段前壁(r=-0.263)及中间段间隔壁(r=-0.196),左旋支主要影响基底部前侧壁(r=-0.241)、基底部后侧壁(r=-0.279)及心尖段侧壁(r=-0.201),而右冠状动脉病变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中间段后壁(r=-0.195);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程度较大(P<0.05),轻度狭窄影响较小;左室前壁心肌灌注最易受到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在静息状态下前降支供血区域组、左旋支供血区域组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组正常心肌和重度狭窄心肌平均TPR值分别为1.14±0.09和1.07±0.13、1.13±0.11和1.06±0.14、1.15±0.14和1.10±0.12.结论 不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分别可以影响不同节段的心肌透壁灌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肌的TPR,二者具有相关性;静息状态下TPR正常值大于负荷状态下TPR.本研究提供了TPR静息态下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4.
陈杰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2005,20(3):205-208
目的:评价MSCT三维图像重组判断冠状动脉钙化与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35 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检查,先行平扫进行钙化积分,再行增强扫描,并进行 3D图像后处理包括曲面重组(CPR)及仿真内镜(VE)、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析病变节段的钙化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及其相关性。结果:11 例共 27 支血管发现有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可进行分析的23支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10%~79%不等,与相应节段得到的钙化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MSCT曲面重建结合其它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巩红  李季  胡永刚  陈志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8):1303-1305,13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判别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数、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评估节段数368个,其中狭窄节段195个(35.4%)。狭窄<50%共98个节段,狭窄50%~75%共71个节段,狭窄>75%共26个节段(左前降支中段、近段、后降支中段、左回旋支近段),其中完全闭塞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以远、左回旋支中段以远)。软斑块46个(27.3%),纤维斑块42个(31.5%),混合斑块78个(29.5%),钙化斑块93个(12.6%)。对应斑块测量的CT值分别为软斑块(17±26)HU,纤维斑块(97±35)HU,钙化斑块(489±195)HU。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助于显示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6.
作者收集108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紧急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91例(84.3%)梗死例主冠状动脉闭塞。经动脉内溶栓治疗,57区(62.6%)血管再通。26例病变位于左前室间支,92.2%在血管分叉后的近侧段形成血栓;24例病变位于右冠状动脉,62.5%血栓在近侧段,29.2%和8.3%在中段和末段;左旋支5例,斜支1例,左钝缘支1例,血栓均位于近侧段。近侧段病变总发生率为82.5%。49例有截断征象,残支宽,无闭塞前狭窄。动脉早期残支显影延迟,界线不清晰。动脉晚期残支密度增强,界线清晰,但均不平整,呈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512层螺旋CT第2代追踪冻结技术(SSF2)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数据行SSF2算法校正重建与标准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式下图像质量评分、密度、噪声及SNR差异。通过SSF2分析患者的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CT-FFR值、CACS及狭窄程度,分析CT-FFR、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SF2重建与标准重建比较,图像质量评分更高、噪声更低、SNR更好(均P<0.05)。2名医师对SSF2重建图像质量评判的一致性较好(K=0.848,P<0.001)。左前降支中段、左旋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远段中度以上狭窄占比均较高。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以混合斑块占比较高。左前降支重度钙化、左旋支无钙化及右冠状动脉轻度钙化占比均较高。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的CAD-RADS评分与CACS均呈中度正相关(r=0.519,0.554,0....  相似文献   

8.
不同重建技术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技术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对 5 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采用西门子 16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应用容积再现漫游 (volumerenderingtechnique ,VRT) ,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 struction ,MPR) ,曲面重建 (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 ,CPR)和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P)等 4种技术重建。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 ,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19例 ;无钙化但有软斑块 4例 ;冠状动脉 1、2级分支显示率 10 0 %,3级以上分支显示为 60 %~ 80 %左右 ,4级分支显示 3 0 %~ 5 6%。有 3 0例 3 9支冠状动脉显示程度不同的狭窄 ,其中左主干病变 2支 ,左前降支及分支病变 2 0支 ,回旋支病变 9支 ,右冠状动脉病变 8支。VRT能够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直观、形象、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分布走行情况以及在心脏表面的位置。CPR能显示各支冠状动脉从主动脉起始部到终末端的剖面情况 ,可清晰显示血管的最大直径内形态及管腔有无狭窄 ,以及狭窄段的长度。MPR以连续层面显示各支冠状动脉的节段性形态 ,可于监视器上以电影方式动态观察 ,可以获得冠状动脉各支的完整信息。MIP能显示冠状动脉各支类似于DSA血管的影像 ,可以显示钙化以及管腔形态。结论  相似文献   

9.
