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汗法     
汗法,即解表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之一。汗法是运用各种发散药物的特殊性能,促使机体腠理开泄,使病人发汗,排除病邪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外感疾病的初期。一、汗法的运用《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这就是说,高热患者可使邪热因汗出而减轻。《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溃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热论》:“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  相似文献   

2.
元颖 《河北中医》2001,23(2):143-144
汗法属于中医八法之一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 ,透过人体的 执水 执水 汗出 ,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金匮要略》中的许多疾病由于外邪侵袭产生 ,或外邪侵袭使病情加重 ,运用发汗解表法可以驱除外邪 ,使疾病向愈。但汗法在具体运用时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个人体质的差异 ,结合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分别加以考虑。1 发汗平喘法1.1 溢饮 “病溢饮者 ,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亦主之。”“饮水流行 ,归于四肢 ,当汗出而不汗出 ,身体疼重 ,谓之溢饮。”故…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为近代中医名家之一。他对本草之独到见解,堪称风格清新,立论精湛,颇能启人思路。然他提出的“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的论点,笔者似觉不妥,特提出管见,与同道商讨。《伤寒论》63条说:“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言太阳病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均可使邪热内传於肺,而致病情加重。如尤在泾说:“发汗后,汗出而喘,无  相似文献   

4.
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首。《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概括地说,汗法是通过解表发汗的方法,使邪从汗解,而疾病乃愈。祖国医学又认为:发汗以阳气为运行,以阴血为基础。如仲景治无汗表实之伤寒,以麻黄开腠逐邪,亦即宣达阳气之意:用桂枝旺盛血行,亦即鼓动阴血使之发汗之意。《内经》还要言不繁地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又云:“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譬犹烈日当空,阳亢已极,必得地气上升,油然作云,才能天气下降,沛然作雨,即阴阳和然后雨泽降的意思。中医对汗法的应用颇广,在临床上必须明确邪气之微甚,正气之虚实,始可探本穷源,一汗而解。试观古方中凡属风寒,必用麻桂:而一见烦渴,便兼用石膏:又如见温热则用银翘、桑菊,见湿郁则用羌防  相似文献   

5.
一、“不可发汗”的概念不少医家认为,《伤寒论》所述“不可发汗”仅指不可用峻剂麻黄汤发汗。其实,桂枝、青龙、桂麻各半、桂二麻一等汤都有发汗的作用;并且从论中指责误汗的某些条文来看,烧针、火劫、热熨等外治法,也是当时颇为盛行的发汗法。以桂枝汤为例,论中有25处用到它,无一不是以其发汗解表,方后的注解还反复强调“汗出”,临床也证实它确有发汗之功。可见《伤寒论》谓“不可发汗”,并非仅仅忌用峻剂麻黄汤,而系指不可用包括内服方药及外治诸法在内的多种汗法发汗。二、“不可发汗”的病证某些医家根据“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等“不可发汗”的明训列于“太阳病篇”,便以为凡素病正虚复患太阳病者皆当忌汗。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正虚感邪者,只要立方遣药注意扶正祛邪、攻  相似文献   

6.
汗法是通过使用药物、针灸、护理等方法使人体汗出,从而发挥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内经》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指出了汗法是病邪在表的治疗大法。而微汗是仲景运用汗法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如《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说:“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絷絷然,一时间许益佳,  相似文献   

7.
陈国安 《河北中医》1998,20(1):27-28
疮疡,乃一切外科疾病的统称.汗法,是指运用辛散发汗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解表法.兹将汗法在疮疡治疗中的应用浅述如下.1汗法的治病原理外邪一旦侵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必然奋起抗邪,以阻止外邪的侵入,这是正常人体所具备的防御机能.倘若外邪初犯,邪在肌表,其邪气的发展趋势是由表及里,而人体的正气则是由里向外与之抗争,形成邪正相搏之势,此时治疗,当顺其正气之势而应用汗法,促使汗液外泄,往往能使侵入肌表之邪随汗而解,从而使疾病转愈.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理也.疮疡初起并俱表证时,应用汗法治疗,同样能使邪毒随汗而解,因而使疮疡消散于无形.所以《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汗之则疮已.”汗法,实乃疮疡初起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2汗法的适用范围汗法,并非所有疮疡都能应用,施治当有一定的范围.《外科正宗》在论述肿疡治法中说:“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内经》所指应用汗法的也是有“其在皮者”的前提.由此可见,应用汗法治疗疮疡,一般适用于在患疮疡的同时而兼有表证者,多在发病的初期,外邪尚在肌表,脓肿未成之际.其具体的治疗法则主要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辛温解表适用于表寒证,症见疮疡色白(即皮包不变),恶寒较重,发热头痛,无汗不  相似文献   

8.
汗法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的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亦称解表法。但发汗法并不是以病人汗出为目的,而是通过发汗使人体腠理开泄,营卫调畅,使肌体(?)(?)汗出,邪从汗解。所以,汗法除了治疗感受外邪引起的表证外,凡是肌体出现腠理闭塞、营卫不通的病理并因此引起一些病证,皆可用之以开腠理、宣肺气、和营卫、祛邪除病。历代医家从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具有发汗  相似文献   

9.
议微汗解表     
议微汗解表上海奉贤县中医院(201400)徐亚欣[关键词]表证,微汗解表汗法是中医治病方法之一。凡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水肿、风湿病等,均以此法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指病邪在表者,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通过发汗可以调...  相似文献   

10.
汗法居八法之首,是临床辩证论治的重要法则之一。《内经》提到汗法的条文甚多。从汗法的病因、病位、病机、适应症等不同方面。十分详尽地论述了汗法的运用。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者除之。”《素问·热论》:“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素问·生气通  相似文献   

