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亚砷酸钠致脏器细胞DNA链断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亚砷酸钠(NaAsO2)在不同时相引小鼠体内细胞DNA链断裂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分别测定ICR小鼠皮下注射NaAsO20.4,2,10mg/kg后1,3,6h的脾脏、胸腺、骨髓和肝细胞的DNA链断裂损伤。结果: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注射后,可以发现2和10mg/kg NaAsO2可诱发脾细胞、胸腺细胞、骨髓细胞DNA断裂,各组出现的彗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DNA迁移距离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而在染毒后不同时相观察的结果表明,NaAsO2诱发脾细胞出现DNA链断裂损伤在1h最为明显,而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相对较晚,DNA链断裂损伤高峰出现在染毒3h;染毒6h,各种组织细胞的DNA链断裂损伤开始减少,逐渐趋于正常。各剂量组及时间点均未观察到亚砷酸钠有诱导肝细胞DNA链断裂损伤作用。结论:2mg/kg和10mg/kgNaAsO2可诱发小鼠体内脾、胸腺和骨髓细胞的DNA链断裂损伤,但不同细胞对NaAsO2作用的反应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彗星试验检测苯并(a)芘腹腔染毒小鼠体细胞DNA损伤的方法。[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3个染毒组,每组4只。3个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0.01ml/g体重)和苯并(a)芘(250、125、62.50mg/g体重)。染毒3h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肾和小肠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用于彗星试验。IMI彗星分析软件分析彗星尾距(oliver tail moment,TM)评价细胞DNA损伤的程度。[结果]高剂量组小鼠肝、肾和小肠细胞的彗星尾距值均增加,中、高剂量组小肠细胞的彗星尾距值均是溶剂对照组的5.22倍(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肾细胞的尾距值分别是溶剂对照组的8.27和7.16倍(P〈0.05)。高剂量组肝细胞的彗星尾距值是溶剂对照组的3.99倍。低剂量组仅小肠细胞的彗星尾距均值(1.285μm)增加(P〈0.05)。[结论]彗星试验可检测苯并(a)芘腹腔染毒小鼠肝、肾和小肠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2、4mg/kg染毒组),每组6只.经口染毒7 d,用彗星试验技术(SCGE)检测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1、2、4 mg/kg氧化乐果暴露的小鼠睾丸细胞彗星尾长和彗星尾长与头长之比均大于对照组(P<0.01),且随氧化乐果染毒剂量的增加,睾丸细胞彗星尾长也增加,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氧化乐果可引起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Xie G  Zhang J  Xiao Y  Han Y  Liu N  Li B  Mu Y  Han S  Huang P  Sun Z 《卫生研究》2012,41(1):31-4, 39
目的探讨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对小鼠肝脏的氧化应激及其DNA损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动物,尾静脉注射染毒。其中小鼠肝脏自由基检测试验设阴性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即0、3.75、37.5及375nmol/ml CdTe QDs溶液组;小鼠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组别同前,另设阳性对照组(20mg/ml环磷酰胺)。每只动物注射0.2ml实验溶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24h后断头处死动物。用低温电子顺磁共振(EPR)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自由基水平的变化;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结果染毒24h时后,随着CdTe QDs染毒剂量的增加,低、中、高染毒组的小鼠肝脏组织自由基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高(P<0.05,P<0.01);小鼠肝细胞SCGE检测彗星尾长、Olive尾矩、尾DNA%、头尾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CdTe QDs可导致小鼠肝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醋酸铅染毒小鼠DNA损伤及体内抗氧化酶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动物体内DNA的损伤作用、机制以及抗氧化酶的变化情况。方法小鼠经自由饮水,分别给予0,0.196,0.296,0.496醋酸铅染毒6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肝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测定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同时检测血中血红蛋白(Hb)、肝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醋酸铅可引起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率升高,彗星尾长增加,尾长与头部直径比值(Olive尾矩)增大,同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高,均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同时Hb和肝组织GSH含量降低,全血SOD和GSH—Px活性降低。结论醋酸铅染毒可致小鼠肝细胞和骨髓细胞DNA损伤,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硫硒化镉(CdSeS)对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纳米CdSeS(0.0.1、0.2、0.4mg/ml)经小鼠尾部静脉注射,一次性染毒,3d后通过彗星实验检测肝细胞和脑细胞的核DNA损伤。结果在纳米CdSeS低浓度(0.1mg/ml)下,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在高浓度(0.2、0.4mg/ml)下,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增加(P〈0.01)。结论纳米CdSeS能通过血脑屏障,导致小鼠脑细胞DNA损伤,并能导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并且,脑和肝的细胞核DNA损伤趋势一致,但是在同一浓度染毒组,脑细胞核DNA的损伤较肝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彗星试验评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甲氨喋呤(MTX)后的DNA损伤。方法外周血来自男女两名助血员,淋巴细胞分离后用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0、5、10、25、50、100ug ml^-1的MTX分别染毒6h和24h,而后用彗星试验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以尾长(TL)和尾相(TM)作为DNA损伤的指标,并分析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染毒组DNA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彗星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测定DNA损伤的方法。MTX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具有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脾、肝、肺和肾组织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用不同剂量(0.0、0.75、1.5、3.0、6.0mg/m3)的甲醛染毒小鼠2周,第15天处理动物后,取脾、肝、肺、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后小鼠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组织细胞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增加;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脾、肝、肺和肾细胞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增加。