64层容积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64层容积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0例患者。利用曲面重建、三维重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40例共160支血管同时行CTA和DSA成像,DSA发现血管狭窄96节段,CTA发现血管狭窄101节段。CTA与DSA结果相符的血管有94节段,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89.06%,阳性预测率为93.07%,阴性预测率为96.61%。结论:CTA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简便、无创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不同重组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时不同重组技术对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显示方法.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重组,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照.结果:在36例患者的CT能满足诊断要求的289节段(血管直径>2 mm)冠脉,在横断位图像上对正常和≥50%狭窄血管的显示及诊断符合率最高达95%以上;MIP和CPR成像清晰,对106节段正常冠脉的诊断符合率达90.2%和93.4%,对183节段狭窄(≥50%)的血管的诊断符合率达85.3%和86.3%;VR重组图像能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直观、形象、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分布走行情况及在心脏表面的位置,但图像易造成正常血管狭窄的假象,106节段正常血管中有48节段显示狭窄改变.MPR不能显示冠脉全程,图象粗糙,在冠脉的评价中应用价值不大.结论:横断面、CPR和MIP是显示冠脉及其狭窄的最佳的重组方法,诊断准确性高,VR和MPR可作为补充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特征追踪(CT-FT)技术评估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技术可行性及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病变组)和同时间段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33名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病变组首先按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分为单支狭窄组(42例)和多支狭窄组(39例), 进行组间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分析;再分别根据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血管的狭窄程度将病变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 进行相应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节段心肌应变峰值的组间分析。使用后处理软件CVI 42对图像进行分析, 获得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PCS)、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以及各冠状动脉分支节段的纵向应变峰值(PLS)、环向应变峰值(PCS)、径向应变峰值(PRS)。多组间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增多, GPLS绝对值逐渐减低, 对照组、单支狭窄组及多支狭窄组的GPLS分别为-14.1%±2.7%、-11.5...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和三维屏气MR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16 multi-detector CT,16-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三维屏气冠状动脉MR血管造影(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4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在3 d内均行冠状动脉CTA和MRA检查,其中31例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分成9个节段(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和旋支近、远段),由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对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按0~4级评分,比较CTA和MRA上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计算并比较CTA和MRA诊断31例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各项准确性指标.结果CTA在右冠状动脉中段的图像质量低于MRA,右冠状动脉近段二者无区别,其他节段均优于MRA.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1例患者共有43个节段狭窄>50%,CTA和MRA分别正确诊断出36和27个,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4%、49%、97%和63%、90%、55%、93%.结论除右冠状动脉中段,CTA大部分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MRA.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高于MRA,但特异性低于MRA.冠状动脉CTA和MRA均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CT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T)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56例经EBT血管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资料,将冠状动脉各支分成13个节段与相应CAG结果逐一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9个≥2mm的冠状动脉节段中,EBT可评价562个,无法评价117个.EBT对各支冠状动脉的评价准确性依次为左主干、前降支和右冠;对各节段的评价以近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评价以>75%狭窄的诊断最为可靠.此外对正常冠状动脉的诊断准确性也较高,为88.5%.结论:EBT血管造影对评价冠状动脉近段狭窄、重度狭窄和正常血管有很高的价值,可作为CAG术前筛选的常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2004年4月—2005年9月连续选择30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并对300例患者的2364冠状动脉节段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63例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该63例患者的446冠状动脉节段进行了16层CT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照分析。结果在300例患者冠状动脉的2364节段(血管直径≥2mm)中1965(1965/2364,83%)个节段能满足影像评价,399(399/2364,17%)个节段不能满足影像的评价。冠脉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50%)的节段,CT有179(179/212)84.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70%)的节段,CT有218(218/234)93.2%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很高,且在观察冠状动脉的解剖及变异、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以及冠状动脉肌桥的显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子束CT血管三维重建技术与冠状动脉成像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分析电子束CT(EB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显示方法。方法 对 40例分别行EB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病例图像行回顾性三维重建。重建方法主要是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曲面重建法(CPR)、多平面重组法 (MPR)及容积再现法 (VR)。所有三维重建图像由 2名不知CAG结果的医师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4支血管进行分析 (分支血管未包括在内 ) ,狭窄程度以 >5 0 %为标准与CAG结果对照。结果 MIP及CPR成像清晰 ,对 48支正常冠状动脉的评价准确率达 91.7%和 93 .8% ,对 5 9支狭窄 >5 0 %血管的评价准确率分别为 83 .1%和 88.1%。