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世界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人体的生命活动亦如此。人体的疾病状态就是人体阴阳关系的失衡状态,疾病的危重阶段也就是阴阳关系即将破裂的阶段,《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治疗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阴阳,危急重症也应求其本,以期阴阳的相对平衡,患者方能转危为安。《医贯砭·阴阳论》说:“阴阳又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明代张景岳依此理论创…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伤寒杂病论》原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  相似文献   

3.
吴丽君 《光明中医》2005,20(3):14-15
冠心病是动脉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 ,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之范畴。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均将劳累、情绪激动 (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 )、饱食、受寒等视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诱因。针对其发病诱因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中医临床护理 ,“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现将个人粗浅认识述之如下。1 发病诱因与中医基础理论1 1 劳累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人到中年之后脏气渐衰 ,气血阴阳逐渐不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始衰矣 ,……”《素问·举痛论》 :“劳则气耗”。中医认为劳累 ,耗伤心气 ,…  相似文献   

4.
<正> 一、阴阳对峙状态是形成体质的决定因素在人体内阴与阳两者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不断地推动着生命过程的进展。《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在运动状态中的平衡,和在平衡状态中的运动。只有在阴阳等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肝与目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祖国医学对眼与脏腑的关系,曾有过不少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强调眼与脏腑生理病理的密切关联。其中对眼与肝的关系尤为重视,《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肝开窍于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肝主目”。  相似文献   

6.
一、古为今用 《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相转化,亦体现对立的统一,故《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亦此旨也。阴阳是互补互根的,但必须与自然界相应调节,如《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春夏养阳,顺其生长之性,秋冬养阴,顺其收藏之性,以存其  相似文献   

7.
探讨14058例新生儿出生时间与阴阳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阳气和昼夜阴阳的运行均有一定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阴,阴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阳气有规律的运行,对人体的各种功能及人的出生、死亡均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阴阳学说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它至今仍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阴阳理论的指导下,能正确认识疾病,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对提高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春,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由此可见,阴阳调和,诸病不生,阴阳失调是万病之根。所以调整阴阳,“损其有余,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节律性,且与自然息息相应。如一年四季中阴阳变化存在着“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多而阳气衰”的规律,一天中阴阳变化亦有规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相似文献   

10.
古医书好引“经”语。“经”通常指《内经》(或《素问》,或《灵枢》)。《医学启源·制方法》“《经》曰:‘味为阴,味厚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所引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但有时《难经》《伤寒论》等亦  相似文献   

11.
1 心肾相交理论形成与发展早在《内经》中就讨论了水火升降的问题 ,为心肾相交理论形成打下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地者 ,万物之上下也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阐明天地上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 :“升已而降 ,降者为天 ,降已而升 ,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 ,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从宇宙范围说明天地之间阴阳水火升降的自然规律 ,为以后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奠定理论基础。《中藏经》提出 :“水火相交 ,阴阳相应 ,乃为和平”观点 ,指出阴阳相交相应才属正常 ,此观点进步于《内经》唐代孙思…  相似文献   

12.
杨利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10-511
《素问·奇病论》:“病生在肾 ,名为肾风”,指出肾风证之病位在肾 ;其病象则见于《素问·风论》中所云 :“肾风之状 ,多汗恶风 ,面然浮肿 ,脊痛不能正立 ,其色 ,隐曲不利 ,诊在肌上 ,其色黑”。在《素问·评热病论》则指出本证以虚为主 ,“虚不当刺”。本证在肾 ,而以风名之 ,何也 ?因风主动泄 ,其体寒 ,其用温 ,其化燥 (何舒《灵素阶梯》)。即风邪有内统寒温、燥毒之性 ,随着人体内阴阳偏盛偏衰而发作成病 ,有穿透之能 ,引邪聚毒 ,伤于肾之膜原 ,故曰肾风 (彭子益《圆运动中医学》)。今将任继学老中医临床上治疗肾风之经验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13.
<正> 眼属五官之一,主管人的视觉。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到眼虽属局部器官,但它与体内脏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灵枢·大惑论》说:“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又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内经》在强调眼与五脏息息相关的同时,又特别指出目与肝的密切关系。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肝主目”。至于肝何以开窍于目?术文试就肝与目的生理病理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心力衰竭的论述。《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者,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而喘者,是水之客也。”故心衰属于祖国医学之心悸、喘息等范畴。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对于心衰病人应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辨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妇人以血为主,其经、孕、产、乳等生理现象的常与变,无不与血的盛、衰、畅、滞有密切关系。《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瘀即是血气不和的主要方面之一。瘀血是一种有形之邪,多属实证。治之之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血实宜决之”。指出瘀血证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医妇科学对瘀血致病非常重视,所以活血化瘀法在妇科运用也较广泛、普遍,其法灵  相似文献   

16.
泄泻,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目前以本病持续半年以上者称慢性泄泻,属祖国医学之“久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景岳全书·泄泻论证》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  相似文献   

17.
从《黄帝内经》谈阴阳学说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典籍,它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本书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摄生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因些,本书也是中国养生学较早的理论著作,兹就《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学说与养生的关系,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调适阴阳是保健养生的基本原则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道者规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然界是一个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因此,自然界一切事物无不包含阴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内经》尚阳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内经》把阴阳置于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同等地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但是《内经》在论述其相互为用关系的同时,又特别重视阳气在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中的主导作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通篇专论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及阳气失常致病情况。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种“尚阳”思想无疑是受先秦汉初人文社会及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深重之故,亦与当时中原地区气候寒冷有些许关联[1]。一、《内经》尚阳思想与自然环境的关…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关于三阴中何经主枢的问题,多有争议。笔者认为,三阴中应以厥阴主枢较妥,现陈述管见如下; 一、《内经》厥阴为阖应视为枢枢机,乃事物运动的关键,故《尔雅》曰:“制动之主曰枢机”。开阖枢理论首载于《内经》,它是按照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多少排列的,如《素问·六元纪大论》曰:“阴阳元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素问·  相似文献   

2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五常政大论》又云:“汗之则疮已”.《外科正宗》在肿疡治法中说:“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