结论甲醛可引起小鼠的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及修复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对DNA氧化损伤效应的敏感性及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方法:以H2O2作为氧化损伤剂,对离体的小鼠肝,肾,脾细胞进行染毒,用慧星试验观察各种细胞的DNA氧化损伤效应与修复动力学改变。结果:H2O2能诱导三种细胞DNA氧化损伤,其损伤的敏感性依次为:脾细胞>肾细胞>肝细胞,修复试验显示肝细胞修复能力最强,修复时间最短,脾细胞次之,而肾细胞在2h内几乎无修复。结论:体内组织细胞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及修复能力差异很大,彗星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测外源化学物的DNA氧化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牛黄对三氯乙烯致ICR小鼠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邰昌松  黎燕  杨青  沈惠麒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483-484,486
目的:研究牛黄(Cow—bezoar)对三氯乙烯(TCE)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和彗星图象分析系统,检测三氯乙烯对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观察20~200μmol/L牛黄对三氯乙烯所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阴性对照组增加;牛黄各组肝、肾、血细胞尾长、尾/头(长)、尾/头(光强)、尾DNA%、Oliver尾矩、彗星率减少。结论:牛黄能抑制三氯乙烯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的DNA断裂能力。  相似文献   

11.
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氯乙酸类化合物的DNA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氯乙酸(DCA)和三氯乙酸(TCA)的DNA损伤效应.方法分别以10、20、40μg/ml DCA和10、20、40、80 μg/ml TCA染毒V79细胞和昆明种小鼠肝原代细胞,染毒1 h后进行彗星试验.电泳结束后,溴化乙啶(EB)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拖尾细胞的尾长.结果DCA在10~40 μg/ml、TCA在10~80 μg/ml时,各试验组V79细胞的平均尾长均大于阴性对照组尾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CA为20~80μg/ml、TCA为10~80μg/ml时,各试验组肝原代细胞的平均尾长均大于阴性对照组尾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A和TCA可以造成哺乳动物细胞DNA链断裂损伤,其致癌作用可能通过损伤DNA引发,均可能属遗传毒性致癌物.  相似文献   

12.
氧化乐果对小鼠精子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对雄性小鼠精子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18~20 g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氧化乐果低(0.5 mg/kg)、中(1 mg/kg)、高(2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10只.每天灌胃染毒1次,连续35 d.染毒后,称量体重,取出睾丸和附睾、称重,计算睾丸系数.采用彗星试验检测小鼠精子DNA的损伤情况,采用Nikon荧光显微镜和图像采集卡进行拍照,用MIM软件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以评估精子细胞DNA受损伤程度.结果 随着氧化乐果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体重、睾丸重量以及睾丸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精子的构成比和精子密度呈下降趋势,死亡精子的构成比和精子畸形率呈上升趋势;彗星长度、彗星重心、尾长、尾重心、Olive尾矩、尾惯量、尾长/头长、尾部DN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精子畸形主要以胖头和尾折叠为主.结论 氧化乐果对小鼠精子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二氯乙烷对小鼠DNA损伤的器官特异性及时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 1,2 二氯乙烷 (DCE)的遗传毒性、探测其致癌的靶器官 ,应用组织匀浆提取细胞核进行彗星试验 ,检测了DCE灌胃染毒 3、8、2 4h后对小鼠肝、肺、肾、脾、骨髓、睾丸、胃、肠、膀胱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及修复动力学改变。实验结果 :1)DCE在小鼠体内遗传毒性的靶器官是肝、肺、肾、骨髓、结肠及胃粘膜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 ;2 )DNA损伤和修复的动力学改变在器官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DNA损伤明显且修复较慢的器官或组织 (肺、胃和血液系统 )与其致癌的靶器官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 :体内多器官的彗星试验对确定体内遗传毒性和预测致癌的靶器官是非常有用的 ;对暴露DCE的生物和人群 ,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彗星试验的拖尾 ,可作为体内DNA损伤效应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DDT-induced DNA damage on blood cells was analyzed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ere isolated from healthy donors and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40, 80, and 100 microg/mL) of p,p'-DDT, p,p'-DDE, and p,p'-DDD at 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 times (24, 48, and 72 h). Then, DNA damage was assessed by the single-cell electrophoresis assay (comet assay) as well as by flow cytometry detection of hypodiploid cells (DNA content assay). All compounds induced significant DNA damage as shown by the comet assay. Accordingly, cells exposed to DDT, DDE, and DDD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hypodiploid cells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PBMC. In agreement with the in vitro data,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levels of DDT, DDD, and DDE and DNA damage (comet assay) was found in women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his association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nutritional status, smoking habits, alcohol ingestion, and reported exposure to other pesticides. Although the precise biological importance remains to be explained, our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DDT and its metabolites are able to induce DNA damage in PBMC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相似文献   

15.