VR法重建立体效果好 ,但图像易造成正常血管狭窄的假象 ,48支正常血管中有 2 9支显示狭窄改变。对有狭窄血管的程度也较CAG夸大了约 10 %~3 0 %。MPR重建图像粗糙 ,无法评价冠状动脉。结论 MIP与CPR是显示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三维重建方法 ,诊断准确性高 ,VR可作为补充显示方法 ,MPR可不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ICA)结果比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疑似和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行256层螺旋CTA和常规ICA.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明显狭窄的诊断结果,检查结果与常规ICA结果对比分析,共分析了93例患者的372支血管共1349个可评估血管节段,ICA共发现215处狭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A相对于IC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基于患者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767(95%可信区间为0.578~0.956),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54.5%,阳性预测值(PPV)为94.2%,阴性预测值(NPV)为85.7%;基于血管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21(95%可信区间为0.888 ~0.954),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0.8%,PPV为83.1%,NPV为96.6%;基于血管节段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48(95%可信区间为0.927~0.969),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96.6%,PPV为83.7%,NPV为98.6%.CTA对心率>70次/min和心率≤70次/min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分别为0.951(95%可信区间为0.929 ~ 0.974)和0.964(95%可信区间为0.927 ~1.000).结论 256层螺旋CTA作为无创的检查对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检查受心率影响较小,无需控制心率,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筛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Turbo Flash)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受第3代双源CCTA检查的患者1003例,其中有70例患者在CCTA检查后30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辐射剂量。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CT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CCTA与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并进行U检验。结果(1) 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04% (3/835)。(2)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Force 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0% (289/298)、特异度为98.3% (706/718)、阳性预测值为96.0% (289/301)、阴性预测值为98.7% (706/715);基于血管分析,灵敏度为97.5% (159/163)、特异度为85.1% (40/47)、阳性预测值为95.8% (159/166)、阴性预测值为90.9% (40/44);基于患者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CCTA与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部位高度一致(U=2.4,P=0.008)。(3)辐射剂量:有效辐射剂量为(1.17±0.29)mSv。结论第3代双源CT Turbo Flash模式可以在自然呼吸、无心率干预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成功率高,图像质量佳,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有效辐射剂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MPI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结果 150例患者中,CCA检出90例存在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有165支,255个节段,其中有125个节段处于冠状动脉远端和分支。冠状动脉CTA检出狭窄≥50%节段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在所有节段是47%、90%、55%、94%,在可评估节段为57%、93%、56%、98%。MPI一共检出了可逆性缺损患者25例,CC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95%、71%、19%以及100%,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52%、85%、10%、93%。结论 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需要率先使用MPI,然后按照MPI的结果有选择性的行CCA。  相似文献   

19.
_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 CT 进行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 CT 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对30例受检者进行扫描,对所有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心肌碘图灌注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碘图评分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受检者冠状动脉 CTA 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30例受检者中有19例共计36支冠状动脉分支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7支,次全闭塞1支。30例受检者心肌碘图均可进行碘分布情况评分。510个左室心肌节段中0分21个节段(4.1%),1分75个节段(14.7%),2分218个节段(42.7%),3分196个节段(38.4%)。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对应2分以上心肌节段比例分别为85.6%、76.7%、93.0%及10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评分之间存在不一致。结论:双能量心肌灌注作为“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及心肌灌注联合评价的技术具有一定应用潜力。目前校正双能量扫描所产生的各种伪影,提高心肌灌注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是促进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服用硝酸甘油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通过服用硝酸甘油提高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显影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服用与不服用硝酸甘油患者各30例,用16层MSCT扫描,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13个节段显影的差异。并将服用硝酸甘油患者中10例进行了DSA选择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1)2组在冠状动脉13个血管节段中,右冠状动脉(第1、2、3段)、左主干(第5段)、左前降支(第6、7段)、左旋支(第11段)可评价血管例数相同(均为30例);后降支和左室后支(第4段,X^2=8.007,P=0.004)、左前降支(第8段,X^2=8.571,P=0.003)、第1对角支(第9段,X^2=6.667,P=0.010)、第2对角支(第10段,X^2=38.400,P=0.000)、钝圆支(第12段,X^2=12.000,P=0.001)、左旋支(第13段,X^2=10.335,P=0.001)的显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服用硝酸甘油MSCT冠状动脉成像10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成像初步对比,严重的钙化和运动伪影影响狭窄的准确性,轻度钙化或无钙化和无运动伪影时,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吻合。结论:使用硝酸甘油可提高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显影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