11.
尝观《医学衷中参西录》,见张氏之于汗法,说理透辟,经验丰富,学术观颇有独到处,然以有关文字散见各篇,未能清疏,令人不得注重,故特不揣谫陋,撮举大要,冀资鉴证。一、发汗未必汗药张氏基于“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的认识,认为“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发汗也。”故即如补气之黄芪、滋阴之熟地、敛汗之山萸、清火之知母等药,张氏都能用来发汗。例如:1.用黄芪发汗:因汗以阴精为原,赖阳气以运,故胸中大气虚者,若不予补气,即投发汗重剂麻黄汤,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中医归属于“疮疡病”范畴,其发生多与风邪、寒湿、湿热及玄府郁闭有关,风邪贯穿该病发病的始终,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的理论,发现疮疡病总的治疗法则为汗法,即运用开泄腠理、调气和血、宣发肺气等法,激发机体发汗,使风、寒、湿、热、毒等蕴滞于肌表的邪气随汗而解,因此在银屑病治疗中,采用汗法,解在表之邪,发机体之汗,可使邪气随汗外泄,皮损向愈。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临证之余.研习《伤寒论》,发现张仲景在全书397条文中,涉及汗证与汗法的条文多达百条卫详细地描述了六种汗出的机制、汗法的适应证、禁忌及过汗变证等.笔者据此认识到.无论是药物发汗、非药物发汗或是自汗出等均为邪从汗解之征象,就此笔者作一初步阐述,望同道指正。1通用发汗药而避邪仲景遵《素问·阴阳应象大伦》中日:“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把汗法作为太阳经证的正治法,通过发汗使邪随汗而解.风寒在表虽均用汗法.但仲景运用各有法度,不尽相同。对太阳中风表虚证.仲景则用挂技汤解肌祛风,调合营卫.并嘱服枝枝汤…  相似文献   

14.
汗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如何正确而适当地使用汗法是防止外邪内传、及时解除疾病的首选措施 ,也是外感疾病最常用和关键的治法。本人浏览了历代医家对汗法的部分论述 ,从而对祖国医学瑰宝之一的汗法有些新的认识 ,特介绍之 ,供同道们参考。历代医家关于汗法的论述 ,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体若燔炭 ,汗而散”。《阴阳应象大论》云 :“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玉机真脏论》云 :“今风寒客于人 ,使人毫毛毕直 ,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 ,可汗而发也”。《热论》云 :“三阳经络皆受其病 ,而未…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无论是外感热病还是各种杂病,只要辨证准确,用之往往疗效卓著。本文拟简单论述《伤寒论》中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 汗法 汗法,又称发汗法,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又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提出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并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辛凉发汗法已被广泛应用,而辛温发汗法似乎被人忘弃,但作为汗法之一,实不能废弃,在临床上仍有其实用价值,故琐谈如下: 辛温发汗法是八法中汗法之一,是用辛温轻散的药物,振奋阳气,发散表邪,以恢复机体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针对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出现的表寒证而设立的。即《素问·阴  相似文献   

17.
虽然汗法的运用过程中,以适度的汗出为成功的标志,但却不能以作汗为目的,而应针对病机施治,今其自然发汗。在应用汗法时,除准确用药外,一定要重视饮食的补充。表伤风邪方用桂枝汤最为精当,表伤寒邪方以麻黄汤最为恰切。汗法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征,《伤寒论》中的“太阳”其实就是“表”的代名词。运用汗法,要发汗有度、法因证施、注意将息。汗法有禁慎,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8.
<正> 【因致衄】语出55条。“衄”即鼻孔出血。此“因致衄”就是太阳伤寒应发汗而不发汗,而发生鼻孔出血。程知曰:“不发汗而致衄,是人营之寒,不得泄越而然也。”周禹载曰:“当汗不汗,因而致衄者,必点滴不成流也。”尤在泾曰:“伤寒脉浮紧者,邪气在表,法当汗解,而不发汗,则邪无从达泄,内搏于血,必致衄也。”《医宗金鉴》曰:“伤寒脉浮紧,法当发汗,若不发汗,是失汗也,失汗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汗法"种类的统计和对张仲景运用"汗法"治疗疾病技巧的探讨,说明"汗法"这一治病的主要方法,在张仲景运用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汗法"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外感病,而且还可用来治疗风湿、水肿、肺胀、黄疸、痰饮等及许多杂病.就其治外感而言,又有峻汗、缓汗、小汗、微汗、复汗、更汗、先其时发汗等不同;可见伤寒中之"汗法"与后世之解表法及辛温发汗、辛凉发汗等的含义,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如能象张仲景那样熟练而灵活地运用汗法,便会使很多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由此特别提示业医者,为了我们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一定要读四大经典,在反复研读经典时,从中便可吸取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20.
汗法是仲景《伤寒论》中所用的治法之一 ,应用范围广泛。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对汗法的探讨 ,但一般都将微似汗与微汗等同视之 ,将微似汗当作微汗解释为微微发汗 ,发小汗 ,究其曲解的原因 ,几乎都是从病因病机与治则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 ,避“似”字于不释。《尔雅·释黄》中谓 :“似 ,嗣也”。《玉篇》谓 :“嗣 ,续也 ,继也”。根据以上释义 ,“似”字有持续之意 ,含有时间的概念。因此笔者认为“微汗”是微微发汗 ,发小汗 ,而“微似汗”则除了微微发汗 ,发小汗之意外 ,尚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至于应持续多长时间 ,仲景在桂枝汤煎服法中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