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置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 福田区腹泻病例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8.59%,检测出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不同性别、年龄段和户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情况不同季节感染情况不同,秋季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感染不同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田区感染性腹泻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EPEC、EIEC、ETEC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肠道传染病仍然是我国主要的疾病负担,发病数和发病率居我国传染病的前五位。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致泻性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是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大肠杆菌的统称,其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主要寄居在人类及动物的肠道内,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人散发腹泻的一类重要病原菌,包括肠产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腹泻病原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性腹泻是我国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了解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组成,给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诊断依据,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了致泻病原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了解部队腹泻病原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集某外出训练部队腹泻病人、正常人粪便标本和外环境标本检测常见致泻病原体。结果 检出致泻病原体11种,腹泻病人的病原阳性率为69.83%,病原体顺位依次为A组轮状病毒、克雷伯菌属和弧菌属,以前较少报道的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和枸橼酸菌属均有一定的检出率。正常人的病原阳性率为63.45%,检出的病原体种类较病人少,主要为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属和轮状病毒。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携带现象较多见。克雷伯菌属在该监测人群中有较高检出率,弧菌在外环境和腹泻病人标本中有较高的检出率。结论 A组轮状病毒、弧菌是引起南方战区部队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条件致病菌是部队外出训练时重要的腹泻病原菌;病人与正常人病原检出率接近。  相似文献   

5.
1986年7月至1987年6月,对湖北省麻城示范县308例0~5岁急性腹泻婴幼儿和185名同龄健康婴幼儿粪便作了病原体检测。结果发现,腹泻儿粪便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1.7%,健康儿为18.4%。前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志贺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8.5%、15.9%和12.3%,后者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6.5%和4.9%。冬春季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而夏秋季志贺菌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集北京市房山区某2家二级医院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弯曲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腺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392例腹泻病例,男性219例,女性173例,以青年为主。至少一项病原体阳性的腹泻病例84例,检出肠道病原菌89株,检出率为22.70%,弯曲菌35株,诺如病毒1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株,沙门菌10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轮状病毒4株,扎如病毒2株,肠道腺病毒2株。病原体检出高峰为4~10月。其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熟食冷荤31例,水果蔬菜9例和凉拌菜8例;食用方式主要为直接食用43例;食用地点主要为居家53例。结论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有所下降,种类多样,以弯曲菌为主,应继续监测并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以提升当地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 3家哨点医院符合腹泻病例定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粪便标本92份,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沙门氏菌、志贺菌、致泻大肠杆菌等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从92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1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5.22%.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居所有检出菌的首位,占42.86%,其次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分别占28.57%、21.14%.夏秋季为发病高峰,3岁以下幼儿居多,占阳性者的64.29%.结论 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原菌是致泻性大肠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82年9~10月间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参加了 WHO 和国际腹泻研究中心举办的“腹泻”讲习班,现根据有关资料,将研究概况摘要报道如下。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生物病原体引起的常见多发病,儿童、成人均可患病,儿童受害更为严重。1982年 WHO 调查了亚非拉5岁以下儿童(不包括我国),平均每年腹泻发病率为2.2‰,病死率13.6‰,每年约有6百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腹泻并导致营养不良。一、病原体的研究:很多病原体可以致泻,研究较多的有: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除部分具有致病性外,大多数属于正常菌群,近2年我们在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引起致泻的H2S阳性的大肠杆菌,就此我们进行了系统鉴定,现将鉴定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腹泻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而致,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加和排出物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狭义的感染性腹泻,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了解部队腹泻病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集某外出训练部队腹泻病人、正常人粪便标本和外环境标本 检测常见致泻病原体。结果检出致泻病原体 11种,腹泻病人的病原阳性率为 69.83%,病原作顺位依次为 A组轮状病 毒、克雷伯菌属和弧菌属,以前较少报道的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和枸橼菌属均有一定的检出率。 正常人的病原阳性率为 63.45%,检出的病原体种类较病人少,主要为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属和轮状病毒;两种以上 病原混合携带现象较多见。克雷伯菌属在该监测人群中有较高检出率,弧菌在外环境和腹泻病人标本中有较高的检 出率。结论A组轮找病毒、弧菌是引起南方战区部队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条件致病菌是部队外出训练时重要的腹泻病 原菌;病人与正常人病原检出率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濮阳市肠道致泻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经大便培养筛选出可疑病原菌,再用API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部分菌株需经血清学确证;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106份腹泻标本共检出486株病原菌,阳性率为23.1%(486/2106).其中志贺菌216株,占44.4%、气单胞菌153株,占31.5%、弧菌60株,占12.3%、沙门菌35株,占7.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株,占2.9%,邻单胞志贺菌6株,占1.2%、普通变形杆菌2株,占0.4%.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及霍乱弧菌.结论 本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为主,气单胞菌和弧菌分别占第二位、第三位.肠道致泻菌的共同耐药模式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多数肠道致泻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体的构成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而言,寄生于人类肠道的大肠杆菌是无害的共生菌,并且对于维持肠道的菌群平衡,人体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吸收或合成有重要作用。但有某些菌株可引起不吲症状的腹泻,与食物源性疾病有关,因之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因为本类细菌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故也称之为致泻性大肠杆菌。根据不同的毒力性质,与肠粘膜  相似文献   

16.
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特殊检查及治疗,需做必要的肠道清洁,以排除肠道内的粪便、气体。传统的清洁肠道方法很多,如:口服硫酸镁、蕃泻叶、反复清洁灌肠等,往往肠道残留粪便、气体较多且副作用较多,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如:口服硫酸镁、蕃泻叶等可致恶心、呕吐、腹痛或因腹泻次数较多,出现脱水现象,或因反复灌肠操作而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笔者采用口服甘露醇作肠道清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方法: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结果:疗效较佳.结论:痛泻要方临床上适用于肠道易激综合征的各种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8.
导泻与灌肠清洁肠道对老年患者血离子的影响王方剑杨劲松曹洁贺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5医院132011)纤维结肠镜检查须清洁肠道。临床使用导泻法或灌肠法。两者均使用泻药致人为性腹泻,会导致体液及其所含离子丢失。老年人体液减少,对水电解质紊乱调节力差。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发挥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和阳性药组。采用番泻叶灌胃加束缚刺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建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周。对大鼠进行体质量变化、病理检测、AWR评分等药理学效应指标检测,并对产生腹泻症状的大鼠计数。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经痛泻要方治疗后,模型大鼠的腹泻症状得到缓解;痛泻要方组大鼠体质量及AWR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增加;在门水平下分析,痛泻要方组大鼠体内的拟杆菌门丰度增加,变形菌门、螺旋体门和疣微菌门的丰度降低。结论?痛泻要方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腹泻型肠激综合征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发挥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和阳性药组。采用番泻叶灌胃加束缚刺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建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周。对大鼠进行体质量变化、病理检测、AWR评分等药理学效应指标检测,并对产生腹泻症状的大鼠计数。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经痛泻要方治疗后,模型大鼠的腹泻症状得到缓解;痛泻要方组大鼠体质量及AWR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增加;在门水平下分析,痛泻要方组大鼠体内的拟杆菌门丰度增加,变形菌门、螺旋体门和疣微菌门的丰度降低。结论痛泻要方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腹泻型肠激综合征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