某市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某市生活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小鼠肝原代细胞所致的D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肝原代细胞彗星试验分别对某市南郊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自来水的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结果该市水源水、出厂水和自来水对小鼠肝原代细胞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DNA损伤作用,但出厂水和自来水引起肝细胞DNA损伤作用的阈值更低(在本研究为100m1)。结论该市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和氯化消毒后饮用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致突变物的污染,氯化消毒后饮用水比水源水的致突变性更强,可能是由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致突变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解决单细胞凝胶电泳重复性差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0.5,1.0和3.0 mg/m^3)中染毒14d,每天6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肝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0.5和1.0 mg/m^3的甲醛可造成DNA的严重断裂(P<0.001),而3.0mg/m^3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归一化的结果与之相符,并表明不同浓度的甲醛导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DNA损伤.结论甲醛可造成机体内肝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该损伤可能是甲醛致癌机制之一;归一化可以弥补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重复性不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甲基汞对小鼠肝细胞DNA损伤。方法: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1/200 LD50,1/20 LD50,1/2 LD50的甲基汞对肝细胞DNA损伤的情况。结果:体内给予小鼠1/200 LD50,1/20LD50,1/2 LD50的甲基汞,作用12h,其肝细胞的存活率降低,DNA损伤率均增高,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体外给予不同剂量的甲基汞作用1h即可使肝细胞DNA损伤率明显增高,结论:甲基汞可以引起小鼠肝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8.
气态甲醛致小鼠脑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经不同浓度气态甲醛暴露后所致小鼠脑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用不同剂量气态甲醛(0.5,1.0和3.0mg/m^3)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吸人浓度为0.5和1.0mg/m^3的甲醛后,可造成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而3.0mg/m^3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结论气态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  相似文献   

19.
镉致DNA损伤及对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化镉致人细胞和整体动物DNA损伤作用和对原癌基因等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体重约150 g,按每组8只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染毒剂量组,以生理盐水配制氯化镉溶液经皮下注射进行染毒,剂量分别为5和20 μmol/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用集落形成实验和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氯化镉的细胞毒性,用彗星实验检测氯化镉对DNA的损伤,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用免疫印迹和X-Gal染色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 镉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对人成纤维和整体动物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成纤维细胞彗星细胞率由对照组的6.1%增加到200μM剂量组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大鼠各个脏器在镉染毒后彗星细胞的频率均随剂量的增高而增加,其中肾和腹侧前列腺的DNA损伤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镉能进一步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原癌基因c-myc、c-Jun和老化标记蛋白β-Gal均被氯化镉诱导增加.结论 氯化镉能致DNA损伤并进一步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导致细胞老化、死亡.氯化镉诱导细胞的DNA损伤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增加也可能是镉致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 对DNA 单链断裂的影响。方法 用改进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鼠脏器单细胞悬液,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SNP 处理后体内外细胞DNA 损伤情况。结果 0 .5 ~2 .0 μmol/mlSNP( + S9) 处理1 小时可诱发g12 细胞DNA 单链断裂。腹腔注射0 .67 ~6 .0 mg/kg SNP可诱发小鼠体内脾细胞、胸腺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DNA 单链断裂,但未观察到对肝、肾和肺细胞的影响。结论 一氧化氮可致体内外某些细胞DNA 单链断裂。小鼠体内不同脏器细胞对一氧化氮的易感性不同,脾细胞、胸腺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能是一氧化氮重要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